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卻是一心想把沈柔華娶進家門的,方才外頭僕婦來報消息時,也是她極力挽留,想讓梁靖藉機見見沈柔華。若兩人能看對眼,那可就皆大歡喜了。
如今氣氛稍覺尷尬,薛氏隻能出來打圓場,熱絡了幾句,親自將沈柔華母女送出客廳。
迴來後,見梁靖正坐在老夫人下首說話,陪著聽了會兒,便又忍不住探問。
“你父親家書裏提過的事,晏平你可考慮過嗎?方才那沈姑娘你也看見了,容貌長相不必說,別說咱們魏州城,就是擱到京城裏,那也是出挑的。品行也好,性子溫良端方,進退有度,實在是百裏挑一的好姑娘。你覺得怎樣?”
梁靖方才跟老夫人說著軍中的事,陡然被問到這個,神情微頓。
旋即淡然道:“不怎麽樣。”
“這是什麽話!”薛氏跟梁元紹換個眼色,是讓他開口的意思。
梁元紹對沈柔華倒沒執念。
這世間多的是美人,看多了也就那樣,且沈柔華雖端莊溫良,卻因拘束太過,木頭似的,他瞧著不算喜歡。不過沈家也是魏州高門,她父親是都督府長史,府裏跟皇家沾親帶故,若娶了此女,對梁靖定有許多助益。
遂開口勸道:“娶妻娶賢,她的品貌也算過得去,先娶進來放著,也配得上你。”
是否般配梁靖不知道,但這門婚事上爹娘各自打的什麽算盤,他清楚得很——跟朝堂上的利益糾葛沒差別,想想便覺得寡淡無味。
且對這位名滿魏州的大美人,他也確實沒什麽興趣。
梁靖麵色未動,仍舊直白道:“父親費心了,可我不會娶她。”
一句話堵住所有迂迴彎繞的勸說,薛氏笑意收斂,梁元紹亦氣道:“這婚事門當戶對,兩邊都快說定了,就等著你迴來完婚。我跟你母親都商議過了,你別再任著性子胡來!迴頭跟我去趟沈家,也該拿出個和氣的態度。”
這跟家書中的語氣別無二致。
梁靖也沒爭辯,隻站起身來,“我想去見祖父,他身子不好,我在外一直很掛念。”
他出生時據說命格不太好,梁元紹和薛氏都是趨利避害的性子,加上當時處境確實不太順,即便對親生骨肉也有幾分芥蒂,不像對長子似的萬般疼愛。且梁靖上有兄長撐著門戶、下有幼弟博取寵愛,他夾在中間,爹不疼娘不愛,倒是在老侯爺膝下承教更多。
如今大夢歸來,爹娘俱在,就隻祖父的身體叫人懸心。
——倘若他知道故人遺孤尚且在世,會是怎樣的態度?若他見到玉嬛,會不會稍覺慰藉,卸下心頭壓了多年的重擔?
念及謝家那抹麗色,梁靖神情中的緊繃不自覺地稍稍和緩。
旁邊梁老夫人笑了笑,起身讓他扶著,“走,一塊過去瞧瞧。”
作者有話要說: 老侯爺:會呀。
第19章 第19章
梁老侯爺近年體弱,甚少出門應酬,也不大願意受人拜訪,平常深居簡出。
他雖是侯爺之尊,卻住在後院僻靜處的夷簡閣,住處也樸素簡單,別說擺設寶鼎翰墨、名物書畫,就連屋中所用桌椅床榻,也俱是普通鬆木做的,不用名貴之物。
閣樓建在蒼翠樹蔭間,門前砌了一道石壁,題著陸機《君子行》的幾句詩——
天道夷且簡,人道險而難。休咎相乘躡,翻覆若波瀾。
閣樓正廳的門常年不關,當中牆壁上懸了幅字,跟石壁上的一模一樣。
是韓太師獲罪抄家那年,老侯爺在靜室獨坐數個日夜後寫的,筆力蒼勁,著墨濃厚,落筆遲緩凝瑟,隔了十來年,仍能看出其中的憤懣悲嘆。
後來這閣樓落成,便起名夷簡閣。
負責照料老侯爺起居的劉伯見老夫人帶著兒孫過來,當即往靜室去請老侯爺。
梁靖站在那石壁前,上頭風霜雪雨,留了十年的歲月痕跡,斑駁分明。猛聽幾聲咳嗽傳來,抬目看去,就見老侯爺被劉伯扶著慢慢走來,身形微微佝僂。
沙場上斬敵萬千,早已練就鐵石心腸的硬漢,卻在那一瞬覺得眼角潮潤。
梁靖忙快步上前,將老侯爺穩穩扶住,“祖父,您慢點。”
那隻久病孱弱的手握在掌心,分明憔悴瘦削,而漸露龍鍾的臉上,卻帶了久違的笑容。
“晏平啊。”老侯爺許久沒見他,隻管上下打量。
河清海晏,四方昇平。
那是老侯爺年輕時的抱負期許,卻在韓太師一家遭逢冤案後,如石沉大海,再也不忍想起。然而等梁靖年近二十時,卻仍舊沒忍住,幫他取了這個字。說起來,當初梁靖這個名字,也是他跟韓太師把酒夜談時起的。
老侯爺膝下兩個兒子,孫子也不少,最偏愛的卻仍是夾在中間爹不疼娘不愛的梁靖。
他手背略微枯瘦,順著梁靖的手臂摸索到肩頭,似是很滿意他身上的勁瘦力道,眼底笑意更深,點了點頭,才掃了梁元紹一眼,“你也來了。”
“來給父親問安。”梁元紹也帶著點笑,扶老夫人一道進屋。
書童奉茶上來,老侯爺居中而坐,自是關懷梁靖在邊關的處境。
梁靖耐心說了些在軍中的趣事,又問他身體是否安好。祖孫倆許久沒見,似是攢了一籮筐的話要說,梁元紹陪坐了半天,本想提一提跟沈家定親的事,見老侯爺的目光始終不肯落向這邊,幾迴欲言又止。
</br>
如今氣氛稍覺尷尬,薛氏隻能出來打圓場,熱絡了幾句,親自將沈柔華母女送出客廳。
迴來後,見梁靖正坐在老夫人下首說話,陪著聽了會兒,便又忍不住探問。
“你父親家書裏提過的事,晏平你可考慮過嗎?方才那沈姑娘你也看見了,容貌長相不必說,別說咱們魏州城,就是擱到京城裏,那也是出挑的。品行也好,性子溫良端方,進退有度,實在是百裏挑一的好姑娘。你覺得怎樣?”
梁靖方才跟老夫人說著軍中的事,陡然被問到這個,神情微頓。
旋即淡然道:“不怎麽樣。”
“這是什麽話!”薛氏跟梁元紹換個眼色,是讓他開口的意思。
梁元紹對沈柔華倒沒執念。
這世間多的是美人,看多了也就那樣,且沈柔華雖端莊溫良,卻因拘束太過,木頭似的,他瞧著不算喜歡。不過沈家也是魏州高門,她父親是都督府長史,府裏跟皇家沾親帶故,若娶了此女,對梁靖定有許多助益。
遂開口勸道:“娶妻娶賢,她的品貌也算過得去,先娶進來放著,也配得上你。”
是否般配梁靖不知道,但這門婚事上爹娘各自打的什麽算盤,他清楚得很——跟朝堂上的利益糾葛沒差別,想想便覺得寡淡無味。
且對這位名滿魏州的大美人,他也確實沒什麽興趣。
梁靖麵色未動,仍舊直白道:“父親費心了,可我不會娶她。”
一句話堵住所有迂迴彎繞的勸說,薛氏笑意收斂,梁元紹亦氣道:“這婚事門當戶對,兩邊都快說定了,就等著你迴來完婚。我跟你母親都商議過了,你別再任著性子胡來!迴頭跟我去趟沈家,也該拿出個和氣的態度。”
這跟家書中的語氣別無二致。
梁靖也沒爭辯,隻站起身來,“我想去見祖父,他身子不好,我在外一直很掛念。”
他出生時據說命格不太好,梁元紹和薛氏都是趨利避害的性子,加上當時處境確實不太順,即便對親生骨肉也有幾分芥蒂,不像對長子似的萬般疼愛。且梁靖上有兄長撐著門戶、下有幼弟博取寵愛,他夾在中間,爹不疼娘不愛,倒是在老侯爺膝下承教更多。
如今大夢歸來,爹娘俱在,就隻祖父的身體叫人懸心。
——倘若他知道故人遺孤尚且在世,會是怎樣的態度?若他見到玉嬛,會不會稍覺慰藉,卸下心頭壓了多年的重擔?
念及謝家那抹麗色,梁靖神情中的緊繃不自覺地稍稍和緩。
旁邊梁老夫人笑了笑,起身讓他扶著,“走,一塊過去瞧瞧。”
作者有話要說: 老侯爺:會呀。
第19章 第19章
梁老侯爺近年體弱,甚少出門應酬,也不大願意受人拜訪,平常深居簡出。
他雖是侯爺之尊,卻住在後院僻靜處的夷簡閣,住處也樸素簡單,別說擺設寶鼎翰墨、名物書畫,就連屋中所用桌椅床榻,也俱是普通鬆木做的,不用名貴之物。
閣樓建在蒼翠樹蔭間,門前砌了一道石壁,題著陸機《君子行》的幾句詩——
天道夷且簡,人道險而難。休咎相乘躡,翻覆若波瀾。
閣樓正廳的門常年不關,當中牆壁上懸了幅字,跟石壁上的一模一樣。
是韓太師獲罪抄家那年,老侯爺在靜室獨坐數個日夜後寫的,筆力蒼勁,著墨濃厚,落筆遲緩凝瑟,隔了十來年,仍能看出其中的憤懣悲嘆。
後來這閣樓落成,便起名夷簡閣。
負責照料老侯爺起居的劉伯見老夫人帶著兒孫過來,當即往靜室去請老侯爺。
梁靖站在那石壁前,上頭風霜雪雨,留了十年的歲月痕跡,斑駁分明。猛聽幾聲咳嗽傳來,抬目看去,就見老侯爺被劉伯扶著慢慢走來,身形微微佝僂。
沙場上斬敵萬千,早已練就鐵石心腸的硬漢,卻在那一瞬覺得眼角潮潤。
梁靖忙快步上前,將老侯爺穩穩扶住,“祖父,您慢點。”
那隻久病孱弱的手握在掌心,分明憔悴瘦削,而漸露龍鍾的臉上,卻帶了久違的笑容。
“晏平啊。”老侯爺許久沒見他,隻管上下打量。
河清海晏,四方昇平。
那是老侯爺年輕時的抱負期許,卻在韓太師一家遭逢冤案後,如石沉大海,再也不忍想起。然而等梁靖年近二十時,卻仍舊沒忍住,幫他取了這個字。說起來,當初梁靖這個名字,也是他跟韓太師把酒夜談時起的。
老侯爺膝下兩個兒子,孫子也不少,最偏愛的卻仍是夾在中間爹不疼娘不愛的梁靖。
他手背略微枯瘦,順著梁靖的手臂摸索到肩頭,似是很滿意他身上的勁瘦力道,眼底笑意更深,點了點頭,才掃了梁元紹一眼,“你也來了。”
“來給父親問安。”梁元紹也帶著點笑,扶老夫人一道進屋。
書童奉茶上來,老侯爺居中而坐,自是關懷梁靖在邊關的處境。
梁靖耐心說了些在軍中的趣事,又問他身體是否安好。祖孫倆許久沒見,似是攢了一籮筐的話要說,梁元紹陪坐了半天,本想提一提跟沈家定親的事,見老侯爺的目光始終不肯落向這邊,幾迴欲言又止。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