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叫人備了熱水、熏暖被窩,玉嬛心不在焉地在窗邊站了會兒,睡前沐浴,渾身浸在溫熱的浴湯裏,滿腦子的雜念終於安靜下來。
她靠著浴桶闔眼,凝神迴想,那捲宗便似緩緩在腦海展開。
用了整個後晌強記,卷宗上的每個字,連同紙箋和書架的模樣都深深印刻在腦海。她怕迴頭忘了,特意默默溫習一遍。待盥洗沐浴罷,換了寢衣躺上床,隨手翻了幾頁書,跟石榴閑扯兩句,臨睡前再默念了一遍,確信沒半個字錯漏,才安心睡下。
次日清晨醒來,趁著裏外安靜,又迴想一遍,記得愈發清晰。
外麵仍是陰天,雪片時而如鵝毛,時而如細砧,紛紛揚揚飄個不停。
積雪漸漸積到腳踝,滿院銀裝素裹,冷風吹得人直打哆嗦。
玉嬛沒有冒雪出門的勇氣,便隻管窩在側間的寬衣裏,捧了書閑翻,又臨了兩張字帖。午後睡了會兒,醒來時趁著旁邊沒人,又取了張紙箋,默默塗畫幾個人名,完事後點了燈燭,隨手燒成灰燼。
十二年前的冤案,裏頭罪名真真假假,錯綜難辨,想翻案,自然不會一蹴而就。
她大致理清了思緒,便暫且按捺,隻管叫人往炭盆裏烤些栗子吃,喝著暖湯等消息。
快傍晚的時候,果然有了動靜——
京城初雪時福安小郡主曾說,等雪落厚了便一道去賞雪。先前因永王從中生事,暫時擱下,如今又逢大雪,小郡主果然派人過來遞話,說後日天必放晴,小郡主要約幾個人去城外踏雪尋梅,邀玉嬛同往。
玉嬛欣然應允。
……
京城外賞雪的去處甚多,福安小郡主選的是金光嶺。
金光嶺在京城南邊四五十裏處,山高林密,峰如峭屏,中間有幾處飛瀑清泉,鬆柏之間猿戲鶴出,四時景致各異,是散心的好去處。嶺下數裏梅林綿延,梅林邊上一座金光寺,修得富麗堂皇,莊重威嚴,裏頭住持是皇家親貴極推崇的高僧,在京城裏名氣很大。
金光寺裏有座三丈高的金身佛像,據說曾有佛光顯世,是祥瑞之兆。
因這緣故,金光寺地位格外尊崇,專供高僧清修,不許閑雜百姓打攪。周遭的地也大多圈了起來,蓋成皇親國戚的別苑,時日久了,連金光嶺都成了專供皇親國戚賞玩的地方,尋常人甚少踏足。
如今雪後初晴,又是梅花盛開的時節,賞梅的人絡繹不絕。
玉嬛同福安小郡主過去時,果然已有人在她們之前到了——是地位尊崇的淮陽長公主,她的旁邊有人玉冠錦衣陪同遊玩,卻是永王李湛。
景明帝年已五十,兄弟姐妹裏,如今能留在京城陪他的,除了最得信重的懷王外,便是這甚得先帝寵愛的淮陽長公主。老皇帝上了年紀,這些年朝堂上也還算安穩,昔日雄心壯誌淡去後,便愈發看重親情,宮內寵著兩位蕭貴妃,對皇後也頗敬重,宮外則格外頗疼愛這位妹妹。
永王既打算做個孝順的晚輩,除了懷王那邊,對長公主也頗殷勤。
今日雪霽,便投這位姑姑所好,陪著出來賞雪,順道碰碰運氣。
誰知這麽湊巧,竟真的碰見了被小郡主拉出來的玉嬛。
兩撥人遇見,福安小郡主邀請的除了玉嬛,便是兩位公侯府邸的千金。長公主常能在宴席上見到她們,倒是玉嬛麵生,待幾位姑娘行禮罷,不免問道:“這孩子從前倒是沒見過,是哪裏的?”
一雙眼睛瞧過來,頗含審視。
玉嬛便恭敬行禮,“民女謝玉嬛,拜見長公主殿下。”
“謝……”長公主沉吟了下,“是淮南謝家的?”
“是呢。”福安小郡主在長輩跟前頗為活潑,過去挽住長公主,笑吟吟道:“謝大人幫我爹編書,謝姑娘也很有才學。姑姑今日是專程來賞梅的?”
“在府裏待著太悶,出來走走。”長公主在她眉間輕點了點,“又是私自出來的?”
“才不是!”
長公主也知道懷王夫婦都是不愛出來湊熱鬧的性子,便笑了笑,兩撥人匯到一處,慢慢地踏雪賞梅。長公主愛熱鬧,小郡主在長輩跟前又是活潑嬌憨的性子,姑侄倆說說笑笑,永王偶爾打趣幾句,倒是一派和樂融融。
玉嬛則跟兩位貴女同行,不時跟著笑笑。
那兩位都待字閨中,雖各自在說親,都尚未定下,難得碰見姿容冠絕京城的永王,也偶爾湊趣幾句。醒了兩裏的路,永王漸漸鬆了長公主的手,落了幾步,倒跟玉嬛並肩而行。
外人跟前,他行事頗有分寸,負手而行,風清月朗。
“才來京城,這是頭迴來金光嶺?”他問。
玉嬛點頭,“是啊。”
“有福安帶著,往後機會很多。”永王側頭覷她,有那麽點審視試探的味道。
玉嬛對著他的目光,不閃不避。
先前那一場攔路劫持,足以表露各自態度,永王對她下手,顯然是起了疑心。梁靖那邊馬上要入東宮為官,半點都不會再掩飾立場,她就更無須做戲了,遂隻露出恭敬客氣的姿態,沒接他的話茬。
正巧福安招唿眾人看旁邊一樹夾在滿坡紅梅間的白梅,便疾走幾步,到前麵去了。
雪地綿延,紅梅如錦,她踏雪走過,帽兜上風貌微動,裙角在雪上掃出淺淺痕跡。
</br>
她靠著浴桶闔眼,凝神迴想,那捲宗便似緩緩在腦海展開。
用了整個後晌強記,卷宗上的每個字,連同紙箋和書架的模樣都深深印刻在腦海。她怕迴頭忘了,特意默默溫習一遍。待盥洗沐浴罷,換了寢衣躺上床,隨手翻了幾頁書,跟石榴閑扯兩句,臨睡前再默念了一遍,確信沒半個字錯漏,才安心睡下。
次日清晨醒來,趁著裏外安靜,又迴想一遍,記得愈發清晰。
外麵仍是陰天,雪片時而如鵝毛,時而如細砧,紛紛揚揚飄個不停。
積雪漸漸積到腳踝,滿院銀裝素裹,冷風吹得人直打哆嗦。
玉嬛沒有冒雪出門的勇氣,便隻管窩在側間的寬衣裏,捧了書閑翻,又臨了兩張字帖。午後睡了會兒,醒來時趁著旁邊沒人,又取了張紙箋,默默塗畫幾個人名,完事後點了燈燭,隨手燒成灰燼。
十二年前的冤案,裏頭罪名真真假假,錯綜難辨,想翻案,自然不會一蹴而就。
她大致理清了思緒,便暫且按捺,隻管叫人往炭盆裏烤些栗子吃,喝著暖湯等消息。
快傍晚的時候,果然有了動靜——
京城初雪時福安小郡主曾說,等雪落厚了便一道去賞雪。先前因永王從中生事,暫時擱下,如今又逢大雪,小郡主果然派人過來遞話,說後日天必放晴,小郡主要約幾個人去城外踏雪尋梅,邀玉嬛同往。
玉嬛欣然應允。
……
京城外賞雪的去處甚多,福安小郡主選的是金光嶺。
金光嶺在京城南邊四五十裏處,山高林密,峰如峭屏,中間有幾處飛瀑清泉,鬆柏之間猿戲鶴出,四時景致各異,是散心的好去處。嶺下數裏梅林綿延,梅林邊上一座金光寺,修得富麗堂皇,莊重威嚴,裏頭住持是皇家親貴極推崇的高僧,在京城裏名氣很大。
金光寺裏有座三丈高的金身佛像,據說曾有佛光顯世,是祥瑞之兆。
因這緣故,金光寺地位格外尊崇,專供高僧清修,不許閑雜百姓打攪。周遭的地也大多圈了起來,蓋成皇親國戚的別苑,時日久了,連金光嶺都成了專供皇親國戚賞玩的地方,尋常人甚少踏足。
如今雪後初晴,又是梅花盛開的時節,賞梅的人絡繹不絕。
玉嬛同福安小郡主過去時,果然已有人在她們之前到了——是地位尊崇的淮陽長公主,她的旁邊有人玉冠錦衣陪同遊玩,卻是永王李湛。
景明帝年已五十,兄弟姐妹裏,如今能留在京城陪他的,除了最得信重的懷王外,便是這甚得先帝寵愛的淮陽長公主。老皇帝上了年紀,這些年朝堂上也還算安穩,昔日雄心壯誌淡去後,便愈發看重親情,宮內寵著兩位蕭貴妃,對皇後也頗敬重,宮外則格外頗疼愛這位妹妹。
永王既打算做個孝順的晚輩,除了懷王那邊,對長公主也頗殷勤。
今日雪霽,便投這位姑姑所好,陪著出來賞雪,順道碰碰運氣。
誰知這麽湊巧,竟真的碰見了被小郡主拉出來的玉嬛。
兩撥人遇見,福安小郡主邀請的除了玉嬛,便是兩位公侯府邸的千金。長公主常能在宴席上見到她們,倒是玉嬛麵生,待幾位姑娘行禮罷,不免問道:“這孩子從前倒是沒見過,是哪裏的?”
一雙眼睛瞧過來,頗含審視。
玉嬛便恭敬行禮,“民女謝玉嬛,拜見長公主殿下。”
“謝……”長公主沉吟了下,“是淮南謝家的?”
“是呢。”福安小郡主在長輩跟前頗為活潑,過去挽住長公主,笑吟吟道:“謝大人幫我爹編書,謝姑娘也很有才學。姑姑今日是專程來賞梅的?”
“在府裏待著太悶,出來走走。”長公主在她眉間輕點了點,“又是私自出來的?”
“才不是!”
長公主也知道懷王夫婦都是不愛出來湊熱鬧的性子,便笑了笑,兩撥人匯到一處,慢慢地踏雪賞梅。長公主愛熱鬧,小郡主在長輩跟前又是活潑嬌憨的性子,姑侄倆說說笑笑,永王偶爾打趣幾句,倒是一派和樂融融。
玉嬛則跟兩位貴女同行,不時跟著笑笑。
那兩位都待字閨中,雖各自在說親,都尚未定下,難得碰見姿容冠絕京城的永王,也偶爾湊趣幾句。醒了兩裏的路,永王漸漸鬆了長公主的手,落了幾步,倒跟玉嬛並肩而行。
外人跟前,他行事頗有分寸,負手而行,風清月朗。
“才來京城,這是頭迴來金光嶺?”他問。
玉嬛點頭,“是啊。”
“有福安帶著,往後機會很多。”永王側頭覷她,有那麽點審視試探的味道。
玉嬛對著他的目光,不閃不避。
先前那一場攔路劫持,足以表露各自態度,永王對她下手,顯然是起了疑心。梁靖那邊馬上要入東宮為官,半點都不會再掩飾立場,她就更無須做戲了,遂隻露出恭敬客氣的姿態,沒接他的話茬。
正巧福安招唿眾人看旁邊一樹夾在滿坡紅梅間的白梅,便疾走幾步,到前麵去了。
雪地綿延,紅梅如錦,她踏雪走過,帽兜上風貌微動,裙角在雪上掃出淺淺痕跡。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