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嵩罷相】

    曹嵩的一生可謂波瀾不興。因為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所以仕途平坦一路平安。十年前因宋後被廢一事遇到些挫折,但是他本人卻沒有什麽損失,反而因禍得福以被害者的身份躲過了劉宏對王甫的清算。

    他自出仕以來一直是京官,奢華享受自不必提,大錢小錢也撈了不少。後來擔任司隸校尉,又染指九卿中的大司農、大鴻臚多年,雖說諂侍宦官又沒什麽大的建樹,但沒人能否認,他的資曆還是很老的,甚至不次於張溫、崔烈等名臣。更何況他還有漢費亭侯的爵位在身,雖然這僅僅是一個沒有繼承封邑的空銜,但也可以算是一種榮耀。所以朝中不少人對他的感覺僅僅是鄙視或不理解,卻不是痛恨。

    小人物仰慕的大人物,大人物瞧不起的小人物,這是大多數同僚對他的感覺。所以曹嵩的追求就是能問鼎三公,讓那些鄙視他的人重視他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給後代兒孫留一個光鮮的身份。

    他花一億錢買得太尉,可這並未改變什麽。

    隻是原先仰慕他的人更加仰慕他了,而原先鄙視他的人也更鄙視他了。不論怎樣,太尉這個光輝的頭銜終於落到了他頭上,這也是開漢以來宦官子弟中當得最大的官。

    不過曹嵩的好運氣在他買得太尉一職的時候也到頭了。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正月,休屠格部落雜胡抄掠並州,殺死西河太守邢紀。緊接著黃巾起義的餘黨在並州的西河郡白波穀再次集結,掀起了大規模的武裝起義,短短幾天之間就攻入了太原、河東境內。漢司隸有七郡:京兆、馮翊、扶風三郡以舊都長安為中心,是為三輔;河南、河內、河東三郡以新都洛陽為核心,是為三河;再加上連接其間的弘農郡,是為司隸七郡。所以義軍打到河東,就等於打到天子腳下了。

    按照漢家舊製,如果有叛軍侵入司隸之地,太尉需以失職之過罷免。但是畢竟曹嵩花了一億錢買官,如此草草免職不但不合情理,後麵的人見此狀必定也不肯出錢了。所以劉宏與十常侍商議一番,決定駁迴諸多朝臣的奏議,讓曹嵩繼續擔任太尉。

    但是晦氣之事並沒有停止。由於漁陽張純、張舉勾結烏丸叛亂,朝廷鞭長莫及,幽州刺史劉虞為了控製局麵,建議請匈奴出兵相助,劉宏照辦。可近年來匈奴一直處於內亂,部落諸王強烈反對出兵,匈奴大單於羌渠一意孤行,結果激起內亂,羌渠不但救不了幽州之亂,而且自己不得不向漢廷求救。更糟糕的是,白波起義侵擾

    河東阻塞了北上道路,朝廷根本無法救援。最終羌渠被殺,匈奴叛軍反與並州叛變的休屠格雜胡,以及白波軍三路反賊兵和一處,並州的局勢越來越麻煩。他們甚至殺死了並州刺史張懿,逼得新任匈奴單於於夫羅逃到洛陽向朝廷求兵收複失地。

    麵對這麽嚴重的危機,劉宏改任丁原為並州刺史,協同前將軍董卓鎮壓叛軍;另一方麵,為了化解白波黃巾與黑山黃巾的聯係,又派使者拜黑山軍首領楊鳳為黑山校尉。雖然這一次仍舊沒有罷免曹嵩,但根據曹純出宮的匯報,皇上已經開始對身邊宦官抱怨他了。曹嵩意識到,自己這個太尉岌岌可危,所謂事不過三,若是再出什麽亂子,自己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曹操可沒有那麽多的時間去考慮老爹的麻煩,他的全部心思都花在治理軍隊上了。何進的這幾支部隊,最大的問題是良莠不齊。漢家的五軍七署都是公卿家族子弟,令行禁止軍容整齊;可這一支軍隊實在是亂,上到官員子弟,下到平頭百姓,甚至還有大赦出來的囚犯、聚攏投誠的匪人,最慘的是什麽地方的人都有,兵士傳令有時候要用好幾種口音。這也難怪,天下遍地造反,而這些人都是連年平亂的精銳。何進又不懂治軍,部隊原先一直是交給吳匡、張璋那等粗鄙之人統轄,越發縱容得這些兵沒有規矩。於是袁紹、鮑鴻、曹操等七人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規別籍貫重新調整建製。

    每天早晨七校尉在都亭操練人馬,過午以後往大將軍府匯報。說是匯報,何進卻什麽事情都搞不懂,七個校尉實際上是互相之間討論心得。兩個月過來,曹操似乎產生了一種錯覺,仿佛自己當的不是朝廷的官,更像是掌握著一支屬於士人自己的武裝。而這種自由感背後還藏著變數,那就是原本承諾加入的西園禦騎至今沒有加入,八校尉中最重要的上軍校尉還在空缺之中!

    這是曹操出仕以來最為繁忙的一段日子,每天忙完所有事情迴到府中都已經天黑。而通常迴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卞氏那裏看看熟睡的兒子。

    這一日他正輕輕捏著兒子的小手,卞氏道:“下午公爹迴來了,一直不讓我過去伺候。”

    “哦?”曹操有點意外,自匈奴叛亂起,父親幾乎沒有迴過家,始終在太尉府裏憂國憂民。當然,他也是怕太尉當不長久,想盡量在那個府中多擺幾天架子。

    “天還不算太晚,你去看看老爺子吧!”卞氏邊拍著兒子睡覺邊對他說。

    曹操在她額角親了一下,披好衣服往那邊院裏去。哪知父親不

    在臥房,便信步來到前麵的廳堂,果不其然,裏麵的燈還亮著。曹操對這種場景已經見怪不怪了,他小時候經常半夜偷著跑出來玩,而每一次經過父親的書房,燈火總是亮著的,那時他官居司隸校尉每天處理著各種政務。後來事情變得本末舛逆,父親還是忙到很晚,不過忙的都是巴結宦官排擠異己。今夕何夕,他又在忙些什麽呢?

    曹操悄悄走到廳堂門口,想要推門進去,卻聽裏麵傳出另一人的聲音:“巨高兄,你這又是何必呢?你也一把年紀了,操這等不必要的心幹什麽呢?”

    曹操聽得出來,這是永樂少府樊陵,官場諢號喚作“笑麵虎”,也算是父親的好朋友了。難怪他今晚要迴來,原來與樊陵有機密的事情要談。聽賊話曹操可不是一次兩次了,從小到大他最愛聽人背後閑言,仿佛隻有這種消息來源才是最可靠的。

    “唉……我一輩子都是為自己,幾時真的為朝廷出過力?可這幾個月我真的很留心並州的戰報。我看董卓這家夥是個狼崽子,不能讓他繼續在並州戡亂,他把胡人都招收到自己手下啦!”

    曹操在門外一愣,父親在戰報中看出毛病了嗎?

    “你說他想謀反,有什麽證據嗎?”樊陵問道。

    “是不是想造反我不敢說,但至少是擁兵自重,招攬胡人自樹權威!朝廷才給他多少人馬?他現在有多少?除了湟中義從就是西羌雜胡,要他帶著這些匪類去平匪類,豈會有什麽好結果?日子長了尾大不掉啊!”

    樊陵沉默了半天,最後歎了口氣道:“巨高兄,我知道你想立點兒功勞保住你的位置。誰都能理解,可是……咱們都老了,該放手時自然要放手嘍。”

    “你什麽意思?”

    “我還能有什麽意思?”樊陵一直笑嗬嗬的,“大單於死了,皇上都沒說你什麽,你老也應該知趣一點兒才是。”

    “我知趣一點兒?”曹嵩的聲音很詫異,“老樊,你怎麽對我說這種話?”

    “人情事理在這兒擺著呢!”樊陵提高了嗓門,“你雖然花了一億錢,但凡事也得有個限度,你不能指望這一億錢保著你當一輩子太尉啊。反正該抖的威風你也抖過了,該來說好話的人也說了,不管人家服不服你見了麵也得向你行大禮。這就可以了吧!”

    不知父親是在思考還是被樊陵氣懵了,曹操半天沒聽到他迴話。

    “其實這太尉有什麽好的?說是三公之首,不錄尚書事,屁用也沒有。”樊陵還在兀

    自叨念,“別說是你老兄了,張溫、張延、崔烈又如何?該離開照樣得離開,你還是得想開一點兒。因為這個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就得不償失了。咱們都是這個年紀的人了,還能有什麽不滿足的?非得做點驚天動地的事才肯罷休?就是有那個心也沒那個力啦!”

    “誰叫你跟我說這些話來的?”曹嵩的聲音有些氣憤,“你大晚上的非要來找我,是替誰傳閑話?”

    樊陵嘿嘿一笑:“我替誰傳話你甭管,總之也是為你好。”

    哪知這句話說完,曹嵩卻笑道:“你少跟我故弄玄虛,根本沒人叫你來傳話,是你自己沒揣著好心眼。想學蔡澤說範雎,讓我給你騰地方吧?”樊陵似乎是被戳穿了心事,支吾道:“你……你這是瞎疑心。”

    “我瞎疑心?嗬嗬……你那點兒伎倆我還不清楚,論陰人害人的本事,誰能比得了你樊德雲,當人一麵背人一麵,有名的笑麵虎嘛!”曹嵩挖苦道,“我知道你覬覦我這位置,但是你大可明著來,別跟我玩陰損的那一套。若不然傳揚出去,你這太尉白手起家是耍心眼得來的,豈不壞了你們老樊家的名望?壞了你的名望是小事,你爺爺樊季齊可是一代高賢,連陳仲弓都是他學生。他老人家生前精通方術秘法,你這輩子依附宦官就夠給他老人家抹黑的了,要是再汙了名聲,留神他在天有靈,一個響雷劈死你這不成器的東西!”

    “你、你……”樊陵氣壞了。

    “劈死你不打緊,這天人感應,還得連累別的三公再辭職。到時候你死還得招人罵。”曹操聽父親這樣挖苦他,又好氣又好笑:好氣的是,老頭這一輩子最善挖苦人,因為這個毛病沒少得罪人,如今位列三公不顧身份還這樣講話,實在是有失度量;不過好笑的是,樊陵乃十足小人一個,就欠這樣刺骨虐心的挖苦。

    樊陵素來以“和藹可親”著稱,但今天卻被罵得惱羞成怒:“曹嵩!我告訴你,你別不知好歹。我就是要當太尉!拍拍良心說話,任三公,你這樣的夠資格嗎?”

    “我不夠資格,難道你夠?”曹嵩冷笑道。

    “既然你能當,我就能當!你不就是靠錢說話嗎?我也迴家準備錢,不就是買官嗎?這年頭誰也別笑話誰!”

    “就憑你?你能出得起多少錢?”曹嵩繼續挖苦道,“出一千萬就夠你吐血的了。”

    “你甭管我出多少,一千萬怎麽了?咱們皇上吃魚不論大小,錢花完了,早晚叫你滾蛋!”

    曹操聽了一陣惱

    怒:這老狗怎麽可以對太尉髒口呢?

    “滾蛋?你先給我滾蛋!你能混到今天,還不是因為我和許相提攜你?這是我的家,輪不到你大唿小叫,再敢罵一句,我叫家人撕了你的嘴。明兒上殿再參你個辱罵三公的罪名,這個永樂少府你都甭當了,迴家做你的太尉夢吧!”曹嵩下了逐客令。

    “你、你……”若論口舌之利,十個樊陵捆起來也抵不過一個曹嵩,他氣得直哆嗦,“好,我滾!咱們走著瞧!”曹操就在門外,聽他要走,便把身子隱到門側,悄悄伸出一條腿來。樊陵氣哼哼拉開門,也沒注意腳底上,一腳正趟在曹操腿上——這一個跟頭,生生從台階上絆了下去,摔了個嘴啃泥,哎喲了半天爬不起來。

    “喲!誰呀這是?摔壞了吧?”曹操裝模作樣迎上去扶,“樊叔父,怎麽是您呀?這真是……怨我怨我,走路太急了!”說著假模假式給了自己一個嘴巴。

    樊陵木屐也斷了,衣服也扯了,黑燈瞎火的簪子都找不到了,頭發披散還沾著泥。他狼狼狽狽站起來一摸——門牙磕掉了!捂著淌血的下巴,指著曹操:“你……你……你們爺們都不是好東西!”說完這老家夥竟氣哭了,攥著折斷的木屐,一腳深一腳淺地去了。

    曹家父子一個門裏、一個門外捂著肚子哈哈大笑,這爺倆恐怕隻有在捉弄人的時候才相像。曹嵩笑罷多時,臉色忽然變得很凝重:“說歸說笑歸笑,看來我這個太尉是當到頭了。”

    曹操心裏一陣心疼,畢竟那是整整一億錢啊!千叮嚀萬囑咐還是白扔出去了,又怕父親難過,隻道:“反正您已經問鼎過了,還有什麽遺憾的?不去那個太尉府更好,冷冷清清的了無生氣。以後清閑了,你天天都可以在家抱孫子。”

    曹嵩倚著門歎息道:“是啊……天天可以抱孫子。”

    樊陵這一去果然風波不小,他與許相、曹嵩本是一黨,如今因為這點兒小事顏麵撕破。他先是跑到司徒許相那裏搬弄是非,然後跟十常侍訴委屈,最後典賣家產又勉強湊出一千萬錢,恭恭敬敬送到了西園萬金堂,萬事齊備隻欠一場仗。說來也巧,正趕上汝南黃巾再次叛亂,皇帝劉宏終於逮到了借口,立刻將曹嵩罷免,轉為諫議大夫。

    半個月之後,樊陵如願以償接替太尉之職。曹嵩自中平四年十一月任太尉,中平五年五月罷職,合計七個月。他的前任崔烈擔任太尉也是七個月,出資五百萬;而曹嵩卻多花了二十倍!

    樊陵任職後,曹操以為父親的心情一定會

    很失落。但出乎意料,他還真的天天坐在家裏抱孫子,連到東觀應卯都懶得去。又過幾天,曹操從大將軍府迴來,見父親正坐在廳堂裏跟樓異有說有笑的。

    “爹,何事這麽高興?”

    “子和迴來告訴我,樊陵要罷職啦。”

    “啊?一個月都不到呀?”曹操感到很意外。

    “是呀,讓這老東西與我爭!當不了一個月他就完了。”曹嵩幸災樂禍道。

    “因為什麽?”

    “皇上要舉行耀兵大典!當眾冊封自己為‘無上將軍’,到時候樊陵怎麽拿得出手?且不說人望,連門牙他都沒有。皇上要用最有威望的馬日磾當太尉,讓這個大典進行得完美。”

    “哪有皇帝自己冊封自己當將軍的?”

    “他是想自樹威嚴,壓一壓何進的勢頭。另外他還要當眾正式冊封你們西園八校尉,可能還有賞賜。”說到這兒曹嵩倏地收住了笑容,“上軍校尉的人選確定了。”

    “誰?”

    曹嵩臉一沉:“蹇碩。”

    “蹇碩?怎能用宦官呢?”曹操頗為不滿。

    “不用他還能用誰?皇帝身邊也隻有這個人對他絕對忠誠了。”曹嵩把玩著拐杖,“這些話都是皇上與尚書議論出來的,連皇後都不知道。你速往何進那裏給他提個醒,蹇碩這小子是個愣頭青,什麽大將軍、十常侍、皇後,他誰的賬都不買。這個人隻知有皇上,不知有他人。將來的麻煩還多著呢!西園校尉,這是個玩命的差事。你小子得做好準備。你若熬過這一關,咱曹家從此大興大旺。你若是熬不過這一關,唉……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我這輩子就算混齊了!”

    曹操心裏越發地不安:當初我當洛陽北部尉,可是親自下令打死了蹇碩的叔叔啊!

    【耀武揚威】

    西園八校尉的人選一旦確定下來,緊張的典禮準備也就開始了。耀兵大典將在皇宮的平樂觀舉行,為了使典禮更顯威嚴肅穆,劉宏親自巡視,下令在平樂觀前修建講武壇,上立高達十丈的十二重五彩華蓋,劉宏要在此臨視三軍。根據《六韜》中“有天子降兵事,可以威臨四方”的說法,劉宏要自稱為“無上將軍”。另一方麵在講武台的東南,又為大將軍何進也修了一座小壇,上立九丈的九重華蓋,以示統帥威儀。誰都看得出來,如今何進的身份已經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了。

    大典舉行在即,將作大匠朱儁迴朝——

    自當年削去“車騎右將軍”名號,朱儁深感不安,正逢八十老母去世,他辭官迴鄉守孝,實際上與曹操一樣,不過是借此機會躲避十常侍迫害。

    如今三年已過,朝局大變,十常侍自顧不暇,再也不能危及到他了,於是他立刻迴朝擔任了太仆。

    曹操聞聽甚是歡喜,知道他是大忙人,特意尋了一個陰雨之日登門造訪,兩人曾協同戡亂,又都有迴鄉避難之舉,見麵自有一番傾訴。

    當曹操論及並州戰事董卓為將時,朱儁笑道:“孟德,當年你出為濟南相,恐怕知道得不詳細。那董仲穎征討羌亂甚是反複不定,而且張溫為帥征他為將的時候,他言辭傲慢,很不願意與羌人為敵。”

    曹操聽這話與父親對樊陵所言如出一轍:“我也多有耳聞,那董卓真有不臣之心?”

    “不臣之心不敢說,但是他確實在擁兵自重。我朝西北之亂久戰不息,而所用之將又皆是涼州人,若皇甫規、段熲、張奐、臧旻、夏育、周慎,還有他董卓,皆為戡亂名將,可是他們當中無一人能及皇甫義真平滅黃巾之貴。”朱儁說到這兒似乎有些感慨,“那董仲穎與皇甫義真同鄉而出,論資曆曾隨張奐出兵放馬,比皇甫嵩老得多。可皇甫義真曾有左車騎將軍之貴,他卻還是個不倫不類的前將軍,打仗聽別人節製,他自然心中不忿。於是他就在討伐邊章時廣施恩德,招攬一大批羌胡之人,又將歸降的湟中義從納入麾下,借此自樹聲望,以為進取之策。”

    曹操知道他也是愛聽奉承的,趕忙連連歎服:“小可自以為有所長進,見事還是遠不及您呀。”

    “休要謬讚。”朱儁連忙擺手,“我這三年身處堊室,不聞政事。現在的並州刺史由何人擔當?”

    “丁原丁建陽。”

    “是他……”朱儁顯得很憂慮,“董卓、丁原二人皆在並州,一樣的脾氣秉性,二虎相爭恐不能相容。”

    “何以見得?”

    “丁建陽所帶之兵為匈奴、屠格,董仲穎的人馬多為西羌、湟中義從。這些人多有世仇,怎能上下通力為戰?隻怕綿亙日久禍起蕭牆。”

    聽他這麽一說,曹操也覺得事情不容樂觀,忙道:“既然如此,明日咱們往大將軍處商議對策,若能征調其一迴來或領派他將,事情或有轉機。”

    “如此要事豈待明日?”說完朱儁已經站了起來。

    曹操點了點頭,與朱儁即刻出府登車,冒雨趕往幕府議事。

    因為下雨,許多平日裏的常客都沒有來,就連袁紹兄弟都不在,隻有荀攸、蒯越等一幹幕僚。曹操常來常往也熟稔了,領著朱儁徑赴廳堂麵見何進。一進門,卻看到白發蒼蒼的議郎董扶正垂首向何進道別:“老朽現被任命為蜀郡屬國都尉了,這都是托大將軍的福啊!”

    “老爺子,您忒客氣了,能幫的忙我盡量幫。”何進腆著大肚子在那裏連連擺手。

    “我這一把年紀了,黃土都快埋到脖子了,恐怕再沒有機會迴到京師再麵謝大將軍了。”董扶歎了口氣,“我家鄉就在廣漢,離得甚是近便,能在有生之年榮歸故裏也算了卻老朽一大心事,這還是得感謝大將軍的大恩大德。”

    “不用謝,不用謝。”何進講話有些不耐煩,看得出來,這老董扶可能翻來覆去謝了許久了。

    曹操過來對何進施過禮,又轉身對董扶道:“董老,這一路上山高路遠,您老都八十歲了,這等年紀長途奔波豈不受罪,在京安享晚年又有何不可?”

    “唉……老朽實在是懷念家鄉故土。”董扶捋著雪白的胡須,似乎很感慨,“好在劉焉劉大人轉任為益州牧,我們共同啟程,這一路上也好有個照應。”

    他話音未落,突然身後有一人站起身來施禮道:“董老,晚生有一事不明請教您老人家。”曹操細看,原來是潁川荀攸。

    董扶似乎與荀攸不熟,拄杖躬身道:“不敢不敢,您隻管問就是了。”他以精通讖緯、天象著稱,以為荀攸一定是想請教這類學問。

    哪知荀公達拱手道:“董老既然思念故土,為何不告老還鄉,求官而去豈不是畫蛇添足?再者董老家鄉在廣漢,您將所任在蜀郡,兩者並非一地,這怎麽算是還鄉呢?”

    董扶臉上的肌肉輕微抽動了一下,不好意思地笑道:“不怕你們年輕人笑話,老夫家貧無產,族人凋敝,沒有一份俸祿,恐怕難考終命啊……見笑見笑。”

    荀攸見他這樣說也就沒辦法再問什麽了。董扶告辭,眾人見他一把年紀了,都送了出來。他拄著杖與大家依依惜別,才哆哆嗦嗦登車而去。諸人紛紛迴去,隻有荀攸冒雨倚在簷下張望。

    曹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公達,你剛才何必多問。他一把年紀說出貪俸祿的話來,豈不是大失顏麵?”

    荀攸連連搖頭:“這件事不對……董茂安也是一代老儒了,不可能輕易自汙名譽。他今天既肯這麽做,必定背後另有文章。莫忘了韓信受胯下之辱才成三齊之

    業!”

    “哦?”曹操覺得有道理,“你怎麽看?”

    “或許是我多慮了吧……宗正劉焉與董扶,以及太倉令趙韙,議郎法衍、孟佗素來交好。這一次劉焉自請出任益州刺史,平定黃巾馬相之亂,他臨行又上條陳請求更刺史為州牧兼領政務,如此則益州軍政之事皆控於劉焉一人之手。”

    曹操似乎嗅出點兒味道了:“董扶此去擔任蜀郡屬國都尉。前幾日太倉令趙韙,議郎法衍、孟佗同日辭官。他們這些人是要一同去益州啊!”荀攸低頭沉吟道:“我隻恐劉焉等此一去,益州從此不再為天子所有嘍!”

    劉焉一黨有劃地稱霸的野心……經荀攸一點撥,曹操也預感到不妙了,但現在哪能顧得上他們,隻好道:“政不得朝令夕改,明天就要出發了。”

    “但願是我多慮了吧。”荀攸自我寬慰著轉迴廳堂。

    曹操跟著進去,見朱儁已與幕府諸人闡明並州之事。何進是不明就裏的,但長史王謙、主簿陳琳、東曹掾蒯越皆有所觸動,當即共同修表上奏朝廷。

    三天後,朝廷傳召董卓入朝晉升少府,敕其將兵馬交與皇甫嵩統領,並州之亂責成丁原處理。但是董卓卻不肯奉詔迴來當九卿,隻是送來一份表章:“涼州擾亂,鯨鯢未滅,此臣奮發效命之秋。吏士踴躍,戀恩念報,各遮臣車,辭聲懇惻,未得即路也。輒且行前將軍事,盡心慰恤,效力行陣。”

    朱儁得知大罵董卓狂悖,欲再行他法,忽有黑山黃巾大舉東向侵擾。朝廷以朱儁素有威名,出為河內太守震懾黑山。董卓之事便暫且擱置了,隨著耀兵大典的舉行,此事又漸漸被人淡忘……

    雖然皇帝劉宏久染風寒,但耀兵大典還是在九月底如期舉行,文武百官無不到平樂觀參禮。這一日天氣晴和,步兵、騎士數萬人在皇宮前結陣為營,劉宏親自登壇臨軍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並誦讀《太公六韜》之文。太尉馬日磾手捧策文宣讀:“以蹇碩為上軍校尉,袁紹為中軍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曹操為典軍校尉,夏牟為左校尉,淳於瓊為右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

    策文宣讀已畢,劉宏親自披甲,稱“無上將軍”,帶領八校尉和心腹西園騎在軍營間縱馬三周,以示耀武揚威。當跑到最後一圈時,他突然在軍陣東北角大將軍的觀禮壇前停住,諸人不明其意也紛紛勒馬。

    隻見皇上白皙的臉上帶著一絲微笑,不知道是因為多年縱欲無度,還是因為這幾日有病在身,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卑鄙的聖人:曹操(1-1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曉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曉磊並收藏卑鄙的聖人:曹操(1-1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