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四個現代化,過上好日子。

    首先從連隊後勤開始。

    為了保障職工們的吃水安全,兩年一度的澇壩清淤工作拉開了帷幕。

    這天中午放學後,黎元元和偉波哥哥背著書包路過澇壩,看到裏裏外外、人山人海,正在熱火朝天地開展著清淤大會戰。

    這時,澇壩裏的水已經用抽水機,抽了個一幹二淨,露出了平整的底部,隻在壩底殘留著一個三米見方的小水坑。

    一群男職工們,穿著高筒膠鞋,手持鐵鍁,把坑底的淤泥挖出來,裝在架子車上運出去。

    還有一部分男職工站在澇壩的斜坡上,清理著周邊的淤泥,一層一層地向上傳遞著,最上麵的職工,把淤泥一鍁一鍁地倒扣在澇壩牆上。

    澇壩裏,一百多名職工集體勞動,氣氛非常熱烈

    人群中,有喊號子的,有唱歌的,有說笑話的,還有比賽看誰挖得快的。而澇壩牆外,也站滿了大大小小的孩子,眼巴巴地圍觀著。

    不過,他們的興趣卻不在職工身上,而是澇壩中間的那個小水坑。

    傳說,羅排長往澇壩裏投放過不少魚苗。兩年下來,那些魚苗如果沒進肚子裏的話,應該還留在坑底,長到現在個頭應該不會小吧?

    “快看那邊,又冒泡泡了!”有一位少年,大聲嚷嚷道。

    “哦呦,看這樣子坑底還藏著一個大家夥……”幾個半大孩子躍躍欲試,恨不得立刻跳下去捉魚。可管理排長在一邊巡視著,黑著一張臉,搞得誰也不敢動彈。

    黎元元和田偉波看一會兒熱鬧,就迴家了。

    中午吃飯時,聽田爸爸說:“這是趕在上凍之前,清理澇壩,這樣冬天凍起來的冰塊,才更幹淨衛生一些。”

    黎元元聽了,在心裏歎了口氣。

    吃水,一直是一大難題。

    什麽時候,連隊裏能喝上自來水就好了。看看為了這次清淤,家家戶戶都提前在桶裏和缸裏儲滿了水,好應付兩天。

    往後,一旦澇壩出現什麽問題,那吃水就會出現困難。

    這種艱苦條件,不知什麽時候才能得到改善?

    下午一上課,黎元元照例開始了神遊。

    她坐在板凳上,小手背在身後,眼睛看著黑板,思緒卻飄向了迷霧重重的山城。

    也許是太過投入

    ,一不小心被黃老師給發現了。

    好在黑板上的生字,她都認得,讀起來一點都沒打磕。黃老師不好直接批評她,就讓她坐下了。

    她想,再這麽下去,可能會被請家長。

    以後上課時,不能再琢磨劇情了。

    截止到目前,寫作計劃還算順利。

    大綱已經擬定,故事名稱暫定為《山城少年探案記1》,計劃寫六萬字左右。她初步估算了一下,自己每天能寫三百到五百字,一個月下來就能攢到一萬二千字,預計五個月內就能完成。

    可真動起筆來,發現寫文速度比想象得要快一點。

    尤其是換了鋼筆之後,寫起來沒那麽累了,就能多寫一點。

    可是,為了不讓人察覺,還是盡量少用鋼筆。再說,她現在的手很少,握住鉛筆剛剛好,除了寫起來比較慢,也不會影響到手指的生長發育。

    真正難辦的是寫作時間的安排。

    在學校裏寫東西,一次隻能寫一點點,太入神了會被人察覺。

    而且寫滿字的稿紙也沒地方存放。

    除了把稿紙放在衣服口袋裏,書包和抽屜裏都不能放。教室是個沒有秘密的地方,有調皮同學特別喜歡翻騰別人的東西,隨時都有可能被發現。

    在家裏“假裝”辦作業,和小偉波寫的不一樣也是個問題。如果等哥哥們睡下了再寫,休息得太晚,田爸爸和王媽媽也會擔心。

    一時間,還真有點發愁。

    她想,幹脆裝病在家好了,可那樣也不是個長久辦法。最後,她打量著自己住的隔間,忽然想到如果接一盞燈泡,在自己房間裏辦作業,這些問題不就解決了?

    她得找個理由,讓田爸爸在房間裏安個燈泡才好。

    下午放學後,黎元元和偉波哥哥再次路過澇壩時,大會戰已經結束了。

    澇壩裏已經開始蓄水。

    到了明天,裏麵又儲滿的清水,恢複了往日的模樣。

    到家後,聽偉民哥哥說,在澇壩底部的那個小水坑裏,羅排長用網兜一下子撈出了三十多條鯉魚,其中有兩條二尺多長,個頭可是不小。

    可食堂裏開晚飯時,卻沒看到一丁點兒魚的影子。

    這麽多魚跑到哪裏去了?不會是被領導們給分掉了吧?黎元元在心裏嘀咕了兩句。

    “鬥私批修”了那麽多年,稍一放

    鬆,特殊化就開始顯現。

    這種不良風氣一旦抬頭,就很難改變。以後,這種現象會越演越烈,直到群眾們都習以為常為止。而昔日的優良傳統,也就徹底消亡了。

    對此,無力改變,唯有歎息。

    這天吃了晚飯,黎元元揪著田爸爸的衣襟,撒著嬌,說道:“爸爸,晚上屋子裏太黑,我有點害怕……”

    田根寶一聽,覺得有點奇怪。

    一年多來,還是第一次聽到元元說害怕。

    這個孩子有害怕過什麽東西嗎?聯想到小元元最近神神秘秘的樣子,誤以為小姑娘長大了,是不是都會變得膽小起來?小時候不覺得害怕,大了反而怕起鬼怪來了。

    “元元,不要害怕,爸爸給你屋裏裝一盞台燈……”

    “台燈?”

    “是啊,爸爸聽說代銷點裏進了一批台燈,還是熊貓牌的,正準備買兩台。這樣,給你和偉民哥哥的屋子裏都裝上台燈……”

    “爸爸,那太好了!”黎元元十分高興。想不到這個問題,這麽容易就解決了?

    聽王媽媽說,連隊裏的電費是按照家裏的燈泡個數和燈泡瓦數,收取的。

    每月來查電的呂叔叔,也是一名滬上知青,和田爸爸的關係很好,隻給家裏登記了一盞25瓦的燈泡。這樣即便增加燈泡,也不會給家裏造成什麽經濟負擔。

    算下來,也沒省幾角錢。

    可人就是這麽奇怪,隻要占了一點便宜,就覺得很開心。

    是個人,都有點私心啊,誰也不能免俗。

    一個星期過去了。

    在這種簡樸的條件下,黎元元已經寫了十多頁稿紙,估計有四千多字了。

    鄧蕭是這篇文的第一位讀者。

    這段日子,他趁著中午的空檔,和元元一起討論劇情。還特意在星期天趕過來,拜讀了元元的習作。對元元突然認識了那麽生字,除了略感驚訝之外,更多的是欽佩。

    元元的寫作能力,也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他想,元元真是個小天才,自己得加緊努力。否則,就連元元都比不過了。

    而黎元元除了《山城少年探案記1》之外,還開始寫起了短篇小說。其中,有一篇《小私心》就是根據一個真實事件改編的。

    向陽小學,每星期都要開展衛生評比,優秀班級將掛上流動錦旗。

    一到

    星期五下午,各班級都要進行大掃除,把教室裏外都打掃得幹幹淨淨,門窗都要擦洗一遍,來迎接學校的衛生大檢查。

    一年級(2)班的衛生委員杜絹,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每次衛生評比,一(2)班總會被扣分。不是在門後發現了一點沙子,就是出現了一個小紙團。

    可這些地方明明都打掃過了,為何會出現這種遺漏?這種現象一再發生,杜鵑心裏就起了疑慮。後來,經過一番追查,終於發現了事情的真相。

    《小私心》裏就描述了衛生委員杜鵑,追查真相的過程。

    原來,秘密就在一(2)班的後門上。

    這扇門的下麵有一個小窟窿,看著很不起眼。可一到星期五,隻要一(2)班的同學打掃完衛生之後,隔壁班的幾名小同學就會在門外玩耍,相互掩護著,往門裏麵灌一點沙子或塞進來一片碎紙條。

    一番調查之後,最後的真相卻是一(1)班的秦副班長為了爭優,保住流動錦旗,而指使同學暗裏做了手腳。

    寫完這個短篇,黎元元不禁咧了咧嘴。

    這個故事的原型,就是隔壁班的副班長江慧勤。這個小姑娘無論到了哪裏,都會做一些損人不利已的事情。

    鄧蕭看了這個小短篇,覺得寫得很好。

    作者以一種揭秘方式,描述了一個為了自己班級爭優,而損壞其他班級利益的自私現象。

    “元元,這篇《小私心》可以投到《兒童文學》試試?”

    “嘻嘻……是嗎?”

    “嗯,這篇小說很有意思,元元你再起一個筆名吧?”鄧蕭心說,這個小短篇用“刀劍嘯”這麽犀利的筆名,恐怕不太合適。

    “嘻嘻,那就叫“小包偵探”好了……”黎元元靈機一動,嘻嘻笑道。

    “小包偵探?這個筆名不錯……”鄧蕭心說,小包偵探?這是什麽典故?

    見鄧蕭哥哥對自己的筆名十分好奇,黎元元忍了又忍,終於還是說出了自己在托兒所裏的外號就叫“小包菜”。

    “小包菜?”鄧蕭一聽,樂得哈哈大笑。

    “……”話一出口,黎元元就有點後悔。可潑出去的水,怎麽也收不迴來了。

    當天,鄧蕭迴到家後,就把這篇《小私心》用方格稿紙謄寫了一遍。

    他把稿件裝進牛皮紙信封裏,按照《兒童文學》的投稿地址,郵寄了出去。這是元元的

    處女作,真希望它能變成鉛字。

    而黎元元很快就把這事給忘了。

    因為她發現,寫寫學校裏的事情其實很有意思,這樣的故事也更接地氣一些。

    於是,靈感勃發,埋首創作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捉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十年代小田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玖景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玖景觀並收藏七十年代小田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