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朗神色複雜地看著這些細長的髮菜。


    「一兩幾百塊?」


    張校長聽了這個數字,倒吸了一口涼氣,仿佛秦朗手裏捏著的不是野菜,而是金子似的。


    「那敢情兒好,咱們幹脆讓村民們找點這些菜賣了,多好的一條發家致富的路子啊!」


    蘇麗眼睛亮了。


    「可惜的是,採摘這種髮菜會對環境造成不可破壞的影響,所以國家在十年前就就將這種菜列為珍惜植物,禁止採摘和銷售了,私下裏買賣這種植物是犯法的。」


    秦朗搖了搖頭,「所以這才是現在沒人來你們這裏收髮菜的原因。」


    「什麽?不給賣了?那多可惜啊!」


    蘇麗露出惋惜的表情,「好歹也是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子啊。」


    張校長眼中希望的光芒一下子也黯了下去。


    「你們不知道,髮菜在粵菜裏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傳統的宴席,沒有髮菜就算不上正宗的席麵,在粵菜行當裏,廚師沒有真正的髮菜可用就像是身懷絕世武功而無處可用。這些年來,髮菜在粵菜裏一直是用各種樣子相似的代替品替代,現在能用的髮菜,不是黑市裏淘來的,就是外麵進口的。」


    「而由於生存環境的嚴苛與種植的困難,人工養殖髮菜一直是相關領域的一種難題。」


    秦朗對這種髮菜,比旁人知道的更多些。「因為髮菜對水土有很好的固化作用,人工養殖髮菜的難題一旦能被攻克,就可以大規模開展,用來戈壁地區的草場和水土不流失,隻有髮菜多了,國家才會廢除銷售、採摘髮菜的禁令。」


    「正因為這個,很多大的餐飲公司和農林蔬菜相關行業都在研究髮菜的人工養殖,四處尋找合適的養殖培育基地進行技術攻關,這其中有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當地的水土必須適合髮菜的種植、而且必須要有原始植株作為樣本進行參考。」


    秦朗露出苦笑的表情,「髮菜都快被摟絕種了,哪裏有那麽多有原始植株的基地作為項目地點?所以人工養殖髮菜始終還是一道難題,到現在也沒有被攻克。」


    他說的直白淺顯,所有人都能聽明白他說的什麽意思。


    在中國,以前有受限於生長環境而珍惜的植物,譬如赫赫有名的靈芝、人參、冬蟲夏草、藏紅花等,現在也都能通過技術手段完成人工養殖了,以前以採摘這些藥材為生的村落,現在也多為養殖這些藥材的基地,可以想像,假以時日,這些所謂的「珍稀品種」都會成為所有人都能享用的常見補品。


    如果人工養殖髮菜能夠實現,這道菜依舊有希望重新出現在人們的飯桌上。


    「張校長,雖然現在這裏的人依舊不能靠這道髮菜『發財』,可一旦有哪個科研團隊能將這裏做為科研基地,一旦髮菜人工養殖的方法被研究出來,這裏就會成為人工養殖髮菜的種植基地。」


    秦朗談起這些頭頭是道,整個人都在發著光,「一旦這裏能夠大規模養殖髮菜了,為了來往的道路通暢,無論是水管、電路還是交通道路,都會以最快的速度完善起來,來你們這裏的人也會越來越多,這裏閉塞的環境自然就會得到改善,也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你的設想是很好,可是我們哪裏認識什麽科研團隊喲!」


    張校長對此不抱一點希望,甚至覺得秦朗有些書生意氣,隻會空口白話說一些好事。


    旁邊的孩子懵懵懂懂地啃著餅幹,直到遠處一個老太太大喊著孩子的名字到處奔找,他才像是恍然大悟一般搖搖晃晃地跑下土坡,朝著老人家的方向跑遠了。


    「哎,哎,你跑慢點,別摔了!」


    黛文婷實在不放心那個孩子,跟著他護著往前跑。


    江昭輝見黛文婷跟著孩子跑,自然不會放她一個人亂走,連忙也跟上。


    於是便剩下幾個人站在土包上等他們迴來,也繼續著剛才的話題。


    「我提起這件事,當然不是隨便說說,而是心裏有數。」


    秦朗知道要想在這裏做成這件事,少不了張校長的幫助,便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個明白,「我以前看到過新聞,資助你們紅星小學的那家餐飲企業『秦閣』,就有一個專門攻關『髮菜人工養殖』的團隊,而且已經研究兩三年了,因為缺少足夠的幼苗及成年植株作為樣本,研究一直陷入瓶頸之中,到現在還在尋找適合作為研究基地的地方。」


    「你的意思是……?」


    張校長將信將疑的問,「讓我聯繫『秦閣』,問問髮菜的事情?」


    「隻是請他們派人過來考察看看,對彼此雙方都沒有什麽不利的地方吧?」


    秦朗一攤手。


    「萬一事情成了呢?」


    「這能行嗎?」


    張校長是老派人,既保守又恥與和外人打交道,就連向支教機構尋求幫助都是他兒子提出來的辦法。就這個,就已經讓他常常陷於人際交往的困頓之中,更別說主動去找一家企業去問要不要來他們村子考察了。


    「我,我覺得我做不好這個……」


    蘇麗和杜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插不上嘴。


    一個產業鏈的形成,從來都不是單獨哪一方能完成的,非但和當地的氣候、水土甚至人文離不開關係,更牽扯到地方上的政策支持和鄉裏關係的相處。


    正如秦朗所說,如果這裏有望建成一個科研基地,必然就要有村一級領導的支持和縣一級政府的幫助,「秦閣」以往非常積極的參與支援山村小學的建設,但哪怕如此,一個企業也不會因為在當地建造了一個小學,就貿然將大量人力和物資投入到那個地方去,必然是要做到盡善盡美的。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祈禱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祈禱君並收藏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