場中局麵變化,虞妃師徒亦看在眼中,林陽的淩厲反擊,讓她們頓覺心中微微舒氣,畢竟,沁雅閣雖說聲名在外,可主要的業務依舊是皮肉生意為主,在場皆為金陵公子,可謂之沁雅閣的錢袋,生意人,又有哪個會把錢財往外推。
柳如是雙眸轉動,檀口輕啟,與身邊的老師說:“林公子高才,但此番作為,似乎於我沁雅閣不利,該聞名遐邇的虞大家隆重登場了。”柳如是語罷,眼眸含笑望向自己的老師。
“你這丫頭,都會調侃為師了!”虞妃伸出玉指,輕輕點在徒弟的眉心,這才款款下樓。
沁雅閣的格局,於一般青樓不同,大廳修建尤為寬敞,約莫可落座百餘人,此時已然皆被擺上坐席,自然便是此時林陽等一眾公子落座之處。
在大廳前方兩側,左右各自有兩道圓形向上的樓梯,在大廳中央匯聚,匯聚之處被刻意延伸出一個平台,便是此次沁雅閣賞音大會主要場所。
平台並不算高,落座前排坐席之人,抬頭便可看清台上之人,而此時儼然已經擺上一方條案,條案之上,安靜放置一方瑤琴,瑤琴通體烏黑,看起來和那朱漆條案不甚相稱。
可在場眾位公子,除了林陽之外,卻都認得這把琴。
這把琴,乃是虞妃心愛之物,位列夏朝八大名琴之首,名喚“鳳初”,據傳乃是因為製琴大家,以梧桐木耗時三載方才製作而出,幾經易手,如今被虞妃以大代價取得。
而虞妃亦是憑借出色的琴技,輔之以這把擁有宛若鳳鳴一般的音色的名琴,一戰成名,躋身夏朝琴道大家之列。
或許,世人對於大家毫無概念,但若是以年歲來算,如今整個夏朝,若是把虞妃從大家之列排除,年歲最長的那位,已然是九旬高齡,最年輕那位,已然是天命之年的年紀。
虞妃,這個奇女子,於而立之年,便躋身琴道大家之列,更是對於其他樂器,均略有涉獵,,實在是驚世駭俗。
虞妃成就了這把“鳳初”琴如今無人可撼動的地位,鳳初琴亦是幫助虞妃,成功揚名於天下,加之,虞妃容顏出眾,若非沾染紅塵,墮了名聲些許名聲,這一琴一人,絕對可獨步於天下。
虞妃三年前,還在京城,那時候她便已然是名聲極盛,追求者幾乎踏破當時京城沁雅閣的門檻,其中不乏名家大族後背才俊,乃至於朝中身居高位者。
但凡有一人,以正妻之位待之,或許便可抱得美人歸。
可惜,於高門大族而言,絕對不允許後輩子弟以紅塵女子為妻,顧橫波乃是特例之中的特例,這種特例並未出現在虞妃的身上,盡管追求者繁,卻無人以正妻位份待之,盡管虞妃是遠近聞名的清倌人。
但許多人,在三個月後的香山雅集之上,隨著虞妃攜鳳初登台,一戰擊敗那名列七大家之首,取而代之,那些原本不屑於虞妃的家族,卻是紛紛提出要後輩娶其為妻。
隻不過,此時,虞妃已然是待價而沽!
成名之前和成名之後,判若兩種局麵。
當然,在此之前,虞妃亦是有名,從京城第一美人顧橫波嫁予蘇倫之後,京城的名伶便隻剩下虞妃獨占鼇頭,當然這在眾人眸中,乃是豔名,可不是什麽好的名氣。
可當她一戰驚世,將那位和虞妃家族多有嫌隙的“大家”擊敗於香山雅集之後,她便赫然坐上了夏朝琴道大家第一的位置,而且其他六位大家,是均無異議的。
此時,她身上那“不潔”的名頭,便赫然便直接掩藏而去,有的隻剩下琴道大家第一人的名頭。
這些高門豪族,士族商賈之家,便從中看到了於自己家族最有利的一麵,借助虞妃如日中天的名聲,可以獲取巨大的利益。
於是乎,許多豪門主動提出願意以正妻之名娶之,虞妃曆經如此大起大落,心中早已不複之前那種心思,她並未答應任何家族的求親,甚至於嚴詞拒絕了一位來自於皇親國戚之家的俊才。
可又深知這位男子性子,乃是好色成性,卻又睚眥必報的性格,自知無法與王謝之家對抗,便毅然為自己贖身,離開了棲身將近十年的沁雅閣,帶著十六歲的弟子毅然南下,來到了三朝古都金陵再度紮根下來。
夏朝文風頗盛,金陵更是尤甚,百餘萬人,三成以上均是富庶之家,多數人均能得悉詩書,但夏朝,每一年的春秋雙圍大考,選取的士子是何其之少,故而多數人想要通過恩科考試進入仕途,是極為艱難的。
如今的科舉,可並非和後世高考那般,此乃真就是從全國上下挑選治國英才,可不是一比一百,亦或是一比一千,這好比是千萬人過獨木橋,就隻取第一名之後的數十人罷了。
夏朝的科舉考試,和林陽所在世界時間線同期朝代,略有不同。
他所在的科舉考試,乃是興起於隋朝時期,徹底結束了晉代之後的九品中正製定品選官的製度,這九品官人製,將士族和寒門徹底區分開來,寒門士子數量,往往遠甚士族,可卻隻能屈居於九品官人製度之中的下品,也就是七八九三個品階,而士族子弟,就算是才學疏漏,遠不如寒門士子,卻亦是最低能被中正官拔擢為六品以上的品銜。
這意味著,寒門士子,就算是才學再怎麽出眾,若無強力引導,一生便隻能屈居於下品官人品階,一身抱負卻是難得施展,當政之人,永遠隻會來自於士族之中。
盡管,亦有寒門崛起一說,也有不少例子,從寒門之中湧現,最後官居高位者,可與士族子弟相比,卻是難度大了不止多少倍,而且必須有一位強烈的引路人,為其排開一些難以轟破的阻礙,天時地利人和,是缺一不可的。
夏朝所在的這個世界,科舉製出現在宋朝,而或許是時間線太過於相似,在宋朝之前,竟也沿用過一段時間的九品官人製,當然,這邊的九品官人製,和林陽所在世界的九品官人製有些不同,具體不同之處,林陽來到時間太短,加之又沒有多少書籍可供閱覽,故而倒也不知這邊的選拔製度的差異。
他唯一知道,這邊在科舉未曾出現之前,這種製度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最後導致許多問題,王朝積重難返,繼而崩潰。
宋朝之後,便有名士,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科舉取士的想法,想法一經提出,便得到了當時皇帝的認可,至此通過考試來選拔良才的製度,便被定了下來,沿用至今。
但盡過林陽和這邊的一些寒門士子的打聽,林陽大概算是明白了這時候的科舉製和他所在世界的不同之處。
這個世界的科舉製,要更加複雜一些,不僅僅要進行考試,以考試成績為取用標準,還維持了九品官人法的一些概念,比如,為了讓國家主政之位上的官員,保有德行,那些已然金榜題名的士子,會有專門的一個部門,一個名為“查舉司”機構負責去調查這一批上榜士子的德行節操,不孝長輩,不養晚輩,在家鄉風評如何等等……。
夏朝太祖皇帝之所以如此製定,揪其故,便是許多官宦,在為官之後,常常出現為了攀附,會逐漸迷失,以至於家中父母無人奉養,孩子妻子無人照料,這類官員一般均會成為荼毒一方的惡吏。
但凡,那些在家鄉保有惡名之人,已經查出,便可取消其筆試成績,若德行節操有損,可作出懲處,終身不得入仕。
有此一條,許多士子,在考取功名之前,輕易是不敢有所逾越的,時刻均需要保持謙謙君子形象。
當然,入仕之路也並非隻有這麽一條,許多性情高潔,而且極為有才之人,若有朝中高官舉薦,皇帝同意,接受審查之後,便可不通過漫長的科舉考試,一步步入圍,查明德行,便可直接入仕。
這一類人,一般均為有大才之人,而這世間,又有多少如此經世之才呢?
考究德行,這一關,讓夏朝老少一輩人,成為曆朝曆代以來最為安穩的一輩人。
當然,許多人為官之後,還是會出現一係列的問題,也正應了那一句話,在一個人與人的團隊之中,總是身不由己的,被腐蝕的人會互相結黨營私,官官相護,以至於四海清明成為奢望。
迎娶風塵女子為妻,隻會遭人詬病,影響個人乃至於整個家族的聲譽,除非是想蘇倫這樣的好官,娶了顧橫波之後,依舊讓家門和睦之人,卻是被尊為佳話。
這也是許多風塵女子,願意和許多士子發生一些緋聞的原因,因為隻要這些士子對自己許下承諾,若是有朝一日衣錦還鄉,那麽她們這類苦命人,就算是做妾,也能脫離苦海,因為有著專門的按察使進行巡查,讓一些高中士子,就算是想要反悔,已是不可能。
這是風塵女子,而針對於名士大家,則是不然。
夏朝人喜好風雅,習文斷字,琴棋書畫,若能以一技成名,和名人相交乃是極為助長名聲之事,在世人眼中,名士多高傲,若能得其青眼有加,證明這個人絕對有真才實學。
這也是為何,虞妃成名之後,求婚者絡繹不絕的原因。
柳如是雙眸轉動,檀口輕啟,與身邊的老師說:“林公子高才,但此番作為,似乎於我沁雅閣不利,該聞名遐邇的虞大家隆重登場了。”柳如是語罷,眼眸含笑望向自己的老師。
“你這丫頭,都會調侃為師了!”虞妃伸出玉指,輕輕點在徒弟的眉心,這才款款下樓。
沁雅閣的格局,於一般青樓不同,大廳修建尤為寬敞,約莫可落座百餘人,此時已然皆被擺上坐席,自然便是此時林陽等一眾公子落座之處。
在大廳前方兩側,左右各自有兩道圓形向上的樓梯,在大廳中央匯聚,匯聚之處被刻意延伸出一個平台,便是此次沁雅閣賞音大會主要場所。
平台並不算高,落座前排坐席之人,抬頭便可看清台上之人,而此時儼然已經擺上一方條案,條案之上,安靜放置一方瑤琴,瑤琴通體烏黑,看起來和那朱漆條案不甚相稱。
可在場眾位公子,除了林陽之外,卻都認得這把琴。
這把琴,乃是虞妃心愛之物,位列夏朝八大名琴之首,名喚“鳳初”,據傳乃是因為製琴大家,以梧桐木耗時三載方才製作而出,幾經易手,如今被虞妃以大代價取得。
而虞妃亦是憑借出色的琴技,輔之以這把擁有宛若鳳鳴一般的音色的名琴,一戰成名,躋身夏朝琴道大家之列。
或許,世人對於大家毫無概念,但若是以年歲來算,如今整個夏朝,若是把虞妃從大家之列排除,年歲最長的那位,已然是九旬高齡,最年輕那位,已然是天命之年的年紀。
虞妃,這個奇女子,於而立之年,便躋身琴道大家之列,更是對於其他樂器,均略有涉獵,,實在是驚世駭俗。
虞妃成就了這把“鳳初”琴如今無人可撼動的地位,鳳初琴亦是幫助虞妃,成功揚名於天下,加之,虞妃容顏出眾,若非沾染紅塵,墮了名聲些許名聲,這一琴一人,絕對可獨步於天下。
虞妃三年前,還在京城,那時候她便已然是名聲極盛,追求者幾乎踏破當時京城沁雅閣的門檻,其中不乏名家大族後背才俊,乃至於朝中身居高位者。
但凡有一人,以正妻之位待之,或許便可抱得美人歸。
可惜,於高門大族而言,絕對不允許後輩子弟以紅塵女子為妻,顧橫波乃是特例之中的特例,這種特例並未出現在虞妃的身上,盡管追求者繁,卻無人以正妻位份待之,盡管虞妃是遠近聞名的清倌人。
但許多人,在三個月後的香山雅集之上,隨著虞妃攜鳳初登台,一戰擊敗那名列七大家之首,取而代之,那些原本不屑於虞妃的家族,卻是紛紛提出要後輩娶其為妻。
隻不過,此時,虞妃已然是待價而沽!
成名之前和成名之後,判若兩種局麵。
當然,在此之前,虞妃亦是有名,從京城第一美人顧橫波嫁予蘇倫之後,京城的名伶便隻剩下虞妃獨占鼇頭,當然這在眾人眸中,乃是豔名,可不是什麽好的名氣。
可當她一戰驚世,將那位和虞妃家族多有嫌隙的“大家”擊敗於香山雅集之後,她便赫然坐上了夏朝琴道大家第一的位置,而且其他六位大家,是均無異議的。
此時,她身上那“不潔”的名頭,便赫然便直接掩藏而去,有的隻剩下琴道大家第一人的名頭。
這些高門豪族,士族商賈之家,便從中看到了於自己家族最有利的一麵,借助虞妃如日中天的名聲,可以獲取巨大的利益。
於是乎,許多豪門主動提出願意以正妻之名娶之,虞妃曆經如此大起大落,心中早已不複之前那種心思,她並未答應任何家族的求親,甚至於嚴詞拒絕了一位來自於皇親國戚之家的俊才。
可又深知這位男子性子,乃是好色成性,卻又睚眥必報的性格,自知無法與王謝之家對抗,便毅然為自己贖身,離開了棲身將近十年的沁雅閣,帶著十六歲的弟子毅然南下,來到了三朝古都金陵再度紮根下來。
夏朝文風頗盛,金陵更是尤甚,百餘萬人,三成以上均是富庶之家,多數人均能得悉詩書,但夏朝,每一年的春秋雙圍大考,選取的士子是何其之少,故而多數人想要通過恩科考試進入仕途,是極為艱難的。
如今的科舉,可並非和後世高考那般,此乃真就是從全國上下挑選治國英才,可不是一比一百,亦或是一比一千,這好比是千萬人過獨木橋,就隻取第一名之後的數十人罷了。
夏朝的科舉考試,和林陽所在世界時間線同期朝代,略有不同。
他所在的科舉考試,乃是興起於隋朝時期,徹底結束了晉代之後的九品中正製定品選官的製度,這九品官人製,將士族和寒門徹底區分開來,寒門士子數量,往往遠甚士族,可卻隻能屈居於九品官人製度之中的下品,也就是七八九三個品階,而士族子弟,就算是才學疏漏,遠不如寒門士子,卻亦是最低能被中正官拔擢為六品以上的品銜。
這意味著,寒門士子,就算是才學再怎麽出眾,若無強力引導,一生便隻能屈居於下品官人品階,一身抱負卻是難得施展,當政之人,永遠隻會來自於士族之中。
盡管,亦有寒門崛起一說,也有不少例子,從寒門之中湧現,最後官居高位者,可與士族子弟相比,卻是難度大了不止多少倍,而且必須有一位強烈的引路人,為其排開一些難以轟破的阻礙,天時地利人和,是缺一不可的。
夏朝所在的這個世界,科舉製出現在宋朝,而或許是時間線太過於相似,在宋朝之前,竟也沿用過一段時間的九品官人製,當然,這邊的九品官人製,和林陽所在世界的九品官人製有些不同,具體不同之處,林陽來到時間太短,加之又沒有多少書籍可供閱覽,故而倒也不知這邊的選拔製度的差異。
他唯一知道,這邊在科舉未曾出現之前,這種製度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最後導致許多問題,王朝積重難返,繼而崩潰。
宋朝之後,便有名士,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科舉取士的想法,想法一經提出,便得到了當時皇帝的認可,至此通過考試來選拔良才的製度,便被定了下來,沿用至今。
但盡過林陽和這邊的一些寒門士子的打聽,林陽大概算是明白了這時候的科舉製和他所在世界的不同之處。
這個世界的科舉製,要更加複雜一些,不僅僅要進行考試,以考試成績為取用標準,還維持了九品官人法的一些概念,比如,為了讓國家主政之位上的官員,保有德行,那些已然金榜題名的士子,會有專門的一個部門,一個名為“查舉司”機構負責去調查這一批上榜士子的德行節操,不孝長輩,不養晚輩,在家鄉風評如何等等……。
夏朝太祖皇帝之所以如此製定,揪其故,便是許多官宦,在為官之後,常常出現為了攀附,會逐漸迷失,以至於家中父母無人奉養,孩子妻子無人照料,這類官員一般均會成為荼毒一方的惡吏。
但凡,那些在家鄉保有惡名之人,已經查出,便可取消其筆試成績,若德行節操有損,可作出懲處,終身不得入仕。
有此一條,許多士子,在考取功名之前,輕易是不敢有所逾越的,時刻均需要保持謙謙君子形象。
當然,入仕之路也並非隻有這麽一條,許多性情高潔,而且極為有才之人,若有朝中高官舉薦,皇帝同意,接受審查之後,便可不通過漫長的科舉考試,一步步入圍,查明德行,便可直接入仕。
這一類人,一般均為有大才之人,而這世間,又有多少如此經世之才呢?
考究德行,這一關,讓夏朝老少一輩人,成為曆朝曆代以來最為安穩的一輩人。
當然,許多人為官之後,還是會出現一係列的問題,也正應了那一句話,在一個人與人的團隊之中,總是身不由己的,被腐蝕的人會互相結黨營私,官官相護,以至於四海清明成為奢望。
迎娶風塵女子為妻,隻會遭人詬病,影響個人乃至於整個家族的聲譽,除非是想蘇倫這樣的好官,娶了顧橫波之後,依舊讓家門和睦之人,卻是被尊為佳話。
這也是許多風塵女子,願意和許多士子發生一些緋聞的原因,因為隻要這些士子對自己許下承諾,若是有朝一日衣錦還鄉,那麽她們這類苦命人,就算是做妾,也能脫離苦海,因為有著專門的按察使進行巡查,讓一些高中士子,就算是想要反悔,已是不可能。
這是風塵女子,而針對於名士大家,則是不然。
夏朝人喜好風雅,習文斷字,琴棋書畫,若能以一技成名,和名人相交乃是極為助長名聲之事,在世人眼中,名士多高傲,若能得其青眼有加,證明這個人絕對有真才實學。
這也是為何,虞妃成名之後,求婚者絡繹不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