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線工程是屬於長城計劃的一部分。


    中建十八局承建了新三線的一部分,合計三萬多名工人,匯聚在施工地段進行規模浩大的挖掘工程。現場依然是普通貨車、挖掘機、壓路機等等設備為主,但是鑽探部門卻相對獨立和保密,用特殊工程車輛運輸過來的盾構機,全都禁止拍照禁止外泄。


    李準拿著圖紙,遠眺前方的這座山頭,這山頭當地名為對馬頭,形如兩個相對的馬頭。


    而李準負責的就是對馬頭山體工程,屬於對馬頭三線工程的一部分,主要是把對馬頭山掏空,建立軍事基地,承接諸如光盾係統、波位器高塔、火力覆蓋係統等,確保通往地下建築的出口安全。


    並且這個山體工程,是要可以防禦蘑菇衝擊的標準。


    當初勘測團隊在川府大地上找來找去,終於找到了對馬頭山,這裏的山體是花崗岩結構,相對堅硬,並且很少有斷層,十分適合施工。


    如今的勘探團隊對地理結構的選擇,已經與以往有了很大不同,以往要考慮到避開堅硬的岩石層地段,現在是專門挑這種岩石層地段。原因很簡單,土行孫盾構機已經在中建係列局中開始推廣,有了土行孫盾構機,當真是基建狂魔學會了土遁,何處都去得。


    以往打穿岩石層需要幾個月時間,現在土行孫盾構機,毫無阻力,和打穿一攤碎土沒有什麽區別。


    土行孫盾構機,石磯鑽頭,這兩樣利器,確保了任何堅硬地形都擋不住施工隊。


    “李工,土行孫工作進展順利,目前已經鑽入山體的主要岩石層……要說這土行孫就是好用,直接當場就把花崗岩給研磨成碎粉了,現在水泥廠的人跟在後麵用車拉石粉,迴頭再生產成水泥送過來,原地取材省時省力。”另一名工程師走過來,高興的說道。


    “沒有土行孫和石磯,誰敢攬新三線工程,尤其是這些選址地點?在前幾年看都是老大難地段?現在反而成了施工隊最喜歡的地段。”


    “這就是高科技的魅力,現在國內的普通盾構機都賣給老外了?我們自己家使用土行孫?再迴過頭看老外施工隊,跟原始人沒區別。”


    “別這樣說?我們的海外施工隊,也還是在用普通盾構機的。”李準笑道。


    土行孫盾構機這樣的神兵利器?自然一早就上了華夏禁售、保密名單上?國內可以使用,國外想都別想。目前華夏在全世界分布了大大小小說不清的施工隊,不僅僅在自家搞基建,也在全世界範圍搞基建。國內淘汰的盾構機?都基本都被拿去國外使用了。


    “對了?李工,你聽說沒有,新三線工程建好之後,有可能要爆發第三次world大戰。”


    “你聽誰說的?”


    “上麵都在討論吧,要是沒有大戰?為什麽要建設新三線工程?”


    “以防萬一,不一定真就要發生什麽大戰?你們也太杞人憂天了。”李準搖頭,他不認為在五常掌握大蘑菇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麽三戰,除非大家都不想好好生活了?都想迴歸原始社會?“現在大國之間誰也奈何不了誰?所以,和平發展才是地球的主旋律。”


    “我們有火龍戰鬥機,已經無敵了好吧。”


    “但是大蘑菇無差別洗地的話,我們也不能幸免於難對吧。”


    “但我們有光盾!”這名工程師顯然知道的不少,“我就是負責給光盾係統設計空間的,你李工又是項目總設計師,你別告訴我你不知道光盾。”


    “光盾我當然知道……不過我還是覺得,我們華夏人民熱愛和平,合作共贏是我們一直以來強調的處事原則。”


    這樣類似的對話,發生在很多中建係列局內,實在是新三線工程過於敏感了,總是會讓人聯想起當年。挖地洞,挖隧道,地下工事如此龐大,頗有以前一部電影《流浪地球》的場景。《流浪地球》就是地表寒冰,人類不得不住在地下城中,35億幸存者全都住在了地下。


    那是麵對太陽即將發生的氦閃,不得不為之。


    而現在,一樣深挖地下工程,怎麽能讓人不往更懷的層麵去考慮。


    然而讓這些建設工人矛盾的是,電視新聞裏,不僅沒有這方麵的含蓄表達,相反,關於太空的報道是越來越多了。甚至央媽還專門開辟了一檔節目,接班《焦點訪談》,就叫《太空展望》,每一天請一位院士或者準院士級別的大牛,前來做客描繪太空時代的生活。


    醫學領域的大牛,就說太空中怎麽治病,或者未來時代怎麽治病。甚至聊一些電影裏麵的黑科技,什麽自己給自己動手術挖掉異形怪胎,討論這個是否有可行性,以及像訂書機一樣的自動縫合傷口的儀器,還有可以自動做手術的機器倉等等。


    地質學領域的大牛,就說各個星球的地質構造,以及如何在上麵進行建築工事,或者聊一聊月球怎麽形成的,小行星帶是不是一顆行星被粉碎了之類。


    農業領域的大牛,就說怎麽在太空上種莊稼,怎麽在外星球種莊稼,怎麽在全是水的環境種莊稼,怎麽在沒有水的環境種莊稼,怎麽種出又大又好的莊稼。


    如此多的院士、準院士級別做客,聊的內容又如此科幻,毫無疑問讓《太空展望》節目迅速火爆起來。


    一連十期過去,《太空展望》已經成為暴款。


    而第十一期,杜恪也應邀前往《太空展望》演播室,成為本期的聊天嘉賓。


    “很難說有什麽辦不到的事,因為昨天的夢想可以變成今天的希望,也可以變成明天的現實——大家好,歡迎大家準時收看《太空展望》節目,我是主持人沈唯。”節目一開頭,帥氣的主持人沈唯,就吟誦了一句名人名言,“本期節目,我們很榮欣的邀請到了兩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夏科院、工程院兩院院士杜恪先生。”


    隨即。


    鏡頭向左移動,帥氣依舊的杜恪已經坐在了嘉賓沙發上,衝著鏡頭麵帶笑容的揮手:“大家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雨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雨涵並收藏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