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鳩占鵲巢


    弘暉的滿月並沒有如外界預期般,大肆鋪張。先不說四貝勒不是個喜歡張揚的人,更重要的一點是,從四月開始,因為河間水災,大批河南、山東的災民湧入京城。康熙帝命八旗大臣各按旗分在城外三處煮粥賑濟,派佟國維、明珠等監賑。漢大臣、內務府也各分三處賑濟。後來,康熙帝遣各部司將在京山東饑民分送迴籍,河間等處饑民由李光地設法領迴。隻可惜,走了一批,又來一批,米價上揚,京城的治安也岌岌可危,人心浮動。為了這些事情,胤禛是忙得焦頭爛額,自然,這種時刻,弘暉的滿月也不便鋪張。


    一日,康熙和幾位大臣對於各地災情的所要采取的一係列政策,告了一個段落,準備第二天就在朝堂上宣布。輕舒了一口氣的康熙,留下了四子,讓其他人都退下了。


    “老四啊,弘暉還好吧?”


    “托皇阿瑪的洪福,一切安康。”


    “嗯,這就好。”連帶著的老康也同時想起了那個拿弘暉打賭的,膽大包天的女人,四阿哥府的佟佳氏淑蘭。“現在天色還早,你說,你的那個佟佳氏在做什麽?應該還沒睡吧?”


    “呃……”胤禛就是一愣,不知道該如何迴答。


    “朕想起那個佟佳氏說的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閑來看看書,逍遙自在,有的時候,真的有點羨慕,也有點嫉妒啊。什麽都不用想,什麽都不用愁。”


    “皇阿瑪!”


    康熙揮揮手:“沒什麽,朕明白,朕是大清的皇帝,這大清子民安居樂業是朕的責任。朕會這麽想,也隻說明朕累了。”


    “還請皇阿瑪為大清保重身體才是。”


    “你今兒個也早些迴去吧,這些天也夠你累的了。”


    “喳。”


    胤禛離宮迴府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到烏拉納喇氏那裏看小阿哥,這已經成了這一個多月來的習慣了。


    福晉一見四貝勒來了,忙迎了上去:“爺,今兒個迴來的早。”


    “啊,弘暉怎樣?還乖吧?”


    “乖,都不哭不鬧的,五弟妹說呀,像爺的性子。”


    “我瞧瞧去。”


    “輕聲點,剛喝了奶,才睡著。”


    胤禛進內室,看了一會兒兒子,走出了裏屋,“讓人現在就傳膳吧,我等會兒還要到書房去,皇阿瑪布置下來的任務,還有些細節上的要斟酌,明兒個早朝,可能會提到。”


    “是,翠珠,馬上傳膳。四爺,您也要注意自個兒的身子,早些歇著才是。”


    “嗯,知道了。”


    胤禛從福晉的院落出來,本來是走向自己的書房的,可是突然想起了康熙今天說的話,腳步一轉,走向的馨晨院。


    這時,佟淑蘭同學正好是,飯後,睡前的小翠八卦時間。聽了小翠從其他采買的下人口中繪聲繪色的傳聞,淑蘭也叮囑小翠,這些日子就別出門了,有什麽要買的東西,讓院子裏的男生去買,而且告訴他們,不要單獨出門,最好兩三個結伴,以防萬一。


    “小姐,小柱子的親戚從河間來投奔他,可是府裏有規定,不能收外人的,他想,能不能請小姐跟福晉說說,通融通融。”


    “怎麽通融?收了一家,就會來十家。”


    “不會的,小柱子跟我保證過的。”


    “小翠,做事情要量力而為。我知道你同情心強,心腸軟。可是,就算我們想收,也不敢收,皇上剛剛頒了令,遣送那些災民迴原籍,有多少人會願意在這風口上被參一本?而且你也是知道的,貝勒爺是個最講究規矩、原則的人。你問問小柱子,是願意留在貝勒府,還是想被一起遣迴原籍去?”


    “可是小姐聰明啊,一定有辦法的。”


    這個時候,四四也踏進了客廳,和臥室就一簾之隔。這次,又沒讓人通報,或許是潛意識裏,他並不想看見佟淑蘭麵對自己恭恭敬敬的樣子,他希望什麽呢?也許他希望她也能像對小翠一樣,對自己侃侃而談,沒有什麽顧忌吧。


    “我是有辦法,這個辦法甚至可以解決一大批的災民問題,皇上也不用強製送他們迴原籍,他們會自動離開。可是我說有什麽用?我算什麽?”


    “那,小姐可以和貝勒爺說說。”


    “說容易,可做起來難,小傻瓜。大唐有狄仁傑,大宋有包龍圖,我們大清有誰?”好像《天下糧倉》裏那個劉羅鍋的父親,劉統勳,身後老是抬口棺材的,是四四當皇帝後入仕途的,現在人還不知道在哪兒呢!


    “奴婢不明白。”


    可在外屋的胤禛一下子明白了,她指的是貪官汙吏。


    “我在書上看到過,在唐朝武則天年間,就曾發生過關於河流治理的一個案子。好像每年朝廷都會派下十幾萬兩的銀子,讓河工維護河道,可為什麽還是年年都會江河決堤?有道是天作孽有可謂,人作孽不可活。在那個案子裏,朝廷每年派下十五萬兩銀子,你猜,到一個河工手裏的有多少?”


    “小翠不知。”小翠搖頭。


    “還不到十文錢。”。


    “怎麽可能?他們怎麽活?”


    “怎麽不可能。這層層剝皮,巧立名目,多著呢。什麽出工稅,人頭稅,還有什麽打點費、照應費、招唿費、斡旋費,好像還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養廉銀。”


    “養,養廉銀?”小翠張大了嘴。


    “形象,形象!”


    “小姐,你說的太誇張了。”


    “誇張?哼,你以為,小姐我又不做官,怎麽可能想得出這種匪夷所思的稅收名目的?你太抬舉小姐我了。”


    “小姐,你的意思,不會是懷疑各地的地方官員都貪贓枉法,才致使京城這麽多流民?”


    “這還需要懷疑嗎?不過也隻是在屋裏說說。”


    “這小翠當然明白。”


    “你想想,如果說皇上每年的護渠銀用到了實處,單單河工,就有一大批,有飯吃,有活幹,又怎會輕易遠離,跑到京城。如果現在皇上能夠派個幹實事的,帶銀子去修河堤,我保證京城的難民會少一大批,他們會自願跟那位大人走的,根本無須強迫。若非沒有活路可走,又有多少人願意輕易背井離鄉的?小翠,你說是不是?”


    “唔。”


    “所以,治標不治本,朝廷給再多的銀子都是空的。南邊兒澇,北邊兒就是旱;東邊兒澇,西邊兒就旱。這國庫的銀子就拿來補東、補西,那國庫的銀子哪兒來?加賦稅,這錢呐,就全跑到當官兒的腰包裏了。這就是惡性循環,”


    “那皇上豈不是很可憐?”


    “當今皇上遠遠比我們要聰明,你以為他不知道?他隻不過不辦而已。好了,點到為止,當今聖上不是我們能議論的。你把難處跟小柱子挑明了,人我們不能收,讓他自己看著辦。告訴他,能幫的我們一定想辦法,可現在實在是無能為力。”


    “知道了,小姐。”


    聽了這些話,胤禛陷入沉思,匆匆站了起來,趕迴自己的書房,對於明天的奏折,他有新的想法。一邊寫,四四一邊交待魯泰:“把必需的東西讓人收拾一下,通知馨晨苑,我以後要在那裏辦公。”


    “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書蟲在清朝的米蟲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本櫻景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本櫻景嚴並收藏書蟲在清朝的米蟲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