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他竟會對謝玉嬛露出那般溫和親近的姿態?
沈柔華捂著心口,忍不住又灌了口茶,緩解喉嚨的幹燥。
永王應是看上謝玉嬛了吧?否則,怎會在這裏偷偷召見?
倒是沒想到,那謝玉嬛平日裏瞧著兔子般乖巧溫馴,背地裏不止跟梁靖糾纏不清,竟還勾搭上了永王。這些男人的眼光也真是古怪,魏州城這樣多的名門毓秀,謝玉嬛縱容貌出挑,卻不過是個外室女,怎就勾得人前仆後繼?
梁靖鬼迷心竅就罷了,畢竟軍中沒什麽女子,被暫時勾著也不算什麽。
永王卻是見慣宮廷妃嬪麗色,京城裏那麽些公侯權貴之女,他本該目光極挑剔才是。
如今竟被謝玉嬛勾動溫柔,可見那姑娘絕非善類!
沈柔華心中憤憤不平,一條錦帕險些揉碎,瞧見外麵馮氏和玉嬛在僕從環繞下登船而去,忽而冷笑起來。
既是如此,便須順水推舟。
幫著永王將謝玉嬛吃到嘴裏,梁靖還能奈何?屆時她仍能嫁入梁家,在這魏州地界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安享富貴尊榮。
那謝玉嬛縱進了王府,不止有正妃壓著,兩位側妃也都是世家嫡女,她未必能得意。
這般想著,剛才心裏憋著的那口氣稍微順了點,剩下的便是相機行事,在永王擺駕迴京之前,幫他一把了。
沈柔華如意算盤打得劈啪亂響,傍晚時聽說玉嬛母女迴城,便也驅車迴府。
誰知迴府後還沒睡個安穩覺,隔日晌午,便迎來一道晴天霹靂。
……
當日梁靖跟老侯爺說定後,老侯爺便將梁元紹叫到了跟前。
自十餘年前韓太師的案子上父子分歧,這些年兩人間便總有隔閡。當時梁侯爺本欲幫幫太師,梁元輔兄弟卻怕家族受累,暗地裏跟蕭家串通,置父輩情誼於不顧。侯爺得知此事,氣得大病一場,然木已成舟,他畢竟扛著府中百餘條性命,已無力挽迴。
那之後侯爺病弱,迅速衰暮,懶得再問爭鬥的事,侯府事務也都交到了梁元輔手裏。
梁元輔身任都督之職,野心驅使下謀權謀利,很快忘了舊事。
相較之下,梁元紹還有那麽點良心,見父親病弱消沉,心裏存了點歉意。
這歉意藏了十餘年,老侯爺始終不提,他便無從吐露。
父子倆雖同在一座府邸,卻隔著道紗屏般,甚少促膝深談。
這迴老侯爺便是拿舊日的事當話茬,說梁靖對那沈柔華無意,中意的是謝家女兒。梁元紹從前趨利避害是為侯府著想,事隔多年,他也不計較。但這是關乎梁靖終身的大事,沈柔華和謝玉嬛之間,也不是關乎生死興衰的選擇,梁元紹不該為那點蠅頭微利,斷送梁靖的婚事。
梁元紹固然貪戀沈家的助力,到底是父親親自開口,聽了進去。
就隻是薛氏不肯死心,覺得沈柔華端方溫柔,是魏州有名的美人,與她向來親近,且沈家雖能添助力,也須仰賴梁家,沈柔華必會周全行事。玉嬛卻是跟老夫人投緣一點,且有淮南謝家撐著腰,她這婆母未必能壓製。
夫妻倆商量了兩迴,薛氏始終不肯死心,還是老侯爺催逼,梁元紹才下定決心。
而後備了份厚禮,親自登沈家大門,說侯爺已為梁靖擇定婚事,他深為遺憾。
沈恭畢竟是都督府長史,早先雖覺此事十拿九穩,見梁靖久久不肯登門,心裏也有了數。聽梁元紹親口迴絕,固然氣惱,卻也沒敢發作,隻在和氣地送走梁元紹後,氣得摔了個杯子——
但也僅此而已,沈家雖有皇親,在魏州畢竟須仰賴梁家,這委屈隻能受著。
消息遞進後院,沈柔華聽見時,就沒沈恭那麽看得開了。
她今日得空,因想著秦春羅是個不錯的棋子,特地請過來賞花品茶,探探口風。聽外間僕婦說梁元紹攜厚禮登門時,便有些心神不寧,直至心腹丫鬟過來遞信,才明白梁元紹的來意,一顆心登時墜入冰窖。
茶室裏香氣氤氳,沈柔華臨窗坐著,手裏的冰綃帕子扯得死緊。
秦春羅坐在對麵,見那丫鬟耳語後沈柔華變色,便好奇道:“怎麽了沈姐姐?”
沈柔華充耳不聞,隻是擺手叫丫鬟出去。
窗外滿目翠色,舌根殘留茶的澀味,連那迴甘都似是苦的。
她盯著窗外,十根手指越收越緊,素來端方溫婉的臉頰也籠了怒氣,牙關咬得腮幫都微微顫抖。
秦春羅從沒見她這樣,又小聲道:“沈姐姐?”
“你說……那謝玉嬛是不是個狐媚子。”
幾乎是從齒縫裏擠出來的言辭,沈柔華麵上罩著寒意,兩頰卻又泛起詭異的紅。
長這麽大,她在同齡的姑娘裏向來出挑,這迴跟梁靖的親事,在她看來也是十拿九穩的。沈夫人跟薛氏往來熱絡,她也常做客梁家,姐妹們私下玩笑起來,甚至會拿梁家打趣她——儼然是將她視作梁家的準兒媳。
可誰知,梁靖會來這麽一手?
若消息傳出去,旁人必會說她剃頭挑子一頭熱,癡心妄想。
往後再出門赴宴,她的顏麵該往哪裏擱?
沈柔華越想越恨,手指撕扯著帕子,猛聽裂帛輕響,那冰綃帕竟被憑空撕裂。
她滿腔的怒氣也仿佛撕開了口子,猛然站起身,啪的一聲拍在案上,震得掌心發麻。怒氣發泄罷,才想起對麵坐著客人,收迴目光,便見秦春羅縮在圈椅裏,正滿臉愕然地抬頭看她。
</br>
沈柔華捂著心口,忍不住又灌了口茶,緩解喉嚨的幹燥。
永王應是看上謝玉嬛了吧?否則,怎會在這裏偷偷召見?
倒是沒想到,那謝玉嬛平日裏瞧著兔子般乖巧溫馴,背地裏不止跟梁靖糾纏不清,竟還勾搭上了永王。這些男人的眼光也真是古怪,魏州城這樣多的名門毓秀,謝玉嬛縱容貌出挑,卻不過是個外室女,怎就勾得人前仆後繼?
梁靖鬼迷心竅就罷了,畢竟軍中沒什麽女子,被暫時勾著也不算什麽。
永王卻是見慣宮廷妃嬪麗色,京城裏那麽些公侯權貴之女,他本該目光極挑剔才是。
如今竟被謝玉嬛勾動溫柔,可見那姑娘絕非善類!
沈柔華心中憤憤不平,一條錦帕險些揉碎,瞧見外麵馮氏和玉嬛在僕從環繞下登船而去,忽而冷笑起來。
既是如此,便須順水推舟。
幫著永王將謝玉嬛吃到嘴裏,梁靖還能奈何?屆時她仍能嫁入梁家,在這魏州地界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安享富貴尊榮。
那謝玉嬛縱進了王府,不止有正妃壓著,兩位側妃也都是世家嫡女,她未必能得意。
這般想著,剛才心裏憋著的那口氣稍微順了點,剩下的便是相機行事,在永王擺駕迴京之前,幫他一把了。
沈柔華如意算盤打得劈啪亂響,傍晚時聽說玉嬛母女迴城,便也驅車迴府。
誰知迴府後還沒睡個安穩覺,隔日晌午,便迎來一道晴天霹靂。
……
當日梁靖跟老侯爺說定後,老侯爺便將梁元紹叫到了跟前。
自十餘年前韓太師的案子上父子分歧,這些年兩人間便總有隔閡。當時梁侯爺本欲幫幫太師,梁元輔兄弟卻怕家族受累,暗地裏跟蕭家串通,置父輩情誼於不顧。侯爺得知此事,氣得大病一場,然木已成舟,他畢竟扛著府中百餘條性命,已無力挽迴。
那之後侯爺病弱,迅速衰暮,懶得再問爭鬥的事,侯府事務也都交到了梁元輔手裏。
梁元輔身任都督之職,野心驅使下謀權謀利,很快忘了舊事。
相較之下,梁元紹還有那麽點良心,見父親病弱消沉,心裏存了點歉意。
這歉意藏了十餘年,老侯爺始終不提,他便無從吐露。
父子倆雖同在一座府邸,卻隔著道紗屏般,甚少促膝深談。
這迴老侯爺便是拿舊日的事當話茬,說梁靖對那沈柔華無意,中意的是謝家女兒。梁元紹從前趨利避害是為侯府著想,事隔多年,他也不計較。但這是關乎梁靖終身的大事,沈柔華和謝玉嬛之間,也不是關乎生死興衰的選擇,梁元紹不該為那點蠅頭微利,斷送梁靖的婚事。
梁元紹固然貪戀沈家的助力,到底是父親親自開口,聽了進去。
就隻是薛氏不肯死心,覺得沈柔華端方溫柔,是魏州有名的美人,與她向來親近,且沈家雖能添助力,也須仰賴梁家,沈柔華必會周全行事。玉嬛卻是跟老夫人投緣一點,且有淮南謝家撐著腰,她這婆母未必能壓製。
夫妻倆商量了兩迴,薛氏始終不肯死心,還是老侯爺催逼,梁元紹才下定決心。
而後備了份厚禮,親自登沈家大門,說侯爺已為梁靖擇定婚事,他深為遺憾。
沈恭畢竟是都督府長史,早先雖覺此事十拿九穩,見梁靖久久不肯登門,心裏也有了數。聽梁元紹親口迴絕,固然氣惱,卻也沒敢發作,隻在和氣地送走梁元紹後,氣得摔了個杯子——
但也僅此而已,沈家雖有皇親,在魏州畢竟須仰賴梁家,這委屈隻能受著。
消息遞進後院,沈柔華聽見時,就沒沈恭那麽看得開了。
她今日得空,因想著秦春羅是個不錯的棋子,特地請過來賞花品茶,探探口風。聽外間僕婦說梁元紹攜厚禮登門時,便有些心神不寧,直至心腹丫鬟過來遞信,才明白梁元紹的來意,一顆心登時墜入冰窖。
茶室裏香氣氤氳,沈柔華臨窗坐著,手裏的冰綃帕子扯得死緊。
秦春羅坐在對麵,見那丫鬟耳語後沈柔華變色,便好奇道:“怎麽了沈姐姐?”
沈柔華充耳不聞,隻是擺手叫丫鬟出去。
窗外滿目翠色,舌根殘留茶的澀味,連那迴甘都似是苦的。
她盯著窗外,十根手指越收越緊,素來端方溫婉的臉頰也籠了怒氣,牙關咬得腮幫都微微顫抖。
秦春羅從沒見她這樣,又小聲道:“沈姐姐?”
“你說……那謝玉嬛是不是個狐媚子。”
幾乎是從齒縫裏擠出來的言辭,沈柔華麵上罩著寒意,兩頰卻又泛起詭異的紅。
長這麽大,她在同齡的姑娘裏向來出挑,這迴跟梁靖的親事,在她看來也是十拿九穩的。沈夫人跟薛氏往來熱絡,她也常做客梁家,姐妹們私下玩笑起來,甚至會拿梁家打趣她——儼然是將她視作梁家的準兒媳。
可誰知,梁靖會來這麽一手?
若消息傳出去,旁人必會說她剃頭挑子一頭熱,癡心妄想。
往後再出門赴宴,她的顏麵該往哪裏擱?
沈柔華越想越恨,手指撕扯著帕子,猛聽裂帛輕響,那冰綃帕竟被憑空撕裂。
她滿腔的怒氣也仿佛撕開了口子,猛然站起身,啪的一聲拍在案上,震得掌心發麻。怒氣發泄罷,才想起對麵坐著客人,收迴目光,便見秦春羅縮在圈椅裏,正滿臉愕然地抬頭看她。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