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袁術稱帝惹毛曹操
卑鄙的聖人:曹操(1-10) 作者:王曉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軍許都】
宛城之役的失敗完全是曹操個人行為不檢點造成的,這讓他既後悔又慚愧。這一仗不但損失兵馬、丟失輜重,其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心腹愛將典韋也戰歿陣中。
張繡在略微休整之後派出張先繼續追擊,使得曹軍連淯水東岸也不能繼續立足了。所謂兵敗如山倒,明明敵人隻有少數部隊,但曹操這邊軍心就是穩定不下來,無奈之下隻得率領兵馬且戰且走,逶迤退至舞陰駐紮。
待進了縣城,兵馬安頓妥當,曹操終於可以痛痛快快大哭一場了。曹昂是他愛妾劉氏夫人唯一留下來的骨肉,為了生曹昂劉氏難產而死,後來由正室夫人丁氏將他撫養長大。丁氏對其視為己出,灌注了全部心血;曹昂也是個爭氣的孩子,七歲學文九歲習武,在家是個孝順兒子,出兵是個稱職將軍,哪知道剛剛一十八歲就殞命戰場,而且還是為了盡孝而亡的,迴去怎麽跟丁氏交代啊?
曹安民是曹操弟弟曹德之子,當初老曹嵩與曹德自徐州至兗州,半路上陶謙部下張闓謀財害命,滿門老少盡皆死於屠刀之下,隻有這曹安民一人幸免。這孩子雖不怎麽正經,但也有幾分聰明,更是曹德留下的血脈,如今也被他給斷送了,這可怎麽對得起死去的弟弟?
典韋乃世之虎臣,英勇不亞於古之孟賁、夏育,始終緊隨在曹操身邊,是全軍敬仰的猛將。打呂布、平黃巾,多少激烈的戰鬥都毫發無傷,如今卻在宛城喪了性命。而且是張繡已經投降的情況下,納人家嬸子為妾,生生把人家激反的。典韋死得那麽不值得,豈不寒三軍之心,這又怎麽跟滿營將士交代啊?
曹操越想越思,越覺痛悔交加,堂堂男兒哭了個泣涕橫流,任誰勸也勸不住。王氏與周氏這會兒也傻眼了,如今她們成了三軍敗陣的眾矢之的,雖礙於曹操沒人敢當麵辱罵斥責,但大夥全拿白眼珠看她們。其實兩個女人也很委屈,當初是曹操強娶過來的,且不提害死這麽多將士,還沒進曹家門就把正室夫人的兒子連累死了,這以後的日子能否過下去還不一定呢!兩人勸了曹操幾句趕緊退到一邊,這個節骨眼上,生怕會遷怒到自己。
夏侯淵、樂進、朱靈等將領趕忙圍上來,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導,連許褚那麽粗率的人這會兒也跟著說安慰話。曹操抹抹眼淚,抬頭看看許褚,淒淒慘慘道:“我兒子、侄子死了都不心疼,唯獨痛惜典韋,一代勇將命喪疆場,悲哉!痛哉!”這話可不是由衷的,典韋再善戰,不過一個外人,自不能比死了曹昂、安民還痛惜。他
這麽說是想籠絡住人心,讓諸將感覺到他的情意,不要一味嫉恨過失。
許褚的心眼豈能多過曹操,見他在這樣情勢下還痛哭愛將,鐵錚錚的漢子竟也把持不住,流下幾滴眼淚:“主公,馬革裹屍乃丈夫之幸也!咱們重新舉兵再戰張繡,為典韋報仇也就是了。”
夏侯淵哀歎道:“馬革裹屍……可典韋的屍首還在敵營呢!”
曹操總算抓到一個表現的機會:“我這就傳下檄文給敵軍,誰能送迴典韋屍首,我賜給他大筆錢財!絕不能讓典韋客死在他鄉……”
聽他這麽表態,諸人覺得寬慰了些,又有幾人不禁抹了抹淚水。這時候,郭嘉忽然急匆匆跑來:“主公,有青州兵逃歸至此,說於禁叛變了,率部攻打曹仁麾下青州兵,而且已經殺奔舞陰而來。”
“啊?!”曹操眼淚都嚇迴去了。現在軍兵四散尚未歸攏,於禁再造反可怎麽了得?固然敗軍之際人心浮動,但於禁畢竟跟隨曹操這麽多年,猝然說他叛變,這事也頗值得懷疑。曹操立刻下令,軍兵戒備緊閉城門,親自帶著諸將登上舞陰城樓觀望動靜。
一望之下,大家全糊塗了。但見遠處殺聲陣陣,於禁的人馬正和張先的追兵奮戰,雙方勢均力敵殺得難解難分。曹操倒是穩住了心神,於禁若未反更好,即便反了也沒關係,且叫他與張先廝殺,張先敗了就平外患,於禁輸了就除內亂。
曹操抱定坐山觀虎鬥的心思靜觀其變,但見於禁所帶兵馬即使在敗軍之際也毫不散亂,陣容齊整進退有秩;張先雖然乘勝而來卻也占不到什麽上風。雙方僵持時久,張先見不能取勝,恐舞陰城再發兵馬夾擊,竟主動撤兵了。於禁不敢再追擊,原地整飭兵馬、撿拾物資,好半天才領兵向舞陰城開來。城上之人盡皆屏息凝神,生恐於禁率部攻城。卻見他的兵行至護城河邊就不再前進了,接著便不慌不忙地安營紮寨、埋鍋造飯,根本沒有造反的跡象。
曹操默然看了良久,忽然道:“速速打開城門,叫於將軍進來。”
“不能開門!”朱靈從人堆裏鑽出來,“如今於禁造反之事還未查清,倘若打開城門,他的兵馬就勢殺入,將如之奈何?”
曹操也知朱靈與於禁有些不睦,但這時候不便多加申斥,隻開導道:“文博勿疑,我保於文則不反矣!”朱靈不再多說退到一旁,心中卻暗暗抱怨:您還曾保張繡不反呢?如今還不是被追到這裏了嗎?
不多時城門大開,於禁兵馬並無異樣,隻有他一人單
騎入城。他慌慌張張來到城樓之上,離著老遠就向曹操下跪施禮,誠惶誠恐道:“末將聚攏敗軍行軍遲緩,死罪死罪,不知主公是否無恙?”
曹操聞他先問自己安危,一切疑慮頓感釋然:“文則快快請起,賴諸位將軍舍命相保,本官並無大礙。有勞你擊退追兵,辛苦了。”
於禁起身退到一旁,並不言攻殺青州兵之事,隻不住跟左右將領嘀咕著:“主公大難得脫,誠乃朝廷之幸天下之幸。”雖是嘀咕,但聲音拿捏得很妥當,既不大也不小,剛好可以讓曹操也聽清楚。
朱靈見他到了這會兒還惺惺作態逢迎取寵,心下不由惱怒;又見曹操手撚胡須,也不提反叛的傳言。他便主動跨出一步,向於禁拱手道:“文則兄,你率部攻打咱的青州部,不知是何用意?”
於禁連看都不看他一眼,隻眼望曹操道:“大軍撤兵之際,青州兵趁亂劫掠別部輜重,我不過給他們點兒小教訓罷了。”不待朱靈再插口,他又搶先道,“想那青州兵,原為黃巾之眾,今既歸屬主公,豈可複為賊乎!”這麽一說倒把朱靈的話給堵迴去了,他眼望著這個當麵恭順、背後傾軋的於禁,恨得牙根癢癢,卻不知該說些什麽。曹操卻平靜地問道:“文則,你可知青州兵來至此間狀告你謀反?”
“已經料到。”於禁拱手道。
“既已料到為何不速速叫開城門進來分辯,還不慌不忙在城外紮營立寨呢?”
“今敵在後,追至無時,不先為備,何以禦敵?且末將素知主公聰明,誣陷之言豈能與您耳中?”於禁這幾句話有理有據還有馬屁。
曹操不住感歎:“淯水之難,何其匆忙,文則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之名將,何以加之!待我處決進讒言之人,迴朝之後表奏你為亭侯之位,以示嘉獎。”
於禁心中歡喜,卻推辭道:“末將不願受封,隻望主公可以寬宥讒言之人。青州兵乃歸附之人,宜示以恩德安定其心,況且同為主公帳下朝廷之兵,末將也不忍因私怨而相屠害。”他這麽一說,自己與曹操的寬宏形象就都樹立起來了。
曹操更欣慰了:“言之有理……不過你的功還是要賞的,該封的一定要封。”
於禁確實在此次撤退中立功不少,但是他這種惺惺作態、逢迎上司的表現卻搞得旁人很反感。樂進、朱靈等人雖沒來得及聚攏散軍擊退追兵,但他們卻始終保衛著曹操的安全,危急時刻護衛主帥的功勞豈不更大?原本是朱靈與他的恩怨最
大,如今這個侯位承諾出來,其他人也開始對於禁抱有成見了。
這時又見南邊塵土飛揚,曹仁收攏的青州兵也漸漸趕來。至此,各路兵馬總算是順利轉移到舞陰境內了。曹操也鬆了口氣,迴頭對眾將強笑道:“吾收降張繡等,失於未取其人質,以至於此。今吾知其所以敗。諸卿觀之,自今以後不複敗矣!”
還未取其人質?人家嬸娘都讓您弄到被窩裏去了……諸將想笑不敢笑,紛紛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之類的話。不管怎麽樣,軍心總算是勉強穩定下來了。
曹軍在舞陰駐紮數日,待流散的兵士漸漸聚攏迴來。但同時也得到消息,張繡率部轉移穰縣,與劉表唇齒相依,一時間也不可能輕易為患了。無奈之下,曹操隻得暫時放棄戰事,領兵撤迴許都。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人偷偷送來了典韋與曹安民的屍體,曹操命人好好成殮送迴家鄉,但是曹昂卻不知被淯水衝到哪裏去了。
張繡原本是可以拉攏過來的,可現在卻白白推到了劉表那一邊,大半個南陽郡雖然收複,但禍根未除隨時可能再出亂子。更重要的是,曹操首試“奉天子以討不臣”就磕得頭破血流,這助長了其他割據者對朝廷的蔑視,也使許都“百官總己為聽”的局麵產生了動搖。內憂外患再一次猛烈逼向曹操……
【國事家事】
迴到許都之後,曹操要過的第一關不是天子,也不是文武百官,而是他的妻子丁氏夫人。
曹操對於嫡妻丁氏的感情深厚,可這種感情不是寵愛,而是由衷的敬畏。丁氏比曹操還大著兩歲,出身沛國丁氏名門之後,但形貌卻不怎麽出眾,性格也過為內向。因此曹操從一開始就沒對她起過憐愛之心,隻產下一個女兒,嫁給了夏侯惇的兒子夏侯懋。可就是這位無寵的夫人為曹家付出了太多心血,特別是在曹家因宋後被廢牽連的時候、在曹操逃亡在外躲避董卓的時候,這位丁氏夫人幾乎成了家鄉的頂梁柱。更可貴的是,她把劉氏的遺子曹昂視如己出,辛辛苦苦培養了十八年啊!
關於曹昂的死,曹操本想委婉地告訴她,並把死因與王氏、周氏的關係隱瞞起來,隻告訴她兒子是壯烈陣亡的。可是曹操也糊塗了,還有曹丕、曹真這倆孩子呢!倆小的也遭了那麽多難,迴來一五一十就跟卞氏說了,卞氏一聽哪能不去安慰丁氏,兩位夫人見麵把話一提,沒半天的工夫,這事兒就瞞不住了。
丁氏也是將近五十歲的人了,半輩子沒跟曹操紅過臉,這一迴可把司空府鬧了個天翻地覆。曹
操剛換完朝服,原打算上殿稟奏天子,丁氏一猛子跑出來,拽著他的袍袖在後院裏又哭又打:“我上輩子造了什麽孽啊……托身你這麽一個不知廉恥的東西!為了兩個狐媚子寧可把親生兒子斷送……老殺才!兒子死了,你怎麽不死呢!你還我兒子!還我兒子……”
曹操自知理虧也不敢還手,任由她又捶又打,隻抱著她的肩膀安慰道:“夫人……是我不好,人死不能複生,咱還有其他的兒子呢!”
丁氏不聽此話也罷,一聽此話揚手就給他個耳光:“你有一群兒子,可我隻有昂兒一個呀!你對得起我嗎?你對得起我那死去的妹妹嗎?千刀萬剮的老殺才啊……我上輩子欠你什麽啊……”她打也打累了,往地上一坐,止不住地唿天搶地。
曹操被她巴掌打得眼花繚亂,捂著臉也不好說什麽;一邊王氏、周氏全嚇傻了,禍因她倆而起,都不敢過去勸。秦氏、尹氏也出來了,倆人見狀趕緊一邊一個攙起丁氏:“姐姐保重身子要緊啊……”丁氏哪裏止得住悲聲,拉著倆人的手一邊罵一邊哭。秦、尹二女也都是眼窩淺的,剛開始還勸她別哭,後來是仨人一塊抹眼淚。環氏聽外麵又哭又嚷,抱著小曹衝也出來看,結果竟把孩子也嚇哭了。這院子裏大人哭孩子鬧,攪得曹操心裏似開鍋一般。關鍵時候還是得卞氏出馬,她見這般情景趕緊湊到曹操耳邊:“你別愣著了,快叫人備車,把大丫頭從夏侯家接迴來,讓閨女來勸啊!”
“這事兒……”多少朝廷大事難不倒的曹操,這會兒也慌神了,“我怎麽跟丫頭開口呀!”
“你這老冤家呀!”卞氏也恨他在外胡作非為,狠狠擰了他胳臂一下;但她畢竟是心軟,瞧丈夫一臉無奈便感歎道,“叫我說什麽好啊?快忙你的大事去吧,我去夏侯家走一趟,見了大丫頭多說寬心話唄。”
曹操如獲救命稻草,趕緊吩咐人備車。又見秦、尹二女扶著丁氏搖搖晃晃迴房,丁氏抹著眼淚不住哀歎:“昂兒死了……我沒有兒子了……我什麽都沒有了……什麽都沒有了……”步履迷茫而去。再看王氏、周氏也躲在角落裏相擁而泣,見曹操掃視過來,都嚇得連連倒退……這事都是曹操自己惹出來的,也不能怪這倆女人啊。
曹操越想越恨自己,不由得也抽自己嘴巴,轉身往前堂而去。走出去好幾步才意識到朝服扯了,這樣子見天子有失朝儀,趕緊又迴房換新的——這次倒好,夫人們全忙活去了,就一個粗使喚的丫鬟幫忙更衣。潦潦草草收拾完畢,帶上笏板,出門登車奔皇宮而去,這一路
上他心裏還七上八下的呢!
許昌的皇宮是遷都後臨時建造的,氣勢規模都比洛陽差得遠。任誰都知道曹操是朝廷實際的主宰者,自沒人敢阻攔。待遞了名牌進去,不大一會兒工夫皇帝劉協便升了殿,請曹操快快入內。
雖然天子不敢說他什麽,但大致上也得都過得去才行,他低頭上殿,思考著對於戰敗的應對之辭。待邁進去才發現大殿之內多了一大群虎賁衛士,一個個手持金鉞利刃列立兩旁,曹操心中一凜——糟糕!也忒大意了,難道皇帝要殺我不成?
想要轉身退出,可已來不及了,已經進到殿中,他跑得再快也比不過這些人的刀斧快啊!曹操跪在殿上,強打精神朗聲道:“臣司空曹操見駕,吾皇萬歲,萬萬歲。”
劉協見他行禮站了起來,抬手道:“曹公快快平身。”
曹操慌慌張張爬起來,眼睛不由得瞅瞅左右的虎賁士,還未及說什麽,卻聽劉協搶先道:“曹公此去南陽,收複舞陰、葉縣,朕不勝欣喜啊!”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宛城之敗的經過早傳揚開了,而且越傳越走樣。有人說曹操先奸後娶張繡之嬸,讓人家堵在被窩裏了;還有人說張繡拿大槍把曹操屁股都給紮了,最後爬窗戶出來才撿條命,總之說什麽的都有。劉協也早風聞曹操打了敗仗,但他卻絕口不提宛城之失,隻說收複舞陰那點小功勞。
聽他這麽講,曹操摸不清正話反話,心中越發不安,生恐利刃頃刻間就要落到脖子上,趕緊舉笏道:“臣未能收全功而返,實是慚愧無地,望吾主訓教。”這又是以退為進的試探。
“曹公怎麽這樣講話呢?”劉協對他也懷有懼意,忙誠惶誠恐安撫道,“你為朕收複割據之地,朕感激你信任你還來不及呢,又怎會訓教你?快別說這些謙讓的話,搞得朕都覺心中不安了。”這倒是劉協的心裏話,如今在曹操的掌握下雖比在董卓、李傕身邊吃穿用度好得多,但身為天子敢說的話卻越來越少了。
曹操見他似無謀害之膽,趕緊溜之大吉,再次舉笏道:“既然如此,臣深感陛下寬宏大量……另外,臣忽感不適,就此告退。”
劉協原是對他頗為忌憚的,瞧他沒說兩句話就要走頗感詫異。但察言觀色之間,見他眼光不自主地往左右武士身上瞥,便知他心中也懷怯意。劉協不禁冷笑,故意厲聲叫住他:“曹公且慢!”
“啊?”曹操不禁打了個寒戰,差點又跪倒地上,哆哆嗦嗦道,“陛、陛下還有何吩咐?”
“曹公,您乃朝廷之頂梁,要多多保重身體才是。”劉協說這話時可謂皮笑肉不笑,“要是迴到府中還有不適之感,可請禦醫前去調治病症,不要為朕的江山累壞了你的身子。”
不要為朕的江山累壞了你的身子……曹操感覺這話裏帶著刺,但險地不可久留,趕緊趨身下殿。待邁下玉階,迴首望著手持利刃的虎賁士,心口不禁狂跳,擦了擦冷汗暗自嘀咕:“嚇煞我也,以後絕不能輕易見駕了。”等出了皇宮又登上車輦,他的驚懼轉為了憤慨,對車邊的王必抱怨道:“荀彧是怎麽搞的,殿中怎會又增加了虎賁士?”
王必見他忘卻,趕緊解釋道:“在宛城時,荀大人已經傳書稟告過這件事,您當時不是說‘既然是古製,該恢複就恢複’嘛。”
那些日子曹操天天沉浸在溫柔鄉裏,哪把這些稟報往心裏去了,他拍拍腦門道:“我糊塗了……王必,你速速拿我的名刺,請尚書令荀彧、禦史中丞鍾繇到咱府中來。”如今荀彧已經是朝廷的官了,不能無緣無故往司空府跑,即便是曹操有事也得派人去請。
眨眼的工夫又迴到府裏,曹操心裏都快開鍋了,家裏朝裏竟沒一件順心事。他悶坐在大堂上,命徐佗捧來這些天的公文,其中竟還有一封袁紹派人送來的書信。別的先推到一邊,先看那封書信,打開瞧了瞧,恨得直咬牙——袁紹聞知曹操敗於張繡之手,竟來信辱慢,說他畏縮怯陣、誌大才疏、有悖皇恩,反正都是當初借詔書指責袁紹的話,現在人家變本加厲又扣迴來了。
“好賊子!欺我忒甚!”曹操氣得把竹簡扔出堂外。
這會兒禦史中丞鍾繇到了,正邁著四方步低頭上堂,忽見一物奔麵門飛來,趕緊低頭閃避。啪嚓一聲響——腦袋是躲過去了,冠戴卻被當堂打落,搞得披頭散發。
曹操也嚇了一跳,人家鍾繇不是他的掾屬,是身居“三獨坐”的朝廷要員,打人冠戴如同打臉一樣啊!他趕緊起身離位:“哎喲元常老弟,愚兄失手了……罪過罪過……”說著連連作揖道歉。
鍾繇嚇壞了,摸了摸胸口,半天才緩過氣來。見曹操直說好話,心裏倒覺好笑了,連忙低頭拾起那卷竹簡,卻不敢看一眼上麵的內容,小心翼翼將它卷好,遞迴曹操手中,嘴裏還直替他遮掩:“曹公也是一時不慎才將公文失落了,沒關係的。”
失落有橫著飛出去的嗎?曹操明白這是人家寬宏大量,趕緊手牽手將鍾繇扶上客位,又親自過去拾起冠戴——兩根橫梁都打斷了。這要是砸到臉上,
鼻梁骨也懸了。曹操趕緊對案邊侍立的徐佗發作道:“你長沒長眼睛,就這麽看著嗎?還不快去後麵拿一頂新冠戴來!”
“諾。”徐佗算是倒黴透了,明明曹操惹的禍,卻要發作他,但誰叫他是司空府的掾屬呢?這個尷尬的時候隻能拿他找麵子,他趕緊賠禮道歉,到後麵取冠戴去了。
鍾繇起身道謝,曹操卻又把他摁在榻上:“實在是太失禮了。”
“無礙的,無礙的。”話雖這麽說,鍾繇還是忍不住捋了捋披散的頭發。官員穿著深服,頭頂冠戴才像個樣子,若是沒了冠戴隻穿深服,怎麽看怎麽別扭,這副模樣是沒法出去見人的。
不一會兒工夫,徐佗就捧著冠戴來了,害怕曹操再說閑話,索性連梳子、箅刀、簪子、臉盆、清水全叫人端來了。曹操瞥了一眼道:“哼!這還差不多。”說罷親手拿起梳子為鍾繇整理發髻。
“這可不敢當!”鍾繇嚇壞了,哪有三公給人梳頭的,起身要推辭。曹操又把他摁住,殷切道:“別動別動,這算什麽要緊事,馬上就好了。”
鍾繇不好再推辭,瞧他沾著清水將頭發梳好盤上,徐佗又為他戴上冠、插好簪子。鍾繇心裏熱乎乎的,剛要說兩句感激的話,卻聽曹操話已入正題:“元常,你可知殿上增派虎賁士之事?”
“知道。”鍾繇微微傾了傾身子,“此乃曆來的製度,身為三公又掌有兵權者,上殿麵君當有虎賁士協同。”後麵的話鍾繇就不敢說了,這個製度是防止權勢熏天的大臣突發不臣之心行刺天子。製度雖然是定下了,不過中興以來的外戚大將軍們,似竇憲、梁冀、鄧騭、閻顯、竇武、何進之流,卻沒有一個死在這些虎賁士刀下——用的都是他們自己的人。
“你無需有什麽想法,既然古製嘛,我也不會反對。該恢複的就要恢複,這也是祖宗的章法……”說到這兒曹操話風突變,“但我想知道,是誰提出要恢複這個製度的?難道是文若嗎?”
鍾繇不敢隱瞞:“這並非荀令君的主意,乃是議郎趙彥提出來的。為了這件事在朝議上討論了很久,諫議大夫楊彪極力讚成,這才定下來。至於這些虎賁士嘛,都是夏侯將軍在營中親自選拔的,全是曹公您的同鄉。”
聽說是夏侯惇選的鄉人,曹操放心多了,卻轉而道:“元常,你知道我請你來幹什麽嗎?”
鍾繇也是聰明人,禦史中丞是專門彈劾人的官,曹操這明擺著要辦一辦提議這件事的人,趙彥倒是可以隨便編出個罪名,
但楊彪似乎身份太高了,因這件事治罪過於牽強。他低頭想想,才小心翼翼道:“那議郎趙彥素來恃才傲物,今朝廷百廢待舉,竟然上這樣空耗人力的條陳,應該論一論他的罪了。”
曹操見他避重就輕,又點撥道:“朝中有些自恃身份高貴的老臣也很不像話,你看對於這樣的人該怎麽辦呢?”他指的是楊彪。
鍾繇抬起頭裝懵懂:“誰的罪追究誰,沒罪的先不能追究。”這話可真有學問,言下之意是告訴曹操,等楊彪犯了一差二錯再說!
曹操也聽明白了,卻沒搭這個茬,無意中信手翻開一份公文,剛看了一眼,火又上來了——字跡潦草,多處圈改!他仔細一看,是府中西曹掾的舉薦名單,又朝徐佗喊嚷:“你拿著這個去給毛玠看,叫他查查是手下哪個令史寫的。查明了是誰,把人帶過來,我非叫那人把自己寫的玩意吃下去不可!”
“諾。”徐佗哪敢違拗,趕緊接過潦草的公文。
鍾繇見他神色不正,料是他還在為敗於張繡的事耿耿於懷,不敢在這是非之地久留,趕緊起身作揖道:“曹公若無其他的吩咐,下官就迴去籌措彈劾趙彥之事了。”
曹操這會兒腦子都亂了,並不強留,隻掐著眉頭道:“元常走好,我這兒還有事,就不送了……”
“不敢勞煩曹公,告辭告辭。”鍾繇說完客氣話,趕緊溜之大吉。
這可真是曹操難忘的一天,家裏丁氏給他氣、殿上天子給他氣、朝中同僚給他氣、河北袁紹給他氣……現在連一個小小的令史都不把他放在眼裏。丁氏的事是他理虧,天子說閑話他不敢僭逆,楊彪暫時治不了罪,袁紹更是鞭長莫及,可是這個把公文寫得潦草的令史非要狠狠收拾不可!他在堂上踱來踱去,打算把所有的火都撒在這個倒黴蛋身上。過了一陣子,徐佗慢吞吞領來一個小吏。曹操見人進來,厲聲喝道:“好大膽子,給我跪下!”這一嗓子喊出去,連那小吏帶徐佗全矮了半截。
“抬起頭來!”
那人微微抬頭。曹操垂眼打量,見他二十出頭相貌堂堂,卻不認識。這也難怪,他自開春就出去打仗,這些日子毛玠又錄用了什麽人他不清楚,況且公府令史不過是百石的小吏,也不值得他親自逐個接見。
“你叫什麽名字?”
“在下陳國梁習。”那人規規矩矩施了個禮。
曹操冷笑道:“不知閣下來我府中之前曾任何職?”
梁習低聲迴答
宛城之役的失敗完全是曹操個人行為不檢點造成的,這讓他既後悔又慚愧。這一仗不但損失兵馬、丟失輜重,其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心腹愛將典韋也戰歿陣中。
張繡在略微休整之後派出張先繼續追擊,使得曹軍連淯水東岸也不能繼續立足了。所謂兵敗如山倒,明明敵人隻有少數部隊,但曹操這邊軍心就是穩定不下來,無奈之下隻得率領兵馬且戰且走,逶迤退至舞陰駐紮。
待進了縣城,兵馬安頓妥當,曹操終於可以痛痛快快大哭一場了。曹昂是他愛妾劉氏夫人唯一留下來的骨肉,為了生曹昂劉氏難產而死,後來由正室夫人丁氏將他撫養長大。丁氏對其視為己出,灌注了全部心血;曹昂也是個爭氣的孩子,七歲學文九歲習武,在家是個孝順兒子,出兵是個稱職將軍,哪知道剛剛一十八歲就殞命戰場,而且還是為了盡孝而亡的,迴去怎麽跟丁氏交代啊?
曹安民是曹操弟弟曹德之子,當初老曹嵩與曹德自徐州至兗州,半路上陶謙部下張闓謀財害命,滿門老少盡皆死於屠刀之下,隻有這曹安民一人幸免。這孩子雖不怎麽正經,但也有幾分聰明,更是曹德留下的血脈,如今也被他給斷送了,這可怎麽對得起死去的弟弟?
典韋乃世之虎臣,英勇不亞於古之孟賁、夏育,始終緊隨在曹操身邊,是全軍敬仰的猛將。打呂布、平黃巾,多少激烈的戰鬥都毫發無傷,如今卻在宛城喪了性命。而且是張繡已經投降的情況下,納人家嬸子為妾,生生把人家激反的。典韋死得那麽不值得,豈不寒三軍之心,這又怎麽跟滿營將士交代啊?
曹操越想越思,越覺痛悔交加,堂堂男兒哭了個泣涕橫流,任誰勸也勸不住。王氏與周氏這會兒也傻眼了,如今她們成了三軍敗陣的眾矢之的,雖礙於曹操沒人敢當麵辱罵斥責,但大夥全拿白眼珠看她們。其實兩個女人也很委屈,當初是曹操強娶過來的,且不提害死這麽多將士,還沒進曹家門就把正室夫人的兒子連累死了,這以後的日子能否過下去還不一定呢!兩人勸了曹操幾句趕緊退到一邊,這個節骨眼上,生怕會遷怒到自己。
夏侯淵、樂進、朱靈等將領趕忙圍上來,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導,連許褚那麽粗率的人這會兒也跟著說安慰話。曹操抹抹眼淚,抬頭看看許褚,淒淒慘慘道:“我兒子、侄子死了都不心疼,唯獨痛惜典韋,一代勇將命喪疆場,悲哉!痛哉!”這話可不是由衷的,典韋再善戰,不過一個外人,自不能比死了曹昂、安民還痛惜。他
這麽說是想籠絡住人心,讓諸將感覺到他的情意,不要一味嫉恨過失。
許褚的心眼豈能多過曹操,見他在這樣情勢下還痛哭愛將,鐵錚錚的漢子竟也把持不住,流下幾滴眼淚:“主公,馬革裹屍乃丈夫之幸也!咱們重新舉兵再戰張繡,為典韋報仇也就是了。”
夏侯淵哀歎道:“馬革裹屍……可典韋的屍首還在敵營呢!”
曹操總算抓到一個表現的機會:“我這就傳下檄文給敵軍,誰能送迴典韋屍首,我賜給他大筆錢財!絕不能讓典韋客死在他鄉……”
聽他這麽表態,諸人覺得寬慰了些,又有幾人不禁抹了抹淚水。這時候,郭嘉忽然急匆匆跑來:“主公,有青州兵逃歸至此,說於禁叛變了,率部攻打曹仁麾下青州兵,而且已經殺奔舞陰而來。”
“啊?!”曹操眼淚都嚇迴去了。現在軍兵四散尚未歸攏,於禁再造反可怎麽了得?固然敗軍之際人心浮動,但於禁畢竟跟隨曹操這麽多年,猝然說他叛變,這事也頗值得懷疑。曹操立刻下令,軍兵戒備緊閉城門,親自帶著諸將登上舞陰城樓觀望動靜。
一望之下,大家全糊塗了。但見遠處殺聲陣陣,於禁的人馬正和張先的追兵奮戰,雙方勢均力敵殺得難解難分。曹操倒是穩住了心神,於禁若未反更好,即便反了也沒關係,且叫他與張先廝殺,張先敗了就平外患,於禁輸了就除內亂。
曹操抱定坐山觀虎鬥的心思靜觀其變,但見於禁所帶兵馬即使在敗軍之際也毫不散亂,陣容齊整進退有秩;張先雖然乘勝而來卻也占不到什麽上風。雙方僵持時久,張先見不能取勝,恐舞陰城再發兵馬夾擊,竟主動撤兵了。於禁不敢再追擊,原地整飭兵馬、撿拾物資,好半天才領兵向舞陰城開來。城上之人盡皆屏息凝神,生恐於禁率部攻城。卻見他的兵行至護城河邊就不再前進了,接著便不慌不忙地安營紮寨、埋鍋造飯,根本沒有造反的跡象。
曹操默然看了良久,忽然道:“速速打開城門,叫於將軍進來。”
“不能開門!”朱靈從人堆裏鑽出來,“如今於禁造反之事還未查清,倘若打開城門,他的兵馬就勢殺入,將如之奈何?”
曹操也知朱靈與於禁有些不睦,但這時候不便多加申斥,隻開導道:“文博勿疑,我保於文則不反矣!”朱靈不再多說退到一旁,心中卻暗暗抱怨:您還曾保張繡不反呢?如今還不是被追到這裏了嗎?
不多時城門大開,於禁兵馬並無異樣,隻有他一人單
騎入城。他慌慌張張來到城樓之上,離著老遠就向曹操下跪施禮,誠惶誠恐道:“末將聚攏敗軍行軍遲緩,死罪死罪,不知主公是否無恙?”
曹操聞他先問自己安危,一切疑慮頓感釋然:“文則快快請起,賴諸位將軍舍命相保,本官並無大礙。有勞你擊退追兵,辛苦了。”
於禁起身退到一旁,並不言攻殺青州兵之事,隻不住跟左右將領嘀咕著:“主公大難得脫,誠乃朝廷之幸天下之幸。”雖是嘀咕,但聲音拿捏得很妥當,既不大也不小,剛好可以讓曹操也聽清楚。
朱靈見他到了這會兒還惺惺作態逢迎取寵,心下不由惱怒;又見曹操手撚胡須,也不提反叛的傳言。他便主動跨出一步,向於禁拱手道:“文則兄,你率部攻打咱的青州部,不知是何用意?”
於禁連看都不看他一眼,隻眼望曹操道:“大軍撤兵之際,青州兵趁亂劫掠別部輜重,我不過給他們點兒小教訓罷了。”不待朱靈再插口,他又搶先道,“想那青州兵,原為黃巾之眾,今既歸屬主公,豈可複為賊乎!”這麽一說倒把朱靈的話給堵迴去了,他眼望著這個當麵恭順、背後傾軋的於禁,恨得牙根癢癢,卻不知該說些什麽。曹操卻平靜地問道:“文則,你可知青州兵來至此間狀告你謀反?”
“已經料到。”於禁拱手道。
“既已料到為何不速速叫開城門進來分辯,還不慌不忙在城外紮營立寨呢?”
“今敵在後,追至無時,不先為備,何以禦敵?且末將素知主公聰明,誣陷之言豈能與您耳中?”於禁這幾句話有理有據還有馬屁。
曹操不住感歎:“淯水之難,何其匆忙,文則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之名將,何以加之!待我處決進讒言之人,迴朝之後表奏你為亭侯之位,以示嘉獎。”
於禁心中歡喜,卻推辭道:“末將不願受封,隻望主公可以寬宥讒言之人。青州兵乃歸附之人,宜示以恩德安定其心,況且同為主公帳下朝廷之兵,末將也不忍因私怨而相屠害。”他這麽一說,自己與曹操的寬宏形象就都樹立起來了。
曹操更欣慰了:“言之有理……不過你的功還是要賞的,該封的一定要封。”
於禁確實在此次撤退中立功不少,但是他這種惺惺作態、逢迎上司的表現卻搞得旁人很反感。樂進、朱靈等人雖沒來得及聚攏散軍擊退追兵,但他們卻始終保衛著曹操的安全,危急時刻護衛主帥的功勞豈不更大?原本是朱靈與他的恩怨最
大,如今這個侯位承諾出來,其他人也開始對於禁抱有成見了。
這時又見南邊塵土飛揚,曹仁收攏的青州兵也漸漸趕來。至此,各路兵馬總算是順利轉移到舞陰境內了。曹操也鬆了口氣,迴頭對眾將強笑道:“吾收降張繡等,失於未取其人質,以至於此。今吾知其所以敗。諸卿觀之,自今以後不複敗矣!”
還未取其人質?人家嬸娘都讓您弄到被窩裏去了……諸將想笑不敢笑,紛紛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之類的話。不管怎麽樣,軍心總算是勉強穩定下來了。
曹軍在舞陰駐紮數日,待流散的兵士漸漸聚攏迴來。但同時也得到消息,張繡率部轉移穰縣,與劉表唇齒相依,一時間也不可能輕易為患了。無奈之下,曹操隻得暫時放棄戰事,領兵撤迴許都。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人偷偷送來了典韋與曹安民的屍體,曹操命人好好成殮送迴家鄉,但是曹昂卻不知被淯水衝到哪裏去了。
張繡原本是可以拉攏過來的,可現在卻白白推到了劉表那一邊,大半個南陽郡雖然收複,但禍根未除隨時可能再出亂子。更重要的是,曹操首試“奉天子以討不臣”就磕得頭破血流,這助長了其他割據者對朝廷的蔑視,也使許都“百官總己為聽”的局麵產生了動搖。內憂外患再一次猛烈逼向曹操……
【國事家事】
迴到許都之後,曹操要過的第一關不是天子,也不是文武百官,而是他的妻子丁氏夫人。
曹操對於嫡妻丁氏的感情深厚,可這種感情不是寵愛,而是由衷的敬畏。丁氏比曹操還大著兩歲,出身沛國丁氏名門之後,但形貌卻不怎麽出眾,性格也過為內向。因此曹操從一開始就沒對她起過憐愛之心,隻產下一個女兒,嫁給了夏侯惇的兒子夏侯懋。可就是這位無寵的夫人為曹家付出了太多心血,特別是在曹家因宋後被廢牽連的時候、在曹操逃亡在外躲避董卓的時候,這位丁氏夫人幾乎成了家鄉的頂梁柱。更可貴的是,她把劉氏的遺子曹昂視如己出,辛辛苦苦培養了十八年啊!
關於曹昂的死,曹操本想委婉地告訴她,並把死因與王氏、周氏的關係隱瞞起來,隻告訴她兒子是壯烈陣亡的。可是曹操也糊塗了,還有曹丕、曹真這倆孩子呢!倆小的也遭了那麽多難,迴來一五一十就跟卞氏說了,卞氏一聽哪能不去安慰丁氏,兩位夫人見麵把話一提,沒半天的工夫,這事兒就瞞不住了。
丁氏也是將近五十歲的人了,半輩子沒跟曹操紅過臉,這一迴可把司空府鬧了個天翻地覆。曹
操剛換完朝服,原打算上殿稟奏天子,丁氏一猛子跑出來,拽著他的袍袖在後院裏又哭又打:“我上輩子造了什麽孽啊……托身你這麽一個不知廉恥的東西!為了兩個狐媚子寧可把親生兒子斷送……老殺才!兒子死了,你怎麽不死呢!你還我兒子!還我兒子……”
曹操自知理虧也不敢還手,任由她又捶又打,隻抱著她的肩膀安慰道:“夫人……是我不好,人死不能複生,咱還有其他的兒子呢!”
丁氏不聽此話也罷,一聽此話揚手就給他個耳光:“你有一群兒子,可我隻有昂兒一個呀!你對得起我嗎?你對得起我那死去的妹妹嗎?千刀萬剮的老殺才啊……我上輩子欠你什麽啊……”她打也打累了,往地上一坐,止不住地唿天搶地。
曹操被她巴掌打得眼花繚亂,捂著臉也不好說什麽;一邊王氏、周氏全嚇傻了,禍因她倆而起,都不敢過去勸。秦氏、尹氏也出來了,倆人見狀趕緊一邊一個攙起丁氏:“姐姐保重身子要緊啊……”丁氏哪裏止得住悲聲,拉著倆人的手一邊罵一邊哭。秦、尹二女也都是眼窩淺的,剛開始還勸她別哭,後來是仨人一塊抹眼淚。環氏聽外麵又哭又嚷,抱著小曹衝也出來看,結果竟把孩子也嚇哭了。這院子裏大人哭孩子鬧,攪得曹操心裏似開鍋一般。關鍵時候還是得卞氏出馬,她見這般情景趕緊湊到曹操耳邊:“你別愣著了,快叫人備車,把大丫頭從夏侯家接迴來,讓閨女來勸啊!”
“這事兒……”多少朝廷大事難不倒的曹操,這會兒也慌神了,“我怎麽跟丫頭開口呀!”
“你這老冤家呀!”卞氏也恨他在外胡作非為,狠狠擰了他胳臂一下;但她畢竟是心軟,瞧丈夫一臉無奈便感歎道,“叫我說什麽好啊?快忙你的大事去吧,我去夏侯家走一趟,見了大丫頭多說寬心話唄。”
曹操如獲救命稻草,趕緊吩咐人備車。又見秦、尹二女扶著丁氏搖搖晃晃迴房,丁氏抹著眼淚不住哀歎:“昂兒死了……我沒有兒子了……我什麽都沒有了……什麽都沒有了……”步履迷茫而去。再看王氏、周氏也躲在角落裏相擁而泣,見曹操掃視過來,都嚇得連連倒退……這事都是曹操自己惹出來的,也不能怪這倆女人啊。
曹操越想越恨自己,不由得也抽自己嘴巴,轉身往前堂而去。走出去好幾步才意識到朝服扯了,這樣子見天子有失朝儀,趕緊又迴房換新的——這次倒好,夫人們全忙活去了,就一個粗使喚的丫鬟幫忙更衣。潦潦草草收拾完畢,帶上笏板,出門登車奔皇宮而去,這一路
上他心裏還七上八下的呢!
許昌的皇宮是遷都後臨時建造的,氣勢規模都比洛陽差得遠。任誰都知道曹操是朝廷實際的主宰者,自沒人敢阻攔。待遞了名牌進去,不大一會兒工夫皇帝劉協便升了殿,請曹操快快入內。
雖然天子不敢說他什麽,但大致上也得都過得去才行,他低頭上殿,思考著對於戰敗的應對之辭。待邁進去才發現大殿之內多了一大群虎賁衛士,一個個手持金鉞利刃列立兩旁,曹操心中一凜——糟糕!也忒大意了,難道皇帝要殺我不成?
想要轉身退出,可已來不及了,已經進到殿中,他跑得再快也比不過這些人的刀斧快啊!曹操跪在殿上,強打精神朗聲道:“臣司空曹操見駕,吾皇萬歲,萬萬歲。”
劉協見他行禮站了起來,抬手道:“曹公快快平身。”
曹操慌慌張張爬起來,眼睛不由得瞅瞅左右的虎賁士,還未及說什麽,卻聽劉協搶先道:“曹公此去南陽,收複舞陰、葉縣,朕不勝欣喜啊!”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宛城之敗的經過早傳揚開了,而且越傳越走樣。有人說曹操先奸後娶張繡之嬸,讓人家堵在被窩裏了;還有人說張繡拿大槍把曹操屁股都給紮了,最後爬窗戶出來才撿條命,總之說什麽的都有。劉協也早風聞曹操打了敗仗,但他卻絕口不提宛城之失,隻說收複舞陰那點小功勞。
聽他這麽講,曹操摸不清正話反話,心中越發不安,生恐利刃頃刻間就要落到脖子上,趕緊舉笏道:“臣未能收全功而返,實是慚愧無地,望吾主訓教。”這又是以退為進的試探。
“曹公怎麽這樣講話呢?”劉協對他也懷有懼意,忙誠惶誠恐安撫道,“你為朕收複割據之地,朕感激你信任你還來不及呢,又怎會訓教你?快別說這些謙讓的話,搞得朕都覺心中不安了。”這倒是劉協的心裏話,如今在曹操的掌握下雖比在董卓、李傕身邊吃穿用度好得多,但身為天子敢說的話卻越來越少了。
曹操見他似無謀害之膽,趕緊溜之大吉,再次舉笏道:“既然如此,臣深感陛下寬宏大量……另外,臣忽感不適,就此告退。”
劉協原是對他頗為忌憚的,瞧他沒說兩句話就要走頗感詫異。但察言觀色之間,見他眼光不自主地往左右武士身上瞥,便知他心中也懷怯意。劉協不禁冷笑,故意厲聲叫住他:“曹公且慢!”
“啊?”曹操不禁打了個寒戰,差點又跪倒地上,哆哆嗦嗦道,“陛、陛下還有何吩咐?”
“曹公,您乃朝廷之頂梁,要多多保重身體才是。”劉協說這話時可謂皮笑肉不笑,“要是迴到府中還有不適之感,可請禦醫前去調治病症,不要為朕的江山累壞了你的身子。”
不要為朕的江山累壞了你的身子……曹操感覺這話裏帶著刺,但險地不可久留,趕緊趨身下殿。待邁下玉階,迴首望著手持利刃的虎賁士,心口不禁狂跳,擦了擦冷汗暗自嘀咕:“嚇煞我也,以後絕不能輕易見駕了。”等出了皇宮又登上車輦,他的驚懼轉為了憤慨,對車邊的王必抱怨道:“荀彧是怎麽搞的,殿中怎會又增加了虎賁士?”
王必見他忘卻,趕緊解釋道:“在宛城時,荀大人已經傳書稟告過這件事,您當時不是說‘既然是古製,該恢複就恢複’嘛。”
那些日子曹操天天沉浸在溫柔鄉裏,哪把這些稟報往心裏去了,他拍拍腦門道:“我糊塗了……王必,你速速拿我的名刺,請尚書令荀彧、禦史中丞鍾繇到咱府中來。”如今荀彧已經是朝廷的官了,不能無緣無故往司空府跑,即便是曹操有事也得派人去請。
眨眼的工夫又迴到府裏,曹操心裏都快開鍋了,家裏朝裏竟沒一件順心事。他悶坐在大堂上,命徐佗捧來這些天的公文,其中竟還有一封袁紹派人送來的書信。別的先推到一邊,先看那封書信,打開瞧了瞧,恨得直咬牙——袁紹聞知曹操敗於張繡之手,竟來信辱慢,說他畏縮怯陣、誌大才疏、有悖皇恩,反正都是當初借詔書指責袁紹的話,現在人家變本加厲又扣迴來了。
“好賊子!欺我忒甚!”曹操氣得把竹簡扔出堂外。
這會兒禦史中丞鍾繇到了,正邁著四方步低頭上堂,忽見一物奔麵門飛來,趕緊低頭閃避。啪嚓一聲響——腦袋是躲過去了,冠戴卻被當堂打落,搞得披頭散發。
曹操也嚇了一跳,人家鍾繇不是他的掾屬,是身居“三獨坐”的朝廷要員,打人冠戴如同打臉一樣啊!他趕緊起身離位:“哎喲元常老弟,愚兄失手了……罪過罪過……”說著連連作揖道歉。
鍾繇嚇壞了,摸了摸胸口,半天才緩過氣來。見曹操直說好話,心裏倒覺好笑了,連忙低頭拾起那卷竹簡,卻不敢看一眼上麵的內容,小心翼翼將它卷好,遞迴曹操手中,嘴裏還直替他遮掩:“曹公也是一時不慎才將公文失落了,沒關係的。”
失落有橫著飛出去的嗎?曹操明白這是人家寬宏大量,趕緊手牽手將鍾繇扶上客位,又親自過去拾起冠戴——兩根橫梁都打斷了。這要是砸到臉上,
鼻梁骨也懸了。曹操趕緊對案邊侍立的徐佗發作道:“你長沒長眼睛,就這麽看著嗎?還不快去後麵拿一頂新冠戴來!”
“諾。”徐佗算是倒黴透了,明明曹操惹的禍,卻要發作他,但誰叫他是司空府的掾屬呢?這個尷尬的時候隻能拿他找麵子,他趕緊賠禮道歉,到後麵取冠戴去了。
鍾繇起身道謝,曹操卻又把他摁在榻上:“實在是太失禮了。”
“無礙的,無礙的。”話雖這麽說,鍾繇還是忍不住捋了捋披散的頭發。官員穿著深服,頭頂冠戴才像個樣子,若是沒了冠戴隻穿深服,怎麽看怎麽別扭,這副模樣是沒法出去見人的。
不一會兒工夫,徐佗就捧著冠戴來了,害怕曹操再說閑話,索性連梳子、箅刀、簪子、臉盆、清水全叫人端來了。曹操瞥了一眼道:“哼!這還差不多。”說罷親手拿起梳子為鍾繇整理發髻。
“這可不敢當!”鍾繇嚇壞了,哪有三公給人梳頭的,起身要推辭。曹操又把他摁住,殷切道:“別動別動,這算什麽要緊事,馬上就好了。”
鍾繇不好再推辭,瞧他沾著清水將頭發梳好盤上,徐佗又為他戴上冠、插好簪子。鍾繇心裏熱乎乎的,剛要說兩句感激的話,卻聽曹操話已入正題:“元常,你可知殿上增派虎賁士之事?”
“知道。”鍾繇微微傾了傾身子,“此乃曆來的製度,身為三公又掌有兵權者,上殿麵君當有虎賁士協同。”後麵的話鍾繇就不敢說了,這個製度是防止權勢熏天的大臣突發不臣之心行刺天子。製度雖然是定下了,不過中興以來的外戚大將軍們,似竇憲、梁冀、鄧騭、閻顯、竇武、何進之流,卻沒有一個死在這些虎賁士刀下——用的都是他們自己的人。
“你無需有什麽想法,既然古製嘛,我也不會反對。該恢複的就要恢複,這也是祖宗的章法……”說到這兒曹操話風突變,“但我想知道,是誰提出要恢複這個製度的?難道是文若嗎?”
鍾繇不敢隱瞞:“這並非荀令君的主意,乃是議郎趙彥提出來的。為了這件事在朝議上討論了很久,諫議大夫楊彪極力讚成,這才定下來。至於這些虎賁士嘛,都是夏侯將軍在營中親自選拔的,全是曹公您的同鄉。”
聽說是夏侯惇選的鄉人,曹操放心多了,卻轉而道:“元常,你知道我請你來幹什麽嗎?”
鍾繇也是聰明人,禦史中丞是專門彈劾人的官,曹操這明擺著要辦一辦提議這件事的人,趙彥倒是可以隨便編出個罪名,
但楊彪似乎身份太高了,因這件事治罪過於牽強。他低頭想想,才小心翼翼道:“那議郎趙彥素來恃才傲物,今朝廷百廢待舉,竟然上這樣空耗人力的條陳,應該論一論他的罪了。”
曹操見他避重就輕,又點撥道:“朝中有些自恃身份高貴的老臣也很不像話,你看對於這樣的人該怎麽辦呢?”他指的是楊彪。
鍾繇抬起頭裝懵懂:“誰的罪追究誰,沒罪的先不能追究。”這話可真有學問,言下之意是告訴曹操,等楊彪犯了一差二錯再說!
曹操也聽明白了,卻沒搭這個茬,無意中信手翻開一份公文,剛看了一眼,火又上來了——字跡潦草,多處圈改!他仔細一看,是府中西曹掾的舉薦名單,又朝徐佗喊嚷:“你拿著這個去給毛玠看,叫他查查是手下哪個令史寫的。查明了是誰,把人帶過來,我非叫那人把自己寫的玩意吃下去不可!”
“諾。”徐佗哪敢違拗,趕緊接過潦草的公文。
鍾繇見他神色不正,料是他還在為敗於張繡的事耿耿於懷,不敢在這是非之地久留,趕緊起身作揖道:“曹公若無其他的吩咐,下官就迴去籌措彈劾趙彥之事了。”
曹操這會兒腦子都亂了,並不強留,隻掐著眉頭道:“元常走好,我這兒還有事,就不送了……”
“不敢勞煩曹公,告辭告辭。”鍾繇說完客氣話,趕緊溜之大吉。
這可真是曹操難忘的一天,家裏丁氏給他氣、殿上天子給他氣、朝中同僚給他氣、河北袁紹給他氣……現在連一個小小的令史都不把他放在眼裏。丁氏的事是他理虧,天子說閑話他不敢僭逆,楊彪暫時治不了罪,袁紹更是鞭長莫及,可是這個把公文寫得潦草的令史非要狠狠收拾不可!他在堂上踱來踱去,打算把所有的火都撒在這個倒黴蛋身上。過了一陣子,徐佗慢吞吞領來一個小吏。曹操見人進來,厲聲喝道:“好大膽子,給我跪下!”這一嗓子喊出去,連那小吏帶徐佗全矮了半截。
“抬起頭來!”
那人微微抬頭。曹操垂眼打量,見他二十出頭相貌堂堂,卻不認識。這也難怪,他自開春就出去打仗,這些日子毛玠又錄用了什麽人他不清楚,況且公府令史不過是百石的小吏,也不值得他親自逐個接見。
“你叫什麽名字?”
“在下陳國梁習。”那人規規矩矩施了個禮。
曹操冷笑道:“不知閣下來我府中之前曾任何職?”
梁習低聲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