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仙師,趕快進屋歇著,外麵風大雨大的,您的萬金之軀怎好在外麵淋著?”
“是啊,您能來探望,咱們就已經感激不盡了,怎好還勞您動手,拾掇這些粗重活計啊?這不是折殺人了嗎?”
如同後世領導視察一般,劉同壽每到一處,迎接他的都是熱情洋溢的笑臉,和誠惶誠恐話語,不過,其中並沒有摻雜一絲虛假,所有人都是誠心誠意的表達著自己心中的激動和感念,反倒是劉同壽自己有點不好意思。
“一言活萬千之家,同壽,你行的是大仁之道啊。”李時珍也是感慨萬千,“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果不其然,若非隨韓先生來到上虞,又怎能見得這樁異事?陽明先生生前曾有言,大道萬千,殊途同歸,隻要懷有仁義之心,無論學儒學道,皆能有所成就。”
“不錯。”
韓應龍一臉歡喜讚歎,“當日同壽賢弟初開靈識時,行事還隻是效那遊俠之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後創立共濟模式,已經有了先賢之風範,如今……古有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賢弟尚未立言,功德便已有成,實非凡人所能為啊。賢弟將來的成就,必然不可限量。”
“韓兄謬讚,小弟汗顏。”
劉同壽大汗,搞共濟社不過是為了擺脫麻煩,現在做的更是泰半出自私心,哪裏值得了這麽高的評價?不過也難怪,這時代作秀還不是主流,人們對這種行為都沒啥免疫力,自己冷丁搞了這麽一出,聲望自是刷刷的暴漲。
雨下起來之後,各地的就自發性的開始搶收了,劉同壽將東山鎮的百姓動員了起來,從周邊的村鎮開始幫忙。雖然結構鬆散,但東山鎮這邊終究是有組織的,行動的效率自然比各自為戰高,受到幫助的百姓也是感恩戴德,都是心甘情願的加入了互助的行列。
於是,首倡者劉同壽的聲望越來越高,在百姓心目中,已經成了名符其實的萬家生佛。
不過,從他本心來說,他可不是學雷鋒辦好事,他本來就是刷聲望來的。
穿越後已經一個多月了,對周圍的環境,他也不再陌生,對於未來也有了比較清晰的規劃。
穿越之初,劉同壽就構想過,想辦法到嘉靖身邊當神棍,在當時,他不過是隨便想想罷了,對方可是皇帝,那是那麽容易就能見到,並且得到信重的?
老實說,江南是大明最繁華的地方,有了一個華麗的開場,又有楚楚相伴,在東山安安分分的做個道士也不是不
行。但形勢卻一步步的逼著他往前走,謝家的威脅在先,沒了東山的基業,就隻能流浪天涯,身為道士,倒不用擔心路引的問題,可卻要以何為生?
魔術師說起來很神秘,很厲害的樣子,其實就是個演員,即便在後世地位也沒高到哪兒去,何況是在明朝?那些賣藝玩雜耍的,私底下也都有兩手,也就是所謂的傳統戲法,如果忽略掉道具因素,後世的魔術並不比其高明。
即便忽略掉這些問題,江南也不是全無隱患的,別人不知道,劉同壽這個穿越者又怎麽會不清楚?眼下的繁華景象隻是暫時的,二三十年後,隨著臭名昭著的倭寇之亂的發生,這裏將變成人間地獄。
上虞、餘姚、寧波、溫州,是倭寇肆虐最猖狂的幾個地方,戚繼光平倭的重要戰役,台州之戰,戰場就在新昌縣東南的台州府,離上虞也不過二三百裏路罷了。
想到豪強兼並,倭寇肆虐,前世從紙麵上看到的這些東西,將活生生的出現在自己眼前,並且波及到身邊這些淳樸善良的鄉親,劉同壽確實做不到無動於衷。
何況,他也沒本事獨善其身,要知道,謝家要的可不光是山下的土地,連東山也是一樣,就算劉同壽想披發入山,學神仙餐風飲露,一樣不可得。
形勢如此,由不得他不努力,認真的思考最初的那個構想了,要用魔術的手段征服那個崇神慕道的嘉靖皇帝,做大明第一神棍。
這樣一來,問題又迴到了原點,要如何才能見到這位國家最高元首?現在是明朝,不是訊息發達的後世,地方上的事沒那麽容易傳到皇帝的耳朵裏,就算能,也要考慮他身邊之人的反應。
大臣們且不說,正統的文臣肯定不喜歡皇帝這麽搞,但應該也沒人會太過激烈的反對。劉同壽清楚的記得,後世的名相徐階、高拱之流,都是給嘉靖寫過青詞,一起跳過大神的,在權力麵前,文臣還是懂得變通之道的。
況且,除了那些正統的文臣,朝堂上還有很多專門順著皇帝辦事的人物,其勢力還相當不小,比如那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張璁。
朝堂上是個互相牽製的局麵,應該構不成太大的麻煩,按照劉同壽的預計,阻礙很可能來自兩個方麵。
一個就是地方上,地方官要考慮立場,對祥瑞之類的東西肯定要有所權衡,劉同壽不知道紹興府以至江南的官場局勢,因此他並不能確定,之前的那些箴言能不能通過官方渠道傳到京城。
第二就是嘉靖身邊的近臣
。什麽行業都有競爭存在,嘉靖年間的道士們也一樣,在邵元節飛黃騰達之前,嘉靖身邊也不是沒有道士,可那些人卻都名不見經傳,為什麽?八成就是在競爭中失敗,然後消失了唄。
後宮的嬪妃要爭寵,朝堂上的大臣要爭權,天子身邊的近臣和神棍也是一樣的。每一個享受獨寵待遇者的背後,必然有著不為人所知的刀光劍影。
劉同壽不知道邵元節到底有多大本事,可那老頭已經一把年紀了,想必不會說什麽麵對挑戰方顯男兒本色的豪言,然後放任競爭對手出現在自己麵前,將威脅消弭於萌芽狀態才更符合他的心境和身份。
所以,劉同壽不會天真的以為,搞兩個預言出來,就可以安心坐等嘉靖的召見了。想要確保計劃的實現,必須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才行,聲望越高越好,鬧出來的動靜越大越好,他做的事,無一不是本著這項原則的。
事情搞大了,才能讓地方官想壓都壓不住,同時,也能讓邵元節等天子近臣有所顧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誰想隱瞞,就得冒著龍顏震怒的風險。
隻要上虞的消息傳到嘉靖的耳朵裏,那召見還會遠麽?見到皇帝之後,以自己的本事,還怕搞不定對方嗎?
“師兄,原來您在這裏,讓我好找。”正想到得意處,遠處忽然跑來一人,正是董興。
“董員外找我有事?”
“大伯要我通知您,上虞的士紳們都已經上門表過態了,都說唯您馬首是瞻。”董興看過來的眼神帶著敬畏。
要知道,上門的那些可不是尋常人,而是一群老狐狸,如今明知道跟著劉同壽走會有風險,卻還是死心塌地的,在紹興府地麵上,這份威望還有誰能比?知府大人也有所不及啊!
而且,這位師兄早就料到現在的局麵了,雨剛下的時候就知會過,顯然已有了全盤計劃,這等料事如神的本事,真是讓人歎服啊。大伯果然給自己找了個好出路,能在這樣的人物手下奔走,將來隻要略得指點,想必就可受益無窮了。
“好。”劉同壽很滿意的點點頭,從懷中掏出一個油紙包來,悠然一笑道:“接下來要做的事,都已經寫在信上了,你迴去告訴董員外,隻管依計行事便是。”
“是。”
……
一個時辰後,董府。
“聯名上疏?”雖然對劉同壽的性格已經很了解了,但是,當董員外看到信中內容時,腦子裏還是‘嗡’的一聲
響,當即就暈了。
朝廷廣開言路,平民也有上書天子的資格不假,不過,隻有太祖開國那會兒,朝廷才認這規矩,到了這會兒,那規矩已經和登聞鼓一樣,早就名存實亡了。
沒錯,幾天前,謝家也搞了這麽一出,可你得看看人家的身份啊,就算拋去謝閣老那層關係,誰又敢把謝家當成普通鄉紳?
鄉紳是個統稱,裏麵也是要分等級的,比如董家自己,還有東山鎮的齊成,隻能算是普通的大戶,雖然有點身家,但在官府麵前,跟普通百姓的待遇也沒啥兩樣。否則董員外幹嘛花那麽大力氣,跟一個小小的九品主簿扯上關係啊?齊成也是被一個班頭訓得跟豬頭似的。
家裏沒有有功名的士子,就算不上是受朝廷重視的士紳,沒有免稅特權,沒有高人一等的地位,地方官赴任的時候雖然也會拜會,但見麵的形式就差得多了。
去謝家,餘姚知縣得投貼預約,等人家得閑了,打發個下人來知會一聲,這邊才顛兒顛兒的上門。這還得是沒啥關係的,要是跟謝家幾位老爺或者老太爺有層門生故吏的關係,或者有事相求,那誠意還得更足點才好。
普通的士紳就比較隨意了,親自上門也行,在縣衙裏等著也不失禮。而輪到董家、齊家這種,那就是正好反過來,他們得自己帶好帖子禮物,上門求見,然後知縣大人根據心情好壞,決定見還是不見,見的話,一次見多少。
就這地位,想領頭給府衙,甚至布政司上書,這不扯淡呢?老董一點信心都沒有。
“小仙師說了,也不一定非得大伯你帶頭,找個家裏有功名的就行,實在不行的話,他可以再麻煩韓舉人一次,其他人隻要署名就行了。”
“興兒,你知道這信裏說的什麽事兒不?”看侄子大咧咧,一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樣子,董員外有點來氣。
“不就是鬧災了,求免稅,求賑濟嗎?”董興一愣,他聽劉同壽隨口說了兩句,覺得這事兒不是理所應當嗎?
“光是那樣就好了。”董員外重重歎了口氣,“其實,趕在這個節骨眼上,想讓官府免稅,怕是都有些為難的,何況這……唉!這可如何是好。”
“大伯,小仙師又不是把事情推給你一個人,找大夥兒商量商量唄,有小仙師做主,你倒是怕個什麽?”
董員外想想也是,自己在這裏長籲短歎的算是個什麽事兒,那幫家夥不是擔心小仙師找後賬麽?現在不用了,這不,投名狀來了,怎
麽得罪的,就怎麽還迴去。
“嘿,一共在道觀沒待兩天,你小子翅膀倒是硬了,連你大伯都敢教訓,真是不像話!”想通此節,他也是鬆了口氣,迴手搧了侄子後腦勺一下,笑罵道:“還愣著幹什麽?還不快去?”
“去幹嗎?”
“挨家找人唄,告訴他們,就說行善積德,洗心革麵的機會來了。”
“是啊,您能來探望,咱們就已經感激不盡了,怎好還勞您動手,拾掇這些粗重活計啊?這不是折殺人了嗎?”
如同後世領導視察一般,劉同壽每到一處,迎接他的都是熱情洋溢的笑臉,和誠惶誠恐話語,不過,其中並沒有摻雜一絲虛假,所有人都是誠心誠意的表達著自己心中的激動和感念,反倒是劉同壽自己有點不好意思。
“一言活萬千之家,同壽,你行的是大仁之道啊。”李時珍也是感慨萬千,“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果不其然,若非隨韓先生來到上虞,又怎能見得這樁異事?陽明先生生前曾有言,大道萬千,殊途同歸,隻要懷有仁義之心,無論學儒學道,皆能有所成就。”
“不錯。”
韓應龍一臉歡喜讚歎,“當日同壽賢弟初開靈識時,行事還隻是效那遊俠之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後創立共濟模式,已經有了先賢之風範,如今……古有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賢弟尚未立言,功德便已有成,實非凡人所能為啊。賢弟將來的成就,必然不可限量。”
“韓兄謬讚,小弟汗顏。”
劉同壽大汗,搞共濟社不過是為了擺脫麻煩,現在做的更是泰半出自私心,哪裏值得了這麽高的評價?不過也難怪,這時代作秀還不是主流,人們對這種行為都沒啥免疫力,自己冷丁搞了這麽一出,聲望自是刷刷的暴漲。
雨下起來之後,各地的就自發性的開始搶收了,劉同壽將東山鎮的百姓動員了起來,從周邊的村鎮開始幫忙。雖然結構鬆散,但東山鎮這邊終究是有組織的,行動的效率自然比各自為戰高,受到幫助的百姓也是感恩戴德,都是心甘情願的加入了互助的行列。
於是,首倡者劉同壽的聲望越來越高,在百姓心目中,已經成了名符其實的萬家生佛。
不過,從他本心來說,他可不是學雷鋒辦好事,他本來就是刷聲望來的。
穿越後已經一個多月了,對周圍的環境,他也不再陌生,對於未來也有了比較清晰的規劃。
穿越之初,劉同壽就構想過,想辦法到嘉靖身邊當神棍,在當時,他不過是隨便想想罷了,對方可是皇帝,那是那麽容易就能見到,並且得到信重的?
老實說,江南是大明最繁華的地方,有了一個華麗的開場,又有楚楚相伴,在東山安安分分的做個道士也不是不
行。但形勢卻一步步的逼著他往前走,謝家的威脅在先,沒了東山的基業,就隻能流浪天涯,身為道士,倒不用擔心路引的問題,可卻要以何為生?
魔術師說起來很神秘,很厲害的樣子,其實就是個演員,即便在後世地位也沒高到哪兒去,何況是在明朝?那些賣藝玩雜耍的,私底下也都有兩手,也就是所謂的傳統戲法,如果忽略掉道具因素,後世的魔術並不比其高明。
即便忽略掉這些問題,江南也不是全無隱患的,別人不知道,劉同壽這個穿越者又怎麽會不清楚?眼下的繁華景象隻是暫時的,二三十年後,隨著臭名昭著的倭寇之亂的發生,這裏將變成人間地獄。
上虞、餘姚、寧波、溫州,是倭寇肆虐最猖狂的幾個地方,戚繼光平倭的重要戰役,台州之戰,戰場就在新昌縣東南的台州府,離上虞也不過二三百裏路罷了。
想到豪強兼並,倭寇肆虐,前世從紙麵上看到的這些東西,將活生生的出現在自己眼前,並且波及到身邊這些淳樸善良的鄉親,劉同壽確實做不到無動於衷。
何況,他也沒本事獨善其身,要知道,謝家要的可不光是山下的土地,連東山也是一樣,就算劉同壽想披發入山,學神仙餐風飲露,一樣不可得。
形勢如此,由不得他不努力,認真的思考最初的那個構想了,要用魔術的手段征服那個崇神慕道的嘉靖皇帝,做大明第一神棍。
這樣一來,問題又迴到了原點,要如何才能見到這位國家最高元首?現在是明朝,不是訊息發達的後世,地方上的事沒那麽容易傳到皇帝的耳朵裏,就算能,也要考慮他身邊之人的反應。
大臣們且不說,正統的文臣肯定不喜歡皇帝這麽搞,但應該也沒人會太過激烈的反對。劉同壽清楚的記得,後世的名相徐階、高拱之流,都是給嘉靖寫過青詞,一起跳過大神的,在權力麵前,文臣還是懂得變通之道的。
況且,除了那些正統的文臣,朝堂上還有很多專門順著皇帝辦事的人物,其勢力還相當不小,比如那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張璁。
朝堂上是個互相牽製的局麵,應該構不成太大的麻煩,按照劉同壽的預計,阻礙很可能來自兩個方麵。
一個就是地方上,地方官要考慮立場,對祥瑞之類的東西肯定要有所權衡,劉同壽不知道紹興府以至江南的官場局勢,因此他並不能確定,之前的那些箴言能不能通過官方渠道傳到京城。
第二就是嘉靖身邊的近臣
。什麽行業都有競爭存在,嘉靖年間的道士們也一樣,在邵元節飛黃騰達之前,嘉靖身邊也不是沒有道士,可那些人卻都名不見經傳,為什麽?八成就是在競爭中失敗,然後消失了唄。
後宮的嬪妃要爭寵,朝堂上的大臣要爭權,天子身邊的近臣和神棍也是一樣的。每一個享受獨寵待遇者的背後,必然有著不為人所知的刀光劍影。
劉同壽不知道邵元節到底有多大本事,可那老頭已經一把年紀了,想必不會說什麽麵對挑戰方顯男兒本色的豪言,然後放任競爭對手出現在自己麵前,將威脅消弭於萌芽狀態才更符合他的心境和身份。
所以,劉同壽不會天真的以為,搞兩個預言出來,就可以安心坐等嘉靖的召見了。想要確保計劃的實現,必須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才行,聲望越高越好,鬧出來的動靜越大越好,他做的事,無一不是本著這項原則的。
事情搞大了,才能讓地方官想壓都壓不住,同時,也能讓邵元節等天子近臣有所顧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誰想隱瞞,就得冒著龍顏震怒的風險。
隻要上虞的消息傳到嘉靖的耳朵裏,那召見還會遠麽?見到皇帝之後,以自己的本事,還怕搞不定對方嗎?
“師兄,原來您在這裏,讓我好找。”正想到得意處,遠處忽然跑來一人,正是董興。
“董員外找我有事?”
“大伯要我通知您,上虞的士紳們都已經上門表過態了,都說唯您馬首是瞻。”董興看過來的眼神帶著敬畏。
要知道,上門的那些可不是尋常人,而是一群老狐狸,如今明知道跟著劉同壽走會有風險,卻還是死心塌地的,在紹興府地麵上,這份威望還有誰能比?知府大人也有所不及啊!
而且,這位師兄早就料到現在的局麵了,雨剛下的時候就知會過,顯然已有了全盤計劃,這等料事如神的本事,真是讓人歎服啊。大伯果然給自己找了個好出路,能在這樣的人物手下奔走,將來隻要略得指點,想必就可受益無窮了。
“好。”劉同壽很滿意的點點頭,從懷中掏出一個油紙包來,悠然一笑道:“接下來要做的事,都已經寫在信上了,你迴去告訴董員外,隻管依計行事便是。”
“是。”
……
一個時辰後,董府。
“聯名上疏?”雖然對劉同壽的性格已經很了解了,但是,當董員外看到信中內容時,腦子裏還是‘嗡’的一聲
響,當即就暈了。
朝廷廣開言路,平民也有上書天子的資格不假,不過,隻有太祖開國那會兒,朝廷才認這規矩,到了這會兒,那規矩已經和登聞鼓一樣,早就名存實亡了。
沒錯,幾天前,謝家也搞了這麽一出,可你得看看人家的身份啊,就算拋去謝閣老那層關係,誰又敢把謝家當成普通鄉紳?
鄉紳是個統稱,裏麵也是要分等級的,比如董家自己,還有東山鎮的齊成,隻能算是普通的大戶,雖然有點身家,但在官府麵前,跟普通百姓的待遇也沒啥兩樣。否則董員外幹嘛花那麽大力氣,跟一個小小的九品主簿扯上關係啊?齊成也是被一個班頭訓得跟豬頭似的。
家裏沒有有功名的士子,就算不上是受朝廷重視的士紳,沒有免稅特權,沒有高人一等的地位,地方官赴任的時候雖然也會拜會,但見麵的形式就差得多了。
去謝家,餘姚知縣得投貼預約,等人家得閑了,打發個下人來知會一聲,這邊才顛兒顛兒的上門。這還得是沒啥關係的,要是跟謝家幾位老爺或者老太爺有層門生故吏的關係,或者有事相求,那誠意還得更足點才好。
普通的士紳就比較隨意了,親自上門也行,在縣衙裏等著也不失禮。而輪到董家、齊家這種,那就是正好反過來,他們得自己帶好帖子禮物,上門求見,然後知縣大人根據心情好壞,決定見還是不見,見的話,一次見多少。
就這地位,想領頭給府衙,甚至布政司上書,這不扯淡呢?老董一點信心都沒有。
“小仙師說了,也不一定非得大伯你帶頭,找個家裏有功名的就行,實在不行的話,他可以再麻煩韓舉人一次,其他人隻要署名就行了。”
“興兒,你知道這信裏說的什麽事兒不?”看侄子大咧咧,一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樣子,董員外有點來氣。
“不就是鬧災了,求免稅,求賑濟嗎?”董興一愣,他聽劉同壽隨口說了兩句,覺得這事兒不是理所應當嗎?
“光是那樣就好了。”董員外重重歎了口氣,“其實,趕在這個節骨眼上,想讓官府免稅,怕是都有些為難的,何況這……唉!這可如何是好。”
“大伯,小仙師又不是把事情推給你一個人,找大夥兒商量商量唄,有小仙師做主,你倒是怕個什麽?”
董員外想想也是,自己在這裏長籲短歎的算是個什麽事兒,那幫家夥不是擔心小仙師找後賬麽?現在不用了,這不,投名狀來了,怎
麽得罪的,就怎麽還迴去。
“嘿,一共在道觀沒待兩天,你小子翅膀倒是硬了,連你大伯都敢教訓,真是不像話!”想通此節,他也是鬆了口氣,迴手搧了侄子後腦勺一下,笑罵道:“還愣著幹什麽?還不快去?”
“去幹嗎?”
“挨家找人唄,告訴他們,就說行善積德,洗心革麵的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