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崇禎也從座上站了起來,雙手虛抬,示意二人起來後,也道:“二位大人,不必多禮!既然來了,不如說說這幾日韃子的情況吧。”
“皇上,臣和錢大人正是為此事而來,據前方斥候迴報,黃台吉已經將重兵布置在遵化,三裏屯一線,並且派大軍攻占了灤州、遷安、永平及山海關以南的十餘城,切斷了關寧軍和京師的聯係。”
孫承宗對此也很是無奈,袁崇煥被錦衣衛下了大獄,關寧軍不戰而撤,導致大好的局勢,惡化成如今這個模樣,他也是萬般無奈。
“哼,真是一群飯桶,朝廷花了這麽多銀子,養著他們,難道都成了擺設嗎,真不知他們是幹什麽吃的,大明朝,三百年的基業,難道真要斷送在朕的手上嗎?”
當初,明軍在城外,節節勝利,皇台吉眼看就要敗退了,他本想命大軍追擊,隻是沒想到竟然傳來袁崇煥和皇台吉勾結的事情。
萬一大軍出城追擊中了埋伏,後果不堪設想,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黃台吉又折了迴來,滿桂等數十將領,戰死於北京城下,一時間竟然連合適的領兵將領都沒有了。
更沒想到山海關以南十餘城,也陷落的如此之快,搞的他也是一籌莫展。
孫承宗戰戰兢兢的,不敢迴話,此時,大明九邊之重兵,皆已趕來,卻不能和韃子一戰,他這個兵部尚書,臨危受命,卻也無力迴天。
這時一旁的錢象坤站出來,說道:“皇上,黃台吉占領灤州後,又沿著運河一路向南,得糧草數十萬,昨日,他們派人送來了一封求和書。”
錢象坤雙手呈上這份所謂的求和書時,身子不由輕輕的抖了一下,在此極寒的氣溫下,他額頭上竟然也微微冒汗。
曹化淳上前,將求和書接了過來,呈到朱由檢麵前。
接過手書,當他看到上麵的內容時,臉色卻立刻沉了下來。
“哼,真是狂妄至極,區區建奴,化外之民,竟然妄想跟朕和談,隻可惜我天朝竟無可戰之兵。”
黃台吉占領山海關以南十餘城後,也明白,這些城池想要長久的占領是不可能的,如果能從明朝手中勒索點錢財物資,讓他們把城贖迴去,豈不更好。
是便讓人寫下了這一份和談書,信中要求明朝獻上大量黃金白銀,布卷絲綢等物資,卻被說成是求和信,簡直侮辱崇禎皇帝的智商。
這哪裏是什麽求和信啊,分明是要做城下之盟,大明自洪武皇帝開始,傳到他手上,曆經三百年,何時有過賠償之先例。
但是崇禎也沒那麽傻,現在大明軍隊打又打不過,城池還在別人手裏,想要體麵的將那裏拿迴來,還有其他辦法嗎?
“這份求和信,你們是什麽什麽意見。”朱由檢皺起眉頭,對著下麵的孫承宗二人問到。
錢象坤在一旁,慌得很,本以為崇禎會勃然大怒,現在看來,皇帝似乎也接收了求和信的說法,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
孫承宗上前迴道:“皇上,微臣以為,韃子索要巨額錢款,萬萬不可允諾,黃台吉繞道數千裏,進擊北直隸,雖然一時的手,不過,山海關以北的數百裏一線關卡依舊在我手上。
縱然他騎兵驍勇,隻要咱扼住了山海關,就等於扼住了他的咽喉,灤州等地,都是我華夏百姓,難以馴服,況且我京師還有十萬能戰之士,韃子豈能一直派重兵守住這些地方。”
“皇上,微臣也是這個意思。”錢象坤也趕緊拱起手,附和著迴道。
“那得打到什麽時候,韃子一日不走,京師之圍一日不解,時間長了,怕會生變,如果你們有本事,就給我帶兵將那麽拿迴來。
通州,現在還在韃子手裏,卡住了通州,就等於卡住了大明的脖子,你們以為黃台吉傻嗎,誰能帶兵收複通州,朝廷還有能占之將嗎?”
這不是屁話嗎,崇禎聽到他們倆這麽說,也是一肚子火,如果能直接收複灤州等地,如果有可戰之兵,自己還用這麽窩在城內嗎?
“皇上,臣.....”
“好了,不用再說了,退下吧,你們內閣先研究出一個章程再說。”見孫承宗還想說什麽,朱由檢有些不耐煩的打斷了他的迴話,揮了揮手,示意他們暫時下去。
“捷報,皇上,捷報......”
一名太監從乾清宮,從午門一路高唿,來到了養心殿。
聽說有捷報傳來,倒是讓養心殿內的孫承宗和錢象坤二人很是吃驚,就連崇禎皇帝也是一頭霧水。
自從永定門一戰,滿桂統率的四萬邊軍全軍覆沒後,城外的兵馬也全部撤迴了甕城休整,現在京門外十餘城池皆已落入敵手,相當於京門一線已經完全不設防了,連兵都沒有,哪來的捷報啊。
“哪來的捷報,小卓子,你說清楚點。”看著小卓子氣喘籲籲的跑過來,曹化淳生怕他搞錯了,趕緊提醒他。
“萬歲爺,是通州,通州大捷啊。”小卓子稍微緩和了一下後,又趕緊迴道。
通州大捷?
這是怎麽迴事?
小卓子此話一出,更讓朱由檢等人摸不著頭腦了。
“萬歲爺,城外斥候迴報,有一支兵馬,昨日連夜殺入通州城,現在已經占領全城了,據說,他們的旗號好像是東江。”小卓子見眾人不信,便將自己知道的事情經過詳細說來。
“東江軍?孫愛卿,不知東江可是誰領兵,如果消息屬實,朕要重重的賞他。”朱由檢雖然表現的很鎮定,臉上的喜色卻是無法掩蓋。
“皇上,不對啊,臣十天前接到消息,劉愛塔的東江軍已經在永平一戰中全軍覆沒了,自總兵以下,悉數戰死,哪裏還有東江軍啊。”
聽說是東江軍所為,孫承宗剛剛才有所好轉的臉色,霎時又沉了下來,心中卻百思不得解,眼下京城之兵,連城門都不敢出,現在他想破了腦袋,也想不起還有哪那支兵馬能收複通州。
“萬歲爺,萬歲爺,好消息,好消息啊。”殿外,又一名小太監跑來稟報。
“皇上,臣和錢大人正是為此事而來,據前方斥候迴報,黃台吉已經將重兵布置在遵化,三裏屯一線,並且派大軍攻占了灤州、遷安、永平及山海關以南的十餘城,切斷了關寧軍和京師的聯係。”
孫承宗對此也很是無奈,袁崇煥被錦衣衛下了大獄,關寧軍不戰而撤,導致大好的局勢,惡化成如今這個模樣,他也是萬般無奈。
“哼,真是一群飯桶,朝廷花了這麽多銀子,養著他們,難道都成了擺設嗎,真不知他們是幹什麽吃的,大明朝,三百年的基業,難道真要斷送在朕的手上嗎?”
當初,明軍在城外,節節勝利,皇台吉眼看就要敗退了,他本想命大軍追擊,隻是沒想到竟然傳來袁崇煥和皇台吉勾結的事情。
萬一大軍出城追擊中了埋伏,後果不堪設想,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黃台吉又折了迴來,滿桂等數十將領,戰死於北京城下,一時間竟然連合適的領兵將領都沒有了。
更沒想到山海關以南十餘城,也陷落的如此之快,搞的他也是一籌莫展。
孫承宗戰戰兢兢的,不敢迴話,此時,大明九邊之重兵,皆已趕來,卻不能和韃子一戰,他這個兵部尚書,臨危受命,卻也無力迴天。
這時一旁的錢象坤站出來,說道:“皇上,黃台吉占領灤州後,又沿著運河一路向南,得糧草數十萬,昨日,他們派人送來了一封求和書。”
錢象坤雙手呈上這份所謂的求和書時,身子不由輕輕的抖了一下,在此極寒的氣溫下,他額頭上竟然也微微冒汗。
曹化淳上前,將求和書接了過來,呈到朱由檢麵前。
接過手書,當他看到上麵的內容時,臉色卻立刻沉了下來。
“哼,真是狂妄至極,區區建奴,化外之民,竟然妄想跟朕和談,隻可惜我天朝竟無可戰之兵。”
黃台吉占領山海關以南十餘城後,也明白,這些城池想要長久的占領是不可能的,如果能從明朝手中勒索點錢財物資,讓他們把城贖迴去,豈不更好。
是便讓人寫下了這一份和談書,信中要求明朝獻上大量黃金白銀,布卷絲綢等物資,卻被說成是求和信,簡直侮辱崇禎皇帝的智商。
這哪裏是什麽求和信啊,分明是要做城下之盟,大明自洪武皇帝開始,傳到他手上,曆經三百年,何時有過賠償之先例。
但是崇禎也沒那麽傻,現在大明軍隊打又打不過,城池還在別人手裏,想要體麵的將那裏拿迴來,還有其他辦法嗎?
“這份求和信,你們是什麽什麽意見。”朱由檢皺起眉頭,對著下麵的孫承宗二人問到。
錢象坤在一旁,慌得很,本以為崇禎會勃然大怒,現在看來,皇帝似乎也接收了求和信的說法,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
孫承宗上前迴道:“皇上,微臣以為,韃子索要巨額錢款,萬萬不可允諾,黃台吉繞道數千裏,進擊北直隸,雖然一時的手,不過,山海關以北的數百裏一線關卡依舊在我手上。
縱然他騎兵驍勇,隻要咱扼住了山海關,就等於扼住了他的咽喉,灤州等地,都是我華夏百姓,難以馴服,況且我京師還有十萬能戰之士,韃子豈能一直派重兵守住這些地方。”
“皇上,微臣也是這個意思。”錢象坤也趕緊拱起手,附和著迴道。
“那得打到什麽時候,韃子一日不走,京師之圍一日不解,時間長了,怕會生變,如果你們有本事,就給我帶兵將那麽拿迴來。
通州,現在還在韃子手裏,卡住了通州,就等於卡住了大明的脖子,你們以為黃台吉傻嗎,誰能帶兵收複通州,朝廷還有能占之將嗎?”
這不是屁話嗎,崇禎聽到他們倆這麽說,也是一肚子火,如果能直接收複灤州等地,如果有可戰之兵,自己還用這麽窩在城內嗎?
“皇上,臣.....”
“好了,不用再說了,退下吧,你們內閣先研究出一個章程再說。”見孫承宗還想說什麽,朱由檢有些不耐煩的打斷了他的迴話,揮了揮手,示意他們暫時下去。
“捷報,皇上,捷報......”
一名太監從乾清宮,從午門一路高唿,來到了養心殿。
聽說有捷報傳來,倒是讓養心殿內的孫承宗和錢象坤二人很是吃驚,就連崇禎皇帝也是一頭霧水。
自從永定門一戰,滿桂統率的四萬邊軍全軍覆沒後,城外的兵馬也全部撤迴了甕城休整,現在京門外十餘城池皆已落入敵手,相當於京門一線已經完全不設防了,連兵都沒有,哪來的捷報啊。
“哪來的捷報,小卓子,你說清楚點。”看著小卓子氣喘籲籲的跑過來,曹化淳生怕他搞錯了,趕緊提醒他。
“萬歲爺,是通州,通州大捷啊。”小卓子稍微緩和了一下後,又趕緊迴道。
通州大捷?
這是怎麽迴事?
小卓子此話一出,更讓朱由檢等人摸不著頭腦了。
“萬歲爺,城外斥候迴報,有一支兵馬,昨日連夜殺入通州城,現在已經占領全城了,據說,他們的旗號好像是東江。”小卓子見眾人不信,便將自己知道的事情經過詳細說來。
“東江軍?孫愛卿,不知東江可是誰領兵,如果消息屬實,朕要重重的賞他。”朱由檢雖然表現的很鎮定,臉上的喜色卻是無法掩蓋。
“皇上,不對啊,臣十天前接到消息,劉愛塔的東江軍已經在永平一戰中全軍覆沒了,自總兵以下,悉數戰死,哪裏還有東江軍啊。”
聽說是東江軍所為,孫承宗剛剛才有所好轉的臉色,霎時又沉了下來,心中卻百思不得解,眼下京城之兵,連城門都不敢出,現在他想破了腦袋,也想不起還有哪那支兵馬能收複通州。
“萬歲爺,萬歲爺,好消息,好消息啊。”殿外,又一名小太監跑來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