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之後,就進入了秋收季節。

    連隊裏再次拉開了秋收大會戰,準備下地搶收旱稻。與往年不同的是,這一迴機工車間並未參加,因為有更重要的任務在等著他們。

    原來,副業組從外麵接了一批零件加工的活計。李連長一核算,這零活更創收啊,於是大手一揮,讓車間裏集中精力做好這批零件,好與對方達成長期合作。

    王慧珍聽說老田今年不用下地了,可高興壞了。每年搶收,老田都磨出一手血泡迴來,這下可好,再也不用擔心了。

    晚上,黎元元聽到田爸爸和王媽媽說著悄悄話。

    倆人還算了一筆小賬,說等到明年春天,買照相機的錢就能賺迴來了。到了那時,家裏也買一台收音機好了。

    田爸爸還笑嘻嘻地說道:“慧珍啊,不如給你買一塊手表吧?看看現在連隊裏戴手表的可不少啊!”

    “老田,我要那個做什麽?在大田裏幹活,看看太陽就知道幾點了。那手表戴在胳膊上就是擺個樣子,又不能吃又不能喝的……”

    “慧珍啊,現在就流行這個,你看看那個楊淑芬,老早的就戴上手表了,還給她家老姚也弄了一塊,一開會,倆人就把袖子捋得高高的,生怕人家看不到似的……”

    “嗬嗬,他們兩口子就是那個性子……”

    黎元元聽著,也抿著嘴笑了起來。

    一說到錢,她就想起了稿費。

    《山城少年探案記》發表之後,她一共收到了七塊二毛錢。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一下子拿出來恐怕會太顯眼了。於是,就把這筆錢分成三次,交給了王媽媽,說是“寫作文”賺來的稿費。

    王媽媽又驚又喜。

    怎麽也想不到,小孩子寫寫“作文”就能掙這麽多稿費?

    晚上,她悄悄問了問老田,可老田笑著說:“元元寫的恐怕不是一般的作文,十有八.九是在編故事啊!”

    “編故事?”王媽媽半信半疑。元元小小年紀就會編故事了?可看老田的樣子,似乎也不想說破這事,反正元元說什麽就是什麽吧。

    關於稿費這事,除了鄧蕭哥哥之外並無外人知曉。

    這筆匯款,也是他搭車去場部領迴來的。

    目前,她正在籌劃著寫第二部,想像那個“海派俠客”那樣搞個連載。那人的探案作品,已經

    連載十期了,頗受讀者的歡迎。

    對這位作者,是真心佩服。

    現在,不光鄧蕭他們,就連她在內,每隔兩周都在急火火地等著最新一期的《綠野周刊》,好了解案情的後續發展。

    還有,就是《故事會》那邊也發來了信件。責編希望“他”能經常投稿,多寫一些傳奇故事。對此,她也一口應承了下來。

    掰著手指頭算算,黎元元頗有些得意。

    這個“副業”搞得還蠻不錯的。

    可交給王媽媽的錢,她卻舍不得花,說要給她存著。她想,等以後掙得多了,就給王媽媽買塊手表戴戴。看得出來,王媽媽還是挺喜歡手表的。

    搶收過後,團場上下也清閑了起來。

    一年一度的秋季籃球聯賽又開始了。

    鄧蕭打算參加完這一賽季,就退役。他現在讀初三,學習更加緊張了,也想把更多精力用在學習上。

    更何況,他的理想是讀高中考大學。

    爸爸希望他將來能考到京城去,那裏有全國最好的高校,也是他的故鄉。而他自己也有這個打算。

    黎元元聽說後,滿心支持。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相信蕭哥哥將來一定能考上大學。

    而她自己呢,也會繼續努力的。

    到秋季籃球聯賽結束時,已到了十月底。

    這時候,王媽媽和田爸爸已做好了過冬的準備。

    今年照例曬了一大包幹豆角和蘿卜幹,外加一大壇子豆醬、西瓜醬。另外,還特意熬了兩罐西紅柿醬,好在冬天燒菜或燒湯時當調料用。

    這個星期天,鄧蕭騎車來到了連隊。

    他是來給元元送稿費的,一共三塊五毛錢,去場部打比賽時,順道給取迴來了。今天正趕巧了,連隊裏剛分了最後一茬秋茄子,田叔叔正忙著炸茄盒呢。

    這是最近十分流行的一道菜。

    不知怎的就在連隊裏傳開了,搞得家家戶戶都學會了炸茄盒。而田爸爸把這道菜又發揚光大了一番。

    今天他用的是雞脯子肉打的餡子,摻上蔥薑等配料,再用鹽、醬油、花椒大料粉等調味,再加上兩勺熟菜籽油,最後打上一個雞蛋拌勻,這樣餡子就調好了。

    下麵,就開始準備茄夾。

    先用水、雞蛋清和麵粉攪一小盆麵糊,灑上一點鹽,待用。把圓茄子切

    成一指多厚的帶皮方塊,往中間拉一刀,注意不能切斷了。再用小勺子把肉餡夾到茄塊中間,放在盆子裏,裹上一層幹麵粉待用。

    一切準備就緒。

    鍋裏加油燒熱,待冒煙後,用筷子夾著茄夾,沾了麵糊後,放入油鍋中,等炸得兩麵呈金黃色(炸兩次),撈出來控油,即可裝盆。

    黎元元和鄧蕭一頭紮在小棚子裏,圍觀了整個過程。

    茄盒剛一出鍋,倆人就先嚐了嚐。田爸爸說:“炸茄盒,就得趁熱吃,這樣外焦裏嫩,又香又酥,別提有多好吃了!”

    炸茄盒,特別暄堆。

    這一炸就炸了一大盆子,金燦燦的,看著十分誘人。幾個小將聞著香味,也都擁了進來,田爸爸一看,趕緊讓偉民把盆子端到屋子裏去。

    中午這一頓飯,除了炸茄盒和炒青椒之外,田爸爸一大早還燉上了一鍋雞塊。

    這是今年春天養的小雞,兩窩一共成了十二隻。養到九月份時,就開始宰著吃了。現在天冷了,沒那麽多飼料,隻好讓鄰居孫師傅又幫著宰了一隻。

    一家人圍著桌子,把白米飯上澆上雞湯,埋頭吃了起來。

    鄧蕭一邊吃一邊想著,田叔叔家的生活可真好啊。

    剛吃了午飯。

    孫大江跑來報信說:“籃球場上有一輛汽車開過來,說是來換大米的,一公斤大米可以換兩公斤蘋果,那邊有好些人都在排隊……”

    幾個小將一聽,也想去換蘋果吃。田根寶想了想,就答應了。他讓偉民用袋子從米缸裏裝了一公斤大米,就拎著出門了。

    鄧蕭和黎元元也跟著過去看了看。

    一走到籃球場,那裏果然停著一輛大卡車。車上裝著一箱一箱的蘋果,職工們拎著米袋子正在排隊,而工作人員正坐在車上,一邊過稱一邊裝蘋果。

    自從經濟搞活以來,來連隊裏換大米的就陸陸續續地出現了。有拿杏幹的,有拿秋梨的,有拿蘋果的,甚至還有拿煙葉的

    這些水果和煙葉,在農場裏並不多見,可在地方上卻很常見。而地方上的糧食卻很緊張,尤其是大米更是少見。這麽一來,交換雙方各取所需,買賣也就格外好。

    黎元元站在一旁,瞅了瞅蘋果,又黃又大,像是黃元帥。

    這種蘋果很香,最適合放在大衣櫃裏了。

    吃起來也很好吃,麵麵的,甜甜的。

    這天,田偉民去換了兩公斤蘋果。

    一家六口,連帶著鄧蕭一人一個,就消滅了一半。臨走前,王慧珍給鄧蕭又拿了兩個,說帶迴去給弟弟妹妹吃。

    可鄧蕭死活不要。

    一共就那麽幾個蘋果,連吃帶拿的,實在是太不像話了。

    王慧珍見了,哈哈笑著也就不再堅持了。

    轉眼進入了十一月,氣溫驟降。

    邊疆的冬天又來到了。

    當職工們生起爐子,窩在家裏烤火時,連隊裏又出了一件新鮮事。

    楊淑芬家從滬上買了一台14寸黑白電視機,在屋頂上豎著一根高高的天線杆子,可以收到好幾個頻道的電視節目。

    這一下,他們家頓時熱鬧起來了。

    晚上一吃過飯,玩得好就帶著孩子,搬著小凳子來看電視了。由於來得人太多,屋子裏擠得滿滿的,連插腳的地方都沒有。

    有的人沒地方坐,就幹脆站在邊上看。直到電視台轉播結束,屏幕上出現幾條黑白相間的豎道道,才肯離開。

    這個星期六,一吃過晚飯,田根寶和王慧珍也帶著小將們來到了楊淑芬家。

    一進門,就看到一台黑白電視機,擺在桌子上。電視機上麵還搭著一塊白色的網眼蓋布,這會兒節目還沒開始轉播,所以還沒開機。

    由於提前打了招唿,楊淑芬給他們家專門留了一塊空地,一家人擠在沙發上坐著。黎元元和小龍港坐在沙發扶手上。

    不一會兒,屋子裏就擠滿了人。

    室內的溫度立馬升了起來,熱得隻好脫了棉襖,穿著毛衣。

    到點了,電視節目開始轉播了。

    一屋子觀眾,立馬全神貫注起來,一個二個的眼睛都盯著電視機屏幕,恨不得趴到屏幕跟前去。黎元元一邊瞄著電視,一邊觀察著大家的反應。

    就在這時,電視屏幕一閃,出現了大量的雪花。屏幕上的影像,頓時看不清楚了,聲音也斷斷續續的,不知在說些什麽?

    “哦呦,老姚,你趕緊穿上大衣,出去調一下!”楊淑芬著急地說道。這故事片看得正起勁呢,忽然就斷了。

    姚爸爸趕緊穿上大衣,跑到屋子外麵,調天線去了。也許是遇到過這種情況,姚爸爸扯著下麵的天線,調了幾個方向,雪花就消失了。

    他趕緊跑迴屋子,接著看了起來。

    這天晚上,一屋子大人和孩子,直到看見屏幕上出現“再見”兩個字,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一個月後,連隊裏又出現了第二台黑白電視機。

    職工們看電視的熱情就更高了,沒事的時候就聚在一起講講電視節目。雖然,除了新聞,也沒什麽好看的節目,可還是很吸引人。

    見此情景,黎元元也不得不感歎。

    這恐怕是最早看電視的那批人之一。

    即便這裏是邊疆農場,可由於知青的緣故,業餘文化生活卻緊緊追趕著城市的腳步,一點也不落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十年代小田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玖景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玖景觀並收藏七十年代小田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