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老師認識的大多是去年在這裏讀書的孩子的家長,他和方老師去年一家家去調研學生情況、為他們送去禦寒的冬衣和冬被,和這些學生家長都很熟悉,聽到他今年要走,這些家長握著李老師的手,隻會一遍一遍地說:
「咋要走咧?咋要走咧?娃娃們怎麽辦咧?」
當李老師指著新來的幾個老師告訴他們有了接班的人時,他們的情緒才稍微平靜點。
饒是如此,李老師還是會被學生家長們拉到一旁去,用著當地的方言說出自己的顧慮:「李老師,我看這些新老師,不像是會在這裏長待的樣子,孩子們會不會被教了一陣子就沒了老師咧?」
李老師啼笑皆非:「怎麽會,這些都是支教團隊送過來的老師,都是提前培訓過的,非常熟悉課本,有一個還是重點師範的學生呢!」
但是他們就是不信,七嘴八舌地對著這幾個老師指指點點過後,李老師終於明白了問題出在哪兒。
來支教的幾個老師,黛文婷一看就嬌滴滴的吃不得苦,雖然暫時借了蘇麗的衣服穿了,那種精緻講究的氣質怎麽也掩不住;
秦朗更不必說了,白白胖胖的,一看就是吃好喝好的家庭裏長大的孩子,山村這麽苦,要吃沒吃要喝沒喝,他們不覺得這種「富家子」能留多久。
蘇麗性格活潑外向,做事卻毛躁的很,填個表不是掉筆就是錯字;
杜若對支教這種事沒什麽熱情,一天到晚板著個臉,即使對著學生家長也是公事公辦的表情。
江昭輝則是對每個靠近黛文婷的男家長都沒好感,橫眉怒眼的,讓他們很害怕。
這麽一想,李老師思忖著自己那麽快被鄉人接受,還要感謝實習期在船上曬黑的那幾個月,以及父母生的一副沉默平庸的臉,想想也是辛酸。
在用盡全力安撫完了這些學生家長之後,那邊蘇麗卻哭上了。
來申請「兩免一補」的都是些窮苦或家庭不幸的人,整個學校幾十個學生,卻有四分之一都是離異家庭,還有雖然沒有離異卻被父母棄養,由爺爺奶奶撫養的,一年別說一千塊,連八百塊收入都沒有。
蘇麗完全不能理解一家人一年連八百塊都沒有怎麽活,再加上還有學生家長是殘疾的,蘇麗登記著登記著,居然哭了起來。
李老師過去時,正有位身穿舊軍裝的中年男人在替孩子報名,那種舊軍裝他們已經很多年沒見人穿過了,已經被洗得發白,但在這山裏居然見到了。
他是來替今年上一年級的女兒交學雜費的,學校裏書本費全免,雜費七十元需要達到補助條件的才能免,貼在桌上的補助條件表他看不懂,聽蘇麗讀完後才點頭,結結巴巴地說:
「孩子他媽走了,我腎有病,幹不了重活,老大老二都沒有讀書了,小女兒想給她讀書,認識點字,嫁到別人家去才不受欺負。」
這裏重男輕女很嚴重,難得這男人對女兒有這樣的愛護,蘇麗擦了擦眼淚,點了點頭,在申請表裏寫上「喪母,家庭經濟困難」,登記了他和他家女兒的姓名,就要將一年級的課本給他遞過去。
她剛轉過身準備遞書,書就被杜若按住了。
「你帶了戶口本嗎?我們通知要申請免學雜費的要帶戶口本的。」
杜若指了指身邊的複印機,「兩免一補要有材料。」
那家長普通話不太好,杜若又放慢說了一遍才聽清,搖搖頭表示沒有戶口本。
「那我們等你拿戶口本來再減免雜費,課本先發給你。」
杜若將課本遞給他。
「手續辦齊了才能來上課。」
那人又表示自己的戶口本因為多年不用,已經不知道丟到哪裏去了,但杜若一意堅持沒有戶口本複印件不能確定他喪偶,也不能確認他的家庭情況是否屬實。
蘇麗在一旁看了,上來勸說:「杜若,差不多就行了吧,這裏大部分都是條件不好的,年收入連八百都沒有就夠補助標準了,迴頭村裏提供個證明不就行了嗎?」
正如蘇麗所言,這裏大部分人都達到了補助標準,申請表更多像是走個過場,填完就發放課本、減免所有費用,做好報告手續。
有些沒有帶戶口本來的,村裏也提供了困難證明,這男人什麽都沒準備,明顯是第一次來替孩子報名,不清楚手續。
那男人聽了蘇麗的話,用期望的眼神看向杜若,但這個人的申請表是杜若經辦的而不是蘇麗,所以她執意要手續齊全了才能減免。
到後來,蘇麗也火了,掏了七十塊錢往桌上一拍。
「不就是七十塊錢嗎?這七十塊我出了,他的戶口本或者證明來了,再把這錢給我!」
那男人沒想到自己給孩子報個名惹了兩個老師有了爭執,又惶恐又感激地向蘇麗道了謝,連聲說迴去就去開證明,捧著課本迴去了。
秦朗幾人都在另一邊忙,這邊蘇麗將錢拍在桌子上才發現兩人起了衝突,連忙上前來詢問什麽情況。
杜若看了看那七十塊,將那錢夾在軍裝男的申請表上放到了一旁,接著去登記下一位。但不知道是不是她臉太冷,還是不通人情引起了別人的猶豫,在她這裏登記的家長變少了不少,倒是蘇麗那邊湧過去不少人。
一直到報導結束,那個軍裝男也沒送什麽證明來。
這樣的結果讓蘇麗麵子上有些架不住,李老師見她和杜若氣氛有些緊張,隻好打著哈哈:「開證明也沒那麽容易,看他家應該住在遠一點的地方,也許天晚了就沒來,說不定開學了他的女兒就帶著證明來了呢?」
</br>
「咋要走咧?咋要走咧?娃娃們怎麽辦咧?」
當李老師指著新來的幾個老師告訴他們有了接班的人時,他們的情緒才稍微平靜點。
饒是如此,李老師還是會被學生家長們拉到一旁去,用著當地的方言說出自己的顧慮:「李老師,我看這些新老師,不像是會在這裏長待的樣子,孩子們會不會被教了一陣子就沒了老師咧?」
李老師啼笑皆非:「怎麽會,這些都是支教團隊送過來的老師,都是提前培訓過的,非常熟悉課本,有一個還是重點師範的學生呢!」
但是他們就是不信,七嘴八舌地對著這幾個老師指指點點過後,李老師終於明白了問題出在哪兒。
來支教的幾個老師,黛文婷一看就嬌滴滴的吃不得苦,雖然暫時借了蘇麗的衣服穿了,那種精緻講究的氣質怎麽也掩不住;
秦朗更不必說了,白白胖胖的,一看就是吃好喝好的家庭裏長大的孩子,山村這麽苦,要吃沒吃要喝沒喝,他們不覺得這種「富家子」能留多久。
蘇麗性格活潑外向,做事卻毛躁的很,填個表不是掉筆就是錯字;
杜若對支教這種事沒什麽熱情,一天到晚板著個臉,即使對著學生家長也是公事公辦的表情。
江昭輝則是對每個靠近黛文婷的男家長都沒好感,橫眉怒眼的,讓他們很害怕。
這麽一想,李老師思忖著自己那麽快被鄉人接受,還要感謝實習期在船上曬黑的那幾個月,以及父母生的一副沉默平庸的臉,想想也是辛酸。
在用盡全力安撫完了這些學生家長之後,那邊蘇麗卻哭上了。
來申請「兩免一補」的都是些窮苦或家庭不幸的人,整個學校幾十個學生,卻有四分之一都是離異家庭,還有雖然沒有離異卻被父母棄養,由爺爺奶奶撫養的,一年別說一千塊,連八百塊收入都沒有。
蘇麗完全不能理解一家人一年連八百塊都沒有怎麽活,再加上還有學生家長是殘疾的,蘇麗登記著登記著,居然哭了起來。
李老師過去時,正有位身穿舊軍裝的中年男人在替孩子報名,那種舊軍裝他們已經很多年沒見人穿過了,已經被洗得發白,但在這山裏居然見到了。
他是來替今年上一年級的女兒交學雜費的,學校裏書本費全免,雜費七十元需要達到補助條件的才能免,貼在桌上的補助條件表他看不懂,聽蘇麗讀完後才點頭,結結巴巴地說:
「孩子他媽走了,我腎有病,幹不了重活,老大老二都沒有讀書了,小女兒想給她讀書,認識點字,嫁到別人家去才不受欺負。」
這裏重男輕女很嚴重,難得這男人對女兒有這樣的愛護,蘇麗擦了擦眼淚,點了點頭,在申請表裏寫上「喪母,家庭經濟困難」,登記了他和他家女兒的姓名,就要將一年級的課本給他遞過去。
她剛轉過身準備遞書,書就被杜若按住了。
「你帶了戶口本嗎?我們通知要申請免學雜費的要帶戶口本的。」
杜若指了指身邊的複印機,「兩免一補要有材料。」
那家長普通話不太好,杜若又放慢說了一遍才聽清,搖搖頭表示沒有戶口本。
「那我們等你拿戶口本來再減免雜費,課本先發給你。」
杜若將課本遞給他。
「手續辦齊了才能來上課。」
那人又表示自己的戶口本因為多年不用,已經不知道丟到哪裏去了,但杜若一意堅持沒有戶口本複印件不能確定他喪偶,也不能確認他的家庭情況是否屬實。
蘇麗在一旁看了,上來勸說:「杜若,差不多就行了吧,這裏大部分都是條件不好的,年收入連八百都沒有就夠補助標準了,迴頭村裏提供個證明不就行了嗎?」
正如蘇麗所言,這裏大部分人都達到了補助標準,申請表更多像是走個過場,填完就發放課本、減免所有費用,做好報告手續。
有些沒有帶戶口本來的,村裏也提供了困難證明,這男人什麽都沒準備,明顯是第一次來替孩子報名,不清楚手續。
那男人聽了蘇麗的話,用期望的眼神看向杜若,但這個人的申請表是杜若經辦的而不是蘇麗,所以她執意要手續齊全了才能減免。
到後來,蘇麗也火了,掏了七十塊錢往桌上一拍。
「不就是七十塊錢嗎?這七十塊我出了,他的戶口本或者證明來了,再把這錢給我!」
那男人沒想到自己給孩子報個名惹了兩個老師有了爭執,又惶恐又感激地向蘇麗道了謝,連聲說迴去就去開證明,捧著課本迴去了。
秦朗幾人都在另一邊忙,這邊蘇麗將錢拍在桌子上才發現兩人起了衝突,連忙上前來詢問什麽情況。
杜若看了看那七十塊,將那錢夾在軍裝男的申請表上放到了一旁,接著去登記下一位。但不知道是不是她臉太冷,還是不通人情引起了別人的猶豫,在她這裏登記的家長變少了不少,倒是蘇麗那邊湧過去不少人。
一直到報導結束,那個軍裝男也沒送什麽證明來。
這樣的結果讓蘇麗麵子上有些架不住,李老師見她和杜若氣氛有些緊張,隻好打著哈哈:「開證明也沒那麽容易,看他家應該住在遠一點的地方,也許天晚了就沒來,說不定開學了他的女兒就帶著證明來了呢?」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