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得林無憂到底是多經磨難苦戰過來的,雖受此挫,也隻微微色變。那段熙晏得勢不饒,雙手顫動不定,疾拿猛抓,端地咄咄逼人。林無憂施展身法遊走,手上卻以般若掌後二十五招的奇巧善變之式批亢搗虛、尋隙反攻。一時間場中藍白影動,又有袍袖展展,掌勁抓風,看得人眼花繚亂。有琴雯霏站得太近,隻覺勁風撲麵,況也怕有所阻礙,抬頭一看頂上屋梁橫檁,便縱身而起。一旁三大護衛瞧著,想到褚千波危急間破頂而入留下的那洞,以為她要借以脫身,忙地嗬斥,便要作勢跟上阻攔。哪知有琴雯霏卻攀住檁子,一翻身在梁上坐定了,居高臨下地觀看場中兩人拚鬥,絲毫沒有逃遁之意。褚、古、傅三人麵麵相覷,褚千波低聲道:“看來這一對男女關係非常,這女刺客料不會舍了情侶獨逃,倒不必管她,免得分了二殿下心。”古傅二人點點頭,隻管盯著場中激鬥。有琴雯霏在上聽得,麵上一紅,指著褚千波恨恨道:“哼,你嚼蛆我可聽見了,迴頭咱們再算這帳。”褚千波仰觀她容貌如花承朝露般秀美,正秋波含嗔瞪視自己,竟毫無生氣,反而心中打了個突。
卻看場中,林無憂不再與段熙晏正麵交鋒,依著師父傳授的心法,以己隨人、憑意而發,加之般若掌法吞吐虛實,竟是漸漸挽迴頹勢。而段熙晏手上招式頻換,“因陀羅抓”、“龍爪功”、“妙品蓮華手”等擒拿絕技逐一施展,卻再沾不得林無憂身上半分,反倒被他數次尋出破綻、發掌反攻。段熙晏不由煩躁,轉而又用拳掌招數誘敵,林無憂倒也慨然正麵迎戰,互拆拳掌;及待段熙晏使出擒拿手法欲致勝時,他卻又四下遊走,避其鋒芒。如此再四,段熙晏竟不能討得半點便宜,一時成了僵持之局。
這兩人招數都快,片刻間已盤旋五、六十招不分軒輊。然而林無憂漸漸察覺一事,——這位二殿下的少林功夫似有不純。初交手時見其形神俱足,不可分辨;此時鬥得久了,林無憂卻看出他雖具其形,但對各門絕技中精髓維奧似乎並不了了;況且想到方才兩人對掌,這二殿下內功上的修為終遜自己一籌。當下便暗自調息,將一身純正罡氣傾力施展,布於雙手,一拳一掌間勁氣愈強,隱隱生出風吟之聲。初時段熙晏尚不在意,隻見他身形如行雲流水,手上招式卻淩厲狠辣,整個人猶如一道幻化不定的白虹,始終圍繞林無憂身邊五尺以內。然而再激鬥一陣,段熙晏卻覺出對方施於的勁壓越來越重,拳出掌動,無不正大沉猛,自己招式往往被其氣魄所攝,難以盡抒,就連諸般擒拿手法,也多被壓製,罔奏全效。他本是個七竅玲瓏之人,略一思忖,已知其由:分明是此人功力比自己尤純,招式也比自己尤精。
試想林無憂雖隻會七門絕技,但卻在其中花費了三數年功夫,又有玄澄大師這等證悟三昧的行家高人答疑解惑、悉心輔導,——那可是少林寺兩百年來第一人,——故而雖不能說他將這幾門絕技已練至峰巔化境,起碼也是嫻熟無比,幾無瑕疵;更何況他自小先有慕容氏家傳內功根砥,後兼承已入神境的恩師所授心法,此時所秉一身純陽正氣足臻一流高手之境。而這位大理王子段熙晏,雖仗天資慧穎、少年精神,又占明師、典籍之利,練得一身淵博無比的本事,可終究反吃虧在這“博”字上,——凡“博”者必失於“精”,任你如何傾盡人智,總駁不過這一條天道去;若他年歲漸長,或者能有所裨補,可如今見放著歲數,哪能不墮此藩籬?遇到次一等對手,固然可憑繁雜取巧,但若碰上真正高手,不免駁而不純、相形見絀。
又鬥十數合,林無憂手上招式越發大開大闔,威勢森嚴,內力激發之際,渾身罡氣升騰,袍袖鼓蕩。段熙晏看看勢窘,隻得收起炫耀逞能之心,不再變換諸般少林絕技,深吸一氣,合掌唯伸食指,勁氣自指端激射,——正是大理段家絕學“一陽指”。想他自十一歲起,纏著天龍寺本塵大師——即他伯祖、先前的保定帝段正明——學了這門家傳絕技後,博練百家武功之餘,也從不曾放下此技,乃是他生平最精熟的功夫。
林無憂雖不認得一陽指神功,但看他姿勢凝重,指上罡氣淳沛,心中也知道此乃非同小可的上乘武學。小心應對幾合後,心中道:“這門指法好生厲害,其中精深微妙絕不下於降龍十八掌,莫非就是大理段氏的六脈神劍麽?這殿下倒也覺出自己的少林功夫不及我純,這番使出看家本領,看來勝負將決,就在此時。”遂運轉平生功力,凝神專誌,掌出如山移川湧,蓋向段熙晏。那段熙晏淨白麵龐上顯出一抹酡然之色,頭頂氣霧氤氳,漸聚漸濃,顯然也是拚盡全力相鬥。一旁褚、古、傅三人見此異相,情知此中兇險利害,俱想要上前相幫,可場中兩人遊走穿梭間,掌指勁風相激,嗤嗤作響,旁人哪裏插得下手?況且素習都知道段熙晏的脾性,若非最緊要關頭,實也不敢貿然下場夾擊,隻得在一旁擰眉握拳地幹著急。
這一番係兩人竭力相搏,全無絲毫花巧,不出二十合,已見高下,——雖然一陽指神妙,畢竟林無憂內功較強。段熙晏苦苦支持,卻力漸不逮,隻覺對方雄渾掌勁籠罩身前,已有席卷之勢。雖然心中極不願意,卻也隻得暗承硬拚不過,當即腳下風起,邁出“淩波微步”來。林無憂正自酣鬥得興起,自料再不數招便能製住此子,卻不意他身法突變,夭矯飄逸,行跡瀟灑之極,更有怪誕之處,——分明瞻之在左,忽焉卻又在右。
段熙晏練這淩波微步還較一陽指更早,乃幼年時偶見其父使動,隻覺好玩,便百計央求學會,練不幾年,遂已熟極而流。此刻施展開來,腳下變幻精奇,端地教人難測,手上一陽指更是乘便發出,占了出其不意的便宜,登時搞得林無憂顧此失彼、顯出些狼狽來。
場外眾人並坐梁上觀的有琴雯霏,見場中二人各逞所學,而形勢再三逆轉,——如此一戰實在是前所未見,均已瞧得目眩神馳。
林無憂見自己本來穩占上風,須臾卻又弄得左支右絀,心中詫道:“這王子學兼諸派也就罷了,哪裏來得這許多精奇神妙的門道?他這身法,倒與前日在恭州交手的那個黑衣首領有些相似之處,——一般地出人意表、形如鬼魅……”想到此處,他心中突地一動,閃過一個念頭,但一幌即逝,又頗是模糊,竟沒能抓住。可他隱約直覺此乃致勝關鍵,遂一麵竭力抵擋段熙晏四麵射來指力,一麵存想。須臾間到底想到,再凝神一瞧段熙晏腳下步伐,心中登時豁然,暗唿一聲:“果然如此!”
你道他想到甚麽?原來,林無憂心中詫異之時,想到了“鬼魅”一詞,這本隻模擬其態而已,然而內心深處卻朦朧浮過另個同音之詞——“歸妹”。兩者本無聯係,可他近日來多在空閑時鑽研降龍十八掌的精義,便不免將《易經》中文字也常常思量琢磨。此時“鬼魅”一語無意觸動心弦,隨意閃過卦名“歸妹”,——他看這身法原就有些象意之處,似乎隱約認得,既想到“歸妹”,再細看其腳下邁動,赫然便是依足易經中先天六十四卦的方位。登時欣喜:“原來如此,這倒是空前絕後的奇思妙想,——六十四卦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乃是巧奪造化之功、窮盡陰**理的世間第一等學問……常人遇上這步法,絕難應對,幸而,我卻是熟讀《易經》的。”當下一麵騰挪閃躲,一麵眼觀其步、在心中以易卦印證。
盤桓了一柱香功夫,林無憂到底瞧科出些眉目來,——“此步法本於周易,卻不循規蹈矩、按部就班,乃是自出機抒;不過,終究還是能辨出些規律來,嗯…這一步他踏在‘頤’位,若依卦序,下一步本該是‘大過’,他卻憑空轉身,反踵趕在‘遁’位,接著卻是‘未濟’,哦,如此說來……”再看十數步,林無憂已是成竹在胸,眼見段熙晏左足踏在“中孚”位、射出一記一陽指同時轉身進了“既濟”位,遂搶步上了“否”位,看也不看,一掌向右前方拍出。那段熙晏本來下一步要接“泰”位,卻被林無憂赫然一掌預先等著,——有道是“否極泰來”,此兩位原是緊挨著,——不由大出意外,隻道是湊巧撞上,並未想到對手竟能參破這門步法。隻得斜肩擰腰,生生轉折,強上“井”位。這一下雖是避開那掌,然而卻是生拗強迫,原本流暢順遂的內息不由一滯,一陽指自然激發不出,麵前卻有林無憂掌勢逼人,無奈何隻得向斜後撤步,退入“損”位。
林無憂初試便有成效,況見段熙晏退步的路線也和自己所料無二,不由得心喜道:“既然知你關竅,那便不足為道了,該當快些完結此戰為妙。”見段熙晏進“恆”位,知道他借此步蓄勢,下一步轉入“家人”就要抬手進攻。林無憂便倏然蹂身迎上,占住“暌”位,雙掌交錯閃爍,正是般若掌中最精熟的“天衣無縫”一招。段熙晏見他又占先機,隻得側身旋踵,反上“晉”位,迴手匆忙一指。豈料,他中途變步,本就稍有一緩,況又勉強出招,登時破綻大開。林無憂焉能不見?幌身側入“明夷”位,右掌順勢擊出,正對段熙晏背心。
先時,一旁大理諸侍衛見段熙晏倚仗步法精奇,穩占上風,均以為二殿下此番必勝無疑的了,卻都沒瞧出林無憂破其步法的玄妙。隻瞧得奇變突生,倏然間二殿下眼看便要中掌,卻苦於反應不及,難以救援,幾十顆心登時提在嗓子眼。
卻說林無憂此掌擊出,本待創傷此人,以防他再糾纏不休,——這位王子若去,此間便無人可擋,脫身隻在須臾。然而電光石火間心中卻閃過一念,想到此子既不倚人多勢眾、對自己也頗有禮敬,又愛他人才本領,遂不忍下重手,便拍為推,罡勁化柔。饒是如此,段熙晏仍覺背上“筋縮”、“神道”兩處湧入一股極強真氣,——雖然溫淳平和,卻也沛然渾厚。登時立足不穩,踉蹌著搶出五、六步後,欲待提氣站住,卻是督脈中一陣酸麻,氣息沉濁難運。與此同時,朱丹臣大喊一聲:“二殿下!”閃身縱前,一把扶住,卻將身子半橫在前,防備林無憂乘勢追擊。
林無憂想說他不過氣脈暫時受阻、過不上一時三刻便好的,尚未開口,背後風響,料是褚、古、傅三人來襲,不及招架,唯跨步閃避。再轉身雙掌齊推之下,勁風壓抑,三大護衛氣為之奪,一時難以進逼。可那四周圍著的數十侍衛,先前未奉號令,不敢擅動,此時既見傷了殿下,不由得群情激憤,竟是齊聲發喊,刀槍並舉,衝殺上來。有琴雯霏見勢有變,也從梁上跳下,拔劍飛舞,瞬間便傷了兩人。林無憂一見此況,若說硬闖脫身倒也不難,但卻未免要出重手殺散眾侍衛,他不願多傷無辜,隻劈手奪過兩杆長槍,調轉槍頭,以槍杆撥打,壓住身前眾人。
隻見那一邊,褚千波帶著二三十人將有琴雯霏困在垓心。有琴雯霏隻一人一劍,每欲出招傷人卻被褚千波鋼鞭打來;待要反擊,身邊卻又有數十樣兵刃齊刷刷遞上,隻得挽劍成花,竭力遮住自身。迴頭見林無憂被傅、古兩人同著三四十侍衛逼在殿中,卻不肯用殺手突圍,是以雖無險迫,倒也脫身不得。有琴雯霏急得大喊:“小叫化!你不要命了麽?再不發狠,咱們就死在這裏啦!”林無憂聞言心中一震,尋思道:“此時情況,實在猶豫不得,再待片刻禁宮中兵卒隻會越聚越多,可……我怎能枉殺這些無辜侍衛呢……”再看眼前刀槍晃動、人影憧憧,腦中突然閃出當日被困少林的窘景,並丁春秋舍生掩護的悲烈、恩師蒙冤圓寂的憤懣,再早些義父所說大理段氏的宿怨,一並湧上心頭。登時氣血上衝,無名業火騰起,兩眼中透出煞氣,長嘯一聲,喝道:“別再逼我!”
正當此時,本在殿後遠處站定的那位大殿下,見兄弟受傷,卻也不想自己身邊並無一人,——眾侍衛衝上圍攻、朱丹臣又去扶持段熙晏,居然遙遙問道:“晏弟,你傷得如何?”說話間竟邁步朝那邊疾走過去。——他想的是,兩名刺客均被困住,當無危險。那朱丹臣轉頭見著,卻知利害,忙喊道:“殿下不可過來!”那金冠絳袍的大殿下聞言一怔,站在原地猶豫。
豈料這一聲卻提醒了林無憂,他心中一凜,兇性一減同時,想道:“與其傷人,不若擒了這殿下要挾。”念頭動處,將身一轉,手上雙槍激起罡風,壓得眾侍衛一窒,他卻撒手將槍杆橫向前後分擲,一縱身躍起,腳下一踏某名侍衛肩膀,倏然激射而出,徑向殿後立著的大殿下衝去。
他這一下來得太快,轉瞬縱出數丈,眾人不及救護,隻得喊道:“殿下快走!”那大殿下忙轉身向殿後跑去。可他腳下哪及林無憂十一?須臾隻距丈許,林無憂長臂一探,即要拿他。千鈞一發之際,卻見那殿後屏風外閃進一人,喝一聲:“晟兒讓開!”於十丈外一抬指,隻聽嗤地一聲響,數道勁氣貼著那大殿下身側激射而來,無形有質,隱然石破天驚之勢。林無憂聞聲心驚:“相距十丈外,竟能射出如此恢宏罡勁的指力!如此神功實在太過驚世駭俗!”震撼之餘,聽那無形指力激出的嗤響來勢太迅,況又難辨各路走勢,貿然閃避,唯恐撞上;隻得腳下一緩,疾催真氣、凝於雙掌,屈膝墜肘,“龍戰於野”應勢而發。
隻聽他掌中竟生出龍吟風嘯一般的銳聲,罡氣洶湧奔騰而出,在身前不足丈處,正迎上那幾道嗤嗤作響的無形指力,兩下一撞,“砰”地一聲巨響。
卻看場中,林無憂不再與段熙晏正麵交鋒,依著師父傳授的心法,以己隨人、憑意而發,加之般若掌法吞吐虛實,竟是漸漸挽迴頹勢。而段熙晏手上招式頻換,“因陀羅抓”、“龍爪功”、“妙品蓮華手”等擒拿絕技逐一施展,卻再沾不得林無憂身上半分,反倒被他數次尋出破綻、發掌反攻。段熙晏不由煩躁,轉而又用拳掌招數誘敵,林無憂倒也慨然正麵迎戰,互拆拳掌;及待段熙晏使出擒拿手法欲致勝時,他卻又四下遊走,避其鋒芒。如此再四,段熙晏竟不能討得半點便宜,一時成了僵持之局。
這兩人招數都快,片刻間已盤旋五、六十招不分軒輊。然而林無憂漸漸察覺一事,——這位二殿下的少林功夫似有不純。初交手時見其形神俱足,不可分辨;此時鬥得久了,林無憂卻看出他雖具其形,但對各門絕技中精髓維奧似乎並不了了;況且想到方才兩人對掌,這二殿下內功上的修為終遜自己一籌。當下便暗自調息,將一身純正罡氣傾力施展,布於雙手,一拳一掌間勁氣愈強,隱隱生出風吟之聲。初時段熙晏尚不在意,隻見他身形如行雲流水,手上招式卻淩厲狠辣,整個人猶如一道幻化不定的白虹,始終圍繞林無憂身邊五尺以內。然而再激鬥一陣,段熙晏卻覺出對方施於的勁壓越來越重,拳出掌動,無不正大沉猛,自己招式往往被其氣魄所攝,難以盡抒,就連諸般擒拿手法,也多被壓製,罔奏全效。他本是個七竅玲瓏之人,略一思忖,已知其由:分明是此人功力比自己尤純,招式也比自己尤精。
試想林無憂雖隻會七門絕技,但卻在其中花費了三數年功夫,又有玄澄大師這等證悟三昧的行家高人答疑解惑、悉心輔導,——那可是少林寺兩百年來第一人,——故而雖不能說他將這幾門絕技已練至峰巔化境,起碼也是嫻熟無比,幾無瑕疵;更何況他自小先有慕容氏家傳內功根砥,後兼承已入神境的恩師所授心法,此時所秉一身純陽正氣足臻一流高手之境。而這位大理王子段熙晏,雖仗天資慧穎、少年精神,又占明師、典籍之利,練得一身淵博無比的本事,可終究反吃虧在這“博”字上,——凡“博”者必失於“精”,任你如何傾盡人智,總駁不過這一條天道去;若他年歲漸長,或者能有所裨補,可如今見放著歲數,哪能不墮此藩籬?遇到次一等對手,固然可憑繁雜取巧,但若碰上真正高手,不免駁而不純、相形見絀。
又鬥十數合,林無憂手上招式越發大開大闔,威勢森嚴,內力激發之際,渾身罡氣升騰,袍袖鼓蕩。段熙晏看看勢窘,隻得收起炫耀逞能之心,不再變換諸般少林絕技,深吸一氣,合掌唯伸食指,勁氣自指端激射,——正是大理段家絕學“一陽指”。想他自十一歲起,纏著天龍寺本塵大師——即他伯祖、先前的保定帝段正明——學了這門家傳絕技後,博練百家武功之餘,也從不曾放下此技,乃是他生平最精熟的功夫。
林無憂雖不認得一陽指神功,但看他姿勢凝重,指上罡氣淳沛,心中也知道此乃非同小可的上乘武學。小心應對幾合後,心中道:“這門指法好生厲害,其中精深微妙絕不下於降龍十八掌,莫非就是大理段氏的六脈神劍麽?這殿下倒也覺出自己的少林功夫不及我純,這番使出看家本領,看來勝負將決,就在此時。”遂運轉平生功力,凝神專誌,掌出如山移川湧,蓋向段熙晏。那段熙晏淨白麵龐上顯出一抹酡然之色,頭頂氣霧氤氳,漸聚漸濃,顯然也是拚盡全力相鬥。一旁褚、古、傅三人見此異相,情知此中兇險利害,俱想要上前相幫,可場中兩人遊走穿梭間,掌指勁風相激,嗤嗤作響,旁人哪裏插得下手?況且素習都知道段熙晏的脾性,若非最緊要關頭,實也不敢貿然下場夾擊,隻得在一旁擰眉握拳地幹著急。
這一番係兩人竭力相搏,全無絲毫花巧,不出二十合,已見高下,——雖然一陽指神妙,畢竟林無憂內功較強。段熙晏苦苦支持,卻力漸不逮,隻覺對方雄渾掌勁籠罩身前,已有席卷之勢。雖然心中極不願意,卻也隻得暗承硬拚不過,當即腳下風起,邁出“淩波微步”來。林無憂正自酣鬥得興起,自料再不數招便能製住此子,卻不意他身法突變,夭矯飄逸,行跡瀟灑之極,更有怪誕之處,——分明瞻之在左,忽焉卻又在右。
段熙晏練這淩波微步還較一陽指更早,乃幼年時偶見其父使動,隻覺好玩,便百計央求學會,練不幾年,遂已熟極而流。此刻施展開來,腳下變幻精奇,端地教人難測,手上一陽指更是乘便發出,占了出其不意的便宜,登時搞得林無憂顧此失彼、顯出些狼狽來。
場外眾人並坐梁上觀的有琴雯霏,見場中二人各逞所學,而形勢再三逆轉,——如此一戰實在是前所未見,均已瞧得目眩神馳。
林無憂見自己本來穩占上風,須臾卻又弄得左支右絀,心中詫道:“這王子學兼諸派也就罷了,哪裏來得這許多精奇神妙的門道?他這身法,倒與前日在恭州交手的那個黑衣首領有些相似之處,——一般地出人意表、形如鬼魅……”想到此處,他心中突地一動,閃過一個念頭,但一幌即逝,又頗是模糊,竟沒能抓住。可他隱約直覺此乃致勝關鍵,遂一麵竭力抵擋段熙晏四麵射來指力,一麵存想。須臾間到底想到,再凝神一瞧段熙晏腳下步伐,心中登時豁然,暗唿一聲:“果然如此!”
你道他想到甚麽?原來,林無憂心中詫異之時,想到了“鬼魅”一詞,這本隻模擬其態而已,然而內心深處卻朦朧浮過另個同音之詞——“歸妹”。兩者本無聯係,可他近日來多在空閑時鑽研降龍十八掌的精義,便不免將《易經》中文字也常常思量琢磨。此時“鬼魅”一語無意觸動心弦,隨意閃過卦名“歸妹”,——他看這身法原就有些象意之處,似乎隱約認得,既想到“歸妹”,再細看其腳下邁動,赫然便是依足易經中先天六十四卦的方位。登時欣喜:“原來如此,這倒是空前絕後的奇思妙想,——六十四卦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乃是巧奪造化之功、窮盡陰**理的世間第一等學問……常人遇上這步法,絕難應對,幸而,我卻是熟讀《易經》的。”當下一麵騰挪閃躲,一麵眼觀其步、在心中以易卦印證。
盤桓了一柱香功夫,林無憂到底瞧科出些眉目來,——“此步法本於周易,卻不循規蹈矩、按部就班,乃是自出機抒;不過,終究還是能辨出些規律來,嗯…這一步他踏在‘頤’位,若依卦序,下一步本該是‘大過’,他卻憑空轉身,反踵趕在‘遁’位,接著卻是‘未濟’,哦,如此說來……”再看十數步,林無憂已是成竹在胸,眼見段熙晏左足踏在“中孚”位、射出一記一陽指同時轉身進了“既濟”位,遂搶步上了“否”位,看也不看,一掌向右前方拍出。那段熙晏本來下一步要接“泰”位,卻被林無憂赫然一掌預先等著,——有道是“否極泰來”,此兩位原是緊挨著,——不由大出意外,隻道是湊巧撞上,並未想到對手竟能參破這門步法。隻得斜肩擰腰,生生轉折,強上“井”位。這一下雖是避開那掌,然而卻是生拗強迫,原本流暢順遂的內息不由一滯,一陽指自然激發不出,麵前卻有林無憂掌勢逼人,無奈何隻得向斜後撤步,退入“損”位。
林無憂初試便有成效,況見段熙晏退步的路線也和自己所料無二,不由得心喜道:“既然知你關竅,那便不足為道了,該當快些完結此戰為妙。”見段熙晏進“恆”位,知道他借此步蓄勢,下一步轉入“家人”就要抬手進攻。林無憂便倏然蹂身迎上,占住“暌”位,雙掌交錯閃爍,正是般若掌中最精熟的“天衣無縫”一招。段熙晏見他又占先機,隻得側身旋踵,反上“晉”位,迴手匆忙一指。豈料,他中途變步,本就稍有一緩,況又勉強出招,登時破綻大開。林無憂焉能不見?幌身側入“明夷”位,右掌順勢擊出,正對段熙晏背心。
先時,一旁大理諸侍衛見段熙晏倚仗步法精奇,穩占上風,均以為二殿下此番必勝無疑的了,卻都沒瞧出林無憂破其步法的玄妙。隻瞧得奇變突生,倏然間二殿下眼看便要中掌,卻苦於反應不及,難以救援,幾十顆心登時提在嗓子眼。
卻說林無憂此掌擊出,本待創傷此人,以防他再糾纏不休,——這位王子若去,此間便無人可擋,脫身隻在須臾。然而電光石火間心中卻閃過一念,想到此子既不倚人多勢眾、對自己也頗有禮敬,又愛他人才本領,遂不忍下重手,便拍為推,罡勁化柔。饒是如此,段熙晏仍覺背上“筋縮”、“神道”兩處湧入一股極強真氣,——雖然溫淳平和,卻也沛然渾厚。登時立足不穩,踉蹌著搶出五、六步後,欲待提氣站住,卻是督脈中一陣酸麻,氣息沉濁難運。與此同時,朱丹臣大喊一聲:“二殿下!”閃身縱前,一把扶住,卻將身子半橫在前,防備林無憂乘勢追擊。
林無憂想說他不過氣脈暫時受阻、過不上一時三刻便好的,尚未開口,背後風響,料是褚、古、傅三人來襲,不及招架,唯跨步閃避。再轉身雙掌齊推之下,勁風壓抑,三大護衛氣為之奪,一時難以進逼。可那四周圍著的數十侍衛,先前未奉號令,不敢擅動,此時既見傷了殿下,不由得群情激憤,竟是齊聲發喊,刀槍並舉,衝殺上來。有琴雯霏見勢有變,也從梁上跳下,拔劍飛舞,瞬間便傷了兩人。林無憂一見此況,若說硬闖脫身倒也不難,但卻未免要出重手殺散眾侍衛,他不願多傷無辜,隻劈手奪過兩杆長槍,調轉槍頭,以槍杆撥打,壓住身前眾人。
隻見那一邊,褚千波帶著二三十人將有琴雯霏困在垓心。有琴雯霏隻一人一劍,每欲出招傷人卻被褚千波鋼鞭打來;待要反擊,身邊卻又有數十樣兵刃齊刷刷遞上,隻得挽劍成花,竭力遮住自身。迴頭見林無憂被傅、古兩人同著三四十侍衛逼在殿中,卻不肯用殺手突圍,是以雖無險迫,倒也脫身不得。有琴雯霏急得大喊:“小叫化!你不要命了麽?再不發狠,咱們就死在這裏啦!”林無憂聞言心中一震,尋思道:“此時情況,實在猶豫不得,再待片刻禁宮中兵卒隻會越聚越多,可……我怎能枉殺這些無辜侍衛呢……”再看眼前刀槍晃動、人影憧憧,腦中突然閃出當日被困少林的窘景,並丁春秋舍生掩護的悲烈、恩師蒙冤圓寂的憤懣,再早些義父所說大理段氏的宿怨,一並湧上心頭。登時氣血上衝,無名業火騰起,兩眼中透出煞氣,長嘯一聲,喝道:“別再逼我!”
正當此時,本在殿後遠處站定的那位大殿下,見兄弟受傷,卻也不想自己身邊並無一人,——眾侍衛衝上圍攻、朱丹臣又去扶持段熙晏,居然遙遙問道:“晏弟,你傷得如何?”說話間竟邁步朝那邊疾走過去。——他想的是,兩名刺客均被困住,當無危險。那朱丹臣轉頭見著,卻知利害,忙喊道:“殿下不可過來!”那金冠絳袍的大殿下聞言一怔,站在原地猶豫。
豈料這一聲卻提醒了林無憂,他心中一凜,兇性一減同時,想道:“與其傷人,不若擒了這殿下要挾。”念頭動處,將身一轉,手上雙槍激起罡風,壓得眾侍衛一窒,他卻撒手將槍杆橫向前後分擲,一縱身躍起,腳下一踏某名侍衛肩膀,倏然激射而出,徑向殿後立著的大殿下衝去。
他這一下來得太快,轉瞬縱出數丈,眾人不及救護,隻得喊道:“殿下快走!”那大殿下忙轉身向殿後跑去。可他腳下哪及林無憂十一?須臾隻距丈許,林無憂長臂一探,即要拿他。千鈞一發之際,卻見那殿後屏風外閃進一人,喝一聲:“晟兒讓開!”於十丈外一抬指,隻聽嗤地一聲響,數道勁氣貼著那大殿下身側激射而來,無形有質,隱然石破天驚之勢。林無憂聞聲心驚:“相距十丈外,竟能射出如此恢宏罡勁的指力!如此神功實在太過驚世駭俗!”震撼之餘,聽那無形指力激出的嗤響來勢太迅,況又難辨各路走勢,貿然閃避,唯恐撞上;隻得腳下一緩,疾催真氣、凝於雙掌,屈膝墜肘,“龍戰於野”應勢而發。
隻聽他掌中竟生出龍吟風嘯一般的銳聲,罡氣洶湧奔騰而出,在身前不足丈處,正迎上那幾道嗤嗤作響的無形指力,兩下一撞,“砰”地一聲巨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