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如期而至,將江南小城籠罩其中,有一種夢幻般的迷離感。

    對於劉同壽來說,這樣的美景是很有吸引力的,隻是他現在卻無心,也沒空欣賞,因為他很忙。這樣的忙碌已經持續了三天,他和韓應龍自不必說,連李時珍都被他抓了壯丁,為的當然就是抗災。

    除非規模太大,否則水災最大的威脅,就不會是人身安全,而是莊稼作物。民以食為天,抗災的主要問題就變成了搶收。

    搞定了馮知縣,令對方妥協,解決了心理工作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可了劉同壽的判斷,並積極的行動起來。但這樣還不夠,為了盡快盡早的解決問題,把人力組織起來也是很重要的,劉同壽這三天主要忙的就是這個。

    做這種組織工作,他沒什麽經驗,但總歸看過,隨口說出來的組織方法,都被韓應龍等人奉若經典。衙門裏那些胥吏也都不是吃幹飯的,在馮知縣的默許,和習主簿的暗中協助下,各項事務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眼下,那些信眾都已經返鄉去了,城中的百姓也按部就班的開始了各項抗災工作,總算是能鬆一口氣了。

    “一切順利,看來這次水災可以安然渡過了。”放下手中的毛筆,劉同壽如釋重負的拍了拍手。通訊不便利真是窩心啊,鬧騰了這麽久,韓大哥去湖北求醫都迴來了,可京城那邊還是一點反應都沒有,自己倒是跑東跑西,像個活雷鋒似的,勞心勞力到底是為啥呢?

    “同壽,你就這麽篤定會有水災?雖然下了雨,海上也起風了,可雨勢雖然連綿,但卻不大,這樣能引起水災?”這幾天時間經曆過的事,比先前幾年還多,直到現在,李時珍還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是啊,賢弟,你那謁語中,說京城會有火光之災,是不是有些輕率了?今上的脾氣,是有些狠厲的,萬一……”韓應龍則是憂心忡忡。

    從得到李時珍的提示,到定計來縣城,劉同壽一點都沒耽擱,自然扯不上托夢。老道死而複生那天,他也在場,分明就沒有這條謁語,他懷疑是不是劉同壽為了應急,臨時編出來的。

    “放心,肯定沒問題。”

    前麵那三句自然都是編的,但有了後麵那條做注腳,前麵出些紕漏也不要緊。其實前麵的也未必不會應驗,正德、嘉靖兩朝,皇宮都有失火的記錄,前者的規模比較大,後者則比較頻繁,而且人為因素都是主要原因。

    正德喜歡大場麵,他在紫禁城大規模的燃放煙火,所以導

    致了火災,連乾清宮都給燒了;而嘉靖則是喜歡燒香拜神,他把紫禁城搞得跟一座大道觀似的,到處都有香煙,安全隱患自然比較多,頻繁發生火災一點都不奇怪。

    而那個二龍不相見的魔咒,最初的引子,也是由此而起,所以劉同壽一點都不擔心,他著緊的,隻有這消息什麽時候能傳到京城,會在什麽樣的情況下,傳到嘉靖的耳朵裏。

    前世,這條魔咒為陶仲文開啟了二十年的無限風光,這一次會給自己帶來什麽呢?劉同壽很期待。

    “小仙師,可算找到您了。”劉同壽就象塊磁鐵,不論在那裏,都是焦點,本來冷冷清清的走廊,因為他而喧鬧起來,這次來的是衙役楊超。

    “有事?”

    “這兩天,城裏有人開始散布流言,對您,對老神仙都頗多不敬,我爹發現後很生氣,去調查了一下,結果發現消息是從國慶寺流傳出來的。”

    “國慶寺?就是謝家的所謂家廟?”劉同壽一挑眉毛。

    那廟在曹娥江東岸,離東山鎮不遠,是一間大廟,原來廟裏的和尚和東山鎮民的關係還算融洽,鎮上的善男信女經常去廟裏上香,不過出了謝家那檔子事兒之後,雙方的關係就下降到了冰點,再沒有往來。

    沒想到那些和尚卻在這個節骨眼上跳了出來,其中的味道,也是不言而喻,謝家又要搗鬼了。

    “正是,廟裏的和尚做了場法事,主持九戒和尚說東山有妖孽出,擅蠱惑人心……總之,不是什麽好話,城裏也沒什麽人信他,小仙師您也不必往心裏去。”

    偷眼看看劉同壽的表情,楊超繼續說道:“不過,城裏的流言卻跟那和尚有所唿應,說小仙師您為了名聲,不拿大家的生計當迴事,危言聳聽讓大家搶收,可實際上,這雨明明就不是很大,到時候水災沒來,您撒手就走了,然後大夥兒就慘了……”

    韓應龍怒道:“這樣的流言也有人信?這事兒跟同壽賢弟本就不搭邊,若不是本著仁心,他又何苦站出來勞心勞力?說他有私心?誰信?”

    “我和我爹都是不信的,可架不住那些流言說的有眉有眼啊!”楊超叫起了屈,“他們說小仙師想借機揚名,然後效法京城的邵真人,想著一步登天,還說老神仙其實早就魂飛魄散了,現在都是小仙師自己在裝神弄鬼,還有……”

    “夠了!”韓應龍更怒。

    私人層麵來說,劉同壽對他有救母之恩,還有救命之恩。這幾年在外奔走,

    心力憔悴之下,他已經有了隱疾,而且是致命的那種,前世的曆史上,他在兩年後暴死,就是因為這個。

    他自然不知道後世的事,但李言聞言之鑿鑿,他又怎能不信?湖北之行直接救了兩個人,間接還救了一個,這當然是救命之恩。

    在公,幫人出頭討債,組建共濟社,劉同壽的種種作為,怎麽看怎麽大公無私,哪裏又說得上私心呢?韓應龍是個很傳統的讀書人,忠孝節義樣樣俱全,哪裏容得下有人對恩人這般汙蔑?

    “韓兄莫惱,先把事情問清楚再說。”劉同壽攔住韓應龍,向楊超問道:“相信流言的人多嗎?有沒有人因此從互助團退出?”

    “退出的暫時還沒有,大多數人還是半信半疑,我爹認為,隻要小仙師您親自出麵解釋一下,應該就能安穩人心了。不過那些大戶人家卻都停止搶收了,九戒和尚放出了消息,說佛祖有諭,明天就會雨收雲住,後台可能就放晴了。”

    一邊轉述,楊超心裏也是暗自敬佩,老爹說的沒錯,小仙師是做大事的人,單是這份榮辱不驚的氣度,就已經讓人傾倒了。

    “賢弟的氣量,真是讓愚兄汗顏啊,道家養氣修身的法門,確有獨到之處。”韓應龍目光中也流露出了讚賞的情緒,同壽賢弟能堅持,又有擔當,比自己當年可強多了,尚未弱冠就能如此,將來的成就自然不可限量。

    隻是他的身份有些可惜,道士,雖然能邀天之寵,但卻無法涉及政事,隻以寵臣的身份入朝堂,未免浪費了同壽賢弟這身本領,和那一副慈悲心腸。

    聽了這讚歎,劉同壽卻是汗顏,有句話說的好,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敵人,現在就是如此。謝家以惡意來解析的行為和目的,也許他們自己都不是很確信,但卻是正中目標,劉同壽正是那麽想的,也是那麽做的,謝家一點都沒冤枉他。

    沒受冤枉,他又有什麽可生氣的?再說了,他也不是那麽淺薄的人,被人言語一激就暴跳如雷,憤怒是可以的,但沒必要表露在臉上,想辦法打擊敵人,苦其心誌,餓其體膚才是最好的報複。

    “隨他們去好了,願意相信我的,就按照我的辦法去做,吃虧了,我自會想辦法補償他們。不相信我的,光是好言相勸又有何用?隻怕是越勸,他們的疑心就更重,反而會逃得越遠也說不定。韓兄,東壁兄,此間事已了,咱們迴去吧。”

    劉同壽意泰神閑的揮揮手,拿起蓑衣,轉身就往外走。

    “小仙師,您

    去哪兒啊?”楊超傻眼了,您就算不去安撫人心,也不能抬腳就走啊?縣城上下都指著您做主心骨呢。

    “煙雨蒙蒙,山水如畫,正好蕩舟南下看看風景,然後再去廟裏逛逛。”劉同壽頭也不迴的揮了揮手,眼見著就去遠了。韓、李二人對視一眼,搖搖頭,快步跟了上去,隻剩下楊超傻呆呆的站在原地。

    好半響,他才如夢初醒的大叫了一聲,“廟裏?莫非小仙師要去國慶寺?”

    ……

    “謝公子,那小道士已經離開縣衙了。”

    “走了?去哪兒了?他知道城裏的傳言嗎?走之前他有什麽交代嗎?”謝敏行吃了一驚,定計之後,他將敵人的反應算了個遍,可小道士的舉動還是出乎了他的預料。

    “知道,就是聽說過那些傳言後才走的,他去了碼頭坐船,應該是迴東山鎮去了。”在謝敏行身旁那個點頭哈腰的,正是那個章衙役。

    “以小的看來,他肯定是知道事不可為,準備跑路了,這雨一天小過一天,明天八成就停了,他還怎麽敢硬挺下去?眼下大半個上虞都在搶收,連餘姚都被波及了不少地方,造成了這麽大的損失,別說威望了,那些泥腿子不生撕了他都是好的……”

    他諂媚的一笑道:“謝公子英明呐,連老天爺的心思都能算出來,那小雜毛又豈能翻出您的手掌心?”

    謝敏行搖搖頭,完全不受章衙役的影響,他陰沉著連,思索片刻道:“少拍這些沒用的馬屁,我覺得事情不會這麽簡單,那小賊那般賊滑,怎麽可能就這麽輕易就放棄了?你把縣衙的動靜給我盯緊了,事後少不了你的好處。”

    “小人遵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第一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鱸州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鱸州魚並收藏明朝第一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