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念著客院裏那人傷重,玉嬛特地多剪了兩束,參差斜逸地擱在瓶裏叫人送去。
花枝清香,怡人心神,對養傷有好處。
怕丫鬟們偷懶,後晌還特地過去溜達一圈,叮囑眾人務必精心照料。
這邊玉嬛為梁靖的傷勢和那噩夢擔心,謝鴻那邊,頭疼的卻是她的婚事。
燈燭昏暗,羅帳半卷,馮氏才盥洗罷,滿頭青絲攏在胸前,背靠緞麵軟枕。
“那日去梁家,老夫人還特地提起了小滿,說她也十四歲了,問我可曾遇見中意的親事。聽那意思,老夫人還惦記著小滿,想把她娶進梁家去。”
——小滿是玉嬛的小名,因生在二十四節氣裏的小滿那日,便取了這名字。
謝鴻原本在翻書,聽了這話神色稍肅,坐直身子,“她是打算說給誰?”
“梁元紹的三公子,梁章。”
“梁靖不是還沒娶親嗎,就輪到他弟弟了?”
馮氏搖了搖頭,“不是那麽迴事。梁靖也快了,我聽說二房的薛夫人中意沈家那位姑娘,沈家也有意跟侯府攀親,就等梁靖迴來定下婚事,兩邊算是門當戶對,人人都覺得是好親事。咱們小滿這婚約又……你怎麽打算的?”
作者有話要說: 抱抱我家小滿~
第4章 第 4 章
為了玉嬛的婚事,夫妻倆已經頭疼不止一迴了。
玉嬛並非謝鴻夫婦親生,而是謝鴻的外甥女。
她的祖父韓太師曾是才學冠絕京城的帝師,雖出身低微,卻天生穎悟聰慧,彼時朝堂才施行科舉之策不久,他憑著滿身才學入仕,卻因世家勢大,把控朝廷中樞和地方衙署,他並無家世倚仗,仕途坎坷。
後因滿腹才學選入東宮侍講,漸而提拔為太子少師,在景明帝登基時尊為太師。
因早年吃了出身的苦,韓太師進東宮後,便力勸太子提拔寒門,舉天下賢才之力輔佐皇帝。彼時世家樹大根深、盤根錯節,在朝堂占了大半要職,在地方更是如土皇帝般有權有勢,連皇權都未必能轄製。
太子登基後有心打壓世家,韓太師便竭力輔佐,奈何世家勢大,終是功敗垂成。
十二年前,韓太師因大不敬之罪闔府蒙難,唯有玉嬛兄妹僥倖逃出來。可惜後來兄妹失散,謝鴻趕去時,也隻找到被奶娘抱著南下的玉嬛,遂將她帶迴謝家,對外隻說是外室生的女兒,生母剛病逝,抱迴府裏養著。
彼時,玉嬛也才兩歲而已。
因韓太師與武安侯是摯友,她滿月的時候,兩位老人家便給她和梁靖定了親。隻是彼時韓家正在風口浪尖,幾處被觸動利益的世家死死盯著,必欲斬草除根,謝鴻便沒張揚。
一晃眼,便是十二年。
謝鴻夫妻倆膝下隻有個兒子,如今在國子監讀書,這些年都是拿玉嬛當女兒疼愛的。去年玉嬛跟謝鴻迴了趟淮南,因她生得貌美出挑,比府裏幾位堂姐妹都好看,謝老太爺便有意將她送入宮中,給謝家添個助力。
謝鴻想著宮裏那位年已五十的老皇帝,哪裏捨得?
他執意不肯,謝老太爺卻是生了氣,覺得謝鴻不為家族著想,這迴謝鴻被太子打壓,便放任不管——看那意思,是想叫謝鴻認清形勢,跟家族服軟,交出玉嬛的。
謝鴻脾氣拗,愣是不吭一聲,帶著妻女迴魏州,受了不少冷眼。
此刻馮氏再提婚事,謝鴻盤膝坐在榻上,眉頭緊皺。
“梁元紹這人……不太實誠,做事一向趨利避害,不講情麵。若知道了小滿的身世,必定不樂意,老侯爺又病著,未必能做主。若是給梁章,鐵定不行。就看梁靖了,他若跟梁元紹一樣,咱們就別再多提,他若靠得住,肯護著小滿,咱們便設法促成婚事,也算是成全韓太師在天之靈。”
長長的一番話,說得馮氏臉上也添了悲色,沉默半晌,才道:“那案子翻不了嗎?”
十多年前的冤案,當今皇上欽定的事,哪還能翻案?
馮氏看他麵露戚色,便輕拍他手背,“你也別愁。那梁靖能舍下京城的安逸去軍中歷練,想必是個有主見的人。等他迴來試試態度,再商量這事也不遲。再說,這事兒終須問問小滿的意思。”
謝鴻目光一凝,看向妻子。
馮氏便微笑了下,“小滿也懂事了,她的身世總不能瞞一輩子。”
“我就是怕……”謝鴻遲疑,憂心道:“這孩子雖乖巧,卻是外柔內剛,心裏也有主意,若知道了韓家的冤情,恐怕不會無動於衷。我就盼著她平安過一輩子,別卷進這些是非裏。”
“可若蒙在鼓裏,她就不知道防備。在京城我真是提心弔膽的,生怕她跟蕭家那些害人的混帳走到一起,那就真對不住太師了。”
這話也有道理,瞞著不是長久之計。
謝鴻坐了半天,下榻撲滅燈燭,“等時機合適,便跟她說了吧。”
……
東跨院裏,玉嬛除了剪時新花卉插瓶外,也常帶著吃食去客院看望。
對這個來路不明的人,她其實懷著挺深的好奇。
魏州離京城不算太遠,因都督梁元輔的衙署設在這裏,城池防備比別處更嚴,裏麵巡城的兵馬司也得力,比起別處,毛賊土匪之類的少許多。按說這般防衛,若有人追殺行刺,總該鬧出點動靜,誰知這晏平悄無聲息的重傷在此,竟沒了下文。
</br>
花枝清香,怡人心神,對養傷有好處。
怕丫鬟們偷懶,後晌還特地過去溜達一圈,叮囑眾人務必精心照料。
這邊玉嬛為梁靖的傷勢和那噩夢擔心,謝鴻那邊,頭疼的卻是她的婚事。
燈燭昏暗,羅帳半卷,馮氏才盥洗罷,滿頭青絲攏在胸前,背靠緞麵軟枕。
“那日去梁家,老夫人還特地提起了小滿,說她也十四歲了,問我可曾遇見中意的親事。聽那意思,老夫人還惦記著小滿,想把她娶進梁家去。”
——小滿是玉嬛的小名,因生在二十四節氣裏的小滿那日,便取了這名字。
謝鴻原本在翻書,聽了這話神色稍肅,坐直身子,“她是打算說給誰?”
“梁元紹的三公子,梁章。”
“梁靖不是還沒娶親嗎,就輪到他弟弟了?”
馮氏搖了搖頭,“不是那麽迴事。梁靖也快了,我聽說二房的薛夫人中意沈家那位姑娘,沈家也有意跟侯府攀親,就等梁靖迴來定下婚事,兩邊算是門當戶對,人人都覺得是好親事。咱們小滿這婚約又……你怎麽打算的?”
作者有話要說: 抱抱我家小滿~
第4章 第 4 章
為了玉嬛的婚事,夫妻倆已經頭疼不止一迴了。
玉嬛並非謝鴻夫婦親生,而是謝鴻的外甥女。
她的祖父韓太師曾是才學冠絕京城的帝師,雖出身低微,卻天生穎悟聰慧,彼時朝堂才施行科舉之策不久,他憑著滿身才學入仕,卻因世家勢大,把控朝廷中樞和地方衙署,他並無家世倚仗,仕途坎坷。
後因滿腹才學選入東宮侍講,漸而提拔為太子少師,在景明帝登基時尊為太師。
因早年吃了出身的苦,韓太師進東宮後,便力勸太子提拔寒門,舉天下賢才之力輔佐皇帝。彼時世家樹大根深、盤根錯節,在朝堂占了大半要職,在地方更是如土皇帝般有權有勢,連皇權都未必能轄製。
太子登基後有心打壓世家,韓太師便竭力輔佐,奈何世家勢大,終是功敗垂成。
十二年前,韓太師因大不敬之罪闔府蒙難,唯有玉嬛兄妹僥倖逃出來。可惜後來兄妹失散,謝鴻趕去時,也隻找到被奶娘抱著南下的玉嬛,遂將她帶迴謝家,對外隻說是外室生的女兒,生母剛病逝,抱迴府裏養著。
彼時,玉嬛也才兩歲而已。
因韓太師與武安侯是摯友,她滿月的時候,兩位老人家便給她和梁靖定了親。隻是彼時韓家正在風口浪尖,幾處被觸動利益的世家死死盯著,必欲斬草除根,謝鴻便沒張揚。
一晃眼,便是十二年。
謝鴻夫妻倆膝下隻有個兒子,如今在國子監讀書,這些年都是拿玉嬛當女兒疼愛的。去年玉嬛跟謝鴻迴了趟淮南,因她生得貌美出挑,比府裏幾位堂姐妹都好看,謝老太爺便有意將她送入宮中,給謝家添個助力。
謝鴻想著宮裏那位年已五十的老皇帝,哪裏捨得?
他執意不肯,謝老太爺卻是生了氣,覺得謝鴻不為家族著想,這迴謝鴻被太子打壓,便放任不管——看那意思,是想叫謝鴻認清形勢,跟家族服軟,交出玉嬛的。
謝鴻脾氣拗,愣是不吭一聲,帶著妻女迴魏州,受了不少冷眼。
此刻馮氏再提婚事,謝鴻盤膝坐在榻上,眉頭緊皺。
“梁元紹這人……不太實誠,做事一向趨利避害,不講情麵。若知道了小滿的身世,必定不樂意,老侯爺又病著,未必能做主。若是給梁章,鐵定不行。就看梁靖了,他若跟梁元紹一樣,咱們就別再多提,他若靠得住,肯護著小滿,咱們便設法促成婚事,也算是成全韓太師在天之靈。”
長長的一番話,說得馮氏臉上也添了悲色,沉默半晌,才道:“那案子翻不了嗎?”
十多年前的冤案,當今皇上欽定的事,哪還能翻案?
馮氏看他麵露戚色,便輕拍他手背,“你也別愁。那梁靖能舍下京城的安逸去軍中歷練,想必是個有主見的人。等他迴來試試態度,再商量這事也不遲。再說,這事兒終須問問小滿的意思。”
謝鴻目光一凝,看向妻子。
馮氏便微笑了下,“小滿也懂事了,她的身世總不能瞞一輩子。”
“我就是怕……”謝鴻遲疑,憂心道:“這孩子雖乖巧,卻是外柔內剛,心裏也有主意,若知道了韓家的冤情,恐怕不會無動於衷。我就盼著她平安過一輩子,別卷進這些是非裏。”
“可若蒙在鼓裏,她就不知道防備。在京城我真是提心弔膽的,生怕她跟蕭家那些害人的混帳走到一起,那就真對不住太師了。”
這話也有道理,瞞著不是長久之計。
謝鴻坐了半天,下榻撲滅燈燭,“等時機合適,便跟她說了吧。”
……
東跨院裏,玉嬛除了剪時新花卉插瓶外,也常帶著吃食去客院看望。
對這個來路不明的人,她其實懷著挺深的好奇。
魏州離京城不算太遠,因都督梁元輔的衙署設在這裏,城池防備比別處更嚴,裏麵巡城的兵馬司也得力,比起別處,毛賊土匪之類的少許多。按說這般防衛,若有人追殺行刺,總該鬧出點動靜,誰知這晏平悄無聲息的重傷在此,竟沒了下文。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