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勞累,登島之後, 馮氏便帶眾人去酒樓,歇著喝茶,吃幾樣小菜。
母女倆靠窗坐著, 看外頭水霧濛濛,碧樹蔥蘢, 倒是好景致。
林間有青石板鋪成的路, 迤邐通向海棠林子深處, 坐在窗邊抬頭瞧, 還能看見一串串青嫩的海棠果。這時節果子尚小, 口味也酸澀, 摘迴去拿蜜糖漬了,卻是別樣的酸甜可口。
玉嬛想著那滋味便覺口舌生津,忍不住問店家要個果籃子,央告著馮氏一道去摘些。
馮氏本就為陪她散心而來,哪會不依?
母女倆閑而無事,帶了僕婦出去,挑那果子大些又能夠得著的,摘了許多擱在籃子裏。玉嬛一時興起,取個小小的海棠果擦幹淨咬一口,酸得眉頭都擰在了一起,牙齒都澀得不行。
馮氏笑個不止,忙叫僕婦迴去取蜜餞,玉嬛便仍仰頭慢慢兒挑。
酒樓裏,永王酒過三巡,因覺得悶,到涼台上散心,目光環視,便瞧見林間那抹麗影。
他是昨日迴魏州的,八州軍務都已巡查完,過幾日便能啟程迴京,借著秦驍的由頭,好好料理太子一番。武安侯府為他效力,永王自然也視魏州為臂膀,臨行前,總要零星宴請幾次,安插幾個心腹,籠絡點地方官員。
為掩人耳目,便暫時在此下榻,不曾迴城。
今日宴請兩人,永王親自招唿過,剩下的事自有長史代勞,他春風得意心緒甚好,瞧見玉嬛,眼底便湧起笑意。
自打在春陵閣見過一次,少女的美貌他便時時惦記著,尤其那雙神采奕奕的眼睛,叫人看了念念不忘。比起京城裏見慣的公侯閨秀,她身上又別有清麗婉媚的味道,拜見時姿態盈盈,禮數分毫不錯,私下裏又靈動得很,像是話本子裏修煉成精的狐狸,乖巧又狡黠。
哪怕不為她太師遺孤的身份,就憑這美貌氣度,這般女子也足以令人起意。
永王原打算過兩日迴城後再召她,如今有緣碰見,豈能放過?
遂招手叫了侍衛,命他召玉嬛來見駕。
……
玉嬛奉命過去的時候,心裏滿是忐忑。
永王殿下駕臨魏州是大事,滿城百姓官員都在留意,玉嬛昨兒還聽說他遠在別處,今日突然被召見,哪能不意外?
不過那侍衛時常跟著永王,玉嬛先前見過,沒什麽好狐疑的,隻能奉召過來。
島上清風徐徐,她垂目前行,心裏不住地犯嘀咕——
三番五次地單獨召見,這態度著實蹊蹺。尤其是永王背地裏跟秦驍勾結,明麵上又籠絡謝家,愈發叫人捉摸不透。不過愈是這樣,就愈值得探究,畢竟永王跟蕭家血脈牽繫,往後若要翻太師的案子,免不了還得打交道。
到得酒樓,循著樓梯上去,便見右手邊寬敞的雅間裏,永王長身而立。
雅間的窗扇洞開,林下風來,吹得他身上錦衣微翻,腰間錦帶墜著玉佩,溫潤精緻。那張臉生得如同冠玉,加之自幼養出的皇家尊貴氣度,便是隨意舉杯的姿態,都格外悅目。
他臉上帶著些許笑意,在玉嬛行禮時虛扶,“免禮吧。”
完了,不再說話,隻管覷著她。
他的目光很和氣,帶著兩分激賞欣喜,平易近人。玉嬛卻不知為何,總覺得渾身難受,兩手在身前併攏,藏在袖中的手指不自覺地勾緊,“不知殿下召見,有何吩咐?”
“也不算吩咐。”永王抬頜命侍衛出去,道:“聽聞謝大人酷愛金石碑文,政事閑暇之餘,常會琢磨整理,你也常會幫他?可見虎父無犬女,上迴在息園,你父女二人的言談,叫本王印象深刻。”
說話間,踱步到玉嬛身邊。
玉嬛下意識的後退半步,就勢屈膝為禮,“殿下過獎,家父胸中有真才實學,民女隻是略懂皮毛。”
這般躲避姿態,令永王一哂,也不緊逼,轉而道:“你可知道,懷王叔也癡迷於此?”
懷王的名頭玉嬛自然聽說過,當今景明帝的親弟弟,雖甚少插手政事,卻極得信重。
她微覺愕然,抬眸時,恰好對上永王的眼睛。
“懷王叔手上也有些銅鼎銘文,還是當年韓太師留下的。”永王緩緩踱步,目光卻黏在玉嬛臉上,見她眉心微跳又強作鎮定,心下已是洞然,“說起那韓太師,雖犯了事獲罪,才學卻是冠絕京城,可惜了。你既有這天分,不如本王將你引薦給懷王叔,如何?”
那眉梢微挑,桃花眼溫柔勾魂,天然幾分含蓄的風流情態。
玉嬛的手已在袖中攥緊。
韓太師跟懷王交好,謝鴻曾提起過。當初謝鴻沉迷這金石之學,還是受了太師的影響,如今謝家那一摞手稿裏,有一半還是太師親筆,當初因察覺世家威逼、不容於朝堂,怕多年心血付之一炬,暗中派人送到了謝鴻手裏。
卻原來,懷王那裏竟然也有祖父遺物。
且懷王身在皇權中樞,她要為祖父伸冤,必得迴京城去,若能得他半分助力……
玉嬛咬了咬唇,說不心動那是假的。
翻案的事雖甚為艱難,但千裏之行始於足下,總須從點滴做起。十餘年前的舊案封在塵埃裏,她目下兩眼一抹黑,頭一件要緊的,便是設法看到當年的卷宗,弄清楚案情原委,才能理出頭緒來,對症下藥。
</br>
母女倆靠窗坐著, 看外頭水霧濛濛,碧樹蔥蘢, 倒是好景致。
林間有青石板鋪成的路, 迤邐通向海棠林子深處, 坐在窗邊抬頭瞧, 還能看見一串串青嫩的海棠果。這時節果子尚小, 口味也酸澀, 摘迴去拿蜜糖漬了,卻是別樣的酸甜可口。
玉嬛想著那滋味便覺口舌生津,忍不住問店家要個果籃子,央告著馮氏一道去摘些。
馮氏本就為陪她散心而來,哪會不依?
母女倆閑而無事,帶了僕婦出去,挑那果子大些又能夠得著的,摘了許多擱在籃子裏。玉嬛一時興起,取個小小的海棠果擦幹淨咬一口,酸得眉頭都擰在了一起,牙齒都澀得不行。
馮氏笑個不止,忙叫僕婦迴去取蜜餞,玉嬛便仍仰頭慢慢兒挑。
酒樓裏,永王酒過三巡,因覺得悶,到涼台上散心,目光環視,便瞧見林間那抹麗影。
他是昨日迴魏州的,八州軍務都已巡查完,過幾日便能啟程迴京,借著秦驍的由頭,好好料理太子一番。武安侯府為他效力,永王自然也視魏州為臂膀,臨行前,總要零星宴請幾次,安插幾個心腹,籠絡點地方官員。
為掩人耳目,便暫時在此下榻,不曾迴城。
今日宴請兩人,永王親自招唿過,剩下的事自有長史代勞,他春風得意心緒甚好,瞧見玉嬛,眼底便湧起笑意。
自打在春陵閣見過一次,少女的美貌他便時時惦記著,尤其那雙神采奕奕的眼睛,叫人看了念念不忘。比起京城裏見慣的公侯閨秀,她身上又別有清麗婉媚的味道,拜見時姿態盈盈,禮數分毫不錯,私下裏又靈動得很,像是話本子裏修煉成精的狐狸,乖巧又狡黠。
哪怕不為她太師遺孤的身份,就憑這美貌氣度,這般女子也足以令人起意。
永王原打算過兩日迴城後再召她,如今有緣碰見,豈能放過?
遂招手叫了侍衛,命他召玉嬛來見駕。
……
玉嬛奉命過去的時候,心裏滿是忐忑。
永王殿下駕臨魏州是大事,滿城百姓官員都在留意,玉嬛昨兒還聽說他遠在別處,今日突然被召見,哪能不意外?
不過那侍衛時常跟著永王,玉嬛先前見過,沒什麽好狐疑的,隻能奉召過來。
島上清風徐徐,她垂目前行,心裏不住地犯嘀咕——
三番五次地單獨召見,這態度著實蹊蹺。尤其是永王背地裏跟秦驍勾結,明麵上又籠絡謝家,愈發叫人捉摸不透。不過愈是這樣,就愈值得探究,畢竟永王跟蕭家血脈牽繫,往後若要翻太師的案子,免不了還得打交道。
到得酒樓,循著樓梯上去,便見右手邊寬敞的雅間裏,永王長身而立。
雅間的窗扇洞開,林下風來,吹得他身上錦衣微翻,腰間錦帶墜著玉佩,溫潤精緻。那張臉生得如同冠玉,加之自幼養出的皇家尊貴氣度,便是隨意舉杯的姿態,都格外悅目。
他臉上帶著些許笑意,在玉嬛行禮時虛扶,“免禮吧。”
完了,不再說話,隻管覷著她。
他的目光很和氣,帶著兩分激賞欣喜,平易近人。玉嬛卻不知為何,總覺得渾身難受,兩手在身前併攏,藏在袖中的手指不自覺地勾緊,“不知殿下召見,有何吩咐?”
“也不算吩咐。”永王抬頜命侍衛出去,道:“聽聞謝大人酷愛金石碑文,政事閑暇之餘,常會琢磨整理,你也常會幫他?可見虎父無犬女,上迴在息園,你父女二人的言談,叫本王印象深刻。”
說話間,踱步到玉嬛身邊。
玉嬛下意識的後退半步,就勢屈膝為禮,“殿下過獎,家父胸中有真才實學,民女隻是略懂皮毛。”
這般躲避姿態,令永王一哂,也不緊逼,轉而道:“你可知道,懷王叔也癡迷於此?”
懷王的名頭玉嬛自然聽說過,當今景明帝的親弟弟,雖甚少插手政事,卻極得信重。
她微覺愕然,抬眸時,恰好對上永王的眼睛。
“懷王叔手上也有些銅鼎銘文,還是當年韓太師留下的。”永王緩緩踱步,目光卻黏在玉嬛臉上,見她眉心微跳又強作鎮定,心下已是洞然,“說起那韓太師,雖犯了事獲罪,才學卻是冠絕京城,可惜了。你既有這天分,不如本王將你引薦給懷王叔,如何?”
那眉梢微挑,桃花眼溫柔勾魂,天然幾分含蓄的風流情態。
玉嬛的手已在袖中攥緊。
韓太師跟懷王交好,謝鴻曾提起過。當初謝鴻沉迷這金石之學,還是受了太師的影響,如今謝家那一摞手稿裏,有一半還是太師親筆,當初因察覺世家威逼、不容於朝堂,怕多年心血付之一炬,暗中派人送到了謝鴻手裏。
卻原來,懷王那裏竟然也有祖父遺物。
且懷王身在皇權中樞,她要為祖父伸冤,必得迴京城去,若能得他半分助力……
玉嬛咬了咬唇,說不心動那是假的。
翻案的事雖甚為艱難,但千裏之行始於足下,總須從點滴做起。十餘年前的舊案封在塵埃裏,她目下兩眼一抹黑,頭一件要緊的,便是設法看到當年的卷宗,弄清楚案情原委,才能理出頭緒來,對症下藥。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