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伍月錯愕不已,我明明沒有碰到你的東西啊,中間還隔著好幾厘米呢。


    見這位中年女攤主正叉著腰,口沫橫飛,伍月不由得眉心一蹙,愣了片刻。


    為的,是這個女人漏財的麵相。這女攤主發如枯草、臉色青白、兩頰無肉、眉尾散亂,麵露有刻薄之相,不旺夫家,極易漏財。下巴尖若刀削、鼻翼尖薄、鼻孔外露、口大牙黃且牙齒尖疏、印堂有許多雜紋,無一不是書中所寫漏財的麵相特點。兩個鼻孔一大一小,代表財庫不平衡,可能是收入忽高忽低,正好與她的身份相合。


    更重要的是她的山根塌陷,而山根在走勢正應著41歲,這一年最易漏財。


    伍月偷偷用天眼一瞧,1954年生人,正是41歲。再細看,她眉梢嘴角,微微下垂,今日運勢不濟。伍月心裏一動,難道這漏財要應在自己身上


    周圍人見伍月愣在那裏,都以為她是被嚇著了,紛紛替伍月說話:“你跟個孩子計較什麽,又沒弄壞你東西。“


    也有與她熟識的人:“老張家的,算了,你別嚇著人家孩子。“也有打抱不平的人:“咳,你對個孩子那麽兇幹什麽呀還想訛人家呀。“


    更有位大嬸見到伍月想到自家孩子,迸發母愛把伍月護在身後說:“孩子,沒事別怕,她不能把你怎麽樣,你走吧。“


    就連那女攤主的老公也出來拉了拉自家婆娘說:“別跟人家小孩兒這樣,又沒踩著什麽,讓人家走吧。“


    不得不說,九十年代的人們還沒有那麽冷漠,小村小鎮的居民們也都真是淳樸。


    那女人本來是因為天熱氣悶,加上沒有生意所以煩燥,被伍月一踩,就把火都撒了出來,自然也存了點兒敲別人一筆的心思。可是東西根本碰都沒有碰著,明顯不占理的女人,見有人打抱不平,也就熄了氣焰。隻是對著自家男人撒潑抱怨:“每迴都算了算了,怪不得人家每次都隻敢從咱們的攤子上跨過去。我怎麽嫁了你這麽窩囊的男人“


    伍月暗暗歎了口氣,那男人倒是個老實人,隻可惜,娶了這樣一個刻薄無福的女人。那被放在攤子邊上的一塊方硯台分明就是難得的古硯,青光比方才的古畫足足濃鬱一倍。


    伍月斜跨一步,繞過擋在身前的大嬸走向攤子,清清嗓子,怯生生的對兩位攤主說:“對不起啊,我本來是想買一塊硯台,練字用的,不小心踩到你們鋪的布了,對不起。阿姨,我買一塊硯台你別生氣了好嗎“


    這又禮貌又乖巧還有幾分膽怯的樣子,讓大家夥看了都覺得又可愛又可憐。身後那位大嬸輕輕的拍拍伍月的肩膀安慰說:“孩子,你要不想買就不買,沒事的啊。“伍月迴頭揚起小臉報以一笑,“我真的是需要硯台,才想買的。“


    那位潑辣的女攤主,也有些不好意思起來,更何況又有生意可做,幹笑了兩聲問道:“你,你想要那塊兒啊“。


    伍月輕輕抓抓頭發,故意又把所有的硯台看了一遍,指著那方古硯說:“嗯,就要那一塊吧。多少錢啊“


    那方硯台看上去平平無奇,一點兒不像古物且連任何花紋裝飾也沒有,加上前頭的插曲,那中年女人也不太好意思多要“十五十塊錢。“十五兩個字還沒出口,被丈夫用手肘提醒了一下,改成了十塊錢。


    “可是我隻有五塊錢。“伍月故技重施,在背包夾層摸出一張五元的紙幣,成功買下這方古硯。


    臨走伍月不忘迴頭,笑著對剛才幫著自己的大嬸揮手告別,道了幾聲:“謝謝“才捧著硯台,繞去了古硯齋。


    這古硯齋,名為古硯齋,但店中卻什麽古物都有,唯獨沒有硯台。


    店主是一位姓沈的老人,因為酷愛古硯,將店名定為了古硯齋,但從不出售古硯,反而在店裏設了專人負責收購,幾位古玩鑒定師也會有償幫人鑒定其它各種'古董'的真偽。曆來以鑒定專業、態度良好、童叟無欺,聞名於遠近。


    對於這方硯,除了寶光,伍月怎麽看也看不出什麽名堂,便決定去古硯齋,弄個明白。


    二層的小樓雕梁畫棟,古色古香,門口黑色的牌匾上,古硯齋三個金色的大字龍飛鳳舞。一進大門便隱隱覺得有一股墨香,正麵幾排貨架上擺著各類器物,西邊有兩個屋子,其中一個門口有人排隊,應該是在鑒定真偽。


    不等人招唿,伍月就走到東首櫃台前麵,直接對當班的夥計說:“大哥哥,我有一方硯台,想讓你們看一下,你帶我上二樓去可以嗎“她知道沈老定下的規矩:凡拿著硯台上門的,都必須帶上樓去,找鑒寶師傅好好鑒定一下。


    古硯齋童叟無欺之名倒也名副其實,雖然對小伍月手裏的硯台不屑一顧,甚至覺得這小孩像是在過家家,那年輕的夥計還是按規矩把她帶上了二樓,要換了其它店麵,像伍月這個年紀,還不得被趕出去


    不過這夥計也沒有把她帶到雅室,隻在樓梯口找了座位讓她坐下,打算隨意找個鑒寶的學徒應付一下。那夥計在古硯齋呆了兩年,自問也有些眼力,不看伍月的年紀,單說那方硯,也知道不會是什麽古物,自然就不願跑去打擾的鑒寶師傅了。


    “小妹妹,你這硯台是新的也就幾十年。“果然,古玩這一行,大多數時候,還是要看資曆的。這年輕的學徒空著手過來,拿在手裏過了過眼,輕輕敲了敲,就得出了結論。


    “額,那個,您再幫我仔細看看吧。“這也太敷衍了。


    “再看也一樣,小姑娘,你快帶著你的硯台迴家吧啊。“活脫一副哄小孩的臉孔聲氣。


    唉,年紀小就是不被重視啊,當然也是這硯台看上去太普通了。伍月無奈,隻好拿起硯台,下樓前不甘心的又問了一句:“你真的確定這個硯台沒什麽特別的嗎“。


    話音剛落,一個滄桑而響亮的聲音傳來:“小譚,是又有人送硯台來了嗎“話未說完,走廊轉出一位身穿深藍色唐裝的老人,兩鬢斑白,一縷山羊胡子也是灰白之色,圓圓的臉上刻著一道道皺紋,可是人卻很精神,一對有些凹陷的眼睛十分明亮,話氣也親切和藹:“噢,是位小朋友啊。你,是來送硯台的“


    “老爺爺您好,我是想讓您再看一下這個。“伍月一眼認出就這位老人正是沈老,把手中的硯台遞到老人麵前。。


    沈老聽了在伍月手中看了一眼,迴身問自己的徒弟:“你剛才看過了為什麽不去雅室古硯齋的規矩都忘了“接著轉頭對伍月說:“孩子跟我來。“


    小譚上前扶住老人,向雅室走去,被師傅當著一個孩子的麵訓斥,他麵子上有些掛不住了,暗暗腹誹,憤憤的瞪了伍月幾眼。被伍月華麗麗的無視了。


    與小譚不同,沈老對這方粗糙的硯台看得很仔細。幾分鍾後,放下了手裏的放大鏡,拿出塊硬木刮,在硯台上刮了幾下,刮開了硯上的封泥,露出青紫色的原貌。把小譚“師傅我看這就是一方普通的新硯,您沒必要“的話噎在了喉嚨裏。


    老人小心冀冀的捧著硯台,激動不已:“端硯,這是一方上好的子石端硯啊。“


    端硯起於唐初,與甘肅洮硯、安徽歙硯、山西澄泥硯並稱中國四大名硯,一度被列為貢品。素來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端硯若佳,無論嚴冬還是酷暑,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幹,故古人有“嗬氣研墨“之說。因石質優良,雕刻精美,端硯、歙硯和洮硯,又有“三大石質名硯”之美譽。


    所謂子石硯者,是以上等端石製作的硯台,更是硯中的極品,向來是文人與藏家魂牽夢繞的珍玩。宋文忠公歐陽修《硯譜》品評名硯九種,為首一句便寫道:“端石出端溪,色理瑩潤,本以子石為上。“曆代開采不斷,致其石源幾近枯竭,“子石硯”也成為名貴的傳說。


    沈老一生收藏古硯,也隻有一塊兒殘破的清初雲紋壽字子石方硯。


    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驚豔風水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小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小菟並收藏重生之驚豔風水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