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就是……”


    在眾人聚焦下,周牧偏頭想了想,表情逐漸變得認真,在一群記者驚喜的注視下,開口道:“電影的質量,真的不差啊。“


    “……”


    一群記者真想籲一聲。


    如果電影真的好,票房怎麽會失利。


    今天……


    不對,應該是昨天,當日票房不足七千萬。


    特別是專業的機構,也紛紛修改了預測,覺得這電影的總票房,最多在八億、九億之間徘徊。


    號稱十幾個億的投資,才隻有八、九億票房。


    這是虧到吐血。


    與之相反,則是周牧的三笑。總票房已經破三十三億,但是每天還有四五千萬的營收。


    一個個機構預測,等延期結束,票房應該有三十六億。


    這意味著,一部電影的淨利潤,至少有十億。


    十億啊。


    多少娛樂公司,一年的流水都沒有這個數。


    更不用說,這是淨利潤。


    哦。


    當然。


    結算周期,那漫長的時間,記者不會去管的。


    要知道,去年青紅文化拍攝的電影,利潤還沒有結算完成呢。一些院線、影院,由於種種原因,習慣拖著不給錢,不催幾個月,不會把餘額打過來。


    ……


    記者不甘心,決定換個問法,“周老師,這是好電影,為什麽票房失敗了?關鍵是,口碑也不行。”


    “嗯……”


    周牧又擺出了認真思索的表情。


    沉吟了好長一會兒,他才慢條斯理道:“我覺得……對於類型電影,大家應該多包容一些……市場要多元化,這樣才能健康發展下去……不然的的話,總有那麽一天,大家在市場上,經常看到千篇一律的電影……”


    ???


    一群記者懵了,有一些失神。


    依稀之間,他們似乎看到了,很熟悉的官樣文章。


    他們總編、社長開會,就是這樣拿腔作調,囉嗦講了一堆廢話,沒有任何重點,卻挑不出毛病來。


    官話、套話,很空洞。


    崔吉想笑。


    這是他教周牧的,在應對記者的時候,不想透露自己的想法,就可以顧左右而言他。看來周牧練得很到位,一群記者知道他是故意的,卻拿他沒有辦法。


    這麽不配合,不怪他們祭出大殺招了。


    一個中年記者開口道:“周導,我收到消息,由於《張博》的口碑與票房失利,上頭有意向取消它海外上映的安排。”


    “不過這畢竟是提前安排好的行程,直接取消了也說不過去。所以有人提議,拿你的《三笑》頂替。”


    “對此,周導你怎麽看?”


    中年記者眼神有幾分得意,他就不相信,麵對這麽重要的事情,周牧還穩得住。


    畢竟這是邁向國際的第一步,多少導演求之不得的榮耀。


    這種情況下,如果周牧有追求的話,肯定要改變口風,貶一貶莫懷宣的《張博》,捧一捧自己的《三笑》。


    況且,說句實話而已,又不是汙蔑。


    “拿三笑頂替?”


    果不其然,周牧語速,恢複了正常,還有幾分意外,“我怎麽不知道這事。”


    “……你失蹤了,大家聯係不上你。”


    有記者忍不住吐槽,“如果不是青紅文化的楊總,一口咬定你休假去了。恐怕會有人報警,讓警察確認一下,你究竟是不是出了什麽狀況。”


    “我確實是休假。”


    周牧微笑道:“拍電影太累了,先休息一段時間再說。”


    看樓要歪了。


    那個記者急忙把話題拉迴來,“周老師,《三笑》頂替《張博》在海外上映,你是什麽想法?”


    “沒想法。”


    周牧很淡定,“首先,這事不確定真假。其次,如果是真的,我會拒絕。”


    “什麽?”


    其他人呆住了,瞪大了眼睛。


    這到底是假謙虛,還是真清高啊?


    搞不懂。


    幸好這時,周牧主動解釋,“因為我這《三笑》不合適。”


    他直言不諱道:“《三笑》在國內上映沒問題,因為國內大家都知道張博是誰,再不濟也聽說過張博這個人,知道他一些事跡。所以取材於民間故事的《三笑》,大家知道是虛構的,不會扭曲大家的對張博的印象。”


    “但是拿到國外上映……”


    周牧不禁搖頭,“在多數人不知道張博是誰的情況下,我擔心他們會先入為主,以為電影的主人公張博,就是這麽輕浮的存在。所以海外的推廣,應該以正劇為主。”


    “《張博》傳記片,故事講的四平八穩,條理清晰。拿到外國上映,或許無功,但是絕對沒錯。”


    周牧由衷道:“再者,你們也不用整天挑事,我剛才講的話,那是真心的……”


    ……才怪。


    一群記者撇嘴,壓根不信。


    不過隻是不信周牧最後的補充而已,卻相信他清晰認清《三笑》與《張博》之間的差異,毅然放棄了榮耀舉動。


    因為這話,可是要登報的。


    相關部門的人,聽到了周牧一席話,肯定有所觸動。大道理之所以是大道理,因為這是事實,很有道理。


    拿《三笑》作為文化推廣,肯定很多人反對。但是上級部門有了決定,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可是周牧卻光風霽月,坦言不會接受。一群記者目光中,自然充滿了欽佩之色。


    其實他們想差了……


    真正的原因,周牧沒講出來。


    他主要是擔心,《三笑》的笑點,外國人根本看不懂。


    如果《三笑》的笑點不好笑了,就是普通的電影,哪裏還有什麽吸引力?


    國內票房大爆,國外票房淒涼。這樣的反差,絕對引發記者的連篇累牘報導。那時候,肯定沒好話。


    他甚至覺得,這絕對是有些人,看不過眼他的風光得意,所以故意使了小手段,想看他的笑話。


    哼。


    妄想。


    周牧陰暗的想法,一群記者自然無法得知。在感歎周牧的胸襟氣度的時候,他們也收斂了一些小心思。


    有記者良心發現,暫時放過了周牧,改問旁邊的餘念,“餘導,電影你也看了,感覺怎麽樣?”


    事實上,這個記者清楚,餘念更圓滑。如果不想說實話,肯定套不了什麽猛料。


    果然不出所料……


    餘念開口,就歎氣,“這電影怎麽樣,我且不說……我要告訴你們,其實在我們這個行業,最難拍的就是曆史人物。”


    “對此,周牧應該最有感觸,他為什麽不拍一個,大家印象中的張博,反而另辟蹊徑,完全顛覆了張博的形象?”


    餘念侃侃而談,“說到底,他是害怕。或者說,他沒有把握,拍出張博存在的複雜的社會屬性。”


    聽到這話,其他人不禁轉頭,看向了周牧。隻見周牧臉帶微笑,一點反駁的意思都沒有。


    這相當於在默認呀。


    一些記者急忙低頭,匆匆記錄下來。


    “難道他不知道,把張博的形象完全顛覆了,肯定會招罵?”餘念搖頭道:“他知道……為什麽知道會挨罵,還要這樣拍?”


    “這就涉及到了,我們行業中一個恆久的問題。如何在銀幕上,表現我們熟悉的曆史人物、英雄豪傑?”


    餘念慢聲道:“著名的曆史人物、英雄豪傑,記載在書本裏,我們隻能通過文字的敘述,憑感覺幻想他們是什麽模樣,什麽性格,什麽脾氣。”


    “問題在於,每個人的想法,都有所不同。”


    餘念無奈道:“所以大家也看到了,在評價古人的時候,許多人持有不同的觀點,根本無法統一。”


    “連教課書裏,也隻能大而化之告訴大家,這是好人、壞人,幹了什麽事,為什麽這樣幹……這是固定的標準。”


    餘念聳肩,“所以我們拍這類電影,為了照顧大多數人的感受,一般會以最平庸的方法,最保守的手段,小心翼翼製作。”


    “所以這樣保守的作品,呈現在大眾麵前的時候,多數人不會有什麽驚豔感,隻會覺得這是一部平平無奇的電影。”


    “《張博》就是這樣。”


    餘念不客氣道:“莫懷宣采取了最笨的一種辦法,不敢破壞‘約定俗成’的張博的形象,隻能通過側麵的描述,也就是一個個配角的表演,展現張博的悲喜哀怒。”


    “哇!”


    一群記者呆了呆,旋即驚喜交集。


    這是在抨擊嗎?這才是他們淩晨三四點不睡覺,冒著冷風跑過來采訪的最大的動力啊。


    猛料,來吧!


    一群人目光灼灼,似要把餘念熔化。


    餘念十分淡定,繼續說道:“以情動人,這想法不錯。”


    “問題是,他鋪墊不足,忽略了許多細節,導致了觀眾與戲中人物,產生了一種割裂感。這種情況下,觀眾對電影中的悲歡離合,根本沒有任何的觸動,自然不會覺得電影好看。”


    餘念直接道:“不客氣的說,這是一部藝術電影,但是莫懷宣總琢磨著,怎麽把電影朝商業片靠攏。”


    “在去掉了電影中,大量的鋪墊、支線內容之後,隻留下了張博‘跌宕起伏的一生’,還有戰爭和美女。這樣電影,看似逼真,實則虛幻,最多看個熱鬧,打動不了人心。”


    餘念笑容中,多了兩分嘲諷,“反正這電影,我打五分。”


    ……


    一群記者沉寂了幾秒鍾,就直接瘋狂了。他們紛紛擠過去,七嘴八舌問詢。


    “餘導,你打五分,是不是意味著,電影根本不及格?”


    “餘導,你是不是覺得,電影的失敗,純粹是莫懷宣導演的原因?”


    “餘導,你這麽會說話,多講幾句呀。”


    “……”


    餘念在嘴邊,比劃了個拉鏈手勢,這是要禁言的意思。他不開口了,一群記者十分失望,又把矛頭指向了崔吉。


    但是崔吉多聰明呀,看形勢不對,立即鑽著空隙溜了。他是編劇,又不是導演、演員,沒有任何包袱可言。


    再沒形象,記者不會寫,寫了讀者也懶得看。


    一群記者無奈,又看向周牧。


    “……各位朋友,差不多就行了。”


    周牧笑了笑,又看了眼時間,雙手輕輕一拍,“你們大半夜還要工作,真是辛苦了,我請大家吃個宵夜,務必賞臉啊。”


    “這個……”


    一群人麵麵相覷,最終沒有答應。


    時間就是效率,明天的頭版頭條,在向他們招手。這關係到資金與升職大業,區區一頓宵夜,可收買不了他們。


    走了,走了。


    一群記者也知道,再采訪下去,也問不出什麽東西來,當下紛紛撤退,風風火火疾奔。


    周牧嘖了一聲,看向了餘念,“謝了啊,麻煩你出來頂雷。”


    有些話,他說和餘念說,影響不一樣。


    畢竟兩部電影,還在打擂台呢。


    這些記者,無風都能起浪,更不用說有了他的話柄,不知道怎麽編排、挑事。如果解讀太過分了,對他來說不是好事。


    但是餘念說,就完全沒問題了。不管記者怎麽挑事,讀者先加一層防護濾鏡,不會那麽容易上當。


    這也是事實。


    第二天……


    一家家媒體,紛紛推送自己的頭條消息。


    大家一看,驚訝的發現,失蹤了差不多一周的周牧終於現身,同行的還有餘念與崔吉。


    “看,我猜對了,就知道他們混在一起了。”


    “好基友!”


    “這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還是餘導霸氣啊,直接說電影不及格。不像別的人,包括周牧在內,扭扭捏捏的,不敢說實話。”


    “周牧是避嫌,避嫌……懂不懂?”


    “餘導講的有道理,我也覺得《張博》這電影,拍得太規矩了,沒有半點驚喜。相比之下,還是《三笑》打破了陳規,讓我從頭笑到尾,差點笑死……”


    “支持《三笑》海外發行。”


    “……”


    網上十分熱鬧,眾人都在探討這件事情,導致了《三笑》居然又逆襲漲了幾百萬的票房。


    這就是關注力形成的流量,對票房的直接影響。


    所以電影上映,導演、明星、製片方,總要搞一些事情出來,好讓大眾在茶餘飯後談論。


    這麽一聊,熱度就上來了,進而拉高了票房。


    隻不過這關注力,對撲街電影基本沒用。撲街電影熱度越高,基本不漲票房,反而更拉低了票房。


    所以就算看到了,餘念站出來批評《張博》。不管是祁洪象,還是莫懷宣,都沒有站出來迴應。


    如果迴應了,分明是送臉給人打啊。


    反倒是輝煌影業,出人意料發聲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個頂流的誕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豆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豆角並收藏一個頂流的誕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