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血洗徐州,報殺父之仇
卑鄙的聖人:曹操(1-10) 作者:王曉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籌謀東進】
曹操自兗州匡亭大敗袁軍,一直追到豫州寧陵縣。袁術敗得膽戰心驚,明明已到了自己地盤,兵馬糧草補給充足,卻再沒有勇氣與曹操對戰下去了。他整備兵馬,帶著珍寶、帶著糧食、帶著傳國玉璽、罵著曹阿瞞再次撤離,這迴不但舍棄了寧陵,還把北邊大半個豫州都放棄了。
袁術從此脫離了北方戰場,轉移到九江地界從頭開始打拚,終其一生再不敢與曹操麵對麵較量。
這一仗也是喪亂以來跨區域最遠的追擊戰,曹操以有限的兵力追逐袁術將近二百裏,因此名聲大盛威震中原。隨著他的勝利,袁紹的危機也徹底解除,可以繼續專心規攬河北之地,他對曹操無比的信任和感激,並委派部下郭貢為豫州刺史,配合曹操的行動。
即便如此,曹操卻無力繼續追襲敵人到揚州,因為他怕公孫瓚在背後動刀,更怕兗州發生莫測的變故。
大軍高唱凱歌耀武揚威而還,不時有百姓捧著水來慰勞軍兵,感謝他們保衛兗州。曹操在前騎著高頭大馬,舉目望去,壯麗的山川、蔥鬱的茂林、新墾的田地盡收眼底,而扭頭再瞧,拉著繳獲軍糧輜重的車隊長達半裏。那一刻,驕傲湧上心頭,他實在有些飄飄然了。
兵馬還未至定陶,陳宮與荀彧便自濮陽趕來,還帶著這些日子的文書奏報。曹操見天色剛過申時,但想想軍兵這些日子也疲乏了,便傳令就地紮營,將領各歸營寨,隻留二人在中軍帳裏查看這些日子的公務。自他率師離城已有月餘,州中政務皆由萬潛、畢諶打理,軍機要事則靠荀彧、陳宮處置,樁樁件件倒也得體。
曹操看了一會兒便把竹簡堆到一邊:“戲誌才病勢如何?”
“精神已大有轉好,沒事就《呂覽》雲個沒完,但還有些咳。”荀彧笑道,“他應該沒什麽大礙。”
“無事就好,許多要務還要請他參詳……”曹操放了心,“毛孝先考課官吏之事可有進展嗎?”
“毛孝先沙汰官吏似乎做得太狠了一些。他拿掉了幾個素有威望的長吏,所換之人也多是些寒門之徒,甚至還有幾個外郡之人,惹得濮陽附近士紳頗有微詞。”陳宮不敢隱晦如實稟奏。
曹操聽了陳宮這番話,臉色立刻沉下來:“陳力就列,不能者止。他既然要沙汰,必然是有不堪其任者。我相信毛玠的眼光,他選的人錯不了,前不久他選的那個從事薛悌就很不錯。”
陳宮深知那個薛悌頗有些酷吏作風,做事
情錙銖必較,但不好直說,委婉道:“話是這麽說,但畢竟咱們不能失了本州士紳的心。目前錢糧兵員雖暫時不缺,但是災荒兵亂也難預料,這些事以後還得指望他們幫忙。”
“哼!”曹操冷笑一聲,“你光聽到士紳們的話,農家百姓的日子你親眼看過沒有?”
“這……”陳宮咽了口唾沫,“濮陽四圍土地多歸大族所有,百姓一半都是佃農。良田產出還是要依仗士紳,荒亂時節自耕務農溫飽不暇,哪有餘力供給州寺,咱們又不能隨便殺富濟貧。”
“誰說不能?這不過沒逼到那一步而已。”曹操隨口道。
這句輕描淡寫的話可把陳宮嚇壞了:“使君萬萬詳思。”
“我說錯了嗎?”曹操瞥了陳宮一眼,因為打了勝仗,最近他說話底氣十足,“我大漢近幾十載因何而衰,還不是因為土地兼並民生凋敝?昔日我光武皇帝之時,郡國收田租三十稅一,百姓深感大德,勤做耕種。孝章皇帝也曾詔令,開常山、魏郡、清河、平原之荒,悉以賦貧民,這才有了今日袁紹與公孫瓚爭奪的這片河北豐饒之地。朝廷這般恩德普降,世家豪族卻還在兼並良田美業、山林湖澤,窮苦百姓不能溫飽,富家之產優於公侯。就說咱們那位中郎將王楷吧,他不思天下百姓之苦,還在求田問舍,這樣的人我看就該拿掉。”
他要殺王楷?陳宮趕緊低頭。
“你別多想,我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說說這個道理。”曹操又把話收了迴去,“朝廷不過是收些租稅,但是豪族卻在跟老百姓搶糧食!殺富濟貧怎麽了?真要是到了民無生計的那一天,你不殺富濟貧,老百姓就會自己幹。當年的會稽許韶、交州梁龍,還有這些剿不幹淨的黃巾、黑山、白波,他們都是怎麽反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想想孟子說的話吧。”
他說到這兒突感激憤,又道:“至於豪族自擁莊園兵馬在州郡作威作福,那就更加可惡!是可忍孰不可忍!這樣的人越是要官做,我就越不能給他官。難道給他們官,就是為了讓他們以權謀私繼續壓榨百姓,跟我搶兵搶糧嗎?我曹操腳下的一畝三分地,不允許有人跟我對著幹!昔日光武爺殺歐陽歙而度田行,先賢帝王的辦法不用白不用。”
陳宮聽得汗流浹背,大氣都不敢出:昔日光武帝劉秀下詔州郡檢核墾田頃畝,為的是便於征收賦稅。可是地方豪族田產優越不願意上報實數,就編造數目隱瞞兼並。當時的歐陽歙官拜大司徒,他乃《尚書》名家,又是光武帝的開
國功臣,卻僅僅因為度田不實就被下獄。當時他的弟子和不少官員紛紛上書鳴冤,可是光武帝為了考核田產、抑製豪強,置眾議而不顧,殺雞駭猴還是把歐陽歙給處死了。曹操今天搬出這個例子,明顯是要對兗州豪族下手了。
“使君,咱們現在暫議吏治風教之事,至於田產稅資的事情不妨以後再說。”荀彧心中也頗為不安,趕緊轉移話題,“我明白公台之意,而今兗州所用官吏多是豪強之人,咱們若輕易變更必使人心浮動,況縣令等職本應朝廷任命,咱們動了他們就與朝廷法度不和了,也太容易授人以口實。”
曹操怒氣稍歇,嘖嘖道:“毛玠勸我‘宜奉天子以討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可是不更官員不遏豪強,怎麽修耕植,又拿什麽畜軍資?總不能全靠丁斐那樣的人主動貢獻資財吧……”說到這兒,曹操想起袁紹帳下那幫幕僚爭吵的情形——審配等人之所以敢在袁紹麵前腰杆挺硬,就因為是當地土豪有兵有糧。難道我曹操別無選擇,也得拉攏這麽一幫人嗎?
果不其然,荀彧建議道:“依在下之見,使君即便要檢換大吏,還是要用一些大族,可以挑有名望有操守又不侵占民財的,將他們任命郡縣之職樹為楷模,想必對本州世風能有所改善。我看巨野李家這段日子就不錯,李乾助您平滅黃巾,他的同族子弟現在也規矩多了,多找些這樣的人選吧。”
所謂治天下若烹小鮮,荀彧的辦法看似笨拙,卻是老成謀國之見,曹操也隻得點頭應允,便問陳宮:“公台,本州還有什麽拿得出手的俊逸之士嗎?”
什麽叫拿得出手?陳宮越聽越別扭,但還是笑道:“有啊,在陳留浚儀縣就有一位,大名鼎鼎的邊文禮啊!”
邊讓!?曹操的眼睛眯了起來,他與邊讓的過節可謂不小。此人與桓邵、袁忠為友,桓邵現在已與曹家仇深似海,袁忠當年因朝廷征辟之事譏諷過曹操。挨金似金挨玉似玉,這個邊讓也對曹操頗有詆毀,總是揪著他宦官之後和打死人命的陳年舊事沒完沒了,甚至在大將軍何進的幕府中當眾羞辱他,現在請這個人出來做事,豈不是自取其辱?但是邊讓名氣甚大,與孔融齊名,一篇《章華賦》寫得出神入化,堪稱當世文壇領袖,至於才能更沒得說,要是真能搬動這個人,確實可以影響一些豪族的態度。曹操心裏頗為矛盾,搪塞道:“哦,是這個人啊。”
陳宮渾然不覺:“邊文禮才華出眾英氣非凡,使君若是請他擔當州中大吏,可安士人之心。”
“他不是在西京朝
廷嗎?”
“九江太守周昂前番被袁術擊散,逃亡還鄉。西京改用他為九江太守,他哪敢去赴任,趕緊逃迴鄉裏。我與邊文禮早年就相識,可以請他到州寺來,使君與他見見麵。”陳宮可不知道,曹操與邊讓也算是老相識了。
“此事也不要勉強。”曹操既希望他來,又討厭他來,便做了個模棱兩可的答複。陳宮完全理解錯了,他以為曹操說這話是不相信自己能請出邊讓,趕忙解釋道:“此事並不勉強。實不相瞞,邊文禮自迴到陳留以來閉門謝客,若不是我與他有些舊交,也不知他已經歸來。聽說還帶了兩位避難來的朋友。一個是昔日沛國相袁忠,乃名臣袁敞之後,還是袁紹的族親;還有一人叫桓邵,沛國人士,也算是您的鄉人,使君應該識得吧。”
曹操的心都快蹦出來了,桓邵、袁忠、邊讓這三個死對頭給他添了多少麻煩,現在竟然就在他的眼皮底下,難怪要閉門謝客。如今曹操是兗州之主,隻要他動一動手指就可以把這三人捏死。他忍不住仰天大笑:“哈哈哈……識得識得,我當然識得,都是老朋友了嘛。”
陳宮不得要領:“既然都是使君的朋友,應該好好款待才是。”
“對,是要款待一下。應該好好款待他們!”曹操從牙縫裏擠出這兩句話,拳頭已經攥得咯咯響。
“那我迴去就登門邀請,叫他們到濮陽來見您。咱們共謀大事,必能使士人歸心。”
“登門邀請我看就不必了……公台,你幫我辦件事。”
“使君隻管吩咐,在下敢不奉命?”陳宮喜不自勝。
“你去把他們三個給我殺了。”
陳宮嚇了一跳,好半天才支支吾吾道:“您與他們不是朋友嗎?”
曹操斜著眼睛冷笑道:“當然是朋友,是最好的朋友。那桓邵素來驕橫,縱使家奴強搶民女,曾害夏侯妙才身陷囹圄。若不是他這位好朋友所賜,我那義子曹真也不至於成為無父無母的孤兒!袁正甫、邊文禮幾度不問青紅皂白羞辱我,當著洛陽士人的麵,口口聲聲罵我是宦豎遺醜。這幾位好朋友,留著他們幹什麽?”說到最後,他終於一拳砸到帥案上。陳宮已經是第三次看到曹操那種犀利的眼光了,每當他要殺人,那種可怖的表情就會顯露,他低下頭籌措對策。
一旁的荀彧突然拱手道:“在下有一言,望使君深納。”
“你不就是想勸說我饒了他們嗎?”曹操此時滿心報複,都沒瞅他一眼。
“非也,在下所為乃是使君耳。”荀彧深施一禮,“在下請問使君一言,您與三人之仇為公為私?”
“為公如何?為私又如何?”曹操反詰道。
“為公者,殺罰自有國之法度,使君不可自專。為私者,無故害賢君子不取,有礙使君之明。”
曹操怒不可遏:“文若,我素來敬重你,此事君勿複言!”
荀彧不卑不亢跪倒在地:“使君是從惡賊董卓之處遁出的,可知董卓迫皇甫嵩下拜之事?昔日董仲穎與皇甫義真同在涼州,二人不睦勢同冰炭。皇甫嵩上疏奏董卓之罪,董卓征戰陳倉奪皇甫嵩之功。後來董卓遷都長安挾持幼主,矯詔征皇甫嵩入朝。人皆以為董卓必將治其於死地,哪知授他禦史中丞僅要他一拜,這一拜之後摒棄前嫌再不難為皇甫嵩。想那董卓敗壞朝綱、暴虐天下、毀壞神器、火焚國都,人皆謂之董賊,比之於王莽。可就是此賊,尚有一時之仁,能夠摒棄舊仇。使君以天下為己任,以複興漢室為生平之誌,氣量當寬於海內,豈能不及一賊?”說罷他翻著眼皮看曹操。
曹操的臉色由白轉紅,又由紅轉白,終究沒有再發作,歎口氣道:“那袁忠、邊讓倒也罷了,桓邵害死秦邵,此事豈可輕饒?”
“桓邵昔為譙令,使君昔為逃官,桓邵既為朝廷之官,受命捕您不為過矣。”荀彧說了一半,見曹操眉毛又立起來了,趕緊改換說辭,“以怨報德長者所為,使君若是能忍他人之不能,寬縱桓邵昔日之過,必能使天下歸心見賢思齊,兗州士人可安!”
“好了好了,”曹操皺眉擺手,“暫留他性命就是。”
荀彧悄悄捅了陳宮一下,陳宮立刻會意,開言道:“使君,在下與邊文禮素來交好,願親往他家曉之以利害,改日帶三人當麵向您請罪,以正使君之名。兗州士人若聞此事,必感君之大德,可謂千古佳話。”
曹操也是頭順毛驢,更多時候還是喜歡聽好話,見他二人把自己誇得跟朵花一樣,怒氣便去了十之七八,低頭瞧著帥案道:“我倒是有心寬宏,就怕這幾塊石頭又臭又硬,寧可斷頭也不願認錯,到時候更折我的顏麵……這件事先不提了。公台,你迴去告訴毛玠,本官支持他的所作所為,不堪之人無論門第隻管沙汰,有才之人隻管錄用莫考出身。”
“諾。”陳宮一身冷汗這才出透,趕緊出帳而去。
“文若,還有一件私事請你辦。”見他走出去,曹操才繼續說話。
“私事?”荀彧不解他為何要對自己談私事。
“打敗袁術,我在兗州才算徹底站穩腳。當把我老父接來好好侍奉才對。老人家年紀也大了,當盡天倫之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啊。我膝下曹彰,還有落生不久的二子曹植,至今他還未見過呢。現在他與舍弟曹德隱居在徐州琅琊郡,日前我已修書請他們遷徙過來。”曹操神情顯得格外感慨,“文若,你替我給泰山太守應劭寫封信,請他就近在徐州邊界迎候一下家父和舍弟,並派人護送他們至濮陽。應仲遠乃是文采之士,這書信你務必仔細替我斟酌,莫要讓他笑我辭藻鄙陋。”
“諾,在下自當效勞。”荀彧心中好笑,覺得曹操太好麵子。
哪知曹操手叩帥案信口道:“《左傳》有雲‘朝濟而昔設板焉’。”朝濟而昔設板焉!隻要人一接過就馬上反目嗎?荀彧一愣:原來前番協同袁紹一戰,曹操已覺察徐州無能戰之兵,把老父接過來是要解除用兵之憂,他這麽快就要對徐州下手了。不過若要西進救駕,必先解後顧之憂,平徐州滅陶謙隻不過是早晚的問題。素聞泰山應仲遠與陶謙有舊,他讓我親筆寫這封信不光是為了安排迎候事宜,還是想讓我對應劭曉之以厲害,勸其與陶謙決裂啊……
想至此,荀彧恭敬施禮:“當斷則斷,在下明白您的意思了。”
曹操滿意地笑了:“現在戲誌才有病在身,軍務之事還要你與程立多多偏勞。另外你領些人馬駐紮到鄄縣,以觀袁術動向。”
“諾。”荀彧答應,“還有一事請使君恕在下直言。”
“文若,你我之間還隱晦什麽?”曹操驕縱之心日盛,越發喜怒不定,見荀彧願意幫他寫信,堵著的氣又順了。
“使君受袁紹冊封為兗州刺史,畢竟名聲有礙。前番金尚受西京之命,雖然已被逐走,但難免西京還會另派他人至此。”荀彧試探著他的意思,“與其這樣,倒不如咱們派人覲見朝廷,求一個正經的名分,也好堵住別人的嘴。”
“這個辦法好……現在就辦。”說罷曹操便起身唿喊,“王必!”
王必身懷利刃就守衛在大帳口,聞聽唿叫立刻應聲而至:“將軍有何吩咐?”
曹操故意皺了皺眉:“有一件危險的差事,恐怕你不敢幹呀。”
“在下有何不敢?”王必眉毛都立起來了,“隻要將軍吩咐,在下萬死不辭。”
“好!”曹操點點頭,“我現在任命你為主簿。”
“啊?”王必不敢相信,“小的我……”
“聽我說完!”曹操打斷他,頓了頓道:“我要你以我主簿的身份去長安遞一份表章。你的故主劉邈老大人就在西京,因為有這層關係,所以沒人比你更合適幹這件差事。另外我觀察你許久了,你讀過些書能言辭,大可不必隻當此區區護衛,若是辦成這件事我還會再行提拔,前途不可限量。”
“謝將軍提攜。”王必跪倒施禮。
曹操歎了口氣,又道:“這一路艱險非常,得經過別人的領地,你萬萬不能大意。到了西京除了上交表章,還要請劉老大人在皇帝麵前多多美言。另外我有一個朋友丁衝也在長安,聽說現在是個議郎,你去叫他也想想辦法,盡量給我求一個兗州刺史迴來。”
“小的一定不負將軍所托,攜帶策命速速歸來。”
曹操繞過帥案踱至王必跟前,親手將他攙起:“就是此事辦不成也無妨,以後再找機會,隻要你能平安無事就好。”
王必聞此言再次跪倒:“將軍說的哪裏話?小的蒙劉老大人點撥才給您當了個小小護衛,今天一句話我就成了主簿,您對小的實在是厚恩難報。王必在此發誓,若不為您求得詔命,絕不迴來見您!”
“有誌氣!”曹操捋髯而笑。
荀彧在旁邊瞧了個滿眼:先拿話激將,再軟語溫存,最終把人弄得情願肝腦塗地,曹孟德對這幫武夫的脾氣算是徹底摸透了。甭管他究竟是忠是奸,單這份用人的本事而論,不服不行啊……
【突聞噩耗】
陳宮磨破了嘴皮子並曉以利害,總算是說動了邊讓,請他帶著袁忠、桓邵來至州寺麵見曹操,一方麵對於以往的恩怨做個和解,另一方麵也希望曹操能夠任用這幾個人。
陳宮深知邊讓、袁忠都是恃才傲物之輩,一路上千叮嚀萬囑咐,可是迴到州寺看到曹操,心又提到了嗓子眼——這家夥又發脾氣了。
曹操今天趕上一大堆煩心事。袁術自被他擊敗後,舍棄
豫州北部舊地,率部轉移到九江。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他已經開始侵占大江以北的揚州領地,周家兄弟全軍覆沒僅以身退,曹操的好友揚州刺史陳溫也已被他殺死。袁術任命部下吳景為丹陽太守、陳紀為九江太守,又派遣孫堅之子孫策侵略廬江郡,他的勢力死灰複燃又猖獗起來。最令曹操無法容忍的是,袁術自稱揚州刺史的同時,竟然還自封徐州伯,這是要和他搶肉吃啊!
南
邊的事情不好也就罷了,北邊也出了問題。公孫瓚擊敗劉虞,先將其軟禁,後來竟假朝廷之命將他殺死。劉虞一死,幽州盡入公孫瓚之手,河北膠著不堪的戰事又發生變數。
而且就在這關鍵的時候,於毒趁袁紹不在,率領黑山賊十萬餘人偷襲魏郡,僥幸攻入鄴城,把魏郡太守栗成都給殺了。在曹操計劃攻占徐州的時候,袁紹捉襟見肘,僅承諾派部下朱靈率三個營相助。
這些事情本就夠煩心了,他要打的徐州也有問題。下邳出了個叫闕宣的土匪,領著幾千人造反,竟敢自稱為天子。陶謙一仗就將其打敗,可是這個闕宣卻領著敗軍跑到兗州來了,公然在泰山、任城兩郡劫掠。還沒打人家,就先讓人家趕走的土匪殺到自己家來了,這豈能不窩火?
即便煩心事一大摞,曹操還得裝出一副禮賢下士的麵孔,命令州寺所有官員到堂上會客,好好迎接來拜見自己的三個冤家。今天隻有駐紮鄄縣的荀彧不在,就連身染疾病的戲誌才都來了。
陳宮小心翼翼把邊讓三人請上堂來。曹操壓著火搶先施禮,三人客客氣氣還禮,又對著堂上諸人寒暄一番。眼瞅著邊讓談笑風生、袁忠不卑不亢、桓邵目光躲閃,曹操氣不打一處來,但是沒辦法,現在是要借這幾個人樹一下名聲。
桓邵深知自己與曹操恩怨不小,本不願意來。但豫州荒亂,他與袁忠不能久存,隻得攜帶家小投奔邊讓鄉裏。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以後還想繼續在兗州避難呢,可不敢再違拗曹操了。他硬著頭皮到此,自一進門就戰戰兢兢,這會兒見曹操盡是虛禮越發不自安,主動提及往事:“曹使君,在下昔日得罪過您,還請使君多多海涵。至於誤殺秦伯南之事……實在是……”他也聞知秦邵的兒子如今被曹操認作義子,這樣尷尬的話不知該如何措辭。
仇人見麵分外眼紅,曹操恨不得一腳把他踹出去,卻隻怪聲怪氣道:“以往的事情不要再提,隻望桓先生留一點兒恩德,既殺其父,以後不要為難秦伯南的兒女也就是了。”
這話分明是羞辱,桓邵臉臊得通紅,嚅嚅道:“不敢不敢。”
曹操又打量打量袁忠,想起他當初因為征辟一事羞辱自己的話,反唇道:“袁郡將當年說,在下當不了許由,隻能學柳下惠。如今世事轉變,先生本是要做柳下惠的,如今卻隻能做許由了。”昔日袁忠為沛國相,朝廷征曹操為典軍校尉。他開始時隱居在家不肯受命,後來耐不住寂寞又到郡中提及此事,被袁忠大肆譏諷,說他當不成隱士,隻能和
光同塵。今天袁忠不能在宇宙立足,跑到兗州寄人籬下,曹操便把那句話顛倒,反過來譏諷袁忠。
袁忠可不似桓邵那般軟骨頭,拱手道:“才高行潔,不可以保以必尊貴;能薄操濁,不可以保以必卑賤。”到了這一步,他說話還是那麽刻薄,說自己高潔也就罷了,非要說別人薄濁。就算說別人薄濁也沒關係,非要濁前帶個“操”字。但此語乃是《論衡》中的開篇原話,任誰也挑不出毛病來,有學問的人罵街真是厲害!
曹操領教過他這路能耐,也懶得與他爭執,又看了看邊讓,作揖道:“在下宦豎遺醜,請先生至此,玷汙了您的身份,罪過罪過。”
邊讓把手一推:“吾自汙耳,非使君之過。”意思很明確,我自己願意來的,你想汙我還不夠資格。
袁忠、邊讓這兩塊料真是又臭又硬!但是還能怎麽樣呢?真把他們殺了也太失身份,俗話說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結,算了吧……曹操想至此歎了口氣,迴轉落座,朗聲道:“往者已矣,請三位至此,是想請你們助我曹某人共謀複興漢室之業。如今天下洶洶豺狼割據,我曹某人不願天子蒙塵百姓遭難,望三位摒棄前嫌,咱們齊心協力同舉大事,滅天下之狼煙,迎大駕於西京……”
“姐夫!”卞秉突然急匆匆跑了進來。
曹操甚為不快,當著大家的麵什麽姐夫舅子的,但瞧他五官不正一臉焦急,情知出了大事,忙問:“怎麽了?出什麽事了?”
卞秉跪倒在地,支支吾吾道:“您……您千萬可別、別著急……”
“什麽事我就別著急?”曹操一抬頭,忽見往來送信的小童呂昭哭哭啼啼立在門外,麵臉憔悴蓬頭垢麵。不祥之感襲來,他提著膽子問呂昭:“怎麽了?我爹……出……出事了?”
呂昭哇的一聲跪倒在地,邊哭邊以膝代步蹭到他麵前:“老爺死了,二爺也死了,所有姬妾傭人都被殺了……嗚嗚……”
滿堂之人都驚呆了,曹操老父曹嵩一家子被滅門了!
曹操隻覺渾身的血頃刻間湧到了腦袋頂,一把揪住呂昭的領子:“你給我說清楚,到底怎麽迴事!”
呂昭哭著道:“老爺與二爺帶著一家子離開琅琊奔泰山,路過陶謙那裏,陶謙說最近闕宣帶著土匪出沒,路上不安全,就派部下張闓帶兵護送我們……哪知張闓見財起意,快到州界的時候,突然指使兵卒哄搶財物,老爺子命家人爭奪抵禦,就被……就被他們……當時一片大亂,我也救不
曹操自兗州匡亭大敗袁軍,一直追到豫州寧陵縣。袁術敗得膽戰心驚,明明已到了自己地盤,兵馬糧草補給充足,卻再沒有勇氣與曹操對戰下去了。他整備兵馬,帶著珍寶、帶著糧食、帶著傳國玉璽、罵著曹阿瞞再次撤離,這迴不但舍棄了寧陵,還把北邊大半個豫州都放棄了。
袁術從此脫離了北方戰場,轉移到九江地界從頭開始打拚,終其一生再不敢與曹操麵對麵較量。
這一仗也是喪亂以來跨區域最遠的追擊戰,曹操以有限的兵力追逐袁術將近二百裏,因此名聲大盛威震中原。隨著他的勝利,袁紹的危機也徹底解除,可以繼續專心規攬河北之地,他對曹操無比的信任和感激,並委派部下郭貢為豫州刺史,配合曹操的行動。
即便如此,曹操卻無力繼續追襲敵人到揚州,因為他怕公孫瓚在背後動刀,更怕兗州發生莫測的變故。
大軍高唱凱歌耀武揚威而還,不時有百姓捧著水來慰勞軍兵,感謝他們保衛兗州。曹操在前騎著高頭大馬,舉目望去,壯麗的山川、蔥鬱的茂林、新墾的田地盡收眼底,而扭頭再瞧,拉著繳獲軍糧輜重的車隊長達半裏。那一刻,驕傲湧上心頭,他實在有些飄飄然了。
兵馬還未至定陶,陳宮與荀彧便自濮陽趕來,還帶著這些日子的文書奏報。曹操見天色剛過申時,但想想軍兵這些日子也疲乏了,便傳令就地紮營,將領各歸營寨,隻留二人在中軍帳裏查看這些日子的公務。自他率師離城已有月餘,州中政務皆由萬潛、畢諶打理,軍機要事則靠荀彧、陳宮處置,樁樁件件倒也得體。
曹操看了一會兒便把竹簡堆到一邊:“戲誌才病勢如何?”
“精神已大有轉好,沒事就《呂覽》雲個沒完,但還有些咳。”荀彧笑道,“他應該沒什麽大礙。”
“無事就好,許多要務還要請他參詳……”曹操放了心,“毛孝先考課官吏之事可有進展嗎?”
“毛孝先沙汰官吏似乎做得太狠了一些。他拿掉了幾個素有威望的長吏,所換之人也多是些寒門之徒,甚至還有幾個外郡之人,惹得濮陽附近士紳頗有微詞。”陳宮不敢隱晦如實稟奏。
曹操聽了陳宮這番話,臉色立刻沉下來:“陳力就列,不能者止。他既然要沙汰,必然是有不堪其任者。我相信毛玠的眼光,他選的人錯不了,前不久他選的那個從事薛悌就很不錯。”
陳宮深知那個薛悌頗有些酷吏作風,做事
情錙銖必較,但不好直說,委婉道:“話是這麽說,但畢竟咱們不能失了本州士紳的心。目前錢糧兵員雖暫時不缺,但是災荒兵亂也難預料,這些事以後還得指望他們幫忙。”
“哼!”曹操冷笑一聲,“你光聽到士紳們的話,農家百姓的日子你親眼看過沒有?”
“這……”陳宮咽了口唾沫,“濮陽四圍土地多歸大族所有,百姓一半都是佃農。良田產出還是要依仗士紳,荒亂時節自耕務農溫飽不暇,哪有餘力供給州寺,咱們又不能隨便殺富濟貧。”
“誰說不能?這不過沒逼到那一步而已。”曹操隨口道。
這句輕描淡寫的話可把陳宮嚇壞了:“使君萬萬詳思。”
“我說錯了嗎?”曹操瞥了陳宮一眼,因為打了勝仗,最近他說話底氣十足,“我大漢近幾十載因何而衰,還不是因為土地兼並民生凋敝?昔日我光武皇帝之時,郡國收田租三十稅一,百姓深感大德,勤做耕種。孝章皇帝也曾詔令,開常山、魏郡、清河、平原之荒,悉以賦貧民,這才有了今日袁紹與公孫瓚爭奪的這片河北豐饒之地。朝廷這般恩德普降,世家豪族卻還在兼並良田美業、山林湖澤,窮苦百姓不能溫飽,富家之產優於公侯。就說咱們那位中郎將王楷吧,他不思天下百姓之苦,還在求田問舍,這樣的人我看就該拿掉。”
他要殺王楷?陳宮趕緊低頭。
“你別多想,我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說說這個道理。”曹操又把話收了迴去,“朝廷不過是收些租稅,但是豪族卻在跟老百姓搶糧食!殺富濟貧怎麽了?真要是到了民無生計的那一天,你不殺富濟貧,老百姓就會自己幹。當年的會稽許韶、交州梁龍,還有這些剿不幹淨的黃巾、黑山、白波,他們都是怎麽反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想想孟子說的話吧。”
他說到這兒突感激憤,又道:“至於豪族自擁莊園兵馬在州郡作威作福,那就更加可惡!是可忍孰不可忍!這樣的人越是要官做,我就越不能給他官。難道給他們官,就是為了讓他們以權謀私繼續壓榨百姓,跟我搶兵搶糧嗎?我曹操腳下的一畝三分地,不允許有人跟我對著幹!昔日光武爺殺歐陽歙而度田行,先賢帝王的辦法不用白不用。”
陳宮聽得汗流浹背,大氣都不敢出:昔日光武帝劉秀下詔州郡檢核墾田頃畝,為的是便於征收賦稅。可是地方豪族田產優越不願意上報實數,就編造數目隱瞞兼並。當時的歐陽歙官拜大司徒,他乃《尚書》名家,又是光武帝的開
國功臣,卻僅僅因為度田不實就被下獄。當時他的弟子和不少官員紛紛上書鳴冤,可是光武帝為了考核田產、抑製豪強,置眾議而不顧,殺雞駭猴還是把歐陽歙給處死了。曹操今天搬出這個例子,明顯是要對兗州豪族下手了。
“使君,咱們現在暫議吏治風教之事,至於田產稅資的事情不妨以後再說。”荀彧心中也頗為不安,趕緊轉移話題,“我明白公台之意,而今兗州所用官吏多是豪強之人,咱們若輕易變更必使人心浮動,況縣令等職本應朝廷任命,咱們動了他們就與朝廷法度不和了,也太容易授人以口實。”
曹操怒氣稍歇,嘖嘖道:“毛玠勸我‘宜奉天子以討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可是不更官員不遏豪強,怎麽修耕植,又拿什麽畜軍資?總不能全靠丁斐那樣的人主動貢獻資財吧……”說到這兒,曹操想起袁紹帳下那幫幕僚爭吵的情形——審配等人之所以敢在袁紹麵前腰杆挺硬,就因為是當地土豪有兵有糧。難道我曹操別無選擇,也得拉攏這麽一幫人嗎?
果不其然,荀彧建議道:“依在下之見,使君即便要檢換大吏,還是要用一些大族,可以挑有名望有操守又不侵占民財的,將他們任命郡縣之職樹為楷模,想必對本州世風能有所改善。我看巨野李家這段日子就不錯,李乾助您平滅黃巾,他的同族子弟現在也規矩多了,多找些這樣的人選吧。”
所謂治天下若烹小鮮,荀彧的辦法看似笨拙,卻是老成謀國之見,曹操也隻得點頭應允,便問陳宮:“公台,本州還有什麽拿得出手的俊逸之士嗎?”
什麽叫拿得出手?陳宮越聽越別扭,但還是笑道:“有啊,在陳留浚儀縣就有一位,大名鼎鼎的邊文禮啊!”
邊讓!?曹操的眼睛眯了起來,他與邊讓的過節可謂不小。此人與桓邵、袁忠為友,桓邵現在已與曹家仇深似海,袁忠當年因朝廷征辟之事譏諷過曹操。挨金似金挨玉似玉,這個邊讓也對曹操頗有詆毀,總是揪著他宦官之後和打死人命的陳年舊事沒完沒了,甚至在大將軍何進的幕府中當眾羞辱他,現在請這個人出來做事,豈不是自取其辱?但是邊讓名氣甚大,與孔融齊名,一篇《章華賦》寫得出神入化,堪稱當世文壇領袖,至於才能更沒得說,要是真能搬動這個人,確實可以影響一些豪族的態度。曹操心裏頗為矛盾,搪塞道:“哦,是這個人啊。”
陳宮渾然不覺:“邊文禮才華出眾英氣非凡,使君若是請他擔當州中大吏,可安士人之心。”
“他不是在西京朝
廷嗎?”
“九江太守周昂前番被袁術擊散,逃亡還鄉。西京改用他為九江太守,他哪敢去赴任,趕緊逃迴鄉裏。我與邊文禮早年就相識,可以請他到州寺來,使君與他見見麵。”陳宮可不知道,曹操與邊讓也算是老相識了。
“此事也不要勉強。”曹操既希望他來,又討厭他來,便做了個模棱兩可的答複。陳宮完全理解錯了,他以為曹操說這話是不相信自己能請出邊讓,趕忙解釋道:“此事並不勉強。實不相瞞,邊文禮自迴到陳留以來閉門謝客,若不是我與他有些舊交,也不知他已經歸來。聽說還帶了兩位避難來的朋友。一個是昔日沛國相袁忠,乃名臣袁敞之後,還是袁紹的族親;還有一人叫桓邵,沛國人士,也算是您的鄉人,使君應該識得吧。”
曹操的心都快蹦出來了,桓邵、袁忠、邊讓這三個死對頭給他添了多少麻煩,現在竟然就在他的眼皮底下,難怪要閉門謝客。如今曹操是兗州之主,隻要他動一動手指就可以把這三人捏死。他忍不住仰天大笑:“哈哈哈……識得識得,我當然識得,都是老朋友了嘛。”
陳宮不得要領:“既然都是使君的朋友,應該好好款待才是。”
“對,是要款待一下。應該好好款待他們!”曹操從牙縫裏擠出這兩句話,拳頭已經攥得咯咯響。
“那我迴去就登門邀請,叫他們到濮陽來見您。咱們共謀大事,必能使士人歸心。”
“登門邀請我看就不必了……公台,你幫我辦件事。”
“使君隻管吩咐,在下敢不奉命?”陳宮喜不自勝。
“你去把他們三個給我殺了。”
陳宮嚇了一跳,好半天才支支吾吾道:“您與他們不是朋友嗎?”
曹操斜著眼睛冷笑道:“當然是朋友,是最好的朋友。那桓邵素來驕橫,縱使家奴強搶民女,曾害夏侯妙才身陷囹圄。若不是他這位好朋友所賜,我那義子曹真也不至於成為無父無母的孤兒!袁正甫、邊文禮幾度不問青紅皂白羞辱我,當著洛陽士人的麵,口口聲聲罵我是宦豎遺醜。這幾位好朋友,留著他們幹什麽?”說到最後,他終於一拳砸到帥案上。陳宮已經是第三次看到曹操那種犀利的眼光了,每當他要殺人,那種可怖的表情就會顯露,他低下頭籌措對策。
一旁的荀彧突然拱手道:“在下有一言,望使君深納。”
“你不就是想勸說我饒了他們嗎?”曹操此時滿心報複,都沒瞅他一眼。
“非也,在下所為乃是使君耳。”荀彧深施一禮,“在下請問使君一言,您與三人之仇為公為私?”
“為公如何?為私又如何?”曹操反詰道。
“為公者,殺罰自有國之法度,使君不可自專。為私者,無故害賢君子不取,有礙使君之明。”
曹操怒不可遏:“文若,我素來敬重你,此事君勿複言!”
荀彧不卑不亢跪倒在地:“使君是從惡賊董卓之處遁出的,可知董卓迫皇甫嵩下拜之事?昔日董仲穎與皇甫義真同在涼州,二人不睦勢同冰炭。皇甫嵩上疏奏董卓之罪,董卓征戰陳倉奪皇甫嵩之功。後來董卓遷都長安挾持幼主,矯詔征皇甫嵩入朝。人皆以為董卓必將治其於死地,哪知授他禦史中丞僅要他一拜,這一拜之後摒棄前嫌再不難為皇甫嵩。想那董卓敗壞朝綱、暴虐天下、毀壞神器、火焚國都,人皆謂之董賊,比之於王莽。可就是此賊,尚有一時之仁,能夠摒棄舊仇。使君以天下為己任,以複興漢室為生平之誌,氣量當寬於海內,豈能不及一賊?”說罷他翻著眼皮看曹操。
曹操的臉色由白轉紅,又由紅轉白,終究沒有再發作,歎口氣道:“那袁忠、邊讓倒也罷了,桓邵害死秦邵,此事豈可輕饒?”
“桓邵昔為譙令,使君昔為逃官,桓邵既為朝廷之官,受命捕您不為過矣。”荀彧說了一半,見曹操眉毛又立起來了,趕緊改換說辭,“以怨報德長者所為,使君若是能忍他人之不能,寬縱桓邵昔日之過,必能使天下歸心見賢思齊,兗州士人可安!”
“好了好了,”曹操皺眉擺手,“暫留他性命就是。”
荀彧悄悄捅了陳宮一下,陳宮立刻會意,開言道:“使君,在下與邊文禮素來交好,願親往他家曉之以利害,改日帶三人當麵向您請罪,以正使君之名。兗州士人若聞此事,必感君之大德,可謂千古佳話。”
曹操也是頭順毛驢,更多時候還是喜歡聽好話,見他二人把自己誇得跟朵花一樣,怒氣便去了十之七八,低頭瞧著帥案道:“我倒是有心寬宏,就怕這幾塊石頭又臭又硬,寧可斷頭也不願認錯,到時候更折我的顏麵……這件事先不提了。公台,你迴去告訴毛玠,本官支持他的所作所為,不堪之人無論門第隻管沙汰,有才之人隻管錄用莫考出身。”
“諾。”陳宮一身冷汗這才出透,趕緊出帳而去。
“文若,還有一件私事請你辦。”見他走出去,曹操才繼續說話。
“私事?”荀彧不解他為何要對自己談私事。
“打敗袁術,我在兗州才算徹底站穩腳。當把我老父接來好好侍奉才對。老人家年紀也大了,當盡天倫之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啊。我膝下曹彰,還有落生不久的二子曹植,至今他還未見過呢。現在他與舍弟曹德隱居在徐州琅琊郡,日前我已修書請他們遷徙過來。”曹操神情顯得格外感慨,“文若,你替我給泰山太守應劭寫封信,請他就近在徐州邊界迎候一下家父和舍弟,並派人護送他們至濮陽。應仲遠乃是文采之士,這書信你務必仔細替我斟酌,莫要讓他笑我辭藻鄙陋。”
“諾,在下自當效勞。”荀彧心中好笑,覺得曹操太好麵子。
哪知曹操手叩帥案信口道:“《左傳》有雲‘朝濟而昔設板焉’。”朝濟而昔設板焉!隻要人一接過就馬上反目嗎?荀彧一愣:原來前番協同袁紹一戰,曹操已覺察徐州無能戰之兵,把老父接過來是要解除用兵之憂,他這麽快就要對徐州下手了。不過若要西進救駕,必先解後顧之憂,平徐州滅陶謙隻不過是早晚的問題。素聞泰山應仲遠與陶謙有舊,他讓我親筆寫這封信不光是為了安排迎候事宜,還是想讓我對應劭曉之以厲害,勸其與陶謙決裂啊……
想至此,荀彧恭敬施禮:“當斷則斷,在下明白您的意思了。”
曹操滿意地笑了:“現在戲誌才有病在身,軍務之事還要你與程立多多偏勞。另外你領些人馬駐紮到鄄縣,以觀袁術動向。”
“諾。”荀彧答應,“還有一事請使君恕在下直言。”
“文若,你我之間還隱晦什麽?”曹操驕縱之心日盛,越發喜怒不定,見荀彧願意幫他寫信,堵著的氣又順了。
“使君受袁紹冊封為兗州刺史,畢竟名聲有礙。前番金尚受西京之命,雖然已被逐走,但難免西京還會另派他人至此。”荀彧試探著他的意思,“與其這樣,倒不如咱們派人覲見朝廷,求一個正經的名分,也好堵住別人的嘴。”
“這個辦法好……現在就辦。”說罷曹操便起身唿喊,“王必!”
王必身懷利刃就守衛在大帳口,聞聽唿叫立刻應聲而至:“將軍有何吩咐?”
曹操故意皺了皺眉:“有一件危險的差事,恐怕你不敢幹呀。”
“在下有何不敢?”王必眉毛都立起來了,“隻要將軍吩咐,在下萬死不辭。”
“好!”曹操點點頭,“我現在任命你為主簿。”
“啊?”王必不敢相信,“小的我……”
“聽我說完!”曹操打斷他,頓了頓道:“我要你以我主簿的身份去長安遞一份表章。你的故主劉邈老大人就在西京,因為有這層關係,所以沒人比你更合適幹這件差事。另外我觀察你許久了,你讀過些書能言辭,大可不必隻當此區區護衛,若是辦成這件事我還會再行提拔,前途不可限量。”
“謝將軍提攜。”王必跪倒施禮。
曹操歎了口氣,又道:“這一路艱險非常,得經過別人的領地,你萬萬不能大意。到了西京除了上交表章,還要請劉老大人在皇帝麵前多多美言。另外我有一個朋友丁衝也在長安,聽說現在是個議郎,你去叫他也想想辦法,盡量給我求一個兗州刺史迴來。”
“小的一定不負將軍所托,攜帶策命速速歸來。”
曹操繞過帥案踱至王必跟前,親手將他攙起:“就是此事辦不成也無妨,以後再找機會,隻要你能平安無事就好。”
王必聞此言再次跪倒:“將軍說的哪裏話?小的蒙劉老大人點撥才給您當了個小小護衛,今天一句話我就成了主簿,您對小的實在是厚恩難報。王必在此發誓,若不為您求得詔命,絕不迴來見您!”
“有誌氣!”曹操捋髯而笑。
荀彧在旁邊瞧了個滿眼:先拿話激將,再軟語溫存,最終把人弄得情願肝腦塗地,曹孟德對這幫武夫的脾氣算是徹底摸透了。甭管他究竟是忠是奸,單這份用人的本事而論,不服不行啊……
【突聞噩耗】
陳宮磨破了嘴皮子並曉以利害,總算是說動了邊讓,請他帶著袁忠、桓邵來至州寺麵見曹操,一方麵對於以往的恩怨做個和解,另一方麵也希望曹操能夠任用這幾個人。
陳宮深知邊讓、袁忠都是恃才傲物之輩,一路上千叮嚀萬囑咐,可是迴到州寺看到曹操,心又提到了嗓子眼——這家夥又發脾氣了。
曹操今天趕上一大堆煩心事。袁術自被他擊敗後,舍棄
豫州北部舊地,率部轉移到九江。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他已經開始侵占大江以北的揚州領地,周家兄弟全軍覆沒僅以身退,曹操的好友揚州刺史陳溫也已被他殺死。袁術任命部下吳景為丹陽太守、陳紀為九江太守,又派遣孫堅之子孫策侵略廬江郡,他的勢力死灰複燃又猖獗起來。最令曹操無法容忍的是,袁術自稱揚州刺史的同時,竟然還自封徐州伯,這是要和他搶肉吃啊!
南
邊的事情不好也就罷了,北邊也出了問題。公孫瓚擊敗劉虞,先將其軟禁,後來竟假朝廷之命將他殺死。劉虞一死,幽州盡入公孫瓚之手,河北膠著不堪的戰事又發生變數。
而且就在這關鍵的時候,於毒趁袁紹不在,率領黑山賊十萬餘人偷襲魏郡,僥幸攻入鄴城,把魏郡太守栗成都給殺了。在曹操計劃攻占徐州的時候,袁紹捉襟見肘,僅承諾派部下朱靈率三個營相助。
這些事情本就夠煩心了,他要打的徐州也有問題。下邳出了個叫闕宣的土匪,領著幾千人造反,竟敢自稱為天子。陶謙一仗就將其打敗,可是這個闕宣卻領著敗軍跑到兗州來了,公然在泰山、任城兩郡劫掠。還沒打人家,就先讓人家趕走的土匪殺到自己家來了,這豈能不窩火?
即便煩心事一大摞,曹操還得裝出一副禮賢下士的麵孔,命令州寺所有官員到堂上會客,好好迎接來拜見自己的三個冤家。今天隻有駐紮鄄縣的荀彧不在,就連身染疾病的戲誌才都來了。
陳宮小心翼翼把邊讓三人請上堂來。曹操壓著火搶先施禮,三人客客氣氣還禮,又對著堂上諸人寒暄一番。眼瞅著邊讓談笑風生、袁忠不卑不亢、桓邵目光躲閃,曹操氣不打一處來,但是沒辦法,現在是要借這幾個人樹一下名聲。
桓邵深知自己與曹操恩怨不小,本不願意來。但豫州荒亂,他與袁忠不能久存,隻得攜帶家小投奔邊讓鄉裏。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以後還想繼續在兗州避難呢,可不敢再違拗曹操了。他硬著頭皮到此,自一進門就戰戰兢兢,這會兒見曹操盡是虛禮越發不自安,主動提及往事:“曹使君,在下昔日得罪過您,還請使君多多海涵。至於誤殺秦伯南之事……實在是……”他也聞知秦邵的兒子如今被曹操認作義子,這樣尷尬的話不知該如何措辭。
仇人見麵分外眼紅,曹操恨不得一腳把他踹出去,卻隻怪聲怪氣道:“以往的事情不要再提,隻望桓先生留一點兒恩德,既殺其父,以後不要為難秦伯南的兒女也就是了。”
這話分明是羞辱,桓邵臉臊得通紅,嚅嚅道:“不敢不敢。”
曹操又打量打量袁忠,想起他當初因為征辟一事羞辱自己的話,反唇道:“袁郡將當年說,在下當不了許由,隻能學柳下惠。如今世事轉變,先生本是要做柳下惠的,如今卻隻能做許由了。”昔日袁忠為沛國相,朝廷征曹操為典軍校尉。他開始時隱居在家不肯受命,後來耐不住寂寞又到郡中提及此事,被袁忠大肆譏諷,說他當不成隱士,隻能和
光同塵。今天袁忠不能在宇宙立足,跑到兗州寄人籬下,曹操便把那句話顛倒,反過來譏諷袁忠。
袁忠可不似桓邵那般軟骨頭,拱手道:“才高行潔,不可以保以必尊貴;能薄操濁,不可以保以必卑賤。”到了這一步,他說話還是那麽刻薄,說自己高潔也就罷了,非要說別人薄濁。就算說別人薄濁也沒關係,非要濁前帶個“操”字。但此語乃是《論衡》中的開篇原話,任誰也挑不出毛病來,有學問的人罵街真是厲害!
曹操領教過他這路能耐,也懶得與他爭執,又看了看邊讓,作揖道:“在下宦豎遺醜,請先生至此,玷汙了您的身份,罪過罪過。”
邊讓把手一推:“吾自汙耳,非使君之過。”意思很明確,我自己願意來的,你想汙我還不夠資格。
袁忠、邊讓這兩塊料真是又臭又硬!但是還能怎麽樣呢?真把他們殺了也太失身份,俗話說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結,算了吧……曹操想至此歎了口氣,迴轉落座,朗聲道:“往者已矣,請三位至此,是想請你們助我曹某人共謀複興漢室之業。如今天下洶洶豺狼割據,我曹某人不願天子蒙塵百姓遭難,望三位摒棄前嫌,咱們齊心協力同舉大事,滅天下之狼煙,迎大駕於西京……”
“姐夫!”卞秉突然急匆匆跑了進來。
曹操甚為不快,當著大家的麵什麽姐夫舅子的,但瞧他五官不正一臉焦急,情知出了大事,忙問:“怎麽了?出什麽事了?”
卞秉跪倒在地,支支吾吾道:“您……您千萬可別、別著急……”
“什麽事我就別著急?”曹操一抬頭,忽見往來送信的小童呂昭哭哭啼啼立在門外,麵臉憔悴蓬頭垢麵。不祥之感襲來,他提著膽子問呂昭:“怎麽了?我爹……出……出事了?”
呂昭哇的一聲跪倒在地,邊哭邊以膝代步蹭到他麵前:“老爺死了,二爺也死了,所有姬妾傭人都被殺了……嗚嗚……”
滿堂之人都驚呆了,曹操老父曹嵩一家子被滅門了!
曹操隻覺渾身的血頃刻間湧到了腦袋頂,一把揪住呂昭的領子:“你給我說清楚,到底怎麽迴事!”
呂昭哭著道:“老爺與二爺帶著一家子離開琅琊奔泰山,路過陶謙那裏,陶謙說最近闕宣帶著土匪出沒,路上不安全,就派部下張闓帶兵護送我們……哪知張闓見財起意,快到州界的時候,突然指使兵卒哄搶財物,老爺子命家人爭奪抵禦,就被……就被他們……當時一片大亂,我也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