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架上“鬧鬼”之後,誰也不敢上去攀爬了。
大白天的,騎車經過那裏,就覺得瘮得慌。
就連去支渠玩水的孩子也少了許多。
這下可好,用不著李連長三令五申,大人和孩子們都自覺地遵守起紀律來,平常沒事誰也不願意去那邊。
可負責那一片農田的班組,每天都得下地檢查。
那十幾名職工,隻好硬著頭皮結伴前往。一到太陽落山前,就趕緊下班。
每次路過三角架時,恨不得繞著走。
可那個建築物,就在幹道旁邊,即便想繞也繞不過去。
這種來自心理上的恐懼,外加上那一片柳樹成蔭,十分靜謐,更令人感到脊背發涼,兩股戰戰。甚至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負責農田灌溉的王師傅,他的本職工作就是田間管水,在支渠那邊加夜班是常有的事情。
可上次嚇破了膽子,說什麽也不敢去那邊了。
王師傅不敢去,換做其他職工也不敢去啊。最後沒辦法,隻好倆人一組,這樣壯著膽子總好一些吧?
與王師傅搭班的是宋師傅,長得又黑又高,人稱鐵塔。他膽子特別大,天不怕地不怕的,還有一個外號叫宋大膽。
對於鬼的傳言,他將信將疑。
於是,每次值夜班路過三角架時,都要仰著臉,往上瞅瞅。
可那個鐵架子,除了高高地聳立著,給人一種威壓之外,倒沒什麽異常。
漸漸的,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而王師傅見了,也稍稍寬了心。
雖然幹完活就走,一刻也不敢多呆,可膽子還是稍微大了一點。
可說也奇怪,自從傳出“鬧鬼”之後,卻再也沒人見過鬼了。
也沒聽到過任何響動。
李連長是從戰場上下來的,一向不信鬼神之說。
開始聽到傳言時,就嗤之以鼻。
可隨後,見那些皮孩子們因此而遠離了三角架,也就不想說破。
心說,小孩子再也不敢徒手攀爬了,倒是件好事。
不過,他心裏也犯嘀咕。
王師傅那晚看到的究竟是什麽?
這事,是不是暗裏查探一番?
也好心裏有個數。
於是,找到民兵隊長秦大勇,讓他調查一下。
其實,秦大勇在事發後的第二天上午,就帶著兩個民兵去了現場。
他們圍著三角架轉了幾圈,沒發現任何線索。去附近的柳樹林子裏逛了兩圈,也沒什麽異常。本想派人爬上去看看,可終究還是忍住了。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即便身手再好,也擱不住爬那麽高啊。
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把這事給擱下了。
現在,李連長說要查查,那就查一下吧。
當天中午,頂著大太陽,他帶著幾個民兵又去檢查一下。
那一片靜悄悄的,看不到一個活人。
就連那些趁著中午下地偷苜蓿的家屬們,都不見了蹤影。
以前,這裏可是私人放牧的天下,就差把公家的飼料打包搬迴家了。看來這鬼神之說的威力,還真夠大的。
從支渠那邊迴到連隊,秦大勇安排人手開始打探。想側麵了解一下,那天前後都有誰去過那裏?有沒有發現什麽異常?等等。
到了黃昏時分,果然有了消息。
有職工說,那天一大早,看到李大個子帶著兒子李誌軍從支渠那邊迴來,自行車後麵還馱著一大捆新鮮的柳條枝子,像是剛從柳樹林子裏折的。
於是,秦大勇當晚就找到了李大個子。
李師傅見民兵隊長上門了,一開始心裏有些發慌,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麽事?當聽到秦隊長問起砍柳條枝子時,就更慌了。
連隊裏可是三令五申,不準私自去折柳樹枝子。
雖然職工們都會偷著折一點,編個筐子,用來盛個東西什麽的。可數量畢竟有限,也僅限於自家使用。
而他家就不同了。
自從“巴紮”開放之後,他發現了一個“創收”路子。
那就是用稻草或柳條編筐子,拿到“巴紮”上去賣錢,或者用來換一點吃的東西。
他和愛人的手都很巧,以前在老家時就會編筐子、編提籃、編果盤什麽的。他家裏用的東西,無論是大件還是小件,包括大衣櫃子和凳子,都是自己動手編的。
他的手藝與連隊裏的其他老職工也不同。
就以編柳條筐子來說吧。
別人編的大多又粗又笨,不過是能盛東西而已。
而他編
的就不一樣了。
他編的柳條筐子分兩種,一種是帶皮的,一種是脫皮的。
帶皮的那種呈紅褐色,大方簡潔,結實耐用,多用來盛一些粗苯東西。脫皮的那種,白生生的,精巧美觀,看著就像一件工藝品。
他去“巴紮”上售賣的,就是那種脫皮的柳條筐子。
他發現,來買筐子的,大多是知青。
這些小青年們都是從滬上大城裏出來的,基本上什麽都不會,花起錢來卻是大手大腳的。不過正因為此,他的買賣格外好。
於是,幹得就更起勁了。
現在,幾個孩子也學會編筐子了。
暑期裏,每天都要去柳樹林子裏砍一些柳條枝子迴來,放在水中浸泡處理之後,捋下柳條外皮,隻剩下光潔柔韌的柳條芯子。
用這種白枝子,可以編提籃、果盤、饃筐子、針線盒、小花籃、小花瓶、帶蓋的衣服箱子等等,樣式還特別好看。
在“巴紮”上,他甚至可以按照顧客的需求定做樣式。
隻要顧客能說出來,他就能編出來。
連隊裏也有職工在“巴紮”上撞見他擺攤的,可誰也不會去說什麽。現在家家戶戶都在搞“副業”,他靠自己的雙手勞動致富,也沒礙著誰。
可現在民兵隊長上門了,事可就大了。
他知道,自己砍了連隊裏的柳條枝子,占了小便宜。可他砍枝條時,都是均勻地砍,從來不會對著一棵樹猛砍,這樣就相當於給柳樹去旁枝錯節。
每年春天,護林員不是還要一棵一棵去枝椏嗎?
他這麽做,等於是在幫護林員分憂啊。
可現在人都上門了,又哪裏能說得清楚?
秦大勇見李大個子臉色發白,心知他會錯了意。
於是,嗬嗬一笑,趕緊說道:“李師傅,千萬別誤會,我過來沒別的意思,就是想了解一下,那天你在柳樹林子裏,有沒有發現什麽……”
李師傅一聽,這才鬆了口氣。心說,自己還真是做賊心虛啊。
消除了心蒂,李師傅的話頓時多了起來。
他細細地迴想了一下,就把那天在柳樹林子裏的情況簡單說了一遍。
最後,還從床底下的柳條筐子裏,扯出了一條白尿素口袋,笑著說道:“秦隊長,您看,那天誌軍在柳樹枝子上,撿了一個破口袋,本想扔
了,後來一看用來墊筐子底比較合適,就順手給帶了迴來……”
秦隊長接過來,抖了抖。
這是一條破了口子的尿素口袋,光澤很好,就著燈光一照,閃閃發亮。
他心裏一動,立馬猜到了什麽。
從撿到塑料袋子的地方來看,正好在三角架的下風處。也就是說,那天王師傅看到的那條白影子,極有可能就是這條尿素口袋。
風一吹,晃晃悠悠地從架子頂上飄落下來。
夜色中,看著就像一條人影。
也難怪王師傅會看花了眼。
可好端端的,誰會把尿素口袋擱在三角架上?
想著,白天有孩子攀爬上去,沒準這隻破口袋是用來墊屁股的?或者是用來搭涼棚的?總之,孩子們從上麵下來時,卻把這件“寶貝”給忘了。
夜風一吹,就給“唿拉拉”地刮了下來。
至於王師傅聽到的響動,會不會是風聲或者鈴聲之類的?
三角架周圍都是空地,它又正好聳立在風口上。
風一吹,金屬架子發出共鳴聲,不是很正常嗎?或者,是哪個皮孩子把自行車鈴鐺或者別的什麽給落在上麵了,而搞出了某種聲音?
想到此,秦大勇想做一個驗證。
於是,他拿著那條白尿素口袋,走到外麵。
借著月色,一瞅。
果然,尿素口袋反射著白瑩瑩的光澤。這一下,“白影子”的問題就破解了。至於那個奇怪的聲音,去三角架那邊走一趟就知道了。
李連長當晚就聽到了秦大勇的匯報。
他樂得哈哈大笑。
心說,這個誤會可真夠大的。
不過,這件事暫時還是不要說破比較好。支渠那邊好不容易才消停下來,小孩子們不敢去玩水了,家屬們不敢下地偷苜蓿了,就連放羊的都繞著走。
當然,還是有膽大的。
比如,像宋大膽那樣的,還有大田班的那幾個,膽子也漸漸恢複了。
可那畢竟是少數。
於是,李連長與秦大勇耳語了幾句。
秦大勇立馬就明白了。他拍著胸脯,大聲說道:“李連長,您放心,驗證的事情,一有結果就來向您匯報!”
李連長點了點頭。
這個民兵隊長是他一手
提拔上來的,腦子果然好用。
第二天上午,刮起了東南風。
秦大勇帶著兩個民兵再次來到了三角架下。
他伏在鐵架子上,側耳聆聽,果然傳來了金屬的嗡嗡聲。可白天,風聲、水聲、麻雀的叫聲不絕於耳,不仔細聽根本就注意不到這種聲音。
可晚上就不一樣了。
尤其是夜深人靜時分,稍有一點響動,就猶如打雷一般。
那晚,王師傅值夜班時所聽到的,會不會是金屬的轟鳴聲啊?
為了進一步驗證這個推論,秦大勇決定親自爬上去一趟。
徒手爬,對他這種長期參加訓練的民兵來說,根本不在話下。可為了穩妥一些,腰裏還是加上了兩道保險繩。
跟著他一起前來的民兵小李,見隊長要爬三角架,就趕緊從腰裏解下了一條紅繩子,給他係在了胳膊上。
“隊長,用這個避避邪氣!”小李恭恭敬敬地說道。他想,無論如何,還是要讓秦隊長避避鬼氣才好。
秦大勇瞅了瞅那條紅繩子,這才知道因為跟著他一起在三角架下麵晃悠,小李同誌這兩天腰裏都帶著這個,說是他愛人硬逼著給他係上的。
秦大勇心說,幹嘛推到你愛人頭上?恐怕是你自己心裏瘮得慌吧?可他不想說破。於是,係著紅繩子,套上保險繩,一點一點爬了上去。
到了頂上,果然在鐵架子的螺絲縫隙間,發現了一長綹白尿素口袋的殘片。
他取下來,放進了口袋裏。
又細細檢查了一下平台。
最後,在架子頂上,發現了一隻鈴鐺,用鐵絲吊著。
這隻鈴鐺,是從自行車上擰下來的那一種,把芯掏出來後,做了一點處理,就變成了一隻風鈴。有風吹來,就會發出一陣清脆悅耳的聲響。
不過這會兒,那隻充當鈴芯的小鐵疙瘩,已經脫落了,這隻風鈴也就報廢了。這就解釋了,為何“鬧鬼”之後就再也聽不到任何響動了。
到了這裏,三角架“鬧鬼”之謎就完全破解了。
至於,是誰家的孩子無意間搞的惡作劇?
隻要打聽一下,那天最後一個攀爬上去的孩子是誰,就知道了。
秦大勇帶著兩件“戰利品”,凱旋而歸。
進了連部,他立馬單獨向李連長做了匯報。李連長滿意地點了點頭,打算下
次開會時,向職工們發表講話,破除一下封建迷信思想。
可他知道人的逆反心理。
你越說沒有,就越有人會相信,甚至會傳得神乎其神的。
這麽一來,威懾力就更大了。
自從聽說鬧鬼之後,黎元元就一直在關注著此事。
她見了鄧蕭哥哥,還和他一起討論了一番。
鄧蕭也是個無神論者,認為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不過是被人誤解了而已。可一時半會的,卻沒有什麽證據可以證明。
哪想到,不過一個多星期,就聽偉民哥哥說,秦隊長找到李師傅家了解情況。她一聽,就來了興趣,立馬找到誌軍哥哥,三句兩句就摸清楚了見麵的細節。
迴到家裏一想,黎元元就猜到了事情的原委。
她忍不住哈哈大笑。
於是,靈感迸發,就著這個題材提筆寫了一篇推理破案小說的綱要。這部小說的名字就叫《三角架鬧鬼之謎》。
她打算趁著暑期,等寫完了《發明家的迷局》之後,就開始寫這部中篇。
鄧蕭聽說後,對元元越加佩服。
心說,這樣都可以編出故事來?這題材也太寬泛了吧?
元元可真是個小天才啊。
大白天的,騎車經過那裏,就覺得瘮得慌。
就連去支渠玩水的孩子也少了許多。
這下可好,用不著李連長三令五申,大人和孩子們都自覺地遵守起紀律來,平常沒事誰也不願意去那邊。
可負責那一片農田的班組,每天都得下地檢查。
那十幾名職工,隻好硬著頭皮結伴前往。一到太陽落山前,就趕緊下班。
每次路過三角架時,恨不得繞著走。
可那個建築物,就在幹道旁邊,即便想繞也繞不過去。
這種來自心理上的恐懼,外加上那一片柳樹成蔭,十分靜謐,更令人感到脊背發涼,兩股戰戰。甚至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負責農田灌溉的王師傅,他的本職工作就是田間管水,在支渠那邊加夜班是常有的事情。
可上次嚇破了膽子,說什麽也不敢去那邊了。
王師傅不敢去,換做其他職工也不敢去啊。最後沒辦法,隻好倆人一組,這樣壯著膽子總好一些吧?
與王師傅搭班的是宋師傅,長得又黑又高,人稱鐵塔。他膽子特別大,天不怕地不怕的,還有一個外號叫宋大膽。
對於鬼的傳言,他將信將疑。
於是,每次值夜班路過三角架時,都要仰著臉,往上瞅瞅。
可那個鐵架子,除了高高地聳立著,給人一種威壓之外,倒沒什麽異常。
漸漸的,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而王師傅見了,也稍稍寬了心。
雖然幹完活就走,一刻也不敢多呆,可膽子還是稍微大了一點。
可說也奇怪,自從傳出“鬧鬼”之後,卻再也沒人見過鬼了。
也沒聽到過任何響動。
李連長是從戰場上下來的,一向不信鬼神之說。
開始聽到傳言時,就嗤之以鼻。
可隨後,見那些皮孩子們因此而遠離了三角架,也就不想說破。
心說,小孩子再也不敢徒手攀爬了,倒是件好事。
不過,他心裏也犯嘀咕。
王師傅那晚看到的究竟是什麽?
這事,是不是暗裏查探一番?
也好心裏有個數。
於是,找到民兵隊長秦大勇,讓他調查一下。
其實,秦大勇在事發後的第二天上午,就帶著兩個民兵去了現場。
他們圍著三角架轉了幾圈,沒發現任何線索。去附近的柳樹林子裏逛了兩圈,也沒什麽異常。本想派人爬上去看看,可終究還是忍住了。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即便身手再好,也擱不住爬那麽高啊。
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把這事給擱下了。
現在,李連長說要查查,那就查一下吧。
當天中午,頂著大太陽,他帶著幾個民兵又去檢查一下。
那一片靜悄悄的,看不到一個活人。
就連那些趁著中午下地偷苜蓿的家屬們,都不見了蹤影。
以前,這裏可是私人放牧的天下,就差把公家的飼料打包搬迴家了。看來這鬼神之說的威力,還真夠大的。
從支渠那邊迴到連隊,秦大勇安排人手開始打探。想側麵了解一下,那天前後都有誰去過那裏?有沒有發現什麽異常?等等。
到了黃昏時分,果然有了消息。
有職工說,那天一大早,看到李大個子帶著兒子李誌軍從支渠那邊迴來,自行車後麵還馱著一大捆新鮮的柳條枝子,像是剛從柳樹林子裏折的。
於是,秦大勇當晚就找到了李大個子。
李師傅見民兵隊長上門了,一開始心裏有些發慌,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麽事?當聽到秦隊長問起砍柳條枝子時,就更慌了。
連隊裏可是三令五申,不準私自去折柳樹枝子。
雖然職工們都會偷著折一點,編個筐子,用來盛個東西什麽的。可數量畢竟有限,也僅限於自家使用。
而他家就不同了。
自從“巴紮”開放之後,他發現了一個“創收”路子。
那就是用稻草或柳條編筐子,拿到“巴紮”上去賣錢,或者用來換一點吃的東西。
他和愛人的手都很巧,以前在老家時就會編筐子、編提籃、編果盤什麽的。他家裏用的東西,無論是大件還是小件,包括大衣櫃子和凳子,都是自己動手編的。
他的手藝與連隊裏的其他老職工也不同。
就以編柳條筐子來說吧。
別人編的大多又粗又笨,不過是能盛東西而已。
而他編
的就不一樣了。
他編的柳條筐子分兩種,一種是帶皮的,一種是脫皮的。
帶皮的那種呈紅褐色,大方簡潔,結實耐用,多用來盛一些粗苯東西。脫皮的那種,白生生的,精巧美觀,看著就像一件工藝品。
他去“巴紮”上售賣的,就是那種脫皮的柳條筐子。
他發現,來買筐子的,大多是知青。
這些小青年們都是從滬上大城裏出來的,基本上什麽都不會,花起錢來卻是大手大腳的。不過正因為此,他的買賣格外好。
於是,幹得就更起勁了。
現在,幾個孩子也學會編筐子了。
暑期裏,每天都要去柳樹林子裏砍一些柳條枝子迴來,放在水中浸泡處理之後,捋下柳條外皮,隻剩下光潔柔韌的柳條芯子。
用這種白枝子,可以編提籃、果盤、饃筐子、針線盒、小花籃、小花瓶、帶蓋的衣服箱子等等,樣式還特別好看。
在“巴紮”上,他甚至可以按照顧客的需求定做樣式。
隻要顧客能說出來,他就能編出來。
連隊裏也有職工在“巴紮”上撞見他擺攤的,可誰也不會去說什麽。現在家家戶戶都在搞“副業”,他靠自己的雙手勞動致富,也沒礙著誰。
可現在民兵隊長上門了,事可就大了。
他知道,自己砍了連隊裏的柳條枝子,占了小便宜。可他砍枝條時,都是均勻地砍,從來不會對著一棵樹猛砍,這樣就相當於給柳樹去旁枝錯節。
每年春天,護林員不是還要一棵一棵去枝椏嗎?
他這麽做,等於是在幫護林員分憂啊。
可現在人都上門了,又哪裏能說得清楚?
秦大勇見李大個子臉色發白,心知他會錯了意。
於是,嗬嗬一笑,趕緊說道:“李師傅,千萬別誤會,我過來沒別的意思,就是想了解一下,那天你在柳樹林子裏,有沒有發現什麽……”
李師傅一聽,這才鬆了口氣。心說,自己還真是做賊心虛啊。
消除了心蒂,李師傅的話頓時多了起來。
他細細地迴想了一下,就把那天在柳樹林子裏的情況簡單說了一遍。
最後,還從床底下的柳條筐子裏,扯出了一條白尿素口袋,笑著說道:“秦隊長,您看,那天誌軍在柳樹枝子上,撿了一個破口袋,本想扔
了,後來一看用來墊筐子底比較合適,就順手給帶了迴來……”
秦隊長接過來,抖了抖。
這是一條破了口子的尿素口袋,光澤很好,就著燈光一照,閃閃發亮。
他心裏一動,立馬猜到了什麽。
從撿到塑料袋子的地方來看,正好在三角架的下風處。也就是說,那天王師傅看到的那條白影子,極有可能就是這條尿素口袋。
風一吹,晃晃悠悠地從架子頂上飄落下來。
夜色中,看著就像一條人影。
也難怪王師傅會看花了眼。
可好端端的,誰會把尿素口袋擱在三角架上?
想著,白天有孩子攀爬上去,沒準這隻破口袋是用來墊屁股的?或者是用來搭涼棚的?總之,孩子們從上麵下來時,卻把這件“寶貝”給忘了。
夜風一吹,就給“唿拉拉”地刮了下來。
至於王師傅聽到的響動,會不會是風聲或者鈴聲之類的?
三角架周圍都是空地,它又正好聳立在風口上。
風一吹,金屬架子發出共鳴聲,不是很正常嗎?或者,是哪個皮孩子把自行車鈴鐺或者別的什麽給落在上麵了,而搞出了某種聲音?
想到此,秦大勇想做一個驗證。
於是,他拿著那條白尿素口袋,走到外麵。
借著月色,一瞅。
果然,尿素口袋反射著白瑩瑩的光澤。這一下,“白影子”的問題就破解了。至於那個奇怪的聲音,去三角架那邊走一趟就知道了。
李連長當晚就聽到了秦大勇的匯報。
他樂得哈哈大笑。
心說,這個誤會可真夠大的。
不過,這件事暫時還是不要說破比較好。支渠那邊好不容易才消停下來,小孩子們不敢去玩水了,家屬們不敢下地偷苜蓿了,就連放羊的都繞著走。
當然,還是有膽大的。
比如,像宋大膽那樣的,還有大田班的那幾個,膽子也漸漸恢複了。
可那畢竟是少數。
於是,李連長與秦大勇耳語了幾句。
秦大勇立馬就明白了。他拍著胸脯,大聲說道:“李連長,您放心,驗證的事情,一有結果就來向您匯報!”
李連長點了點頭。
這個民兵隊長是他一手
提拔上來的,腦子果然好用。
第二天上午,刮起了東南風。
秦大勇帶著兩個民兵再次來到了三角架下。
他伏在鐵架子上,側耳聆聽,果然傳來了金屬的嗡嗡聲。可白天,風聲、水聲、麻雀的叫聲不絕於耳,不仔細聽根本就注意不到這種聲音。
可晚上就不一樣了。
尤其是夜深人靜時分,稍有一點響動,就猶如打雷一般。
那晚,王師傅值夜班時所聽到的,會不會是金屬的轟鳴聲啊?
為了進一步驗證這個推論,秦大勇決定親自爬上去一趟。
徒手爬,對他這種長期參加訓練的民兵來說,根本不在話下。可為了穩妥一些,腰裏還是加上了兩道保險繩。
跟著他一起前來的民兵小李,見隊長要爬三角架,就趕緊從腰裏解下了一條紅繩子,給他係在了胳膊上。
“隊長,用這個避避邪氣!”小李恭恭敬敬地說道。他想,無論如何,還是要讓秦隊長避避鬼氣才好。
秦大勇瞅了瞅那條紅繩子,這才知道因為跟著他一起在三角架下麵晃悠,小李同誌這兩天腰裏都帶著這個,說是他愛人硬逼著給他係上的。
秦大勇心說,幹嘛推到你愛人頭上?恐怕是你自己心裏瘮得慌吧?可他不想說破。於是,係著紅繩子,套上保險繩,一點一點爬了上去。
到了頂上,果然在鐵架子的螺絲縫隙間,發現了一長綹白尿素口袋的殘片。
他取下來,放進了口袋裏。
又細細檢查了一下平台。
最後,在架子頂上,發現了一隻鈴鐺,用鐵絲吊著。
這隻鈴鐺,是從自行車上擰下來的那一種,把芯掏出來後,做了一點處理,就變成了一隻風鈴。有風吹來,就會發出一陣清脆悅耳的聲響。
不過這會兒,那隻充當鈴芯的小鐵疙瘩,已經脫落了,這隻風鈴也就報廢了。這就解釋了,為何“鬧鬼”之後就再也聽不到任何響動了。
到了這裏,三角架“鬧鬼”之謎就完全破解了。
至於,是誰家的孩子無意間搞的惡作劇?
隻要打聽一下,那天最後一個攀爬上去的孩子是誰,就知道了。
秦大勇帶著兩件“戰利品”,凱旋而歸。
進了連部,他立馬單獨向李連長做了匯報。李連長滿意地點了點頭,打算下
次開會時,向職工們發表講話,破除一下封建迷信思想。
可他知道人的逆反心理。
你越說沒有,就越有人會相信,甚至會傳得神乎其神的。
這麽一來,威懾力就更大了。
自從聽說鬧鬼之後,黎元元就一直在關注著此事。
她見了鄧蕭哥哥,還和他一起討論了一番。
鄧蕭也是個無神論者,認為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不過是被人誤解了而已。可一時半會的,卻沒有什麽證據可以證明。
哪想到,不過一個多星期,就聽偉民哥哥說,秦隊長找到李師傅家了解情況。她一聽,就來了興趣,立馬找到誌軍哥哥,三句兩句就摸清楚了見麵的細節。
迴到家裏一想,黎元元就猜到了事情的原委。
她忍不住哈哈大笑。
於是,靈感迸發,就著這個題材提筆寫了一篇推理破案小說的綱要。這部小說的名字就叫《三角架鬧鬼之謎》。
她打算趁著暑期,等寫完了《發明家的迷局》之後,就開始寫這部中篇。
鄧蕭聽說後,對元元越加佩服。
心說,這樣都可以編出故事來?這題材也太寬泛了吧?
元元可真是個小天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