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後院起火,曹操休掉糟糠之妻
卑鄙的聖人:曹操(1-10) 作者:王曉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師凱旋】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九月,許都城外鼓樂悠揚儀仗井然,驛道邊站滿了公卿朝臣。得知曹操班師迴朝,天子劉協怎敢怠慢?連忙發下詔書,除省中當值官員外,自司徒趙溫以下都要到城北十裏以外相迎。
天子之命誰敢不從?曹公之威豈能不懼?滿朝文武遵令而行,一窩蜂趕來。冠戴如山巒,大袖似層雲,卻沒人敢交頭接耳敘談半句,因為曹操任命的校事盧洪、趙達也混跡人群中,時刻觀察著所有人的舉動,誰要是不留神說錯一個字,都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眾官員盡皆無語,目不斜視眺望北方,手底下整理著衣襟腰帶,唯恐有失禮之處。
可在官員隊伍後麵數丈開外,氣氛則截然不同。許都附近的屯民也聽到消息了,一傳十十傳百,惹得臨近村莊的百姓都趕來湊熱鬧。有不少人拖家帶口扶老攜幼而來,因為有士兵攔著不能上前,連靠近驛道的樹上都爬滿了人,大家都想爭睹王師迴朝的氣派,更想看看那位定許都、興屯田、滅呂布、敗袁紹,美其名曰“立下不世之功”的大官究竟長什麽模樣。
冷清的官員和喧鬧的百姓對比鮮明,所有人都在日頭底下站著,等了半個多時辰,才見北方地平線上騰起征塵,大部隊漸漸映入眼簾。不多時有戎裝斥候快馬奔來,向迎接的人群高聲唿喊:“曹公率師迴朝嘍……”
“臣等奉詔迎候……”隨著百官參差不齊地一聲迴應,黃鍾大呂絲竹鼓吹驟起,奏的是得勝慶功之樂,震得人腦袋發蒙。看熱鬧的百姓也越發踴躍,一個個伸長了脖子宛如鵝鴨。
因為是得勝迴朝,軍隊早在半路上調整了位置,老病傷殘一律編入後隊押運輜重,走在最前麵的是曹操的中軍。這些士卒多是豫州本土人,凱旋迴家自然無限喜悅,這會兒見如此多的人迎接,臉上立時泛出得意笑容,扛著長槍大戟也不覺累,精神抖擻士氣高昂,腳下的步子一個賽過一個高,仗著曹操之威要是有路都敢走到天上去。
剛過了千餘步兵,又見甲胄兜鍪分外耀眼,曹操的親衛虎豹騎隨後而來。這支隊伍是曹氏的子弟兵,都是親戚族人鄉裏故舊的後人,統領者曹純不僅身兼司空府參軍,還在朝中掛有議郎的頭銜。曹純今天特意換了身鎦金鎧甲,手持大槊腰挎寶劍,騎著高頭大馬當先引路,後麵的虎豹騎個個都頂盔貫甲罩袍束帶,連馬鬃都刷洗得油亮,透著十二萬分的精神。
百姓一見此景歡唿雀躍,不知是誰還扯著嗓子叫了聲好。可緊接著又見旌旗林立
遮天蔽日,白旄節杖隨風搖曳、金鉞大斧寒光閃閃,數不清的將官眾星捧月般拱衛著一名身量不高的中年將軍。此人身披赤金鎧甲,頭頂赤纓兜鍪,腰配青釭寶劍,胯下黃驃戰馬;臉上觀,此人已過不惑之年,灰蒙蒙長須間早有幾許白茬,耳邊發髻也是有黑有白,但白淨的臉膛上卻沒什麽皺紋,濃重的眉毛斜插入鬢,一雙鷹隼般的眼睛微眯著,用餘光掃視著左右人群;雖貌不驚人卻不怒自威——正是大漢司空曹孟德。
曹操緊催坐騎快行幾步,赫然凸顯在隊伍前方。此時尾隨的不僅有跟隨他出生入死的將領掾屬,還多了許攸、鮮於輔、田豫、國淵、張郃、高覽等河北歸降之人,這氣勢威風不亞於天子出巡。如此英雄的將帥、如此氣魄的軍隊,還有誰敢對這位飽受爭議的司空大人有所指摘?所過之處官員紛紛跪倒在他的馬蹄前,猶如一陣勁風吹伏了層層麥田;百姓們見官員都跪了,便糊裏糊塗跟著也跪了,嘈雜喊嚷著迎接的話。
曹操微微頷首,策馬而行掃視著跪拜的人群。這一次他不再推辭揖讓,將所有讚美都欣然領受。出生入死南征北戰,追求的不正是這一刻嗎?現在雖不能說大功告成,但已是峰迴路轉前途光明,也該享受讚美了。何況他腦子並沒閑著,接到荀彧的表章就盤算著如何教訓那個不知深淺的孫權小兒,還有叛賊劉備尚有幾千烏合之眾盤踞汝南,等著他去算賬。這麽多事需要考慮,才沒閑工夫跟這幫人客套呢。
曹丕、曹彰、曹植、曹玹、曹衝、曹彪等公子也來了,一路小跑來到馬前迎接父親。曹操隻擺擺手:“為父安好,你等退下。”便繼續往前走。
他瀏覽驛道左右,想尋找一張麵孔,看到丁衝、董昭、楊沛等親信時隻是微微頷首,並沒特意叫他們起來,而是繼續張望,直到確定要找的人沒露麵,才擠出一絲神秘的笑容。走著走著,猛一眼瞅見個冕冠青綬的大官竟長揖不跪,在一片匍匐的人堆裏顯得格外刺眼。曹操略一皺眉仔細打量,又是少府卿孔融。
曹操暗暗冷笑——大到朝廷小到家族,總會有不順耳的雜音。像孔融這等腿比脖子硬的家夥也沒辦法計較,若同他講理,他有十車話等著,巧言令色繁文縟節,沒必要與他一般見識。更何況這枚胡桃的油沒有榨幹,還有華歆、王朗、邴原、張範、王烈等一大群名士避難在外,要靠孔融的名氣吸引,還得繼續利用他哩。想至此曹操本欲勒馬與他敘談,又見孔融身邊跪著當朝國丈伏完,這就更不能等閑待之了,趕緊下來攙扶:“國丈,豈敢唐突您大駕,莫要折殺老夫
啊!”
伏完誠惶誠恐道:“曹公抬愛了。究功勞而言,您挫敗賊眾立下不世之功,老朽應有此拜。若論官階,上下之分自當如此。”如今的伏完已不是儀同三司的輔國將軍,自董承、王子服因玉帶詔之事被誅,他就主動上還印綬,轉任中散大夫。
曹操故作憨笑:“話雖如此,您畢竟是國之重戚,不能自貶身份,快快請起!”說著話迴首叫許褚牽來匹馬,請伏完乘騎,共赴皇宮麵聖。待親自扶他上去,曹操這才迴頭掃了孔融一眼,笑道:“文舉兄,我可得恭喜你。昔日北海之失,多受袁紹父子之欺,如今我也算替你報仇了。”孔融曾擔任北海相,是被袁譚擊敗才調迴朝廷的。
曹操唿其為兄,姿態擺得夠低了,這麽說不過想要孔融一句恭維,可孔融偏不遂其願:“朝廷大義當前,在下那點兒小得失算得了什麽。下官唯賀曹公報國之舉,並無分毫私情。”
“文舉兄真是大公無私啊。”曹操非但不能駁斥,還得公然稱讚,心裏澀澀的。
話音剛落一旁竄出校事盧洪,手指孔融陰陽怪氣道:“今日群臣迎接曹公盡皆下跪,孔大人獨揖不跪,太失禮了吧?”校事的職責就是為曹操監視百官,孔融當麵不服不忿,身為鷹犬豈能含糊放過。
孔融瞧不起這等猥瑣之人,瞅都不瞅一眼,朗朗道:“我等是受天子之命前來迎候,別人跪不跪本官不便幹涉,反正我以為不該輕天子而重同僚。”他這話有理有據,倒把盧洪頂了迴去。
曹操佯作嗬斥:“大膽盧洪,你不過是一小吏,老夫與公卿講話也輪得到你插嘴嗎?還不給我退下!”盧洪諾諾而退,曹操碰了個釘子,也不想再饒舌,趕緊提及正事,“老夫離京忒久,朝中之事多勞文舉兄與諸位大人費心了。”
“皆是荀令君之功勞。”孔融是個實事求是的人。不過這話也很別扭,究竟是說荀彧功勞大,還是說荀彧把持政務別人都摸不到呢?
曹操裝聽不懂,環顧四周微笑道:“今日朝廷官員來的不少,侍禦史張紘(hong)怎麽沒到呢?”
張紘是昔日孫策派到許都朝覲的使者,被曹操表奏為侍禦史,留在了許都。孔融與其關係融洽,聽曹操特意詢問,語氣和緩了一些:“張大人請命入宮奉職,正陪在荀令君身邊。”
“哦。”曹操點了點頭,思索片刻又道,“午時我府裏設宴,犒勞此番出征的將領,文舉兄也過來湊湊熱鬧吧。”
孔融料想這不過是句
客套話,推辭道:“在下乃白麵書生,不堪與諸位將軍為伍,別掃了大家的興致。”他話雖如此,口氣卻頗為輕巧,似乎根本不屑於與武夫為伍。
哪知曹操一把抓住他的手腕:“兄台不要辜負我一番美意喲,一定要來……還有,煩勞您邀請張紘,叫他同到鄙宅飲宴。”
“嗯?請張子綱一同赴宴?”
“不錯,”曹操在他手腕上用力捏了兩把,皮笑肉不笑道,“江東之地避難名士極多,如今河北之危已解,中州局勢大定,是不是該商量一下,請那些羈旅高賢都……”
孔融雖執拗,卻不糊塗,聽曹操說一半便明白了,情知這是要借張紘之口逼孫權遣迴避難名士,進而使其向朝廷就範。孔融故友王朗、華歆、孫邵之流都在那邊,早盼著他們迴來共商國是,一見曹操有此打算心中狂喜,忙應承下來:“下官明白了。明公請放心,我一定拉張紘共赴盛會!”說罷還朝曹操擠了擠眼睛,兩人心領神會攜手而笑。
在場眾官員何曾見過他們倆情投意合的時候?皆萬分詫異麵麵相覷,轉眼間又見曹操二次上馬繼續行進,趕緊把稍稍抬起的頭又低了下去……
【敲打孫權】
張紘乃廣陵士人,因戰亂避禍江東,後被孫策禮聘擔任正議校尉,與彭城張昭共為軍中謀主,協助孫策開辟江東基業,人稱“江東二張”。後來孫氏強盛,力挫廬江劉勳、江夏黃祖,便派張紘到許都獻表,名義上表示尊崇朝廷,實際上是向曹操示威。那時曹操還在備戰官渡,哪敢輕易招惹,隻得與孫氏結親,又以天子名義拜張紘為侍禦史留任朝中,還特意關照荀彧、孔融等對其多加禮遇。但是好景不長,孫策欲在袁曹對戰之際坐收漁人之利,不料被陳登挫敗,又在二次北伐途中遇刺身亡。
孫策一死,江東對曹操的威脅自然解除,張紘這個倚著靠山的使者反而成了砧上魚肉,被牢牢攥在曹操手心裏,在許都的歲月幾乎是度日如年,每天都是如履薄冰。特別是孫權搶先攻滅李術之後,張紘的處境更加尷尬,心中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孫權不負父兄壯誌,似是個可保之主;憂的是曹操勢力已穩固,江東遠不是對手,奇襲廬江過早暴露了鋒芒。
這日王師迴朝,張紘料想老曹遲早要跟他清算兵襲廣陵的賬,索性躲在省中不去迎接。繼而聞知曹操帶諸將入宮道賀,他實在坐不住了,趕緊找到荀彧求其從中美言。正在訴說之際,孔融笑嗬嗬來約他赴宴,荀彧順水推舟在一旁敲邊鼓,張紘心裏更沒底了,
連番推辭不去。不多時就聽金鍾齊響,曹操等人已辭駕離宮,張紘推脫不過,隻得揣著忐忑上了孔融的馬車,尾隨眾將馬隊同赴司空府。
孔融也真有訣竅,到府中不忙著見曹操,卻道:“曹公許久未歸必有些家事,不方便來了就打攪,咱隨便找個地方坐坐。”竟把張紘領到掾屬房去了。
毛玠、張京、司馬朗等正在處理公務,見孔融領著張紘來了,趕緊讓到上座,把差事都扔到一邊,湊過來說閑話。這個說道:“曹公前日下令征辟的人避難江東,兵戎相隔來不了呀!”那個又道:“不單官渡之役急需善後,廣陵郡也要安撫百姓。”有人故作糊塗:“廬江的事完了沒有?那地方究竟是歸屬朝廷,還是歸孫氏管轄?”還有人公然抱怨:“官渡用兵之際有人趁火打劫,是不是該向曹公提議算算舊賬?”表麵是與孔融聊天,其實句句影射張紘背後的孫氏。張紘不好張口,索性也裝糊塗,低頭不語暗自忍受。
就這麽如坐針氈忍了小半個時辰,長史劉岱才溜溜達達進來:“喲!二位大人早到了呀,怎不知會一聲?宴席都擺下了,快請到堂上去吧。主公要責怪我不會辦事啦!”
挨了半天窩心罵,張紘哭笑不得,與孔融轉側門來至正堂下。離得老遠就聽裏麵人聲喧鬧,門簾高挑著,曹操正背對著堂口,手裏舉著一把寶劍向眾人展示:“怎麽樣?此劍可算得世間少有之名器?”眾人連聲附和讚不絕口。
孔融沒好意思唐突,立在門口待劉岱先去通稟。仔細觀瞧,但見曹操掌中之劍甚是奇特,乃是久煉純鋼打造,全長將近五尺,刃寬竟有一尺,比普通佩劍大了不少,簡直能當盾牌用,劍柄處金絲雕花多嵌寶石,確實堪稱寶貝。劉岱進去通稟,曹操卻似未聽見,兀自向眾人誇耀:“這劍還有一宗秘密,叫你等見識見識!”說罷順手拿起一盞酒潑在劍上,那寒光耀眼的劍身隱隱約約顯出篆體的“倚天”二字。
“好一把倚天劍!有此寶器更壯曹公聲威!”也不知誰扯著嗓子嚷了一聲。
曹操擎劍在手上下打量,沉吟道:“鋒利還在其次,妙就妙在這‘倚天’二字。老夫建功立業乃是倚仗天威,代當今天子掃滅狼煙,若是有人敢公然抗拒,那就是與天子作對,與大漢朝廷作對。即便他遠在濱海地處百越,我曹某人一概倚仗天威,用這倚天劍將其誅滅!”
喝彩聲中眾人豪飲,曹操看似漫不經心地迴了一下頭,瞧見孔張二人,趕緊收起寶劍斥責劉岱:“二位大人既然來了,何不通稟?你這差事
怎麽當的?”
劉岱知道是故意發作給外人看,趕緊跪地請罪。孔融勸道:“劉長史已經稟報過了,曹公沒聽見。”
曹操假模假式拍拍腦門:“哎喲喲,多有得罪,快請快請!”
張紘將信將疑,反複琢磨著那句“即便他遠在濱海地處百越,我曹某人一概倚仗天威,用這倚天劍將其誅滅!”這話是不是衝江東孫氏說的;作揖上堂,見在座之人除了武將就是幕府參謀,竟再無其他朝官,張紘心中的不祥之感愈加強烈。
孔融卻放得很開,隨手拉張紘坐到一張空席前,戲謔道:“孟德兄,這倚天劍何處得來?該不會是從袁本初的大營吧?”
“袁紹豈配這‘倚天’二字?我也是偶然得之……”倚天劍的確不是官渡繳獲之物,卻是趙達、盧洪替他挖掘梁王墓泄恨,在梁孝王的陵寢中發現的陪葬品。這件事影響很惡劣,官渡戰前陳琳還在檄文裏提到,甚至添油加醋說曹操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專門盜墓。現在好不容易被人淡忘些,他可不想再提起,趕緊把劍收到匣中。
張紘這才注意到,緊挨著曹操坐的既不是夏侯惇也不是荀攸,而是官渡投誠的故人許攸和任過沛國父母官的劉勳,這或許算不上什麽大事,但也可以揣測出,曹操是想提高一下那些早年故交的地位,再樹立一幫親信。軍師荀攸卻坐在張繡等將的下垂手,與掾屬袁渙共占一席,郭嘉、程昱更在其後。張紘正不得要領,卻見曹操忽然端起酒相讓:“久聞張大人乃廣陵名士,前番出征在即,未能多與卿盤桓,曹某先敬您一盞!”
“不敢不敢,”張紘連忙避席,“曹公得勝還朝,下官還未向您賀功呢……”
曹操打斷道:“提這些客套話做什麽?曹某是真心讚賞您,不喝就是不給老夫麵子。”
張紘哪還能抗拒,端起酒來仰脖就飲,正所謂無功不受祿,這糊塗酒簡直是順著後脊梁灌下去的。放下酒盞緩緩落座,屁股還未沾到榻上,就聽許攸突然開言:“說到張大人的故鄉廣陵,那裏可出了個好官!陳登陳元龍不但治民有方,而且頗能用兵。”說著話朝劉勳擠了擠眼睛,“以在下觀之,陳元龍比子台兄強。你服不服啊?”
張紘洞若觀火,這些話都是有用意的。劉勳當初被孫策擊敗,部下流散家小被俘,才投靠曹操;陳登卻在廣陵以少勝多擊退了孫策,這話裏話外全是衝江東孫氏說的。張紘預感明槍暗箭就要打過來了,連筷箸都不敢碰一下,凝視著諸人舉動。果不其
然,劉勳立刻借題發難:“哼!陳登不過誤打誤撞罷了,我偏沒這等運氣。可恨孫策小兒死於刺客之手,若不然我定要聯兵江表報仇雪恨!”
許攸撚著小胡子,繼續煽風點火:“子台兄自度比李術如何?莫說是孫策,隻怕連人家弟弟也鬥不過吧?”
劉勳以歪就歪,提高了嗓門:“孫權孺子算什麽東西?若不是老子跟隨曹公身在河北,早就發兵剿了李術,何至於叫他搶個便宜?”
“現在舉兵也不遲嘛。”樂進把吃著一半的肉都扔下了,“劉將軍若要興兵,末將願討個先行。孫策雖死,周瑜、程普還在,倒要跟他們分個高低上下。莫說是複奪廬江,連江東之地都給他平了!”
“對對對!”樂進這一鬧,夏侯淵、張遼、朱靈這幫愛搶功的兵痞立時響應。
“嗯哼!”夏侯惇重重咳嗽一聲,眾將聞聽都安靜下來,他瞪著一隻僅有的右眼,兇巴巴掃視眾人,“用兵這麽大的事情,豈由你們隨便聒噪?”
曹操笑容可掬瞟了他一眼:“元讓你又意下如何呢?”
夏侯惇會意,冷笑道:“江東孫氏藐視朝廷已久,官渡會戰之時又襲擊廣陵,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如今劉備雖敗,尚在汝南流竄。主公可遣一軍將其剿滅,繼而與李通合兵一處直逼江淮,以劉勳將軍為先登,再約陳登、臧霸兵出廣陵自下遊出擊,主公親統大軍殿後,必能一戰而定江東!”
這個戰略擲地有聲,堂上眾將不再叫嚷,直勾勾看著曹操,等待最終決定,可曹操偏不說話。張紘手心都攥出汗來了,掃視眾將兇神惡煞形如鬼魅;荀攸、郭嘉等卻低著頭不搭茬;而坐在身邊的孔融竟全不入耳,又是酒又是肉,吃得順嘴流油。張紘不禁拉了拉孔融衣袖:“文舉兄,你看這用兵之事……”
孔融樂嗬嗬道:“愚兄不諳用兵之道,這些事全憑曹公做主,我隻管吃喝就好。來來來,咱們同飲一盞。”
張紘早聽人說過,孔文舉氣死人不償命,今天算是領教了,這哪裏是慶功會,分明就是專門給他張某人擺的一場鴻門宴啊!張紘品透了滋味,又見曹操正笑眯眯望著自己,情知這局外人是裝不下去了,便咬咬牙出席拜倒:“請恕下官唐突,有一言還請曹公三思。”
曹操就等他跳出來:“今日非是文武大宴,不必拘禮。子綱有什麽話坐下來慢慢說。”
張紘可沒敢動,依舊跪在那裏:“下官以為未可討伐江東。”
“為何?”
曹操邊吃菜邊問話,似乎滿不在乎。
張紘從曹操的問話中聽不出任何特別語氣,摸不透是實是虛,趕緊搜腸刮肚編理由:“因為……因為……孫策方死孫權年少,乘喪出兵大不義也……”
“哈哈哈……”他話還沒說完,堂上眾將無不大笑——雖說乘喪出兵大不義,可誰會真把這樣的話當迴事。戰爭永遠是高於教條,這世道就是恃強淩弱,就是乘人之危。
劉勳與孫氏有仇,更是狐假虎威:“張子綱,你好大膽子!曹公奉天子以討不臣,你敢說大不義?身為臣子為割據之賊辯解,你是何居心?”一句話問得張紘差點兒癱在地上。
曹操撲哧一笑:“子台言重了,咱們暢所欲言嘛。乘喪出兵是為不義,這也是兵法上的話,也不能說他沒道理。”
張紘經此語點撥,方悟此事大有迴旋餘地,心裏豁亮了一些,再不似剛才那般語無倫次:“乘喪出兵不過其一,當今局勢才是緊要。荊州、揚州同在江南,兩者此消彼長。前番孫策大敗黃祖,揚州強而荊州弱。如今孫策已死,強弱之勢顛倒。荊州劉表居心叵測,本欲與袁紹串通興兵,逢長沙太守張羨舉義才不得不罷手,如今他不但平了張氏,又掌控南部零陵、武陵、桂林等郡,兵勢自南以逼江東。聽聞劉表之侄劉磐常率騎兵劫掠江東,黎民百姓不堪其擾。曹公若要此時兵破江東,隻怕鞭長莫及,得之亦不能久戍,豈不是徒然幫劉表的忙嗎?”
這樣精辟的分析,曹操絲毫無動於衷,自顧喝酒吃菜。張紘仍不敢怠慢,又道:“劉表素與袁氏交好,倘若曹公引兵南下,劉表串通袁紹興兵,那時中原南北豈不皆為讎仇?遠交近攻離強合弱,不可因一時之利同時與三家為敵啊!”
如此淺顯的軍事道理曹操豈會不懂?何況荀攸、郭嘉、許攸這幫人精都在,輪不到張紘這個孫氏的眼線來提醒。但今天曹操就是故意擺一個局,以此敲打一下剛剛顯露鋒芒的孫權,借張紘之口叫他明白明白誰才是當今天下的老大。所以聽張紘急急忙忙把話講完,曹操僅是抹抹嘴,假作歎息道:“遠交近攻離強合弱,道理是這樣。不過孫氏兄弟做得也太過分。廣陵之事暫且不提,廬江郡也可以不計較。就說征召避難士人這一條,朝廷征辟華歆、王朗已有數年,孫氏就不放人,豈不是公然與朝廷作對?想起來我就有氣……”說著話他用力把盞一摔,濺得滿桌是酒。
張紘見其神色有變,正琢磨如何解釋才得兩全,悶頭吃喝的孔融突然插話:“子綱啊,你雖受朝廷之職
,畢竟與孫氏有舊。你能否寫信勸勸孫權,叫他放人啊?”這溫軟一刀更厲害,索性把話挑明了。
張紘白了他一眼,恨得牙根都癢癢,卻怎敢說個不字,連忙點頭應承:“理所應當,此事下官去辦,請曹公息怒。”
哪知這個承諾許出來,後麵的苛刻條件跟著就來。許攸撚著老鼠胡子道:“前番袁術敗亡,其麾下雷薄、陳蘭、梅乾等嘯聚江淮山嶺。孫氏與這些僭逆遺寇串通往來不合適吧?也請張大人勸勸孫權,不要再做招降納叛、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您看何如?”雖是商量的語氣,但話裏話外絕無拒絕餘地。
張紘搪塞道:“在下盡力而為。”
這還不算完,劉勳一拍桌子:“別的我可以不問,當初孫策偷襲皖城,抓了我的家小部曲,還奪走我的金銀財寶,快叫他給我送迴來,要是不送咱們就打!”
“劉將軍過苛了。”袁渙笑嗬嗬接過話茬,“家眷部曲自應歸還,至於金銀財寶就算了吧。反正也是您從別人手裏搶來的,將軍不要為了點兒私利難為人家……不過張大人,我也有點兒事求您。”
“袁先生請講。”張紘擦了擦額角的汗水。
袁渙不緊不慢道:“在下的兄弟避難交州,因孫氏阻隔音訊難通。是不是請孫將軍通融一下,以後朝廷到交州的公私使者就不要再阻擋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都是一個朝廷,如此行事何以為心?”
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是要緊之事。遣返避難士人影響孫氏的人望根基;放棄招誘袁術餘黨抑製江東發展;送還劉勳部從勢必大長內部歸順朝廷之議。其實最要命的還是袁渙的建議,若準許曹操將詔命通到交州,不但把中原逃難名士竭澤而盡,而且許都朝廷很可能就此與交趾太守士燮建立關係,那豈不是在孫氏背後安插釘子?張紘環顧在座之人,聽著這些苛刻的要求,霎時思緒遊離,感覺自己並非坐在司空府大堂上,而是置身狼穴之中——曹操明擺著就是敲竹杠啊!
即便兵伐東吳隻是嚇唬人的話,但曹操依舊占據主動。隻要給陳登傳道令,叫他時不時南下騷擾,或稍微把立場傾向劉表,暗中支持其侵蝕長江下遊,那就夠孫權受的了。官渡之戰後曹操實力大增,現在誰都無法單獨與之抗衡。大丈夫能屈能伸,張紘微合二目,把火往下壓了壓,過了半晌才睜開眼答複道:“諸君提出的要求,在下一定修書轉告孫氏。但允與不允,在下也不能保證。我張某人畢竟是朝廷的官啊!”
曹操從這話裏聽出了不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九月,許都城外鼓樂悠揚儀仗井然,驛道邊站滿了公卿朝臣。得知曹操班師迴朝,天子劉協怎敢怠慢?連忙發下詔書,除省中當值官員外,自司徒趙溫以下都要到城北十裏以外相迎。
天子之命誰敢不從?曹公之威豈能不懼?滿朝文武遵令而行,一窩蜂趕來。冠戴如山巒,大袖似層雲,卻沒人敢交頭接耳敘談半句,因為曹操任命的校事盧洪、趙達也混跡人群中,時刻觀察著所有人的舉動,誰要是不留神說錯一個字,都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眾官員盡皆無語,目不斜視眺望北方,手底下整理著衣襟腰帶,唯恐有失禮之處。
可在官員隊伍後麵數丈開外,氣氛則截然不同。許都附近的屯民也聽到消息了,一傳十十傳百,惹得臨近村莊的百姓都趕來湊熱鬧。有不少人拖家帶口扶老攜幼而來,因為有士兵攔著不能上前,連靠近驛道的樹上都爬滿了人,大家都想爭睹王師迴朝的氣派,更想看看那位定許都、興屯田、滅呂布、敗袁紹,美其名曰“立下不世之功”的大官究竟長什麽模樣。
冷清的官員和喧鬧的百姓對比鮮明,所有人都在日頭底下站著,等了半個多時辰,才見北方地平線上騰起征塵,大部隊漸漸映入眼簾。不多時有戎裝斥候快馬奔來,向迎接的人群高聲唿喊:“曹公率師迴朝嘍……”
“臣等奉詔迎候……”隨著百官參差不齊地一聲迴應,黃鍾大呂絲竹鼓吹驟起,奏的是得勝慶功之樂,震得人腦袋發蒙。看熱鬧的百姓也越發踴躍,一個個伸長了脖子宛如鵝鴨。
因為是得勝迴朝,軍隊早在半路上調整了位置,老病傷殘一律編入後隊押運輜重,走在最前麵的是曹操的中軍。這些士卒多是豫州本土人,凱旋迴家自然無限喜悅,這會兒見如此多的人迎接,臉上立時泛出得意笑容,扛著長槍大戟也不覺累,精神抖擻士氣高昂,腳下的步子一個賽過一個高,仗著曹操之威要是有路都敢走到天上去。
剛過了千餘步兵,又見甲胄兜鍪分外耀眼,曹操的親衛虎豹騎隨後而來。這支隊伍是曹氏的子弟兵,都是親戚族人鄉裏故舊的後人,統領者曹純不僅身兼司空府參軍,還在朝中掛有議郎的頭銜。曹純今天特意換了身鎦金鎧甲,手持大槊腰挎寶劍,騎著高頭大馬當先引路,後麵的虎豹騎個個都頂盔貫甲罩袍束帶,連馬鬃都刷洗得油亮,透著十二萬分的精神。
百姓一見此景歡唿雀躍,不知是誰還扯著嗓子叫了聲好。可緊接著又見旌旗林立
遮天蔽日,白旄節杖隨風搖曳、金鉞大斧寒光閃閃,數不清的將官眾星捧月般拱衛著一名身量不高的中年將軍。此人身披赤金鎧甲,頭頂赤纓兜鍪,腰配青釭寶劍,胯下黃驃戰馬;臉上觀,此人已過不惑之年,灰蒙蒙長須間早有幾許白茬,耳邊發髻也是有黑有白,但白淨的臉膛上卻沒什麽皺紋,濃重的眉毛斜插入鬢,一雙鷹隼般的眼睛微眯著,用餘光掃視著左右人群;雖貌不驚人卻不怒自威——正是大漢司空曹孟德。
曹操緊催坐騎快行幾步,赫然凸顯在隊伍前方。此時尾隨的不僅有跟隨他出生入死的將領掾屬,還多了許攸、鮮於輔、田豫、國淵、張郃、高覽等河北歸降之人,這氣勢威風不亞於天子出巡。如此英雄的將帥、如此氣魄的軍隊,還有誰敢對這位飽受爭議的司空大人有所指摘?所過之處官員紛紛跪倒在他的馬蹄前,猶如一陣勁風吹伏了層層麥田;百姓們見官員都跪了,便糊裏糊塗跟著也跪了,嘈雜喊嚷著迎接的話。
曹操微微頷首,策馬而行掃視著跪拜的人群。這一次他不再推辭揖讓,將所有讚美都欣然領受。出生入死南征北戰,追求的不正是這一刻嗎?現在雖不能說大功告成,但已是峰迴路轉前途光明,也該享受讚美了。何況他腦子並沒閑著,接到荀彧的表章就盤算著如何教訓那個不知深淺的孫權小兒,還有叛賊劉備尚有幾千烏合之眾盤踞汝南,等著他去算賬。這麽多事需要考慮,才沒閑工夫跟這幫人客套呢。
曹丕、曹彰、曹植、曹玹、曹衝、曹彪等公子也來了,一路小跑來到馬前迎接父親。曹操隻擺擺手:“為父安好,你等退下。”便繼續往前走。
他瀏覽驛道左右,想尋找一張麵孔,看到丁衝、董昭、楊沛等親信時隻是微微頷首,並沒特意叫他們起來,而是繼續張望,直到確定要找的人沒露麵,才擠出一絲神秘的笑容。走著走著,猛一眼瞅見個冕冠青綬的大官竟長揖不跪,在一片匍匐的人堆裏顯得格外刺眼。曹操略一皺眉仔細打量,又是少府卿孔融。
曹操暗暗冷笑——大到朝廷小到家族,總會有不順耳的雜音。像孔融這等腿比脖子硬的家夥也沒辦法計較,若同他講理,他有十車話等著,巧言令色繁文縟節,沒必要與他一般見識。更何況這枚胡桃的油沒有榨幹,還有華歆、王朗、邴原、張範、王烈等一大群名士避難在外,要靠孔融的名氣吸引,還得繼續利用他哩。想至此曹操本欲勒馬與他敘談,又見孔融身邊跪著當朝國丈伏完,這就更不能等閑待之了,趕緊下來攙扶:“國丈,豈敢唐突您大駕,莫要折殺老夫
啊!”
伏完誠惶誠恐道:“曹公抬愛了。究功勞而言,您挫敗賊眾立下不世之功,老朽應有此拜。若論官階,上下之分自當如此。”如今的伏完已不是儀同三司的輔國將軍,自董承、王子服因玉帶詔之事被誅,他就主動上還印綬,轉任中散大夫。
曹操故作憨笑:“話雖如此,您畢竟是國之重戚,不能自貶身份,快快請起!”說著話迴首叫許褚牽來匹馬,請伏完乘騎,共赴皇宮麵聖。待親自扶他上去,曹操這才迴頭掃了孔融一眼,笑道:“文舉兄,我可得恭喜你。昔日北海之失,多受袁紹父子之欺,如今我也算替你報仇了。”孔融曾擔任北海相,是被袁譚擊敗才調迴朝廷的。
曹操唿其為兄,姿態擺得夠低了,這麽說不過想要孔融一句恭維,可孔融偏不遂其願:“朝廷大義當前,在下那點兒小得失算得了什麽。下官唯賀曹公報國之舉,並無分毫私情。”
“文舉兄真是大公無私啊。”曹操非但不能駁斥,還得公然稱讚,心裏澀澀的。
話音剛落一旁竄出校事盧洪,手指孔融陰陽怪氣道:“今日群臣迎接曹公盡皆下跪,孔大人獨揖不跪,太失禮了吧?”校事的職責就是為曹操監視百官,孔融當麵不服不忿,身為鷹犬豈能含糊放過。
孔融瞧不起這等猥瑣之人,瞅都不瞅一眼,朗朗道:“我等是受天子之命前來迎候,別人跪不跪本官不便幹涉,反正我以為不該輕天子而重同僚。”他這話有理有據,倒把盧洪頂了迴去。
曹操佯作嗬斥:“大膽盧洪,你不過是一小吏,老夫與公卿講話也輪得到你插嘴嗎?還不給我退下!”盧洪諾諾而退,曹操碰了個釘子,也不想再饒舌,趕緊提及正事,“老夫離京忒久,朝中之事多勞文舉兄與諸位大人費心了。”
“皆是荀令君之功勞。”孔融是個實事求是的人。不過這話也很別扭,究竟是說荀彧功勞大,還是說荀彧把持政務別人都摸不到呢?
曹操裝聽不懂,環顧四周微笑道:“今日朝廷官員來的不少,侍禦史張紘(hong)怎麽沒到呢?”
張紘是昔日孫策派到許都朝覲的使者,被曹操表奏為侍禦史,留在了許都。孔融與其關係融洽,聽曹操特意詢問,語氣和緩了一些:“張大人請命入宮奉職,正陪在荀令君身邊。”
“哦。”曹操點了點頭,思索片刻又道,“午時我府裏設宴,犒勞此番出征的將領,文舉兄也過來湊湊熱鬧吧。”
孔融料想這不過是句
客套話,推辭道:“在下乃白麵書生,不堪與諸位將軍為伍,別掃了大家的興致。”他話雖如此,口氣卻頗為輕巧,似乎根本不屑於與武夫為伍。
哪知曹操一把抓住他的手腕:“兄台不要辜負我一番美意喲,一定要來……還有,煩勞您邀請張紘,叫他同到鄙宅飲宴。”
“嗯?請張子綱一同赴宴?”
“不錯,”曹操在他手腕上用力捏了兩把,皮笑肉不笑道,“江東之地避難名士極多,如今河北之危已解,中州局勢大定,是不是該商量一下,請那些羈旅高賢都……”
孔融雖執拗,卻不糊塗,聽曹操說一半便明白了,情知這是要借張紘之口逼孫權遣迴避難名士,進而使其向朝廷就範。孔融故友王朗、華歆、孫邵之流都在那邊,早盼著他們迴來共商國是,一見曹操有此打算心中狂喜,忙應承下來:“下官明白了。明公請放心,我一定拉張紘共赴盛會!”說罷還朝曹操擠了擠眼睛,兩人心領神會攜手而笑。
在場眾官員何曾見過他們倆情投意合的時候?皆萬分詫異麵麵相覷,轉眼間又見曹操二次上馬繼續行進,趕緊把稍稍抬起的頭又低了下去……
【敲打孫權】
張紘乃廣陵士人,因戰亂避禍江東,後被孫策禮聘擔任正議校尉,與彭城張昭共為軍中謀主,協助孫策開辟江東基業,人稱“江東二張”。後來孫氏強盛,力挫廬江劉勳、江夏黃祖,便派張紘到許都獻表,名義上表示尊崇朝廷,實際上是向曹操示威。那時曹操還在備戰官渡,哪敢輕易招惹,隻得與孫氏結親,又以天子名義拜張紘為侍禦史留任朝中,還特意關照荀彧、孔融等對其多加禮遇。但是好景不長,孫策欲在袁曹對戰之際坐收漁人之利,不料被陳登挫敗,又在二次北伐途中遇刺身亡。
孫策一死,江東對曹操的威脅自然解除,張紘這個倚著靠山的使者反而成了砧上魚肉,被牢牢攥在曹操手心裏,在許都的歲月幾乎是度日如年,每天都是如履薄冰。特別是孫權搶先攻滅李術之後,張紘的處境更加尷尬,心中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孫權不負父兄壯誌,似是個可保之主;憂的是曹操勢力已穩固,江東遠不是對手,奇襲廬江過早暴露了鋒芒。
這日王師迴朝,張紘料想老曹遲早要跟他清算兵襲廣陵的賬,索性躲在省中不去迎接。繼而聞知曹操帶諸將入宮道賀,他實在坐不住了,趕緊找到荀彧求其從中美言。正在訴說之際,孔融笑嗬嗬來約他赴宴,荀彧順水推舟在一旁敲邊鼓,張紘心裏更沒底了,
連番推辭不去。不多時就聽金鍾齊響,曹操等人已辭駕離宮,張紘推脫不過,隻得揣著忐忑上了孔融的馬車,尾隨眾將馬隊同赴司空府。
孔融也真有訣竅,到府中不忙著見曹操,卻道:“曹公許久未歸必有些家事,不方便來了就打攪,咱隨便找個地方坐坐。”竟把張紘領到掾屬房去了。
毛玠、張京、司馬朗等正在處理公務,見孔融領著張紘來了,趕緊讓到上座,把差事都扔到一邊,湊過來說閑話。這個說道:“曹公前日下令征辟的人避難江東,兵戎相隔來不了呀!”那個又道:“不單官渡之役急需善後,廣陵郡也要安撫百姓。”有人故作糊塗:“廬江的事完了沒有?那地方究竟是歸屬朝廷,還是歸孫氏管轄?”還有人公然抱怨:“官渡用兵之際有人趁火打劫,是不是該向曹公提議算算舊賬?”表麵是與孔融聊天,其實句句影射張紘背後的孫氏。張紘不好張口,索性也裝糊塗,低頭不語暗自忍受。
就這麽如坐針氈忍了小半個時辰,長史劉岱才溜溜達達進來:“喲!二位大人早到了呀,怎不知會一聲?宴席都擺下了,快請到堂上去吧。主公要責怪我不會辦事啦!”
挨了半天窩心罵,張紘哭笑不得,與孔融轉側門來至正堂下。離得老遠就聽裏麵人聲喧鬧,門簾高挑著,曹操正背對著堂口,手裏舉著一把寶劍向眾人展示:“怎麽樣?此劍可算得世間少有之名器?”眾人連聲附和讚不絕口。
孔融沒好意思唐突,立在門口待劉岱先去通稟。仔細觀瞧,但見曹操掌中之劍甚是奇特,乃是久煉純鋼打造,全長將近五尺,刃寬竟有一尺,比普通佩劍大了不少,簡直能當盾牌用,劍柄處金絲雕花多嵌寶石,確實堪稱寶貝。劉岱進去通稟,曹操卻似未聽見,兀自向眾人誇耀:“這劍還有一宗秘密,叫你等見識見識!”說罷順手拿起一盞酒潑在劍上,那寒光耀眼的劍身隱隱約約顯出篆體的“倚天”二字。
“好一把倚天劍!有此寶器更壯曹公聲威!”也不知誰扯著嗓子嚷了一聲。
曹操擎劍在手上下打量,沉吟道:“鋒利還在其次,妙就妙在這‘倚天’二字。老夫建功立業乃是倚仗天威,代當今天子掃滅狼煙,若是有人敢公然抗拒,那就是與天子作對,與大漢朝廷作對。即便他遠在濱海地處百越,我曹某人一概倚仗天威,用這倚天劍將其誅滅!”
喝彩聲中眾人豪飲,曹操看似漫不經心地迴了一下頭,瞧見孔張二人,趕緊收起寶劍斥責劉岱:“二位大人既然來了,何不通稟?你這差事
怎麽當的?”
劉岱知道是故意發作給外人看,趕緊跪地請罪。孔融勸道:“劉長史已經稟報過了,曹公沒聽見。”
曹操假模假式拍拍腦門:“哎喲喲,多有得罪,快請快請!”
張紘將信將疑,反複琢磨著那句“即便他遠在濱海地處百越,我曹某人一概倚仗天威,用這倚天劍將其誅滅!”這話是不是衝江東孫氏說的;作揖上堂,見在座之人除了武將就是幕府參謀,竟再無其他朝官,張紘心中的不祥之感愈加強烈。
孔融卻放得很開,隨手拉張紘坐到一張空席前,戲謔道:“孟德兄,這倚天劍何處得來?該不會是從袁本初的大營吧?”
“袁紹豈配這‘倚天’二字?我也是偶然得之……”倚天劍的確不是官渡繳獲之物,卻是趙達、盧洪替他挖掘梁王墓泄恨,在梁孝王的陵寢中發現的陪葬品。這件事影響很惡劣,官渡戰前陳琳還在檄文裏提到,甚至添油加醋說曹操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專門盜墓。現在好不容易被人淡忘些,他可不想再提起,趕緊把劍收到匣中。
張紘這才注意到,緊挨著曹操坐的既不是夏侯惇也不是荀攸,而是官渡投誠的故人許攸和任過沛國父母官的劉勳,這或許算不上什麽大事,但也可以揣測出,曹操是想提高一下那些早年故交的地位,再樹立一幫親信。軍師荀攸卻坐在張繡等將的下垂手,與掾屬袁渙共占一席,郭嘉、程昱更在其後。張紘正不得要領,卻見曹操忽然端起酒相讓:“久聞張大人乃廣陵名士,前番出征在即,未能多與卿盤桓,曹某先敬您一盞!”
“不敢不敢,”張紘連忙避席,“曹公得勝還朝,下官還未向您賀功呢……”
曹操打斷道:“提這些客套話做什麽?曹某是真心讚賞您,不喝就是不給老夫麵子。”
張紘哪還能抗拒,端起酒來仰脖就飲,正所謂無功不受祿,這糊塗酒簡直是順著後脊梁灌下去的。放下酒盞緩緩落座,屁股還未沾到榻上,就聽許攸突然開言:“說到張大人的故鄉廣陵,那裏可出了個好官!陳登陳元龍不但治民有方,而且頗能用兵。”說著話朝劉勳擠了擠眼睛,“以在下觀之,陳元龍比子台兄強。你服不服啊?”
張紘洞若觀火,這些話都是有用意的。劉勳當初被孫策擊敗,部下流散家小被俘,才投靠曹操;陳登卻在廣陵以少勝多擊退了孫策,這話裏話外全是衝江東孫氏說的。張紘預感明槍暗箭就要打過來了,連筷箸都不敢碰一下,凝視著諸人舉動。果不其
然,劉勳立刻借題發難:“哼!陳登不過誤打誤撞罷了,我偏沒這等運氣。可恨孫策小兒死於刺客之手,若不然我定要聯兵江表報仇雪恨!”
許攸撚著小胡子,繼續煽風點火:“子台兄自度比李術如何?莫說是孫策,隻怕連人家弟弟也鬥不過吧?”
劉勳以歪就歪,提高了嗓門:“孫權孺子算什麽東西?若不是老子跟隨曹公身在河北,早就發兵剿了李術,何至於叫他搶個便宜?”
“現在舉兵也不遲嘛。”樂進把吃著一半的肉都扔下了,“劉將軍若要興兵,末將願討個先行。孫策雖死,周瑜、程普還在,倒要跟他們分個高低上下。莫說是複奪廬江,連江東之地都給他平了!”
“對對對!”樂進這一鬧,夏侯淵、張遼、朱靈這幫愛搶功的兵痞立時響應。
“嗯哼!”夏侯惇重重咳嗽一聲,眾將聞聽都安靜下來,他瞪著一隻僅有的右眼,兇巴巴掃視眾人,“用兵這麽大的事情,豈由你們隨便聒噪?”
曹操笑容可掬瞟了他一眼:“元讓你又意下如何呢?”
夏侯惇會意,冷笑道:“江東孫氏藐視朝廷已久,官渡會戰之時又襲擊廣陵,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如今劉備雖敗,尚在汝南流竄。主公可遣一軍將其剿滅,繼而與李通合兵一處直逼江淮,以劉勳將軍為先登,再約陳登、臧霸兵出廣陵自下遊出擊,主公親統大軍殿後,必能一戰而定江東!”
這個戰略擲地有聲,堂上眾將不再叫嚷,直勾勾看著曹操,等待最終決定,可曹操偏不說話。張紘手心都攥出汗來了,掃視眾將兇神惡煞形如鬼魅;荀攸、郭嘉等卻低著頭不搭茬;而坐在身邊的孔融竟全不入耳,又是酒又是肉,吃得順嘴流油。張紘不禁拉了拉孔融衣袖:“文舉兄,你看這用兵之事……”
孔融樂嗬嗬道:“愚兄不諳用兵之道,這些事全憑曹公做主,我隻管吃喝就好。來來來,咱們同飲一盞。”
張紘早聽人說過,孔文舉氣死人不償命,今天算是領教了,這哪裏是慶功會,分明就是專門給他張某人擺的一場鴻門宴啊!張紘品透了滋味,又見曹操正笑眯眯望著自己,情知這局外人是裝不下去了,便咬咬牙出席拜倒:“請恕下官唐突,有一言還請曹公三思。”
曹操就等他跳出來:“今日非是文武大宴,不必拘禮。子綱有什麽話坐下來慢慢說。”
張紘可沒敢動,依舊跪在那裏:“下官以為未可討伐江東。”
“為何?”
曹操邊吃菜邊問話,似乎滿不在乎。
張紘從曹操的問話中聽不出任何特別語氣,摸不透是實是虛,趕緊搜腸刮肚編理由:“因為……因為……孫策方死孫權年少,乘喪出兵大不義也……”
“哈哈哈……”他話還沒說完,堂上眾將無不大笑——雖說乘喪出兵大不義,可誰會真把這樣的話當迴事。戰爭永遠是高於教條,這世道就是恃強淩弱,就是乘人之危。
劉勳與孫氏有仇,更是狐假虎威:“張子綱,你好大膽子!曹公奉天子以討不臣,你敢說大不義?身為臣子為割據之賊辯解,你是何居心?”一句話問得張紘差點兒癱在地上。
曹操撲哧一笑:“子台言重了,咱們暢所欲言嘛。乘喪出兵是為不義,這也是兵法上的話,也不能說他沒道理。”
張紘經此語點撥,方悟此事大有迴旋餘地,心裏豁亮了一些,再不似剛才那般語無倫次:“乘喪出兵不過其一,當今局勢才是緊要。荊州、揚州同在江南,兩者此消彼長。前番孫策大敗黃祖,揚州強而荊州弱。如今孫策已死,強弱之勢顛倒。荊州劉表居心叵測,本欲與袁紹串通興兵,逢長沙太守張羨舉義才不得不罷手,如今他不但平了張氏,又掌控南部零陵、武陵、桂林等郡,兵勢自南以逼江東。聽聞劉表之侄劉磐常率騎兵劫掠江東,黎民百姓不堪其擾。曹公若要此時兵破江東,隻怕鞭長莫及,得之亦不能久戍,豈不是徒然幫劉表的忙嗎?”
這樣精辟的分析,曹操絲毫無動於衷,自顧喝酒吃菜。張紘仍不敢怠慢,又道:“劉表素與袁氏交好,倘若曹公引兵南下,劉表串通袁紹興兵,那時中原南北豈不皆為讎仇?遠交近攻離強合弱,不可因一時之利同時與三家為敵啊!”
如此淺顯的軍事道理曹操豈會不懂?何況荀攸、郭嘉、許攸這幫人精都在,輪不到張紘這個孫氏的眼線來提醒。但今天曹操就是故意擺一個局,以此敲打一下剛剛顯露鋒芒的孫權,借張紘之口叫他明白明白誰才是當今天下的老大。所以聽張紘急急忙忙把話講完,曹操僅是抹抹嘴,假作歎息道:“遠交近攻離強合弱,道理是這樣。不過孫氏兄弟做得也太過分。廣陵之事暫且不提,廬江郡也可以不計較。就說征召避難士人這一條,朝廷征辟華歆、王朗已有數年,孫氏就不放人,豈不是公然與朝廷作對?想起來我就有氣……”說著話他用力把盞一摔,濺得滿桌是酒。
張紘見其神色有變,正琢磨如何解釋才得兩全,悶頭吃喝的孔融突然插話:“子綱啊,你雖受朝廷之職
,畢竟與孫氏有舊。你能否寫信勸勸孫權,叫他放人啊?”這溫軟一刀更厲害,索性把話挑明了。
張紘白了他一眼,恨得牙根都癢癢,卻怎敢說個不字,連忙點頭應承:“理所應當,此事下官去辦,請曹公息怒。”
哪知這個承諾許出來,後麵的苛刻條件跟著就來。許攸撚著老鼠胡子道:“前番袁術敗亡,其麾下雷薄、陳蘭、梅乾等嘯聚江淮山嶺。孫氏與這些僭逆遺寇串通往來不合適吧?也請張大人勸勸孫權,不要再做招降納叛、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您看何如?”雖是商量的語氣,但話裏話外絕無拒絕餘地。
張紘搪塞道:“在下盡力而為。”
這還不算完,劉勳一拍桌子:“別的我可以不問,當初孫策偷襲皖城,抓了我的家小部曲,還奪走我的金銀財寶,快叫他給我送迴來,要是不送咱們就打!”
“劉將軍過苛了。”袁渙笑嗬嗬接過話茬,“家眷部曲自應歸還,至於金銀財寶就算了吧。反正也是您從別人手裏搶來的,將軍不要為了點兒私利難為人家……不過張大人,我也有點兒事求您。”
“袁先生請講。”張紘擦了擦額角的汗水。
袁渙不緊不慢道:“在下的兄弟避難交州,因孫氏阻隔音訊難通。是不是請孫將軍通融一下,以後朝廷到交州的公私使者就不要再阻擋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都是一個朝廷,如此行事何以為心?”
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是要緊之事。遣返避難士人影響孫氏的人望根基;放棄招誘袁術餘黨抑製江東發展;送還劉勳部從勢必大長內部歸順朝廷之議。其實最要命的還是袁渙的建議,若準許曹操將詔命通到交州,不但把中原逃難名士竭澤而盡,而且許都朝廷很可能就此與交趾太守士燮建立關係,那豈不是在孫氏背後安插釘子?張紘環顧在座之人,聽著這些苛刻的要求,霎時思緒遊離,感覺自己並非坐在司空府大堂上,而是置身狼穴之中——曹操明擺著就是敲竹杠啊!
即便兵伐東吳隻是嚇唬人的話,但曹操依舊占據主動。隻要給陳登傳道令,叫他時不時南下騷擾,或稍微把立場傾向劉表,暗中支持其侵蝕長江下遊,那就夠孫權受的了。官渡之戰後曹操實力大增,現在誰都無法單獨與之抗衡。大丈夫能屈能伸,張紘微合二目,把火往下壓了壓,過了半晌才睜開眼答複道:“諸君提出的要求,在下一定修書轉告孫氏。但允與不允,在下也不能保證。我張某人畢竟是朝廷的官啊!”
曹操從這話裏聽出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