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濤從巴中城出來之後,一路遊山玩水,遇到一些比較有特點的地方都會稍微駐步查看此地的風水走向,同時與自己所學的風水理論不斷的對照印證,不知不覺他的眼界和見識也在穩步的提升之中。
洪濤現在總算知道大千門祖師的用心了,怪不得會有什麽下山曆練。要想感悟風水學,遊曆名山大川增長見聞乃是一條捷徑,因為無論書上的理論描寫的如何生動,與在眼前真實存在的東西比起來,給人的感受總是不一樣的。
自從出了巴中城到現在已然過去了五天有餘,洪濤這一路走來也把《大千風水淨世典》的第一卷基礎風水知識了解了一個大概。
他發現就這第一卷的基礎知識已然是包羅萬象,從相師的陰陽五行,識人斷命到風水的最基礎要素:砂,水,龍,穴,向,一般人怕是窮其一生能悟透此卷也就不錯了。縱然是洪濤在這半月來也隻是了解了一下大致內容,參悟透了砂,水,龍,穴之論而已。
至於龍脈之說,洪濤如今已經是了如指掌,現在他雖然無法從複雜的地理環境中找出龍脈的所在,但簡單的辨認出還是可以的,畢竟他離尋龍師的境界還差的很遠,哪怕隻講知識結構。洪濤先是從最基本的辯穴開始:
穴者,龍脈盤踞之所也,亦為落墓之地,落墓即為點穴,點穴需先辯穴,辯穴即是辨別穴之優劣。
凡真龍結穴處,必有明顯之佐證,在穴前者則為朝山美,明堂正,水勢旺,三者當推朝山為最重要。
穴前之山叫朝,以近案有情為主,朝山高則穴亦高,朝山低則穴亦低,朝山近恐被淩辱,穴宜上聚,朝山低恐防氣散,宜就下沙尋穴。
明堂者,墓穴之前位也,明堂有小中大之別,小明堂在圓暈下,若在見平正可容人倒臣者,方是真穴。
中明堂在龍虎之間,需取其交會,大明堂在案山前,立穴向融聚處水勢,凡有真龍結穴處,必有潮源水合聚交會。以上為穴前之佐證,在穴後者需樂山寺鬼撐,龍虎有情拱夾……
能辨別穴位之優劣才是第一步,古語說尋龍容易點穴難,所謂三年尋龍,十年點穴便是這個道理。點穴之法如下:
山昂穴窄高處點,四麵平和低處扡,砂局均勻中正作,邊寬邊窄穴當偏,水斜山亂窩中隱,樂空下轉定翻身,有來有去尋結穴,山窮水盡向腰尋。
四處高低穴易壓,嶺上尋穴為最宜,四邊低曠穴恐露,麓下留情窩藏好,左高壓穴宜尋右,右高壓
穴易尋左,前高壓穴移向後移,後高壓穴移朝前點。
或近壓而遠秀,或內而外收,穴需高取而論周圍,或遠粗而近秀,或收窄而內寬,地須地茂而求窩聚,四畔圍鸞,宜識穿弓架箭,眾山粗離,須知移步換形。
山水兩宜局罕有,官祿兩就法須知,山不如水之有情,祿當就則就之,水不如山之秀拱,官當迎則近之,來脈若天然,休貪朝穿而誤轉,遇水如弓反,喜得砂蔽以深藏。
眾大一細,取其室女坐閨中而不露,眾細一特取其鶴立在雞群而自奇,坐忌空不忌短,此係常理豈可執翻身迴結之局,山直來空橫受……
秀氣在下點高則誤,情意偏右扡左則。此是仙傳真秘訣,明此點穴水無差。
洪濤對於此書上所說的的什麽仙傳隻是微笑著搖了搖頭,仙乃至高之位,又怎會在意人間的風水呢?
他們已經脫離了凡之一字,大道天師方才是修道的開始,而修道士還不是仙呢。
可想而知,仙有多麽遙遠,此書怕是出自一個修道天師之手已然是了不得了,此言應是著書者的自誇之語,讓後人對其盲目的崇拜,不過此書放在凡俗界也確實是曠世奇珍了,這一點倒不虛言。
穴法也分作富貴貧賤幾個等級,分類的標準也是一段歌訣,洪濤亦是細細的研讀,將其記下:
十個富穴九個窩,其形恍如一暖閣,八方凹風都不見,金城水繞眠弓案,十個富穴九個高,氣度軒昂壓百僚,旗鼓貴人分左右,諸般貴格一齊全。
十個貧穴九無關,砂水飛直不灣環,頭卸斜飛龍虎反,淋頭割腳受風寒。十個賤空九反弓,桃花射協直相衝,尤防離兌與巽位,砂水反背穢家聲。
當看完尋穴,穴證與點穴之後,對於這些晦澀難懂的言語洪濤也是消化了好幾天才勉強掌握其真意,而後又與一路上遇到的風水地理相印證,方才融會貫通。
由此他開始感歎大千真人口中的這位著書世外高人的智慧,簡直是超凡脫俗,如此經天緯地之才不突破天人還真是沒天理了。
讓大腦休息了好幾天,洪濤才開始研究起淨世典之中有關砂水的介紹:
砂者何,穴之前後左右山也,山又作何,高大者為山,低小者為砂,非確論也。總之真龍融結處,自有諸砂拱應,至於看砂秘訣,先認星體為主,此看砂為富貴賤三等:肥而圓正者為富,大而秀麗者立貴,斜而臃腫者主賤。
兼需認明形
體是屬何星,方知其富貴大小與窮運得失,分別星體吉兇,以五行為主,如火星體有尖而利,稍帶奇側,其焰欲動,方是正火體,名曰廉貞又稱燥火。
其焰火不動,兩峰並出者名叫雙薦,砂石文筆,此等星體,若居正印定出宰輔三公。如木星體……
此書可謂是將五行之砂的形態,神韻描述的淋漓盡致,洪濤讀之亦是暗暗點頭,深以為然。
而後此卷又詳細總結了五行砂法的運用以及砂之三六九等的劃分和必出之人才的類別等等可謂是對大千世界砂法的總論之言。
最後關於砂法的終卷言道:總之,龍與砂需兩相配合,砂好龍亦好,砂喜開麵有情,向我勢親,實為我用,全在消納工夫,若然反背無情,雖有何益哉!
讀完此卷洪濤也是頗為讚同的點點頭,此卷的介紹不難理解,故而他稍微的在大腦中過了幾遍之後便已了然於胸。
於是,底下有關砂之富貴貧賤的內容以及水論總綱,他就大致的翻閱了一下,便已成竹在胸。
關於砂和龍脈是截然不同的,龍乃是天地大勢之走向,亦是山脈起伏之趨勢,而砂則是地勢幅度較小的地方,與龍脈切不可混為一談,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但龍砂再好若是沒有水作為紐帶,便如同首尾不能相接,空有其表而無其魂,故而,水在風水學之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洪濤自然也是知道這些,因此,對水法之說亦是深入探究。
水法總論:陰宅地理,砂水並重,故雲,水秀砂明即是地,消砂納水法中尋,可知水與穴向之關係,不亞於砂也。
蓋水者龍之血脈,穴之外氣,來龍非水送,無以明其跡,結穴非水界,無以明其止,龍穴端賴水為正應……
現在,洪濤對於砂,水,龍,穴之關係已然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砂者乃是葬地周圍的一個個孤立的山頭,龍者,龍脈是也,即是山勢之走向,地脈之趨勢。
兩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且評判貴賤優劣的標準也是完全不一樣。龍脈者,兇險,陡峭,挺拔,俊秀者為奇,為貴,為好。
砂者,需明,需正,且不可是奇形怪狀,否則便是下乘,賤相,也主後世易出一些三教九流之輩。但是,砂好,龍好,若是無水也是一句空談,所謂龍遇水則興,砂遇水則明,也正應了那句砂明,水秀龍洶湧方為貴地。
明曉了砂,水,龍,穴之間的關係之後,洪濤開始參悟水之優劣的劃分:凡水親
朱雀,纏玄武,繞青龍,包白虎,為養陰之水以到雲,上坎,拱背,入懷,環抱,囊聚為吉。
山嫌粗惡,水愛清澈,遇龍入首結穴處,見水三橫四直,屈典交流,猶如織帛者,此砂水交戀處也,又必辯水神之出入向何方,而潮會或出於江,或出於湖,辨明方位,龍穴之美惡自知也,凡大地必有逆龍之水……
朱雀居南,玄武在北,青龍盤東,白虎立西,也就是說西北方向來水需先向南方環繞,這樣就能先包主西方的白虎然後從南方的朱雀跟前經過,而後再繞到東方流出,如此便能將北方的玄武纏住。
如此以來,西方的兇星白虎便不能為禍,北方玄武被纏繞再也不能作惡。而東方青龍為吉,水從吉位流出自然為吉。
朱雀可以說亦吉亦兇,水從其身邊流過意為親近之意,那樣即便它不起好作用也不會起壞作用了,這樣的水方為大吉。
水應是拱兇地,入吉地,所環抱之穴皆為大吉之相。洪濤通過對水法總論的了解後感覺豁然開朗,一些曾經迷惑不解的地方如今經過對比參照,相互印證之後亦是融會貫通了。
至此,可以說洪濤已然完全掌握的砂,水,龍,穴的基礎知識,現在所缺少的也就是運用到實際之中。洪濤知道,這些知道怕是在淨世典的第三卷陰宅篇會有詳細介紹,現在就不用太過關注了,畢竟貪多嚼不爛的道理他還是懂得。
洪濤現在總算知道大千門祖師的用心了,怪不得會有什麽下山曆練。要想感悟風水學,遊曆名山大川增長見聞乃是一條捷徑,因為無論書上的理論描寫的如何生動,與在眼前真實存在的東西比起來,給人的感受總是不一樣的。
自從出了巴中城到現在已然過去了五天有餘,洪濤這一路走來也把《大千風水淨世典》的第一卷基礎風水知識了解了一個大概。
他發現就這第一卷的基礎知識已然是包羅萬象,從相師的陰陽五行,識人斷命到風水的最基礎要素:砂,水,龍,穴,向,一般人怕是窮其一生能悟透此卷也就不錯了。縱然是洪濤在這半月來也隻是了解了一下大致內容,參悟透了砂,水,龍,穴之論而已。
至於龍脈之說,洪濤如今已經是了如指掌,現在他雖然無法從複雜的地理環境中找出龍脈的所在,但簡單的辨認出還是可以的,畢竟他離尋龍師的境界還差的很遠,哪怕隻講知識結構。洪濤先是從最基本的辯穴開始:
穴者,龍脈盤踞之所也,亦為落墓之地,落墓即為點穴,點穴需先辯穴,辯穴即是辨別穴之優劣。
凡真龍結穴處,必有明顯之佐證,在穴前者則為朝山美,明堂正,水勢旺,三者當推朝山為最重要。
穴前之山叫朝,以近案有情為主,朝山高則穴亦高,朝山低則穴亦低,朝山近恐被淩辱,穴宜上聚,朝山低恐防氣散,宜就下沙尋穴。
明堂者,墓穴之前位也,明堂有小中大之別,小明堂在圓暈下,若在見平正可容人倒臣者,方是真穴。
中明堂在龍虎之間,需取其交會,大明堂在案山前,立穴向融聚處水勢,凡有真龍結穴處,必有潮源水合聚交會。以上為穴前之佐證,在穴後者需樂山寺鬼撐,龍虎有情拱夾……
能辨別穴位之優劣才是第一步,古語說尋龍容易點穴難,所謂三年尋龍,十年點穴便是這個道理。點穴之法如下:
山昂穴窄高處點,四麵平和低處扡,砂局均勻中正作,邊寬邊窄穴當偏,水斜山亂窩中隱,樂空下轉定翻身,有來有去尋結穴,山窮水盡向腰尋。
四處高低穴易壓,嶺上尋穴為最宜,四邊低曠穴恐露,麓下留情窩藏好,左高壓穴宜尋右,右高壓
穴易尋左,前高壓穴移向後移,後高壓穴移朝前點。
或近壓而遠秀,或內而外收,穴需高取而論周圍,或遠粗而近秀,或收窄而內寬,地須地茂而求窩聚,四畔圍鸞,宜識穿弓架箭,眾山粗離,須知移步換形。
山水兩宜局罕有,官祿兩就法須知,山不如水之有情,祿當就則就之,水不如山之秀拱,官當迎則近之,來脈若天然,休貪朝穿而誤轉,遇水如弓反,喜得砂蔽以深藏。
眾大一細,取其室女坐閨中而不露,眾細一特取其鶴立在雞群而自奇,坐忌空不忌短,此係常理豈可執翻身迴結之局,山直來空橫受……
秀氣在下點高則誤,情意偏右扡左則。此是仙傳真秘訣,明此點穴水無差。
洪濤對於此書上所說的的什麽仙傳隻是微笑著搖了搖頭,仙乃至高之位,又怎會在意人間的風水呢?
他們已經脫離了凡之一字,大道天師方才是修道的開始,而修道士還不是仙呢。
可想而知,仙有多麽遙遠,此書怕是出自一個修道天師之手已然是了不得了,此言應是著書者的自誇之語,讓後人對其盲目的崇拜,不過此書放在凡俗界也確實是曠世奇珍了,這一點倒不虛言。
穴法也分作富貴貧賤幾個等級,分類的標準也是一段歌訣,洪濤亦是細細的研讀,將其記下:
十個富穴九個窩,其形恍如一暖閣,八方凹風都不見,金城水繞眠弓案,十個富穴九個高,氣度軒昂壓百僚,旗鼓貴人分左右,諸般貴格一齊全。
十個貧穴九無關,砂水飛直不灣環,頭卸斜飛龍虎反,淋頭割腳受風寒。十個賤空九反弓,桃花射協直相衝,尤防離兌與巽位,砂水反背穢家聲。
當看完尋穴,穴證與點穴之後,對於這些晦澀難懂的言語洪濤也是消化了好幾天才勉強掌握其真意,而後又與一路上遇到的風水地理相印證,方才融會貫通。
由此他開始感歎大千真人口中的這位著書世外高人的智慧,簡直是超凡脫俗,如此經天緯地之才不突破天人還真是沒天理了。
讓大腦休息了好幾天,洪濤才開始研究起淨世典之中有關砂水的介紹:
砂者何,穴之前後左右山也,山又作何,高大者為山,低小者為砂,非確論也。總之真龍融結處,自有諸砂拱應,至於看砂秘訣,先認星體為主,此看砂為富貴賤三等:肥而圓正者為富,大而秀麗者立貴,斜而臃腫者主賤。
兼需認明形
體是屬何星,方知其富貴大小與窮運得失,分別星體吉兇,以五行為主,如火星體有尖而利,稍帶奇側,其焰欲動,方是正火體,名曰廉貞又稱燥火。
其焰火不動,兩峰並出者名叫雙薦,砂石文筆,此等星體,若居正印定出宰輔三公。如木星體……
此書可謂是將五行之砂的形態,神韻描述的淋漓盡致,洪濤讀之亦是暗暗點頭,深以為然。
而後此卷又詳細總結了五行砂法的運用以及砂之三六九等的劃分和必出之人才的類別等等可謂是對大千世界砂法的總論之言。
最後關於砂法的終卷言道:總之,龍與砂需兩相配合,砂好龍亦好,砂喜開麵有情,向我勢親,實為我用,全在消納工夫,若然反背無情,雖有何益哉!
讀完此卷洪濤也是頗為讚同的點點頭,此卷的介紹不難理解,故而他稍微的在大腦中過了幾遍之後便已了然於胸。
於是,底下有關砂之富貴貧賤的內容以及水論總綱,他就大致的翻閱了一下,便已成竹在胸。
關於砂和龍脈是截然不同的,龍乃是天地大勢之走向,亦是山脈起伏之趨勢,而砂則是地勢幅度較小的地方,與龍脈切不可混為一談,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但龍砂再好若是沒有水作為紐帶,便如同首尾不能相接,空有其表而無其魂,故而,水在風水學之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洪濤自然也是知道這些,因此,對水法之說亦是深入探究。
水法總論:陰宅地理,砂水並重,故雲,水秀砂明即是地,消砂納水法中尋,可知水與穴向之關係,不亞於砂也。
蓋水者龍之血脈,穴之外氣,來龍非水送,無以明其跡,結穴非水界,無以明其止,龍穴端賴水為正應……
現在,洪濤對於砂,水,龍,穴之關係已然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砂者乃是葬地周圍的一個個孤立的山頭,龍者,龍脈是也,即是山勢之走向,地脈之趨勢。
兩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且評判貴賤優劣的標準也是完全不一樣。龍脈者,兇險,陡峭,挺拔,俊秀者為奇,為貴,為好。
砂者,需明,需正,且不可是奇形怪狀,否則便是下乘,賤相,也主後世易出一些三教九流之輩。但是,砂好,龍好,若是無水也是一句空談,所謂龍遇水則興,砂遇水則明,也正應了那句砂明,水秀龍洶湧方為貴地。
明曉了砂,水,龍,穴之間的關係之後,洪濤開始參悟水之優劣的劃分:凡水親
朱雀,纏玄武,繞青龍,包白虎,為養陰之水以到雲,上坎,拱背,入懷,環抱,囊聚為吉。
山嫌粗惡,水愛清澈,遇龍入首結穴處,見水三橫四直,屈典交流,猶如織帛者,此砂水交戀處也,又必辯水神之出入向何方,而潮會或出於江,或出於湖,辨明方位,龍穴之美惡自知也,凡大地必有逆龍之水……
朱雀居南,玄武在北,青龍盤東,白虎立西,也就是說西北方向來水需先向南方環繞,這樣就能先包主西方的白虎然後從南方的朱雀跟前經過,而後再繞到東方流出,如此便能將北方的玄武纏住。
如此以來,西方的兇星白虎便不能為禍,北方玄武被纏繞再也不能作惡。而東方青龍為吉,水從吉位流出自然為吉。
朱雀可以說亦吉亦兇,水從其身邊流過意為親近之意,那樣即便它不起好作用也不會起壞作用了,這樣的水方為大吉。
水應是拱兇地,入吉地,所環抱之穴皆為大吉之相。洪濤通過對水法總論的了解後感覺豁然開朗,一些曾經迷惑不解的地方如今經過對比參照,相互印證之後亦是融會貫通了。
至此,可以說洪濤已然完全掌握的砂,水,龍,穴的基礎知識,現在所缺少的也就是運用到實際之中。洪濤知道,這些知道怕是在淨世典的第三卷陰宅篇會有詳細介紹,現在就不用太過關注了,畢竟貪多嚼不爛的道理他還是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