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經典,肯定是指百看不厭,就算過了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之後,大家照樣喜歡看,迴味無窮。


    每年生產的電影很多,但是能夠成為經典的少之又少。最重要的是,經典不是說出來的,需要時間的沉澱。


    十年為界線。


    一部電影拍出來,在當時引發了轟動,在十年之後還有人反複地探討,再看覺得不過時,肯定是經典。


    當然也有另外的情況……


    比如說,有大導演站出來,以多年的聲譽背書,表示他要拍的電影是一部經典。


    這種情況下,大家一般會存疑。


    將信將疑的疑。


    這已經不錯了,換作是別的導演,上來就說自己要拍經典作品,肯定會被群嘲,嗤之以鼻。


    但這個人是楊帆,大家不得不謹慎對待。


    新聞發會布上。


    眾人的目光,匯聚在前台。


    在聚焦下,楊帆神態自若,十分的坦然,“大家沒有聽錯,我可以斷言,這部電影拍好了,肯定是經典,領先業界十年。”


    底下眾人,又是一陣嘩然。


    這麽自信的嗎?


    一些人的目光,閃爍著奇異之色。


    雖然說,這幾年來,大導演的招牌,越來越不好使了。除了洛天幕以外,其他大導演作品的票房,基本沒拿過票房冠軍。


    但是資曆、威望、地位,還有資源,都掌控在人家手上。所以也沒有哪個人不開眼?覺得大導演好欺負。不管心裏是什麽想法?表麵上肯定要尊敬客氣。


    更何況楊帆……


    他的電影,盡管商業敘事不錯?但是整體偏向文藝。這是頒獎典禮上的常客?票房向來不高。


    大家也清楚這一點,所以從來不拿高票房要求他。


    不虧小賺就行。


    市場要有包容性?商業片市場再火爆,也要允許其它類型的電影存在?滿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


    偏偏這小部分人?玩筆杆子特別厲害。在他們筆下,楊帆的電影無一不是充滿了內涵,立意高遠,耐人尋味。


    這是他們的精神食糧。


    不過陽春白雪?也難免曲高和寡。所以楊帆的電影?票房不高也可以理解。


    當然,這也不影響他大導演的地位。


    所以在他講話的時候,大家都在聆聽,等他講完了,一群記者迫不及待舉手。


    楊帆漫不經心?隨意一指,“前排?中間的那個。”


    一個記者興奮,起身第一時間道:“恭喜楊導又拍新片?請問這一次,演員陣容方麵?有什麽考量?”


    其他人立即收手?這也是他們想知道的答案。拍電影?導演與演員,無非是大眾最關心的問題。


    大導演新片,不管是跟大牌演員合作,還是采用新人,都有足夠的話題、熱度。


    “演員……”


    楊帆沉吟了。


    在他的旁邊,何櫻的眼中,透著一絲希冀。


    說實話,她之前跟周牧說,電影男主角非他莫屬,這絕對不是客套話,而是最真實的想法。


    在何櫻看來,這部電影想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演員的表現。在完成劇本之後,她腦海之中,首先冒出來的身影,就是周牧。


    原因很簡單。


    她收集大量素材,查閱了大量資料。最終提取了許多明星、導演的事跡,揉合成了劇本。


    其中周牧的事跡,不是最鮮明的,卻無疑是最亮眼的。


    近十年來,單一演員,或單一導演,比周牧厲害的,肯定也有。問題在於,演員兼顧導演兩個身份,做得最成功的人,除了他也沒有別人了。


    這是完美的契合。


    這隻是其中一個理由。


    還有就是,在劇本的設定中,主角年齡的時間線,跨幅也不小。從年輕到中年,逐漸的推進下去。


    所以為了拍攝方便,肯定要找年輕的演員來演,這樣觀眾才不會出戲。可是年輕演員很多,但是比周牧火的,幾乎沒有。


    再說了,那種巨星的風範,強大的氣場。厲害的年輕演員,或許可以演得出味道來。


    可是……


    周牧來演,就不是演了,叫本色表現。當電影的主角成名,火爆世界的時候,觀眾立馬產生強烈的代感。


    因為這本身,就是現實。


    電影的“虛構”,與現實的“逼真”,相互糾纏在一起。何櫻確信,這絕對可以給觀眾,帶來強烈的刺激感。


    所以她期盼楊帆,聆聽她的建議。


    不要放棄周牧。


    這事沒崩,還可以商量。


    奈何……


    楊帆開口了,語氣很輕鬆,“電影還在籌備中,不過一些角色的確沒定下來,特別是男主角,懸而未決。我比較傾向於,跟新人合作。”


    完了!


    何櫻身體一軟,失去了精氣神。


    底下記者,也不奇怪。


    大導演喜歡用新人,也不是什麽秘密。


    越是大牌導演,越是享受這種,把新人調教成“影帝”、“影後”的過程,這是他們的樂趣。


    公允的說,這對行業,肯定是利大於弊。


    為行業造血,輸送人才。


    新鮮的麵孔,估計觀眾也喜歡。


    記者也一樣。


    喜新厭舊,這是人類通病。


    哦,可能粉絲好點,喜新不厭舊,牆頭比較多。


    “楊導……”


    冷不防,又有人記者,得到了允許,起身問道:“前段時間,聽說你有意向,與相關部門合作,拍一部獻禮片。可是現在,你又在籌備新片子,不怕檔期衝突嗎?”


    咦?


    有這事嗎?


    一些記者後知後者,急忙專注聆聽。


    不管是獻禮片,還是這個新項目,對他們來說,都是不錯的新聞素材,不能錯過。


    “獻禮片?”


    對於記者的疑問,楊帆卻淡聲道:“沒有的事情,純粹就是捕風捉影,大家不要聽信造謠。”


    “近期,我唯一的項目,就是眼前這部電影。接下來的時間,我工作的重心,基本是在這件事情上。”


    楊帆慢聲道:“所以希望大家,不要以訛傳訛,謝謝。”


    哇!


    又是一片嘩然。


    一些記者驚喜交集,他們可是收到確切線報,楊帆與電影局接洽了幾次,明顯要接下項目。


    但是現在卻說,沒有這件事情。


    這是鬧掰了?


    對“唯恐天下不亂”的記者來說,鬧掰無疑更有新聞性。


    所以一些人興奮了。當下,他們七嘴八舌追問起來,不搞清楚“真相”,誓不罷體。


    “楊導,具體怎麽迴事,有內幕嗎?”


    “如果不是你接手獻禮片,又會是誰取代你?”


    “楊導,是不是相關部門,提出了什麽要求,你完成不了?”


    “……”


    紛紛擾擾的聲音,打破了發布會的秩序。


    眾人的關注力,立即轉移了。這也正常,畢竟常規的電影宣傳,哪裏有八卦內幕有吸引力?


    就算是何櫻,也忍不住側目。她都不知道,在她遞劇本之前,楊帆與相關部門,有過接觸。


    也難怪,之前楊帆含糊其辭,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複。


    在幾天之前,在最終確定了,參與這個項目。


    這意味著,楊帆放棄了獻禮片,或者說獻禮片放棄了他。其實兩者也沒區別,結果都是一樣的。


    反正就是,他與獻禮片割舍幹淨之後,才加盟了劇組。


    不客氣的說……


    何櫻的項目,在楊帆的眼中,就是個備胎。


    現在備胎轉正,何櫻高興不起來。


    早知道……


    莫名之中,她心裏有絲絲後悔。她太看重導演的名氣了,以至於現在喪失了主動權。


    可惜合同簽了,後悔也晚了。就算她想毀約,投資人也不願意。分分鍾拋棄她,轉投楊帆的懷抱中。


    至於劇本……


    影視行業中,最值錢的是劇本。


    最不值錢的,也是劇本。


    把原來的編劇踢出局,再找另外的編劇,打造一個類似的劇本。這樣的事情,在行業之中屢見不鮮。


    就算何櫻小有名氣,也不敢保證,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在她的身上。


    她賭不起,隻能忍讓。


    “……”


    紛亂下,楊帆不慌不忙,淡定道:“現在是《完美人生》電影發布會,我拒絕迴答與電影無關的問題。”


    看到一幫記者,依舊不依不饒,他幹脆站了起來宣布,“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他轉身就走了,沒有絲毫的留念。


    大導演就是這麽任性。一幫記者連忙拍照,見怪不怪。轉身走,也算是客氣的應對方法。


    還有記者遭遇過,在一堆責問中,某個大導演惱羞成怒,直接把手裏的話筒摔向了記者。


    一聲驚天巨響之後,那個記者倒在了血泊中。


    當時,這事轟動了全世界,成為了焦點。


    慶幸,那記者沒大礙,隻是額頭破了皮,在醫院縫了七八針,再休養半個月,就可以出院了。


    至於大導演,也“休息”了兩年,才敢複出。


    哦,對了。


    這個大導演,就是楊帆。不過,那也是,多年前的事情。他現在,變得“佛係”了許多。


    一幫記者笑了笑,三三兩兩散去。


    楊帆不說,沒關係。


    天底下,就沒有不透風得牆。既然讓他們知道,有這麽一件事情的存在,那麽他們肯定要挖個底朝天。


    所以第二天,鋪天蓋地的報道,讓吃瓜群眾十分過癮。


    一篇篇文章中,不僅有大導演楊帆,與相關部門產生了矛盾,導致痛失了獻禮片項目。


    另外還有人揭露了,《完美人生》劇組男主角原先意屬周牧,在楊帆接手項目之後,立即給否決了……


    後者的熱度,吊打前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個頂流的誕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豆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豆角並收藏一個頂流的誕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