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心中俱是一驚,尤以丁春秋為甚,“以老夫修為,居然被人如此突然出現在左近而不知,況且方才說話聲分明還在身後,這可真有些駭人。”林無憂瞧瞧丁春秋,強自鎮定著,問道:“兩位大師在此是何用意?”
此時正巧月出雲翳,清暉遍地,將麵前兩人照得分明。隻見左首一人白須飄蕩,麵容清矍,瞧不出有多少年紀。雖是個身著大紅色袈裟的老僧,卻無端地透出一股仙風道骨的味道來。左首一人居然是道士打扮,半百年紀,身材頗有些蠢胖。麵上油光燦燦,頜下一部山羊須,身上深灰的道袍破蔽不堪。林無憂心知這大紅袈裟才是心禪堂長老的服色,心禪諸老平時極少在寺中露麵,有些更是常年閉門坐禪,所以自己並不認得這位老僧,可奇怪的是這個中年胖道人究竟何等來曆,怎地會與心禪堂長老在一處出現?適才他未看清麵貌之時稱唿“兩位大師”,便是想不到居然會有外人。這些念頭在心中一閃而過,卻聽那老僧緩緩說道:“闔寺僧眾夤夜出動,為得就是你二人罷?”
林無憂微微側首,悄聲道:“丁老先生……”丁春秋哈哈一笑,道:“老夫知道,這兩人有些蹊蹺,咱們可得小心。”林無憂點點頭,衝著對麵二人道:“這位長老,弟子林無憂蒙受冤屈,不得已大鬧少林,此時是非難以辯白,還請長老不要阻攔,讓一條生路給我們二人。”此時他雖然心中頗有疑竇,但是情勢所頗,實在不容耽擱,便想要婉言懇求,先脫困境再說。
那胖道人笑了笑,對老僧道:“太師叔,這少年便是張景正那叛徒的關門弟子……”老僧略一皺眉,語帶斥意,道:“繼軒,他終究是你長輩。”胖道人正色肅穆,垂首道:“繼軒受教,太師叔說的是……至於這老…呃…先生,便是當年叱吒江湖、人稱‘星宿老怪’的丁春秋,丁老先生。”老僧“哦”了一聲,“原來他就是關押在少林二十年的丁春秋,據說他是逍遙派門下罷?”胖道人點頭道:“不錯,他的師父乃是無涯子前輩,據傳他逆師犯上,是逍遙一派的大叛徒…——太師叔,說起來,這兩人與我教倒算都還有些瓜葛。哼哼,隻是想不到,少林派的小叛徒,師父是……恩…也就罷了,居然還跟逍遙派的老叛徒同生共死,交情弗淺,算得上江湖中一件奇事了。”他兩人對麵指點,侃侃而談,似乎全不把林無憂與丁春秋兩人放在眼中。
林無憂聞言愕然,心中念頭百轉不提,卻見丁春秋慨然道:“不錯,當年老夫確是做了欺師滅祖之事,也沒甚麽好遮攔的,不過你這雜毛道士嘴巴最好幹淨一點,林小友少年有為,被玄慚禿賊所忌,構畫誣陷,這才不得已反出少林,你莫要信口胡扯。”胖道士哈哈一笑,正要接口,卻見林無憂突而道:“你,你說的張…那叛徒,難道…”胖道人拈須微笑,“不錯,正是你的師父,法號玄明的藏經閣高僧,曾經的天師府門下。”
你道這胖道士是何人,卻正是天師教江南諸路的大祭酒,路繼軒。為何他會到此?原來,天師教奉了道君皇帝密旨,要暗中察訪、追迴那件藏著關乎天下氣運物件的錦盒,而明教也是誌在必得,再加上梵誌所領靈鷲宮人馬、那神秘黑衣人的一路人馬,四股勢力,近幾年參差交錯,鬥得不可開交。那日,路繼軒在瓜州險險逃過一劫後,便北上中原,全力主持此事,近日,得知曾親手接觸過那錦盒的一個關鍵人物就在開封的消息,四路人馬,幾乎同時反應,各自運動,聚集京師。路繼軒到了之後,一麵下令手下教眾暗中察訪線索,一麵自己四處追蹤敵人行跡。哪知竟然被他碰巧發現明教“光明右使”為首的四名高手齊向少林而來,他便悄悄尾隨,要探個究竟。此後藏經閣前一場惡戰,後山林中鏖戰,,他都暗伏在側,一一窺伺。至於他為何知道玄明大師、也就是張景正的來曆底細?其實,當年張景正潛居少林,隱姓埋名之事,天師教中謀害他的那一派是知道的,之所以不動聲色、數十年不來尋他晦氣,一來是為了避免與少林派發生衝突;二來,見張景正摒棄俗念,再無複仇之心;三者,二十年前那一戰,他顯露神技,震懾諸多高手,使得天師教的對手不得不有所忌憚;最後還有一點,便是因為少林派中早有天師教的人潛伏於此了,而且正好就是他們那一黨的,——便是如今這位心禪堂的長老。因為此人潛入少林之時比張景正選入上清宮學藝尚且略早,故而他並不知曉。路繼軒本以為“叛徒”張景正這名少年弟子定然隕命此處,哪知本途殺出個丁春秋,居然竭力襄助,眼見少林寺的這些僧人就要抵擋不住,路繼軒不由得暗罵無用,可自忖要以一敵二,應付這兩人,卻頗有些難為,無奈中,想到這位太師叔來,便請出他來。
林無憂心中已是猜到他所說乃是恩師,隻是今夜大鬧少林本已讓他心神激蕩之極,何況現下突然冒出天師教的人來,一時也顧不得路繼軒語言中不敬之意,問道:“那這位長老……也是天師教中人?”老僧不語,路繼軒卻是陰沉一笑,接口道:“不錯,武林中臥底偷師本就尋常,我天師教雖不行走江湖,但不免對這武學泰鬥、泱泱少林仍有好奇之念,是以唐宋以來,曆代天師均有派遣心腹得意弟子進入少林的慣例…”聽到這裏,林無憂與丁春秋俱是一驚,兩人麵麵相覷,心道:“本以為隻是個人的舉動,想不到居然是曆代流傳的慣例,這天師教雖不行走江湖,行事卻比任何江湖門派為甚。”隻聽路繼軒繼續道,“本來此乃我教中機密,貧道也是得授江南諸路大祭酒之職後方才知曉的,不過,如今說與你二人也無妨了。”林無憂心中一凜,切齒握拳,喝道:“你要殺我們?那就來罷!”
路繼軒哈哈一笑,擺手道:“錯了,錯了,貧道可不願在少林寺裏隨便殺傷人命,雖然是兩個叛逆,可這幹係隻怕也麻煩得緊,況且也難保將我太師叔牽扯出來。”林無憂略覺詫異,道:“那你…”話剛出口,心念一動,便已明了,——“你是想攔下我們二人,好教寺中追兵來殺我們?”路繼軒嗬嗬而笑,“果然聰明,怪不得…呃…他肯收你作弟子。本來出家僧人不會妄動殺戒,不過我瞧適才的架勢,今夜之事隻怕不能善終罷?”林無憂見他語意中滿是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的味道,不由震怒,況且他的用意明白,若在此耽擱片刻,後麵眾僧追來,就再難脫身了。當下也不多言,身形一矮,徑直衝了過去。丁春秋哈哈一笑,口稱:“林小友,那老夫便來會會這天師教的高僧罷。”一麵出言譏諷,一麵也是袍袖飄舞,縱身而上。
那一僧一道見他二人衝來,竟是絲毫不為所動。林無憂急欲脫身,一上手便是一記大金剛拳法中的殺招“梵天杵”,此招威猛剛勁,聲勢懾人,路繼軒撇撇嘴,“好霸道的招式,這不是失了佛門武學的體統麽?”一邊打趣著,待得拳風貼麵,方才身形突閃,不知怎地踏了兩步,不但閃過拳招,更是轉在林無憂身後,唿地一掌拍向後心,林無憂應了一招“苦海迴頭”,可招未使足,路繼軒卻又已在右側出掌,林無憂慌忙變招相應。如此才鬥了十餘招,林無憂已經緊張得渾身是汗,覺得自己處境倒似比眾僧圍攻時候還要兇險幾分。
那邊廂丁春秋卻又別是一番景況。想當年丁春秋橫行中原,除了在蕭峰、虛竹等寥寥數人手下吃過虧,可謂是再無敵人,就連大名鼎鼎的“南慕容”也被他弄得狼狽不堪、險而脫身。何況被囚禁少林這二十年來,他左右無事可做,潛行修習下,內功的境界委實已又上一層樓。可此刻對戰這本屬天師教的“老僧”,丁春秋卻是心中漸生懼意,——此人的掌法開始輕飄飄、慢吞吞,卻無一不是少林派頂尖的絕技,不過丁春秋尚可勉力抵擋,待得十數招過後,這老僧掌法陡變,出手俱是質樸無華,可丁春秋居然瞧不出是何等路數門派,似乎全然憑借興之所致,隨意揮灑,這一來許多固有的拆解之法全不管用,隻得依靠自身修為,現時應對,如此一來不但招式上漸落被動,就連內力流轉也漸覺不甚舒暢,似乎這老僧能在兩掌不交的情況下克製自己的內力,而這種戰法他之前全未見過,應對之中又頗是耗費心力。如此身心俱損,雖隻鬥了片刻,丁春秋卻深覺此乃平生未有的窘境。況且分神撇去,林無憂那邊景況也差,左支右絀下,堪堪便要落敗了,心中一時急不可耐,卻也無法可施。
林無憂自家也是心中焦急,“本想盡快戰勝這兩人,好出寺脫逃,可不想彼此功力懸殊如此之大,這可如何是好?這賊道人好生陰毒,如此戰法,我若不全力抵擋,稍有不慎,必然非死既傷,雖說他自稱不願在少林寺內惹上人命,可即令真殺了我,一走了之便是,未必便有有人知道了?可我全力抵擋之下,自保尤難,哪裏還能脫身?”想到這,心中悲愴,“在藏經閣上聽師父說起當年往事,我還設想日後定要找天師教中的奸人報得此仇,想不到師父方才辭世,我便要被這賊道人害死了……父親之仇、義父之仇、師父之仇,我心中都是想當然覺得不日便報,可其實細想來,仇人何在我尚且不知,何況自身如今也難保了,可見這世事、命數,委實無常,我卻瞧得簡單了。”他心神稍亂,拳腳上便慢了分毫,路繼軒即刻覺察,飄忽不定中尋隙一掌拍來,掌風烈烈,激得肌膚生疼,林無憂急忙凝神,可這掌已到,不及思索下,憑著自身感應,左手一圈一勾,右掌同時掃出,路繼軒大出意外之下,欲待變招,已是無裕,隻得施展步法閃避,可終究還是差了寸許,被林無憂掌緣掃中肩膀。雖是並無甚損傷,可這一下卻教兩人都是一驚,非但路繼軒不曾想到這少年顯落下風、況又分神露出破綻之下,居然還能打中自己,就連林無憂自己也頗覺意外,——如何隻憑感應下的拆解居然奏此奇功。
兩人雖都震動,但交戰仍是繼續,路繼軒輕忽之心卻去,打足精神全力施為,隻見掌影飛舞,密密麻麻,將林無憂圍在當中。林無憂卻是效仿前法,隨彼而動,應手而拆,隻數招間居然頹勢漸去,窘境已解。路繼軒大惑之下,招數愈疾愈勁。林無憂卻是心中豁然,“呃,‘彼動我動,則動機占之在彼;彼動我靜,伺機而動,則主客之勢逆矣’,——看來師父所教,我終究還是生疏,若非極刻意或是全不經意,實在無法得心應手,今日若能脫得此困,一定得好生習練……”此刻他量敵招而後動,餘裕便多,甚至試著在心中衡量最準確的出招時機以增益其效。
丁春秋偷暇瞥來,也覺出情勢之變,心道:“林小友居然每戰都能極快適應敵手,挽迴劣勢,到底是何法子?今日若能出得少林,老夫倒要請教他一番了。”不過雖是這麽想,可是今日到底能否出得少林,他卻毫無指望。因為,對麵的老僧掌法愈來愈強,初時他尚可還招,抵擋三五掌中總能攻上一招,此時卻已毫無攻勢,全然陷入這老僧看似極拙實則極巧的掌法中。丁春秋心中懊悔,若是適才後山之時,不將毒粉用來掃玄慚威風,哪怕此刻還剩少許,或者就能有所轉機。雖然丁春秋自信以自己修為,固然勝不得,但支持到千招不敗也不成問題,可此時目的並非比武拚鬥,而是要衝破阻礙,逃出少林。耳邊分明聽到後山追下來的僧眾已近,卻苦於無法擺脫這刻意延阻的兩人。
這老僧一麵對丁春秋咄咄進逼,一麵卻也是分心於林、路之戰,當他看出林無憂戰法突變、漸挽頹勢的緣由所在後,便出聲教道:“繼軒,莫要逞招式繁複之利,運你玄勁,徑直拚鬥。”路繼軒答應一聲,心中凜然一動,“不錯,既然這小子善於見招拆招,我便不能投其所好。他修為再深也有限,畢竟現放著年歲,哪裏比得上我數十年玄功?”身隨意動,即刻舍了諸多招式、步法,運足真氣,徑直一掌掌拍向林無憂。林無憂見他麵上紫氣生騰,手中掌出唿嘯,情知不及,隻得騰挪閃躲,不敢正攖其鋒。
老僧正自想到——“繼軒此子的‘五雷天心正法’果然修為深湛,不愧是這一輩中的翹楚……”卻見丁春秋突而虛幌一招,側身疾動,竟是要去夾擊路繼軒。老僧忙地疾縱發掌,拍他身後。哪知丁春秋要的便是這一下,耳聽得他掌風近了,猛然轉身,倏地一掌擊出,與老僧兩掌相抵,不待對頭內勁湧出,搶先運起“化功大法”的門道,要化去老僧內力,一舉成功。可丁春秋使出“化功大法”後卻赫然發現,這老僧的內力渾厚綿博,自己居然吸不到他絲毫,自己全身卻被這股內力一震,連氣血都為之戰粟,腳下不由退了一步。不過退得這一步卻使得他略喘一息,真氣迅速流轉,與這老僧比拚起內力來。
此時正巧月出雲翳,清暉遍地,將麵前兩人照得分明。隻見左首一人白須飄蕩,麵容清矍,瞧不出有多少年紀。雖是個身著大紅色袈裟的老僧,卻無端地透出一股仙風道骨的味道來。左首一人居然是道士打扮,半百年紀,身材頗有些蠢胖。麵上油光燦燦,頜下一部山羊須,身上深灰的道袍破蔽不堪。林無憂心知這大紅袈裟才是心禪堂長老的服色,心禪諸老平時極少在寺中露麵,有些更是常年閉門坐禪,所以自己並不認得這位老僧,可奇怪的是這個中年胖道人究竟何等來曆,怎地會與心禪堂長老在一處出現?適才他未看清麵貌之時稱唿“兩位大師”,便是想不到居然會有外人。這些念頭在心中一閃而過,卻聽那老僧緩緩說道:“闔寺僧眾夤夜出動,為得就是你二人罷?”
林無憂微微側首,悄聲道:“丁老先生……”丁春秋哈哈一笑,道:“老夫知道,這兩人有些蹊蹺,咱們可得小心。”林無憂點點頭,衝著對麵二人道:“這位長老,弟子林無憂蒙受冤屈,不得已大鬧少林,此時是非難以辯白,還請長老不要阻攔,讓一條生路給我們二人。”此時他雖然心中頗有疑竇,但是情勢所頗,實在不容耽擱,便想要婉言懇求,先脫困境再說。
那胖道人笑了笑,對老僧道:“太師叔,這少年便是張景正那叛徒的關門弟子……”老僧略一皺眉,語帶斥意,道:“繼軒,他終究是你長輩。”胖道人正色肅穆,垂首道:“繼軒受教,太師叔說的是……至於這老…呃…先生,便是當年叱吒江湖、人稱‘星宿老怪’的丁春秋,丁老先生。”老僧“哦”了一聲,“原來他就是關押在少林二十年的丁春秋,據說他是逍遙派門下罷?”胖道人點頭道:“不錯,他的師父乃是無涯子前輩,據傳他逆師犯上,是逍遙一派的大叛徒…——太師叔,說起來,這兩人與我教倒算都還有些瓜葛。哼哼,隻是想不到,少林派的小叛徒,師父是……恩…也就罷了,居然還跟逍遙派的老叛徒同生共死,交情弗淺,算得上江湖中一件奇事了。”他兩人對麵指點,侃侃而談,似乎全不把林無憂與丁春秋兩人放在眼中。
林無憂聞言愕然,心中念頭百轉不提,卻見丁春秋慨然道:“不錯,當年老夫確是做了欺師滅祖之事,也沒甚麽好遮攔的,不過你這雜毛道士嘴巴最好幹淨一點,林小友少年有為,被玄慚禿賊所忌,構畫誣陷,這才不得已反出少林,你莫要信口胡扯。”胖道士哈哈一笑,正要接口,卻見林無憂突而道:“你,你說的張…那叛徒,難道…”胖道人拈須微笑,“不錯,正是你的師父,法號玄明的藏經閣高僧,曾經的天師府門下。”
你道這胖道士是何人,卻正是天師教江南諸路的大祭酒,路繼軒。為何他會到此?原來,天師教奉了道君皇帝密旨,要暗中察訪、追迴那件藏著關乎天下氣運物件的錦盒,而明教也是誌在必得,再加上梵誌所領靈鷲宮人馬、那神秘黑衣人的一路人馬,四股勢力,近幾年參差交錯,鬥得不可開交。那日,路繼軒在瓜州險險逃過一劫後,便北上中原,全力主持此事,近日,得知曾親手接觸過那錦盒的一個關鍵人物就在開封的消息,四路人馬,幾乎同時反應,各自運動,聚集京師。路繼軒到了之後,一麵下令手下教眾暗中察訪線索,一麵自己四處追蹤敵人行跡。哪知竟然被他碰巧發現明教“光明右使”為首的四名高手齊向少林而來,他便悄悄尾隨,要探個究竟。此後藏經閣前一場惡戰,後山林中鏖戰,,他都暗伏在側,一一窺伺。至於他為何知道玄明大師、也就是張景正的來曆底細?其實,當年張景正潛居少林,隱姓埋名之事,天師教中謀害他的那一派是知道的,之所以不動聲色、數十年不來尋他晦氣,一來是為了避免與少林派發生衝突;二來,見張景正摒棄俗念,再無複仇之心;三者,二十年前那一戰,他顯露神技,震懾諸多高手,使得天師教的對手不得不有所忌憚;最後還有一點,便是因為少林派中早有天師教的人潛伏於此了,而且正好就是他們那一黨的,——便是如今這位心禪堂的長老。因為此人潛入少林之時比張景正選入上清宮學藝尚且略早,故而他並不知曉。路繼軒本以為“叛徒”張景正這名少年弟子定然隕命此處,哪知本途殺出個丁春秋,居然竭力襄助,眼見少林寺的這些僧人就要抵擋不住,路繼軒不由得暗罵無用,可自忖要以一敵二,應付這兩人,卻頗有些難為,無奈中,想到這位太師叔來,便請出他來。
林無憂心中已是猜到他所說乃是恩師,隻是今夜大鬧少林本已讓他心神激蕩之極,何況現下突然冒出天師教的人來,一時也顧不得路繼軒語言中不敬之意,問道:“那這位長老……也是天師教中人?”老僧不語,路繼軒卻是陰沉一笑,接口道:“不錯,武林中臥底偷師本就尋常,我天師教雖不行走江湖,但不免對這武學泰鬥、泱泱少林仍有好奇之念,是以唐宋以來,曆代天師均有派遣心腹得意弟子進入少林的慣例…”聽到這裏,林無憂與丁春秋俱是一驚,兩人麵麵相覷,心道:“本以為隻是個人的舉動,想不到居然是曆代流傳的慣例,這天師教雖不行走江湖,行事卻比任何江湖門派為甚。”隻聽路繼軒繼續道,“本來此乃我教中機密,貧道也是得授江南諸路大祭酒之職後方才知曉的,不過,如今說與你二人也無妨了。”林無憂心中一凜,切齒握拳,喝道:“你要殺我們?那就來罷!”
路繼軒哈哈一笑,擺手道:“錯了,錯了,貧道可不願在少林寺裏隨便殺傷人命,雖然是兩個叛逆,可這幹係隻怕也麻煩得緊,況且也難保將我太師叔牽扯出來。”林無憂略覺詫異,道:“那你…”話剛出口,心念一動,便已明了,——“你是想攔下我們二人,好教寺中追兵來殺我們?”路繼軒嗬嗬而笑,“果然聰明,怪不得…呃…他肯收你作弟子。本來出家僧人不會妄動殺戒,不過我瞧適才的架勢,今夜之事隻怕不能善終罷?”林無憂見他語意中滿是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的味道,不由震怒,況且他的用意明白,若在此耽擱片刻,後麵眾僧追來,就再難脫身了。當下也不多言,身形一矮,徑直衝了過去。丁春秋哈哈一笑,口稱:“林小友,那老夫便來會會這天師教的高僧罷。”一麵出言譏諷,一麵也是袍袖飄舞,縱身而上。
那一僧一道見他二人衝來,竟是絲毫不為所動。林無憂急欲脫身,一上手便是一記大金剛拳法中的殺招“梵天杵”,此招威猛剛勁,聲勢懾人,路繼軒撇撇嘴,“好霸道的招式,這不是失了佛門武學的體統麽?”一邊打趣著,待得拳風貼麵,方才身形突閃,不知怎地踏了兩步,不但閃過拳招,更是轉在林無憂身後,唿地一掌拍向後心,林無憂應了一招“苦海迴頭”,可招未使足,路繼軒卻又已在右側出掌,林無憂慌忙變招相應。如此才鬥了十餘招,林無憂已經緊張得渾身是汗,覺得自己處境倒似比眾僧圍攻時候還要兇險幾分。
那邊廂丁春秋卻又別是一番景況。想當年丁春秋橫行中原,除了在蕭峰、虛竹等寥寥數人手下吃過虧,可謂是再無敵人,就連大名鼎鼎的“南慕容”也被他弄得狼狽不堪、險而脫身。何況被囚禁少林這二十年來,他左右無事可做,潛行修習下,內功的境界委實已又上一層樓。可此刻對戰這本屬天師教的“老僧”,丁春秋卻是心中漸生懼意,——此人的掌法開始輕飄飄、慢吞吞,卻無一不是少林派頂尖的絕技,不過丁春秋尚可勉力抵擋,待得十數招過後,這老僧掌法陡變,出手俱是質樸無華,可丁春秋居然瞧不出是何等路數門派,似乎全然憑借興之所致,隨意揮灑,這一來許多固有的拆解之法全不管用,隻得依靠自身修為,現時應對,如此一來不但招式上漸落被動,就連內力流轉也漸覺不甚舒暢,似乎這老僧能在兩掌不交的情況下克製自己的內力,而這種戰法他之前全未見過,應對之中又頗是耗費心力。如此身心俱損,雖隻鬥了片刻,丁春秋卻深覺此乃平生未有的窘境。況且分神撇去,林無憂那邊景況也差,左支右絀下,堪堪便要落敗了,心中一時急不可耐,卻也無法可施。
林無憂自家也是心中焦急,“本想盡快戰勝這兩人,好出寺脫逃,可不想彼此功力懸殊如此之大,這可如何是好?這賊道人好生陰毒,如此戰法,我若不全力抵擋,稍有不慎,必然非死既傷,雖說他自稱不願在少林寺內惹上人命,可即令真殺了我,一走了之便是,未必便有有人知道了?可我全力抵擋之下,自保尤難,哪裏還能脫身?”想到這,心中悲愴,“在藏經閣上聽師父說起當年往事,我還設想日後定要找天師教中的奸人報得此仇,想不到師父方才辭世,我便要被這賊道人害死了……父親之仇、義父之仇、師父之仇,我心中都是想當然覺得不日便報,可其實細想來,仇人何在我尚且不知,何況自身如今也難保了,可見這世事、命數,委實無常,我卻瞧得簡單了。”他心神稍亂,拳腳上便慢了分毫,路繼軒即刻覺察,飄忽不定中尋隙一掌拍來,掌風烈烈,激得肌膚生疼,林無憂急忙凝神,可這掌已到,不及思索下,憑著自身感應,左手一圈一勾,右掌同時掃出,路繼軒大出意外之下,欲待變招,已是無裕,隻得施展步法閃避,可終究還是差了寸許,被林無憂掌緣掃中肩膀。雖是並無甚損傷,可這一下卻教兩人都是一驚,非但路繼軒不曾想到這少年顯落下風、況又分神露出破綻之下,居然還能打中自己,就連林無憂自己也頗覺意外,——如何隻憑感應下的拆解居然奏此奇功。
兩人雖都震動,但交戰仍是繼續,路繼軒輕忽之心卻去,打足精神全力施為,隻見掌影飛舞,密密麻麻,將林無憂圍在當中。林無憂卻是效仿前法,隨彼而動,應手而拆,隻數招間居然頹勢漸去,窘境已解。路繼軒大惑之下,招數愈疾愈勁。林無憂卻是心中豁然,“呃,‘彼動我動,則動機占之在彼;彼動我靜,伺機而動,則主客之勢逆矣’,——看來師父所教,我終究還是生疏,若非極刻意或是全不經意,實在無法得心應手,今日若能脫得此困,一定得好生習練……”此刻他量敵招而後動,餘裕便多,甚至試著在心中衡量最準確的出招時機以增益其效。
丁春秋偷暇瞥來,也覺出情勢之變,心道:“林小友居然每戰都能極快適應敵手,挽迴劣勢,到底是何法子?今日若能出得少林,老夫倒要請教他一番了。”不過雖是這麽想,可是今日到底能否出得少林,他卻毫無指望。因為,對麵的老僧掌法愈來愈強,初時他尚可還招,抵擋三五掌中總能攻上一招,此時卻已毫無攻勢,全然陷入這老僧看似極拙實則極巧的掌法中。丁春秋心中懊悔,若是適才後山之時,不將毒粉用來掃玄慚威風,哪怕此刻還剩少許,或者就能有所轉機。雖然丁春秋自信以自己修為,固然勝不得,但支持到千招不敗也不成問題,可此時目的並非比武拚鬥,而是要衝破阻礙,逃出少林。耳邊分明聽到後山追下來的僧眾已近,卻苦於無法擺脫這刻意延阻的兩人。
這老僧一麵對丁春秋咄咄進逼,一麵卻也是分心於林、路之戰,當他看出林無憂戰法突變、漸挽頹勢的緣由所在後,便出聲教道:“繼軒,莫要逞招式繁複之利,運你玄勁,徑直拚鬥。”路繼軒答應一聲,心中凜然一動,“不錯,既然這小子善於見招拆招,我便不能投其所好。他修為再深也有限,畢竟現放著年歲,哪裏比得上我數十年玄功?”身隨意動,即刻舍了諸多招式、步法,運足真氣,徑直一掌掌拍向林無憂。林無憂見他麵上紫氣生騰,手中掌出唿嘯,情知不及,隻得騰挪閃躲,不敢正攖其鋒。
老僧正自想到——“繼軒此子的‘五雷天心正法’果然修為深湛,不愧是這一輩中的翹楚……”卻見丁春秋突而虛幌一招,側身疾動,竟是要去夾擊路繼軒。老僧忙地疾縱發掌,拍他身後。哪知丁春秋要的便是這一下,耳聽得他掌風近了,猛然轉身,倏地一掌擊出,與老僧兩掌相抵,不待對頭內勁湧出,搶先運起“化功大法”的門道,要化去老僧內力,一舉成功。可丁春秋使出“化功大法”後卻赫然發現,這老僧的內力渾厚綿博,自己居然吸不到他絲毫,自己全身卻被這股內力一震,連氣血都為之戰粟,腳下不由退了一步。不過退得這一步卻使得他略喘一息,真氣迅速流轉,與這老僧比拚起內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