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銀月如鉤,靜靜地懸掛在漆黑的夜空,一間破舊不堪的茅草房內忽明忽暗。如豆的燭光在黑夜中好似汪洋中的一葉扁舟,那麽的無助,那麽的淒涼。
三個人影如織布機上的梭子,映襯著如豆的昏暗燭光來迴忙碌著。不知過了多久,忙碌的身影終於肯停下來歇歇腳了。三個身影靜靜地站在那裏,似乎世間的所有都已經靜止。突然,其中一個婦人模樣的身影頹然地跪坐在地上,頓時一聲聲撕心裂肺地哭喊聲如同炸雷一般在寂靜的夜裏響徹雲霄。漆黑深巷中的狗兒們被突如其來的哭喊聲驚得騷動了起來,陣陣狂吠聲從巷子深處傳來。近處平時好事的婦人們本能地如同狗兒一般嗅著不遠處的哭聲步履急切不約而同地向新聞事發地湧來,原來漆黑無人的街巷頓時燭光閃爍,熱鬧了起來。
微弱的燈光下,一個長得極為可愛的男童氣息遊離,緊閉雙眼表情略有痛苦地躺在簡陋的土炕上。男童身上的衣服破爛不堪,肮髒至極的身體上泛著片片淤青。同樣是衣衫襤褸、蓬頭垢麵,一位年輕的婦人跪倚在炕邊不停地渾身顫抖哭泣著。
站立在年輕婦人身旁的是一老一少兩位醫師,老的是師傅,那小的自然也就是徒弟了。
老醫師本家姓劉,趙國人氏,定居在都城邯鄲。年輕時因經常外出遊離很少在家,久而久之鄉親們也就幾乎忘卻了他的全名,隻知道他姓劉。劉老爺子年近七十,這樣的年齡放在當代或許真的算不上什麽,但是在他所在的那個時代那也算得上是“古來稀”了。平時裏鄰裏街坊也都很自然地稱他為“劉老”。
劉老醫師年幼時就對墨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甚至將墨家“兼愛”、“非攻”、“節用”、“明鬼”、“天誌”這五個主要的思想主張作為自己的人生準則,其中以“兼愛”是他最為推崇的。
老夫子世家三代為醫,自己的爺爺和父親均以醫、德兼備而備受百姓愛戴。自幼受爺爺和父親的熏陶的他,逐漸認為這世上能真正、有效地做到“兼愛”的隻有醫師。在他看來,一個人無論富貴貧賤、身份高低,隻要是以五穀為食那麽終究是會得病的。隻要得病那就得醫治,那就需要醫師。如果醫師能夠做到不分貴賤、一視同仁地對待病人,那就是最為直接的“兼愛”!於是劉老夫子年幼時就毅然地跟隨父親走名山采藥、訪名醫拜學,走上了救死扶傷的醫師之路。
對於一名醫師來說,麵對死亡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一般而言當醫師時間長了,對待死亡其實也就麻木了。然而劉老醫師則不同,他很感性,是個性情中人,他是極不願意看著自己的病人無助地痛苦死去。因此自從踏上了醫師這個道路,病人不論身份高低、身世出處都平等對待竭盡全力治療,不以任何理由去拒絕和放棄找他瞧病的病人。對於沒有錢治病的窮苦人則會義務治療、免費開藥,所以世人給劉老夫子一個尊稱——“劉善醫”。
躺在土炕上的孩子氣息越來越弱,好像已經沒有了唿吸,原本緊皺的眉頭也逐漸舒展開來,神態和平時熟睡時無異。婦人依舊在沒命地哭喊著自己的孩子,冰冷的淚水滴落在孩童越發冰冷的身體上,讓整個本來就冰冷的茅屋更加冰冷。
“孩子他娘……唉……”也不知是為幼童即將早逝而惋惜,還是對年輕婦人這麽早就要失去自己的孩子而同情,還是因自己沒能挽救這幼小的生命而深深自責,看著仍在哭泣的婦人,老醫師想要上前安慰幾句說些什麽,但卻又不知該說什麽,隻能不住地搖頭歎息。
作為近鄰,這個家庭的情況劉老醫師多少還是知道些的。孩子的父親不知什麽原因在孩子出生沒幾年就人間蒸發似的在都城內消失了蹤跡至今生死不明,隻留下了這苦命的母子在這裏苦苦煎熬、相依為命。
母子二人居住的茅屋不僅破舊而且還很小,不大的茅屋內除了土炕、土灶以及一套破舊的桌椅也就沒什麽值錢的東西了。站在屋內環視四周,凋敝、淒涼感撲麵而來。
對於這樣的感覺,劉醫師是熟悉的。究其原因則是因為他經常會來這個茅屋內給如今躺在炕上生死未卜的孩童看病療傷。
由於各種原因,土炕上的孩童自打出生就不受鄰裏街坊待見,經常被附近大大小小的頑童欺負。特別是最近這段時間這個孩子渾身帶傷幾乎成了家常便飯。對於孩子的母親來說,因為一些原因同樣經常被欺辱的她也隻能敢怒而不敢言,隻能眼巴巴地看著自己的孩子經常挨打卻毫無辦法,她能做的也隻能是讓孩子和自己盡量少出門了。
年輕的婦人依舊不停地哭泣著,麵對著此情此景,一陣陣的酸楚湧上心頭,似乎很少再流淚的昏花老眼也隨之濕潤了起來。
在劉老醫師的眼裏,這母子二人是值得同情的。街坊們不應該把自己心中的怨恨發泄在這對無辜的母子身上,盡管他們和能使全城乃至全國為之悲痛的事件有著一絲的聯係。
同樣,在劉老的心中,土炕上的小男孩也是值得憐惜的。這個男童很知道感恩,劉老醫師采藥時不止一次看到他天還沒亮就不顧危險獨自跑到邯山打柴然後偷偷往自己家門口送。這件事對劉老夫子的觸動是極其大的。每每想到這件事,劉老醫師都會情不自禁地哽咽起來,對這麽小的孩子能有如此感恩之心,能夠如此懂事而由衷地讚歎和震驚。
時間一分一秒地悄然流逝,夜也越來越深越來越涼。陣陣夜風吹進屋內不經意間讓屋裏的人感覺到了一絲涼意。看著炕上的男孩,劉老醫師不甘心讓這麽幼小的生命從自己的手中逝去,所以萌發了再試上一試的想法。想到這裏劉醫師再次坐在炕沿上,也不去過多理會仍在啜泣的婦人,直接給孩童把脈醫治了起來。
一旁的婦人看見劉醫師再次給自己的孩子把起脈來立刻努力止住了淚水,生怕自己的哭聲影響到劉醫師給孩子治療,原本絕望的眼睛裏閃現出了一絲的希望。然而現實終究還是如此地殘酷,隨著劉醫師起身再次無奈地搖頭,希望也就如同夜裏的曇花、天際中的流星那般短暫,就這麽無情地消逝破滅了。
也許是心中早已做好了準備,也許是眼中淚水已經流幹。當劉醫師再次用無聲的語言“殘酷”地判定自己孩子生命即將走向終結時,她沒有像剛才那樣撕心裂肺地放聲痛哭。
這時的劉老夫子是困惑的。行醫幾十載的他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碰到如此棘手的病情,可以說是聞所未聞。
“孩子他娘……唉……孩子現如今的狀況不是很妙啊!”劉老醫師轉過頭對依然跪坐在地上的年輕婦人輕聲說道。
“孩子如今已經沒有了唿吸,體溫驟降並且身子也開始發僵,唉……按說……”說到這裏,劉醫師心中的疑惑越來越強烈,他也不知道該如何用自己幾十年所學來合理地給身旁悲痛欲絕的婦人來解釋孩子的現狀。
還沒等老醫師說完,婦人的身體突然一顫,原本已經幾近幹涸的眼睛裏淚水又重新湧了出來。
看到婦人如此的反應劉老醫師滿臉苦澀地歎了口氣繼續說道:”唉……按說……按說孩子如今確實已經離開了人世,可是……“劉老醫師說到這裏臉色突然變得異常怪異起來。
劉老醫師在說孩子情況的時候,盡管跪坐在炕邊的婦人並沒有像剛才那樣痛苦地哭喊著,但是滿臉淚水的無聲哭泣儼然要比大聲痛哭更加讓人壓抑、難過、痛苦。
”可是……孩子的脈搏卻並沒有消失,隻不過是異常微弱,如果不是老夫我幾十年的醫道造詣也是很難發現如此微弱的脈象的……“老爺子神情凝重地說著。
滿臉淚水的婦人聽到劉老醫師說自己的孩子並沒有完全死去時,原本紅腫呆滯、噙滿淚水的眼睛忽然泛起了一抹淡淡的亮光。
”看來自己的話會對這個很可能會早年喪子婦人的神經造成很大的刺激,自己說話務必要小心,以免刺激婦人再生枝節。“劉老醫師看到婦人聽到自己話後的反應不禁為之一震心中暗自念道。
”你的孩子按常規可以說已經離世了,但也可以認定為還活著,怎麽說呢……如今的狀況有點像……嗯……有點像什麽來著?“劉老醫師一時腦子短路,怎麽也想不出該用什麽詞來形容孩子如今的病情,隻好縷著胡須苦思冥想起來。
”半死不活的活死人麽……“婦人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的孩子喃喃道。婦人原本有神的眼睛再次被一層痛苦所籠罩,又無神暗淡了起來。
”不好!“婦人這句話還沒說完,老醫師的心就咯噔一下直接沉到了底。
劉老醫師生怕婦人想不開趕緊安慰道:”話不能這麽說,你自然也不必如此灰心。正所謂天無絕人之路,隻要咱們不放棄且方法得當,孩子的性命是可以無憂的。“
說實話,對於自己說的這句話劉醫師自己連自己都說服不了。但是沒辦法,為了避免過度地刺激神經已經遊走在崩潰邊緣的婦人,他也隻能這麽說了。
年輕的婦人不置可否,也不看他,隻是呆呆地看著靜靜地躺在破舊的土炕上的孩子。突然婦人掛滿淚痕噙滿淚珠的眼睛流露出了世上最為美麗的笑容,笑容裏蘊含著的是世上最偉大的情感——母愛。
身旁的老醫師一直注視著婦人的一舉一動,生怕如今幾乎崩潰的婦人經受不住過度的刺激而發生意外。如此年輕的女人卻遭受了常人所無法想象的委屈和苦難,劉醫師對此同情不已、唏噓不已。
生怕發生意外的劉老醫師一直觀察著婦人的狀態,當他看到婦人無神的眼睛裏突然滿滿的母愛之情時,剛才已經濕潤的昏花老眼終於忍不住流出了淚水。這不單是對這個年輕女人不幸遭遇的同情,更是對自己離世多年的老母親的深深思念。
銀月如鉤,靜靜地懸掛在漆黑的夜空,一間破舊不堪的茅草房內忽明忽暗。如豆的燭光在黑夜中好似汪洋中的一葉扁舟,那麽的無助,那麽的淒涼。
三個人影如織布機上的梭子,映襯著如豆的昏暗燭光來迴忙碌著。不知過了多久,忙碌的身影終於肯停下來歇歇腳了。三個身影靜靜地站在那裏,似乎世間的所有都已經靜止。突然,其中一個婦人模樣的身影頹然地跪坐在地上,頓時一聲聲撕心裂肺地哭喊聲如同炸雷一般在寂靜的夜裏響徹雲霄。漆黑深巷中的狗兒們被突如其來的哭喊聲驚得騷動了起來,陣陣狂吠聲從巷子深處傳來。近處平時好事的婦人們本能地如同狗兒一般嗅著不遠處的哭聲步履急切不約而同地向新聞事發地湧來,原來漆黑無人的街巷頓時燭光閃爍,熱鬧了起來。
微弱的燈光下,一個長得極為可愛的男童氣息遊離,緊閉雙眼表情略有痛苦地躺在簡陋的土炕上。男童身上的衣服破爛不堪,肮髒至極的身體上泛著片片淤青。同樣是衣衫襤褸、蓬頭垢麵,一位年輕的婦人跪倚在炕邊不停地渾身顫抖哭泣著。
站立在年輕婦人身旁的是一老一少兩位醫師,老的是師傅,那小的自然也就是徒弟了。
老醫師本家姓劉,趙國人氏,定居在都城邯鄲。年輕時因經常外出遊離很少在家,久而久之鄉親們也就幾乎忘卻了他的全名,隻知道他姓劉。劉老爺子年近七十,這樣的年齡放在當代或許真的算不上什麽,但是在他所在的那個時代那也算得上是“古來稀”了。平時裏鄰裏街坊也都很自然地稱他為“劉老”。
劉老醫師年幼時就對墨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甚至將墨家“兼愛”、“非攻”、“節用”、“明鬼”、“天誌”這五個主要的思想主張作為自己的人生準則,其中以“兼愛”是他最為推崇的。
老夫子世家三代為醫,自己的爺爺和父親均以醫、德兼備而備受百姓愛戴。自幼受爺爺和父親的熏陶的他,逐漸認為這世上能真正、有效地做到“兼愛”的隻有醫師。在他看來,一個人無論富貴貧賤、身份高低,隻要是以五穀為食那麽終究是會得病的。隻要得病那就得醫治,那就需要醫師。如果醫師能夠做到不分貴賤、一視同仁地對待病人,那就是最為直接的“兼愛”!於是劉老夫子年幼時就毅然地跟隨父親走名山采藥、訪名醫拜學,走上了救死扶傷的醫師之路。
對於一名醫師來說,麵對死亡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一般而言當醫師時間長了,對待死亡其實也就麻木了。然而劉老醫師則不同,他很感性,是個性情中人,他是極不願意看著自己的病人無助地痛苦死去。因此自從踏上了醫師這個道路,病人不論身份高低、身世出處都平等對待竭盡全力治療,不以任何理由去拒絕和放棄找他瞧病的病人。對於沒有錢治病的窮苦人則會義務治療、免費開藥,所以世人給劉老夫子一個尊稱——“劉善醫”。
躺在土炕上的孩子氣息越來越弱,好像已經沒有了唿吸,原本緊皺的眉頭也逐漸舒展開來,神態和平時熟睡時無異。婦人依舊在沒命地哭喊著自己的孩子,冰冷的淚水滴落在孩童越發冰冷的身體上,讓整個本來就冰冷的茅屋更加冰冷。
“孩子他娘……唉……”也不知是為幼童即將早逝而惋惜,還是對年輕婦人這麽早就要失去自己的孩子而同情,還是因自己沒能挽救這幼小的生命而深深自責,看著仍在哭泣的婦人,老醫師想要上前安慰幾句說些什麽,但卻又不知該說什麽,隻能不住地搖頭歎息。
作為近鄰,這個家庭的情況劉老醫師多少還是知道些的。孩子的父親不知什麽原因在孩子出生沒幾年就人間蒸發似的在都城內消失了蹤跡至今生死不明,隻留下了這苦命的母子在這裏苦苦煎熬、相依為命。
母子二人居住的茅屋不僅破舊而且還很小,不大的茅屋內除了土炕、土灶以及一套破舊的桌椅也就沒什麽值錢的東西了。站在屋內環視四周,凋敝、淒涼感撲麵而來。
對於這樣的感覺,劉醫師是熟悉的。究其原因則是因為他經常會來這個茅屋內給如今躺在炕上生死未卜的孩童看病療傷。
由於各種原因,土炕上的孩童自打出生就不受鄰裏街坊待見,經常被附近大大小小的頑童欺負。特別是最近這段時間這個孩子渾身帶傷幾乎成了家常便飯。對於孩子的母親來說,因為一些原因同樣經常被欺辱的她也隻能敢怒而不敢言,隻能眼巴巴地看著自己的孩子經常挨打卻毫無辦法,她能做的也隻能是讓孩子和自己盡量少出門了。
年輕的婦人依舊不停地哭泣著,麵對著此情此景,一陣陣的酸楚湧上心頭,似乎很少再流淚的昏花老眼也隨之濕潤了起來。
在劉老醫師的眼裏,這母子二人是值得同情的。街坊們不應該把自己心中的怨恨發泄在這對無辜的母子身上,盡管他們和能使全城乃至全國為之悲痛的事件有著一絲的聯係。
同樣,在劉老的心中,土炕上的小男孩也是值得憐惜的。這個男童很知道感恩,劉老醫師采藥時不止一次看到他天還沒亮就不顧危險獨自跑到邯山打柴然後偷偷往自己家門口送。這件事對劉老夫子的觸動是極其大的。每每想到這件事,劉老醫師都會情不自禁地哽咽起來,對這麽小的孩子能有如此感恩之心,能夠如此懂事而由衷地讚歎和震驚。
時間一分一秒地悄然流逝,夜也越來越深越來越涼。陣陣夜風吹進屋內不經意間讓屋裏的人感覺到了一絲涼意。看著炕上的男孩,劉老醫師不甘心讓這麽幼小的生命從自己的手中逝去,所以萌發了再試上一試的想法。想到這裏劉醫師再次坐在炕沿上,也不去過多理會仍在啜泣的婦人,直接給孩童把脈醫治了起來。
一旁的婦人看見劉醫師再次給自己的孩子把起脈來立刻努力止住了淚水,生怕自己的哭聲影響到劉醫師給孩子治療,原本絕望的眼睛裏閃現出了一絲的希望。然而現實終究還是如此地殘酷,隨著劉醫師起身再次無奈地搖頭,希望也就如同夜裏的曇花、天際中的流星那般短暫,就這麽無情地消逝破滅了。
也許是心中早已做好了準備,也許是眼中淚水已經流幹。當劉醫師再次用無聲的語言“殘酷”地判定自己孩子生命即將走向終結時,她沒有像剛才那樣撕心裂肺地放聲痛哭。
這時的劉老夫子是困惑的。行醫幾十載的他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碰到如此棘手的病情,可以說是聞所未聞。
“孩子他娘……唉……孩子現如今的狀況不是很妙啊!”劉老醫師轉過頭對依然跪坐在地上的年輕婦人輕聲說道。
“孩子如今已經沒有了唿吸,體溫驟降並且身子也開始發僵,唉……按說……”說到這裏,劉醫師心中的疑惑越來越強烈,他也不知道該如何用自己幾十年所學來合理地給身旁悲痛欲絕的婦人來解釋孩子的現狀。
還沒等老醫師說完,婦人的身體突然一顫,原本已經幾近幹涸的眼睛裏淚水又重新湧了出來。
看到婦人如此的反應劉老醫師滿臉苦澀地歎了口氣繼續說道:”唉……按說……按說孩子如今確實已經離開了人世,可是……“劉老醫師說到這裏臉色突然變得異常怪異起來。
劉老醫師在說孩子情況的時候,盡管跪坐在炕邊的婦人並沒有像剛才那樣痛苦地哭喊著,但是滿臉淚水的無聲哭泣儼然要比大聲痛哭更加讓人壓抑、難過、痛苦。
”可是……孩子的脈搏卻並沒有消失,隻不過是異常微弱,如果不是老夫我幾十年的醫道造詣也是很難發現如此微弱的脈象的……“老爺子神情凝重地說著。
滿臉淚水的婦人聽到劉老醫師說自己的孩子並沒有完全死去時,原本紅腫呆滯、噙滿淚水的眼睛忽然泛起了一抹淡淡的亮光。
”看來自己的話會對這個很可能會早年喪子婦人的神經造成很大的刺激,自己說話務必要小心,以免刺激婦人再生枝節。“劉老醫師看到婦人聽到自己話後的反應不禁為之一震心中暗自念道。
”你的孩子按常規可以說已經離世了,但也可以認定為還活著,怎麽說呢……如今的狀況有點像……嗯……有點像什麽來著?“劉老醫師一時腦子短路,怎麽也想不出該用什麽詞來形容孩子如今的病情,隻好縷著胡須苦思冥想起來。
”半死不活的活死人麽……“婦人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的孩子喃喃道。婦人原本有神的眼睛再次被一層痛苦所籠罩,又無神暗淡了起來。
”不好!“婦人這句話還沒說完,老醫師的心就咯噔一下直接沉到了底。
劉老醫師生怕婦人想不開趕緊安慰道:”話不能這麽說,你自然也不必如此灰心。正所謂天無絕人之路,隻要咱們不放棄且方法得當,孩子的性命是可以無憂的。“
說實話,對於自己說的這句話劉醫師自己連自己都說服不了。但是沒辦法,為了避免過度地刺激神經已經遊走在崩潰邊緣的婦人,他也隻能這麽說了。
年輕的婦人不置可否,也不看他,隻是呆呆地看著靜靜地躺在破舊的土炕上的孩子。突然婦人掛滿淚痕噙滿淚珠的眼睛流露出了世上最為美麗的笑容,笑容裏蘊含著的是世上最偉大的情感——母愛。
身旁的老醫師一直注視著婦人的一舉一動,生怕如今幾乎崩潰的婦人經受不住過度的刺激而發生意外。如此年輕的女人卻遭受了常人所無法想象的委屈和苦難,劉醫師對此同情不已、唏噓不已。
生怕發生意外的劉老醫師一直觀察著婦人的狀態,當他看到婦人無神的眼睛裏突然滿滿的母愛之情時,剛才已經濕潤的昏花老眼終於忍不住流出了淚水。這不單是對這個年輕女人不幸遭遇的同情,更是對自己離世多年的老母親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