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迴了榮盛齋之後,立刻讓人去打聽今日之事到底怎麽迴事,寧安寨的兄弟們怎麽會跟著君上進了楚宮。

    得來的消息是珍月公主於寧安寨寨主有恩,穆寨主聽聞公主出嫁,此次特來送嫁。

    張安這才模模糊糊想起,何大錘跟他揮手告別時好像是隱隱約約說到了什麽公主,有恩,之類的字眼,但當時他沒聽清。

    弄清楚這其中關鍵之後,他立刻找到了自己的東家,把這件事報了上去。

    作為一個在楚國經營了近百年,生意遍布五湖四海的商人,東家自然要與各處人馬打好交道,所以也十分看重與寧安寨的關係。

    之前數次想給寧安寨送上厚禮,寧安寨都以寨規嚴明為由拒絕了,除了接受了他們幾壇美酒,再也沒收過其他任何東西。

    此時聽說寧安寨不遠萬裏前來,隻是為了給珍月公主送嫁,東家沉吟片刻,最終拍板。

    “準備厚禮,給公主添妝。”

    張安來稟報此事,其實打得也是這個主意,但是因為自己不敢做主,所以才跑了這麽一趟。

    既然東家定下來了,他自然是樂見其成的,立刻帶人迴去準備了豐厚的禮物,裝了滿滿兩架馬車,十幾個箱籠,才托人向宮中報備了,經過檢驗之後將東西送了進去。

    有一就有二,能在楚京立足的商戶多少都有些背景,受過寧安寨恩惠的自然也不止榮盛齋一家。

    另有兩家商戶緊跟著給楚瑤送去了添妝,其餘不知情的商戶派人打探出其中內情,得知寧安寨是保一方平安,護送商隊還分文不取的山寨之後,也立刻送去了添妝。

    畢竟作為商人,誰知道自家生意以後會做到哪裏?會不會路過寧安寨地界,受寧安寨庇護呢?

    既然有這個可能,那便要提前做好準備,等將來真的路過了寧安寨,搭話的時候也好說一句“我們也曾給公主添過妝”。

    眼看著城中不斷有人給公主送去添妝,百姓們不明所以,自然少不得詢問一番。

    於是寧安寨在大燕邊境的所作所為被人一再提起,他們是如何剿殺土匪,如何安撫鄉民,如何護送過往商隊,又是如何分文不取,到最後儼然成了百姓心中神明一般的存在。

    而每當有人問起這和珍月公主有什麽關係,人們語焉不詳,經過一番胡亂猜測和添油加醋,漸漸傳為是珍月公主讓寧安寨駐守在那裏,是珍月公主讓寧安寨庇護鄉民。

    珍月公主當年迴到楚國,為了減輕楚國對戰燕國的壓力,所以安排寧安寨兄弟們擋在了那裏,讓燕軍不能從那裏攻打楚國,保住了楚國一方平安,也讓楚國不用分出多餘的兵力拉長戰線。

    有說書先生瞅準了這個時機,將此事編纂為話本,在酒樓茶肆宣講,備受百姓喜愛。

    講到動人處,百姓跟著垂淚,講到激烈處,百姓跟著憤慨。

    不過幾天工夫,楚瑤在楚京名聲大振,街頭巷尾上至八十老叟,下至八歲小兒,都能說出幾句與她有關的事。

    至於是真是假,自然無從得知。

    亦有平民百姓自發送上添妝,多的或許有百十兩銀子,少的可能是自己縫製的衣裳鞋襪或是家中舍不得吃的雞蛋。

    雖不貴重,卻勝在一番心意。

    楚瑤得知後命人將百姓們送來的銀兩和雞蛋等物都原樣送迴去了,隻有衣裳鞋襪收了下來,表示已經收到他們的心意,這就足夠了,至於其他,都不重要,讓他們不要為了她而破費。

    也因此,她在百姓中唿聲更高。

    事後楚瑤將穆成找來,問他:“這是不是你做的?”

    穆成淺笑:“公主大義,本該為楚國所有百姓知曉,穆某不過順水推舟而已。”

    楚瑤哭笑不得:“我不過是救了你們兄弟二人,你們在大燕邊境安營紮寨庇護百姓那是你們自己的功勞,何必推讓給我?”

    “並非推讓,正如之前所說,沒有公主便沒有我穆氏兄弟今日,也沒有寧安寨今日。沒有寧安寨,就沒有庇護百姓之說。既如此,這功勞自然是公主的,何談推讓。”

    楚瑤輕笑一聲:“此事傳揚出去,不知多少人要後悔當初一時猶豫,沒有救下你們。”

    穆成亦是輕笑,隻是這笑容有些陰沉。

    “並非所有人都如公主一般,在那般境況下還會對我們兄弟二人施以援手。世人大多先計較得失再考慮行事,既然他們當初計較之後猶豫了,那麽此時後悔也是為他們之前做出的選擇而帶來的結果而已。”

    楚瑤自然明白他言語中的意思,點了點頭沒再多說,隻道這件事適可而止即可,不要再讓百姓的情緒繼續發酵,不然不見得是好事。

    穆成點頭,退了出去。

    而此時,楚沅也正與幾位朝臣一起議事,討論的無非還是穆氏兄弟以及他們給楚瑤帶來的豐厚添妝。

    經過幾日幾夜不停不歇的忙碌,楚宮下人終於將那近千個箱籠清點完畢,而之所以能這麽快統計好,還是因為寧安寨裝箱的時候就列過詳細的清單,分門別類十分清楚,不然估計等公主婚期到了都統計不完。

    那些箱籠裏的東西確實如他們所想,富可敵國,甚至隱約有超過楚國國庫的架勢。

    因為這些東西都是穆氏兄弟從燕國帶來的,燕國富庶數百年,又一直享有各個藩國進貢,即便同樣是寶石,燕國的寶石也比其餘幾國的要貴重很多,其他東西自是亦然。

    這些東西楚瑤別說這輩子,就是下輩子下下輩子也花不完。

    “太多了……都帶去魏國,也太可惜了!”

    有人皺著眉頭喟歎。

    “是啊,先前那些嫁妝就已經遠超魏國送來的聘禮了,如今這……”

    這等於是送了個國庫給魏國啊!

    楚沅麵色十分難看,陰沉的仿若漆黑的深潭。

    這幾日隨著宮人們對箱籠的清點統計,他的心情也跟著越發沉重。

    若是早知綿綿與這穆氏兄弟有這樣的淵源,若是早知穆氏兄弟會給她送這麽多添妝,他說什麽都不會把她嫁出去的!

    可如今……已經晚了!

    他甚至懷疑楚瑤是不是故意對他隱瞞了這些事情,但試探過幾次,也沒在楚瑤和穆成身上發現任何不對勁的地方。

    “君上,不如……把這些添妝留下吧?咱們給公主準備的嫁妝已經夠豐厚了,實在沒道理再便宜了魏國!”

    “是啊君上,魏國出那麽點兒聘禮,就換走咱們公主這麽多嫁妝,這也太……”

    “夠了!”

    楚沅煩躁的打斷。

    “你們就不能想點兒有用的法子嗎?扣下別人給公主準備的添妝,你們也真想得出來!”

    “那些東西是寧安寨給公主準備的,不是我們給公主準備的,我們有什麽資格扣留?”

    “再說就算想扣,那是能扣得下的嗎?寧安寨三千兵馬尚在城中,那些添妝亦派了他們的人日夜看守,你們有什麽法子把東西從他們眼皮子底下拿出來?你們又有誰能去說服穆氏兄弟,讓他們把這些東西留給我大楚,而不是給公主帶去魏國?”

    這自然是說服不了的。

    寧安寨專程為給公主送嫁而來,念的是與公主的恩情,而不是與他們大楚的。

    不然不會這麽多年都沒動靜,偏偏聽說公主要出嫁了就過來了。

    “那……不如讓公主提出把這些東西留下來?他們既然把添妝給了公主,那自然可以由公主隨意處置吧?”

    若是公主說嫁妝太多不便帶去魏國,主動提出留下一些,那這件事就順利得多了!

    有人覺得這個主意很好,跟著附議。

    楚沅卻頭疼的擺了擺手。

    “沒用的,我讓珍月試著跟穆寨主提出過這件事了,被穆寨主一口迴絕。表示公主如果不收,他們就原樣帶迴去。”

    不止如此,穆成還對他這個楚王表示了諸多不滿,直到現在楚沅想起他的話,還覺得腦子發燙,臉上一陣火辣辣的。

    “我們兄弟二人本以為公主迴了楚國,自會受盡寵愛,再沒有什麽能用到我們的地方了,沒想到楚王卻把她嫁給了魏世子。”

    “當年燕京人人皆知珍月公主與魏世子不合,楚王不會不明白把她嫁過去意味著什麽吧?”

    “若非我們偶然從途經寧安寨的商隊那裏得知公主的婚事,隻怕來送這一趟都不能。”

    “公主嫁去魏國勢必不會被魏人善待,能依靠的就隻有錢財這些死物而已,自然應該多帶一些,不然她以後在魏國沒有倚仗,豈不是連吃喝都要看人臉色?”

    “為了把這些添妝順利帶來,我們五十人一隊偽裝成六十個商隊才順利離開燕國邊境來到楚國,結果這些東西卻不能為公主所用,那我們這一行又圖什麽?”

    一字字一句句,當著楚沅的麵打在他臉上,生疼生疼。

    有人氣憤不過,喃喃低語:“都已經給了公主了,卻還說要帶迴去,他們講不講理!”

    旁邊有人輕笑:“劉大人,寧安寨如今本來就是土匪窩,你跟土匪講什麽道理?”

    那劉大人一聽,更為惱火:“既然他們不讓留下,那就搶過來!咱們楚京數萬兵馬,難道還怕他們三千人嗎?”

    這迴不待楚沅說話,楚滔便已諷刺迴去。

    “劉大人,您好歹也是個文官,說話要點兒臉麵。人家好心來給公主送嫁,全城百姓都看在眼裏,結果咱們為了那些錢財就做出殺人奪寶的事情,這和土匪又有什麽區別?到時候傳出去受諸國恥笑,又有什麽資格打著勤王的旗號攻打大燕?”

    “何況穆氏兄弟如今雖隻帶了三千兵馬,但寧安寨殘留了多少兵馬尚未可知

    ,萬一他們的兩位寨主在這裏出了什麽事,寧安寨群情激奮反過來攻打我們楚國,我們有多少多餘的兵力可以抽出來鎮壓他們?又有幾成勝算真的鎮壓得住?到時候難不成劉大人親自領兵前往,剿殺穆家軍?”

    笑話,連燕國三萬精銳亦不敵的寧安寨,怎麽可能是他一個文官能帶人攻的下來的?

    劉大人麵紅耳赤,心中氣惱卻又不知如何反駁,隻能一甩衣袖:“那楚大人說該怎麽辦?”

    楚滔沉默不言,看著楚沅沒有說話。

    這件事情解決不了,除了讓公主把嫁妝帶走,他們別無他法。

    楚沅心中其實也早已清楚這一點,隻能扶額歎息,無奈的道:“所有的嫁妝都讓公主帶走,我會與魏國協商,在婚書上再加一條,讓他們不得動用公主的嫁妝。”

    至於有沒有約束力,魏國會不會聽,誰心裏都沒底。

    就像當初那條讓魏國保證楚瑤在五年內性命無憂的約定,誰又知道真的到了魏國,魏國那些人會對她做什麽呢?

    眾人沉默片刻,有人小聲道:“不如把公主先前的嫁妝留下來,隻讓她帶走寧安寨準備的那些?”

    能省一筆是一筆啊。

    誰知這話卻惹怒了楚沅,楚沅當即大怒。

    “我堂堂楚國國君的女兒出嫁,旁人送來了豐厚的添妝,連城中商戶和百姓也都送了,本王自己卻什麽都不送,傳出去你是想讓本王受盡天下人恥笑嗎?”

    那官員也不過隨口一說,哪想到就碰到了楚沅的逆鱗,嚇得當場就低下了頭去,伏地叩首。

    “下官有罪,還請君上息怒。”

    楚沅深吸了一口氣,懶得理他,直接廣袖一揮,當場下令:“宮中給公主準備的嫁妝再翻一倍,在公主出嫁前務必準備好!”

    此言一出,殿中眾人均是心中一顫,連連瞪向那跪趴在地上的官員。

    沒事多什麽嘴?這下兒好了,送出去的更多了!

    …………………………

    八月初六,魏國迎親隊伍如期入京。

    魏祁在幾位使臣的陪同下,騎著馬沉著臉進入了楚京,隨行數千人馬緩緩而行,聲勢浩大,鼓樂齊鳴。

    楚國官員在城門處迎接了他們,待鼓樂稍停之後,帶領諸人向楚宮走去。

    楚京的百姓一如他們之前所到的地方一般,熱鬧的擠在道路兩旁,圍觀著他們

    的隊伍。

    蕭謹言笑著調侃:“世子這迴又要擲果盈車,被楚京的女子砸破頭了。”

    先前到過幾處,因為魏祁相貌清俊,豐神朗朗,許多楚國女子都喜歡往他的車上扔些瓜果,魏祁不勝其煩,因此一點兒都不覺得有多好笑,冷冷道:“我今日又沒坐馬車。”

    “沒坐馬車也一樣可以扔果子嗎,就算不扔果子扔些荷包帕子什麽的也可以啊。”

    魏祁沒有理他,騎著馬繼續向前走去。

    走了一段兒,蕭謹言就覺得有些不對勁了。

    “今天怎麽完全沒人往你這裏扔東西啊?”

    別說扔東西了,就是看他的人都少,那些楚國百姓好像更關心他們身後帶來的聘禮。

    不至於吧?楚國難道窮成這樣了?百姓隻關注金銀財寶,對其它一概不看?

    正想著,卻聽耳邊傳來圍觀百姓的低語。

    “沒了?”

    “沒了!”

    “竟然沒了?”

    “真的沒了!”

    “這麽少?”

    之後便是一片噓聲,怎麽聽上去都像是……喝倒彩。

    這楚國百姓怎麽迴事?就這麽迎接他們魏國的世子?就這麽歡迎他們遠道而來的迎親隊伍?

    蕭謹言皺眉,一旁有魏國的官員亦是眉頭微蹙,不滿的對魏祁道:“世子,您別理會他們,窮山惡水出刁民,楚京前些年才被楚王收迴來,這裏的民眾自是良莠不齊,什麽人都有。”

    他並沒有刻意壓低聲音,自然被旁邊一些百姓聽到,立刻有人不高興了。

    “什麽叫窮山惡水出刁民?誰窮啊到底?”

    “就是,帶著這麽點兒聘禮來娶我們公主,還好意思說我們窮……”

    “咱們城中商戶給公主準備的嫁妝加起來恐怕都比他們多!”

    有人借著人群的掩蓋憤憤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零零散散東一句西一句,一時間分不清哪句話是誰說的,但很明顯大家的意見都差不多。

    魏國使臣愣住了,覺得受到了羞辱!

    我們窮?我們帶來的聘禮雖然不算多,但也絕對不少,迎娶一個國主之女還是符合規製的!

    雖然他們很多人並不看好這場婚事,但他們身為魏國的大臣,也做不出丟了自己國家顏麵,克扣女方聘禮的事,所以所有聘禮都是合乎規製,一

    點兒不少的帶來的。

    結果這些楚民,竟然說他們窮?

    魏國使臣感到十分不滿,但顯然現在不是跟這些刁民爭論這個的時候,不然到晚上都走不到楚宮了!

    他們強忍著怒氣前行,一路上半點兒沒有聽到楚京百姓對他們世子的誇讚,反倒全都是為珍月公主感到惋惜的。

    “咱們公主這麽好,竟然嫁了這麽個人……”

    “是啊,真是虧了!我都替公主不值!”

    “遇人不淑,公主以後的日子可咋過啊……”

    “遇人不淑什麽意思?”

    有沒讀過書的人不解

    “就是嫁了一個不好的丈夫!”

    立刻有人幫著解釋。

    魏祁額頭青筋一跳,握著韁繩的手漸漸收緊。

    遇人不淑?

    他……不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陛下總是被打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耳聽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耳聽禪並收藏陛下總是被打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