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打地鋪

    轉眼到了十月底。

    北風襲來,天氣也越來越涼了。

    黎元元換上了一身秋裝,外麵是田奶奶從滬上郵寄過來的那套紅色小方格毛絨外套和褲子,裏麵是一身紅色小秋衣和小秋褲。

    這套新衣服一上身,看著特別洋氣。

    她腳上也換了一雙新鞋子。

    天冷了,那雙方口布鞋已經不能穿了。腳上的這雙紅鞋子,是王媽媽用幾塊碎布頭做的,厚厚的,絨絨的,可暖和了。

    腳麵上還帶著兩個紅紅的小毛球,一走路,就一晃悠,可好玩了。

    下霜後的那個星期天,鄧蕭哥哥騎車子過來了一趟。

    還帶了一書包沙棗,給她和小偉波吃。

    掛了霜的沙棗,果然很甜。

    她用小手捏著,一顆一顆放入口中,暫時忘卻了外界的紛擾。而鄧蕭看到小元元一臉開心的樣子,心裏也稍微輕鬆了一點。

    “蕭哥哥,不要擔心,一切都會過去的,到了明年就好了。”小元元像小大人一樣,說著寬慰的話。

    鄧蕭聽著,雖然不大明白這話裏麵的意思,可卻感到特別安心。

    他也希望那個明年,能早一點到來。

    正如鄧醫生所預料的那樣,這場運動持續的時間並不長。

    十月三十號這天,地震觀察站突然發布了一條預警消息。

    “近期南部邊疆地區,地殼活動十分頻繁,極有可能發生六級以上的地震……”

    接到消息,團場上下立刻重視起來。

    一時間,連隊裏舉辦了一係列的防震知識普及和地震預演。這些活動,立刻分散了職工們的注意力,也沒人再去搞那些徒有虛名的討論會、批.鬥會了。

    大家關心的問題隻有一個,萬一地震的,該怎麽辦?

    白天還好,大人和孩子們,有的在大田裏搞深耕勞作,有的在積農家肥,有的在車間裏上班,有的在學校裏上課,有的在托兒所院子裏玩耍,一發現不對勁,也好躲閃。

    可到了晚上呢?

    一家老小都在屋子裏睡覺,一旦地震了,跑都來不及。

    於是,大家集思廣益,各種各樣的土辦法就出台了。

    首先,安全是第一位的。

    於是,就有人把目光瞄準了打穀場。

    那邊地方大,平整開闊,地震了也砸不到人。還有那幾垛高高的稻草堆,每一垛都有八.九米高,二十多米長,是個睡覺的好地方。

    現在,天還不算太冷,稻草堆裏本來就很暖和,到時候帶上床單被褥過去,從稻草中間,挖一個深洞,鑽進去,住在裏麵既暖和又安全。

    這一下,就能睡一個安穩覺了。

    睡打穀場,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當天就有人帶隊,模仿著電影《地道戰》裏挖地道的方式,在稻草堆的中間挖了一個大洞,還設有專門的進出通道,掛上了厚厚的稻草簾子。

    一部分男職工,外加一些小青年和半大孩子,當晚就扛著行李,浩浩蕩蕩地搬了進去。

    連長和指導員聽說後,也不好反對。

    隻是一再叮囑大家,“要注意防火,注意安全,在打穀場上不能吸煙,夜裏要有站崗放哨的,輪班休息……”

    打穀場再大,隻解決了一部分人的住宿問題。

    剩下的人,該怎麽辦?

    那就要做好防震預警。

    於是,家家戶戶在晚上睡覺前,都把一個玻璃酒瓶子倒過來放在桌子上,隻要聽見瓶子倒下的聲音,披著被子,就往外跑。

    考慮到夜裏寒氣重,大人和孩子都穿著衣服睡覺,這樣跑起來也更方便一些。

    像田根寶家,孩子多,年紀也小,自然不能住到外麵。

    於是,他在外間的桌子上,也擺上了一個玻璃酒瓶子。還在三個隔間裏擱了一個搪瓷碗,把一雙圓筷子擺上上麵,給幾個孩子說,一聽到筷子落地的聲音,就往外麵跑。

    接著,又學鄰居家的樣子,從打穀場上,拉了兩架子車幹稻草迴來,鋪在床底下,做了三個地鋪,讓偉民帶著兩個弟弟,都睡在地鋪上。

    萬一地震了,上麵有床板棚著,也能支撐一下。

    田爸爸給小元元也打了一個地鋪,下麵墊著厚厚的稻草,上麵鋪著被褥,床單一耷拉下來,就是一個標標準準的小房子,別提有多安全了。

    這一晚,黎元元洗好了手腳,穿著小秋衣和小秋褲,又套上了棉襪子,一頭鑽進了地鋪裏。她躺在裏麵,頭上是床板,一伸手就能碰到,屁股底下是軟軟的幹稻草,還散發著一股清香。

    這種體驗,實在是太奇妙了。

    而住在外間的田爸爸和王媽媽,也躺在床底下

    的地鋪上。

    一翻身,下麵的稻草就發出“沙沙”的聲響,搞得倆人也不好意思亂動,就連說話聲音都放低了不少。

    因為這個地震消息,一切都變得神秘好玩起來。

    連隊裏的職工們一見麵,都是半開玩笑地問道:“昨晚睡得好嗎?你家聽到動靜了嗎?”

    “哎呦,昨晚上,我們一家子都睡在地鋪上,沉沉的,就像豬一樣,一晚上啥也聽沒見……”有的職工打著哈哈,笑道。

    最搞笑的是小龍港的爸爸。

    他跟人家說:“哦呦,昨天夜裏聽到響動了,嚇得我和我愛人,帶著孩子披著被子就往外跑,鞋都沒顧得上穿。我們三個頂著被子,黑咕隆咚的在外麵站了好一會兒,見鄰居家一點動靜都沒有,這是怎麽迴事啊?原來是我家的耗子,碰到酒瓶子了……”

    那個江排長家就更離譜了。

    一家八口,全部搬到打穀場上去了。

    他們家,單獨壘了一個小窩,還帶了一些吃的東西。

    結果呢,打穀場上耗子多啊,稻草堆裏也有不少,聞著味道就來了。一晚上,就把他家帶的東西,全都拉跑了。

    就連床單和被褥也咬了幾個大洞,氣得那個“老封建”在打穀場上直跳腳。

    一說起來,都快把人笑死了。

    田根寶和王慧珍聽到這個笑話,直撇嘴。

    越是自私自利的人,就越怕死。

    他們已經知道了江排長打擊報複的原因,想想真令人不齒。

    連隊裏忙著搞防震,營部也不例外。

    鄧醫生見運動消停了不少,就和愛人商量了一下,打算趁著天黑去一趟連隊。

    這天晚上,他騎車來到了田根寶家,把存放在這裏的東西悄悄地運迴去。見偉民、元元他們幾個都睡在床底下,覺得這個辦法不錯。

    於是,迴到家裏後,也有樣學樣,在床底下搭了三個地鋪。那兩車幹稻草,還是田根寶和王慧珍第二天中午拉著架子車,送過來的,說是鋪在地上防潮。

    就這樣,一家五口也睡在了地鋪上。

    雖然知道,這更多的是出於一種心理安慰。

    可那種安全的感覺,的確令人舒坦不少,就連睡眠質量也大大地提高了。

    作者有話要說:哢哢,安全度過了~~

    ---------

    (1)打草簾

    這幾天,托兒所裏也搞起了防震演練。

    上課時,都開著門和窗戶,以便逃跑。

    蘇阿姨和楊阿姨,還帶著小朋友們搞了幾次模擬練習。

    楊阿姨站在門外喊:“地震了!”

    蘇阿姨就吹著哨子,帶著小朋友們迅速離開屋子,跑到托兒所外麵的漫地裏,呆上一會兒。

    小朋友們對這種跑來跑去的遊戲,樂此不疲。

    一個二個嘻嘻哈哈的,對地震的危害性還沒什麽具體認識。直到第二年,唐山大地震發生後,全國上下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地震的危害性和殘酷性。

    黎元元聽偉民哥哥說,學校裏上課時,也開著門和窗戶,涼颼颼的。他們老師說:“如果地震了,坐在窗戶邊上的同學,就直接踩著凳子從窗戶上跳出去,往校園中心跑……”

    還有老師提議說,幹脆搬著桌子凳子,在外麵上課好了。

    結果,校長和教導主任都沒同意,因為外麵實在是太冷了,北風唿唿地吹著,把同學們都凍感冒了怎麽辦?

    一陣大驚小怪之後,日子還要繼續下去。

    黎元元像往常那邊,和偉波哥哥一起上托兒所。她已經完全適應了連隊裏的生活,對周圍的一切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天一涼,托兒所裏就流行起了“打沙包”、“踢盒盒”,還有“跳橡皮筋”。

    王媽媽專門給她縫製了一個小沙包,用幾塊紅布、灰布、藍碎花布頭拚接在一起,有六個麵,看著方方正正的,裏麵裝了一把黃豆,打起來“嘩嘩”作響,非常可愛。

    黃豆比小石子輕,即便打到了腦袋上,也不疼。托兒所裏的小朋友們,都喜歡元元的沙包,也愛和她一起玩。

    跳橡皮筋,花樣就更多了。

    連隊裏,無論是上學的小姑娘還是托兒所裏的小娃娃,都喜歡玩。

    現在,女孩子們跳的皮筋分好幾種。

    有直接用一根圓軲轆鬆緊帶,兩頭接在一起做的,有用一塊黑皮子繞著圈剪成的。最高級的是用五顏六色的牛皮筋,一根一根穿在一起,做成的橡皮筋。

    這種高級橡皮筋,得用幾十根、甚至上百根牛皮筋,小娃娃們可沒這麽闊氣,托兒所裏玩的,隻有那種黑皮筋。

    由於黑皮子不好找,那些報廢的拖拉機

    內胎也隻有廠區裏才有。小孩子裏麵,能帶著一副黑皮筋出去遊逛的,少之又少。

    那個江慧勤,老早地就搞了一副黑皮筋,在托兒所裏“橫行”了好一陣子。想跳皮筋的,就得巴結著她,也因此吸引了幾個玩伴。

    黎元元對這個小姑娘,一向離得遠遠的。

    也很少在托兒所裏跳皮筋。

    前幾天,田爸爸用廢舊的自行車內胎,給元元也剪了一副黑皮筋。這副皮筋有一指寬,彈性非常好,雙幅撐開來,有三米多長,足夠七八個孩子一起玩的。

    在小孩子中間,有皮筋和沒皮筋的待遇可不一樣。

    現在,她也有皮筋了。

    常常有小朋友主動找上來,想和她一起玩。這樣,她就可以自由地挑選玩伴,想跟誰一起玩,就跟誰一起玩。

    在托兒所裏,經常搭伴的有羅娟、黃曉紅、吳雲等幾個小姑娘。偶爾,小龍港也會跑過來插一腳,倒是小偉波對女孩子玩的東西,不大感興趣。

    玩歸玩。

    對黎元元來說,自從喬莎莎、小班長那一伐孩子上學後,總覺得少了點什麽。畢竟,她和普通的小孩子有點不一樣。

    瞅著機會,還是想和大孩子們一起玩。

    就像鄧蕭哥哥那樣的,懂的可不少,自己也能跟著學一點。不像托兒所裏的這些小娃娃,啥都不懂。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

    天也越來越冷了。

    南部邊疆晝夜溫差較大,白天太陽大大的還不顯,一到夜裏氣溫驟降,都要蓋厚被子了。連隊裏從礦上拉了幾車煤炭迴來,分給職工們,取暖過冬。

    家家戶戶的小棚子旁邊,都搭了一個煤棚子。

    裏麵擱著大塊大塊的煤炭。

    這邊燒的大多是煙煤,亮晶晶的,在陽光下一閃一閃地發著光。這種煤炭,燒起來很旺,但煙子也大,濃濃的,黑黑的,特別嗆人。

    每年這個時節,各家各戶都提前掃好了煙囪,修好了爐子,通好了火牆,就等著煤炭一到手,開始生火。

    田根寶家的兩堵火牆,都是去年修房子後才壘的,裏麵沒多少煙灰。可為了保險起見,還是用掃帚,把裏外都清掃了一遍。

    他在外間的會客室裏,架起了一隻翻砂爐子,用兩節鐵皮煙筒連到了火牆上。先試著生了一把火,看看火牆熱不熱。

    到了寒冬臘月

    ,隔間裏取暖全靠火牆來發威。

    等屋子裏生火後,為了保持室內清潔,炒菜還在小棚子裏,燒水或者熱飯菜、燜米飯可以在屋子裏,省得把白牆和頂棚都給熏黑了。

    轉眼到了星期天。

    吃了早飯,黎元元看到田爸爸和王媽媽在太陽底下,搭了一個木頭架子,說是要編草簾子。

    編草簾子?

    黎元元一聽十分好奇。

    一打聽,才知道這也是為了過冬保暖用的。

    編好的草簾子,可以搭在小棚子的窗戶上,一到晚上就放下來,遮擋寒氣,白天可以卷起來,透透光線。也可以掛在屋子後麵朝北的窗戶上,抵擋北風的入侵。

    田根寶去鄰居家借了一輛架子車,要去打穀場上拉一車幹稻草迴來,用來編草簾子。

    “爸爸,我們想去幫你裝稻草噯!”黎元元和小偉波也想跟著去看看,就仰著小臉說道。田根寶一高興,就答應了。

    於是,用架子車拉著兩個小孩,去了打穀場。

    在路上,碰到了一群半大孩子,有說有笑的,從草垛那邊返迴連隊。黎元元心說,這些孩子還住在打穀場上啊?

    這是為了聚在一起,湊熱鬧的吧?

    連隊裏搞的這個防震,一開始家家戶戶都緊張兮兮的。

    可時間一長,都疲耷了。

    現在,他們一家都不睡地鋪了,都抱著被子搬迴床上去了。打地鋪也是圖一時新鮮,田爸爸說睡得時間長了,腰疼,不解乏。

    不過,外麵的警報還未解除,地鋪暫時還得保留著,等到需要的時候再鑽進去。

    迴來的時候,田根寶在前麵拉著車,讓兩個小孩坐在車尾巴上。一車稻草輕飄飄的,也沒什麽分量,加起來還沒這兩個小孩一半重呢。

    黎元元和小偉波,倚著稻草,蜷著腿坐著。

    太陽高高地升起來了,曬在身上暖洋洋的。

    她一邊聞著稻草的清香,一邊悠悠地晃動著。這種田園般的美好,也隻有在睡夢中才能感受得到吧?

    打草簾子,也是一門技術。

    田根寶一開始並不會弄這個,這也是去年才跟著鄰居們學會的。那時,剛搬過來住,見孫師傅和他愛人在棚子前麵擺弄,就站在一邊看了一會兒,總算是弄明白了。

    以前過冬時,都是直接拿土坯把後窗戶封住,搞得屋裏

    的光線很暗。看到老職工家裏有掛草簾子的,還嫌難看,後來發現難看倒是次要的,總比家裏黑乎乎的要好吧?

    黎元元蹲在一邊,看著田爸爸和王媽媽打草簾子。

    他們站在木架子前,用幾塊石頭綁在麻繩上當墜子,放上一縷稻草,把墜子一前一後的交替著,慢慢的,一幅草簾子就編好了。

    王媽媽說:“要想編得好看,可以把稻草壓得密實一點,最後再用麻布縫一個布邊,就像門簾子一樣,這樣看起來,就不難看了……”

    一天下來,一共編了十二幅稻草簾子。自己家裏用八幅,給鄧醫生家留了四幅。過兩天,就抽空送過去。

    田根寶先取了兩幅帶布邊的,卷成一卷,掛在了兩個後窗戶上。等到天冷時,就放下來,在簾子下麵墜上兩塊小石頭或者直接固定在地麵上,就不怕被風吹起來了。

    前麵的窗戶上麵,也楔了兩枚鐵釘,等到下雪時,可以把草簾子掛在窗戶外麵擋擋寒氣。其餘的,就搭在小棚子的窗戶上。

    忙乎了半天,田根寶見小元元一臉好奇地跟著,還開玩笑地說道:“元元,爸爸現在是越來越勤快了,看著一點都不像滬上知青,反而像老職工了!”

    話語間,滿是自豪。

    黎元元這才知道,滬上知青剛分配到連隊時,是“好吃懶做”的代名詞,雖然愛幹淨愛講究,可在生活方麵卻懶得很,最擅長的就是嗑瓜子聊天,打撲克。

    現在,已經好多了。

    尤其是成家之後,家務活就擺在那裏,不得不做,即便不會也得學啊。這些年來跟著老職工,也能像模像樣地幹點家事了。

    當然,有一些人還是很懶。

    把幾個孩子都送迴滬上,讓父母幫著照看,自己和愛人天天吃食堂,也很少開夥做飯。這麽一來,家務活倒是省了不少。

    不過,在吃的方麵就不咋樣了。

    兩天後,鄧醫生家的後窗戶外麵也掛上了草簾子。

    白天卷起來,晚上就放下去。

    鄧醫生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鄧蕭。

    孩子個子高,站在凳子上,一伸手就夠著了。

    鄧蕭心說,還是田叔叔家會想辦法,這一下,後窗戶也不漏風了,小隔間裏可暖和了,白天的光線也很好。

    這個田叔叔,會的可真不少啊。

    (2)串門子

    立

    冬之後,家家戶戶都生了火。

    外麵的風門都換下來了,掛上了厚厚的門簾子。屋子裏暖烘烘的,火牆熱乎乎的,被窩裏也是暖暖的。

    一到晚上,感覺特別舒服。

    這時候,黎元元也從從頭到腳都換上了冬裝。

    王媽媽緊趕慢趕,做了一套小棉衣和小棉褲,還有一雙小棉鞋。這一身,現在穿穿還可以,到了臘月天,外麵還要套上大棉衣,棉褲還要做一條加厚的,棉鞋還得再備一雙。

    另外,小毛衣、小帽子、小圍脖、小手套、棉襪子也已經備好了。

    這件毛衣,是田爸爸去代銷點裏憑票買來的毛線,親手編織的。圓領子,顏色紅紅的,看著特別喜慶,穿的時候,頭一鑽就過去了。

    小帽子、小圍脖和小手套,也是田爸爸打的。

    當時,黎元元見田爸爸會織毛衣,驚訝地簡直合不攏嘴。

    “爸爸,你好厲害啊!”

    “嗬嗬,小意思,小意思!爸爸什麽都會噯……”

    黎元元對田爸爸的生活能力,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手也太巧了吧?

    三個小哥哥身上的毛衣,也是田爸爸織的。田爸爸打毛衣的速度還特別快,一邊說話,一邊打,一點都不受影響。

    後來,她從小龍港那裏聽說,姚叔叔也會織毛衣。想想一個拖拉機手,除了會耕地,還會織毛衣?

    這還真夠神奇的。

    運動過後,加上天氣變冷,還有地震等外部因素,連隊裏的例會也大大減少了。

    從一周五會,改成了一周三會。

    晚上的時間一充裕,串門子、打撲克又風行起來了。

    家家戶戶吃了晚飯,就開始紮堆。

    關係好的,相互串串門子。喜歡熱鬧的,就拉開桌子,喊人打牌。

    田根寶很喜歡打撲克,隻要有人來喊,擱下飯碗就出門了。臨走前,還舔著臉對愛人說:“慧珍啊,我出去坐坐就迴來了,你也出門逛逛啊?”

    王慧珍對打牌沒什麽癮,串串門子倒是挺喜歡的。

    不過,滬上知青聚會的場所,她很少過去。因為都是知青,一聚在一起,就拽上海話。她現在聽是能聽懂了,但講起來還是費力,發音也不大像,總帶著一股山東味兒,幹脆就不開口,省得鬧笑話。

    這麽一來,她更喜歡和山

    東老鄉聚在一起。

    那個王建華,一見到她,就是大姐長大姐短的,可親熱了。

    以前,總覺得這人油嘴滑舌的,不像個山東人。可自從上次為了“沙發”那事,挺身而出之後,對這個王建華的觀感就大大地改變了。

    覺得這個老鄉,還挺講義氣的,關鍵時刻不像人家落井下石,反而出手幫了一把。

    雖然是個小忙,可這份情意她卻記著。

    還特地請了王建華,來家裏坐坐,吃了一頓飯。

    她和老田都是實在人,不想欠別人的。

    滬上知青裏,除了小木匠之外,和她走的近一些的,就是楊淑芬了。

    她和她的交往,也是特別。

    兩個人,屬於兩種不同類型的,無論是性格還是做派都相差甚遠。可那個楊淑芬倒是奇怪,反而和她親近起來了。

    雖然,那個人說話做事,喜歡裝模作樣的,拿拿架子,可心底還不壞。尤其是小龍港迴來以後,喜歡和小元元一起玩,偶然會帶著孩子過來坐一坐。

    這天黃昏,王慧珍剛剛收拾好碗筷,家裏就來了一大幫子知青,嘰嘰喳喳的,熱鬧得不行。

    原來,輪到她家做東了。

    滬上知青們有個習慣,喜歡各家都去串一串,打打牌,聊聊天,以示親熱。

    “元元妹妹!”小龍港戴著小帽子,套著脖套也跟著爸爸媽媽來串門子了。

    “哎呦,小龍港哥哥來了!”

    黎元元穿著一身紅毛衣從套間裏跑出來,和三個小哥哥一起,向來的叔叔阿姨們打了聲招唿,就帶著小龍港和幾個小朋友,進了裏間。

    外間的爐子,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

    知青們都脫了外套脫,穿著毛衣拉開架勢,準備打撲克。

    一說打牌,田根寶就是個積極分子。今天來得人多,就用四副牌打“爭上遊”,這樣大家都可以玩一玩。

    說話間,桌子就拉開了。

    沙發上、凳子上都擠滿了人,一動都頭碰著頭,腳碰著腳。就算是這樣,還有三個知青隻能在一旁圍觀著,因為實在是擠不下了。

    王慧珍一向是個開朗的,在外人麵前也很照顧田根寶的麵子。

    她掂著鐵鍋,笑著說道:“你們好好玩啊,我來炒香瓜子,一會兒大家磕著瓜子,打著牌開心一下噯!”

    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十年代小田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玖景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玖景觀並收藏七十年代小田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