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在存想間,官軍已是殺到,街麵上商販行人紛紛四散亂跑,棄下許多車輛、攤位之類,將道路占去不少,正是大利二人阻擋之計。這說書道人一振袍袖,道:“上罷,你護住我身後。”說著便向前衝去,梵誌一言不發緊隨其後,牢牢跟定。
當先數十虎賁營兵士見這二人居然如此猖狂,非但不逃,竟然掉轉頭來衝殺,心中多是窩火,道是你們將我等拱衛京畿禁城的驍勇都當作紙糊泥捏了?既是勾起了這一點自尊之心,此時竟似背負了十倍的國仇家恨一般,各個奮勇向前,絕無惰餒。哪知奔到跟前,尚不及出手,隻那二人所到之處,紛紛披靡,再無一人可當得一招半式。這說書道人玄功早已臻化境,加之有梵誌在後翼護、無有後顧之憂,自然威力無儔。不過他始終不下殺手,至多不過折臂斷筋,教敵人再無交戰之能。衝出八九丈後,看看已將官軍前隊衝散,追兵已是紛紛止步,說書道人便將手一攔,帶著梵誌重又退迴道路最狹窄處。他們一退,官軍自然向前,後續者略一整編又前仆後繼地衝將上來,二人便又針鋒相對,奮力衝殺一陣。如此反覆三五次,他二人居然毫發未傷,地下道旁卻是躺滿了或是昏厥或是呻吟不起的兵卒。起先隻是在前的虎賁營兵士衝殺,後來禁軍趕將上來之後也混在一處上前拚鬥,而他兩軍互不統屬,自然毫無協同指揮之人,雖有個白麵胖子“吳總管”,可他隻是一名內侍官,統兵的將佐校尉都不是全部認識他,何況乎亂軍之中,哪個兵士肯聽他的?徒見他在中軍扯著尖細的嗓子嚎叫著不知甚麽,並同幾名校尉一起責打身邊兵卒,催促其上前。
正在紛亂,卻見隊伍後騰騰騰跑來一騎,那馬竭力向前,四蹄翻盞一般,所到處眾軍紛紛閃開。馬上一人,頂盔貫甲,四十開外年紀,滿麵風霜之氣,好似常駐邊關一般。此人拔劍勒馬,大喝道:“眾軍莫亂,權聽本鎮號令!”他雖無內功卻是聲如洪鍾,當下數百兵丁皆是停步看他。那吳總管急忙看時,卻是認得他,忙喊了一聲:“原來是種承宣,快約束眾軍,將這兩名逆賊拿下了。”這將卻不認得他,隻是馬上拱了拱手,又喝道:“本鎮乃是奉寧軍承宣使種師中,眾軍聽我號令,不可有違!”虎賁營的幾名指使、殿侍和禁軍幾名指揮一聽此人名號,皆以軍禮參拜。
禁軍乃是全國精銳,留駐開封的更是個中翹楚,尋常武職多不放在他等眼裏,卻道為何對此人如此恭敬?原來這種師中一則在軍中聲名煊赫,人稱“小種相公”便是,與其兄種師道同守西北,威震邊關;二則他身上還兼授了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一職,雖是虛銜、實不統屬,但名義上正是他諸人的上司將官,故而眾軍皆是敬服。此人本是上京述職,下在東榆林巷的客店裏,便在左近,聽得外間軍兵嘈雜,想是有亂,急忙披掛拍馬,趕將過來。
這種師中在馬上喝道:“班直、神衛、捧日諸營兵士,各自歸隊,列成五人長列。神臂營上前,橫排三隊。”本來眾軍一片混亂,此刻聽得“小種相公”號令,好似一丸定心丹下肚,竟而旋即各尋本隊,各指使、殿侍、指揮也是各自號令,約束下屬,將道旁雜什清開,轉眼便已依令成陣。梵誌一見其勢不好,心道擒賊擒王,便欲上前擊殺這將官,不待他動,那說書道人知道此人功業,將他攔住,道:“此人乃是我大宋棟梁,邊陲蕃障,不可傷他。我們快退。”他久居宋地,早已以之為家國,梵誌雖不以為然,但見他如此說,情急下無暇辯駁也隻好聽之。正說間,那邊種師中一聲令下:“放!”箭石如蝗而來,二人各自招架不迭。此時這神臂營五十張神臂弓、五十張連環弩依著上弩、進弩、放弩三列排開,輪番發射,毫無間隙。梵誌二人一麵苦苦遮擋一麵後退,慌亂中梵誌左臂中了流矢,不由一個趔趄。種師中一見對方已傷,喝道:“神臂營守隊兩旁,眾軍向前。”一聲令下,官軍如潮水般湧上。說書道人見勢不妙,架起梵誌,急忙便奔。
二人轉過得勝橋向西,遠遠卻見兩人迎麵奔來,竟也是一人扶著一人。待到近處,認出卻是蘭劍與柳至榮兩個。梵誌忙問:“姑姑怎麽不快帶柳大哥出城,轉迴來作甚?”蘭劍極喘,道:“我們到了保康門見城門已閉,又趕到朱雀門,正遇上禁軍裏的斥候騎兵前去傳令關門,見到我兩個,便要捉拿,我見人多,柳少俠又有傷勢,隻好逃迴來。”扭頭看看兩邊追兵都已漸近,梵誌雖是生來膽大妄為,卻也不禁慌道:“這卻如何是好?”蘭劍一麵匆忙查看梵誌傷勢一麵道:“適才我迴客店之後,順手拿了我們靈鷲宮求救用的流星哨,站在屋脊上連放了三顆,但願左近有我靈鷲宮屬下,能趕來救援。”說書道人苦笑著搖搖頭,道:“如今頃刻間便要腹背受敵,縱有援助也來不及了,況且此處上千官軍,即便來得幾個江湖豪客,隻怕也是無濟於事。”說到此,他卻突而想起一事,忙道:“快退迴得勝橋路口。”梵誌不解道:“大隊官兵正由那個種什麽的‘棟梁’帶著殺過來,迴去不是自投羅網麽?”說書道人,不由分說,架著他便走,蘭劍緊緊隨著。說書道人邊奔邊道:“得勝橋一路向南卻無內城城門,可一路通往陳州門,那門乃是偏角,若趕得前麵,或者未必傳到閉門命令。”三人聽了都是腳下加快,疾向東奔。那柳至榮被從床上拉起,幸而未曾脫衣,此刻隻知有大隊官軍追捕,所為何事,卻是分毫不知,也無暇問及,隻得強忍著傷痛,掙命價隨著狂奔,至於幾乎是全身依著蘭劍,如今卻也顧不得了。
待四人重迴得勝橋路口,種師中帶著大批禁軍已是殺轉過來,見逆賊竟而轉迴,大是出乎意料,不過定睛看時,雖是多了二人,卻有一人顯是帶傷,想來多半是先逃的同夥,遂不以為意;馬上又望見前麵不遠也有官軍殺來,當下便也不列隊,隻是催動各營向前,欲待來個前後夾擊、甕中捉鱉。
說書道人當此情急,也顧不得輕重了,一伸手將路旁一家酒樓前的門旗扯斷,單手將著,唿嘯著便打了過來。那旗杆足有三丈來長,被說書道人運真氣使起來卻與尋常哨棒無異,而揮動起來如同雷霆一般,哪個敢上前抵擋?種師中不住聲催促,眾軍仍是不住後退。種師中大怒,催馬揮劍,自家殺上前來,說書道人敬他重他,不願傷他,向下一掠那旗杆,隻聽喀喇一聲,戰馬悲鳴,竟是生生將那馬的前蹄打斷,連人帶馬,翻滾落地。幾名指揮見狀大驚,唿喊著上前搶救,說書道人將那旗杆奮力向官軍隊裏一拋,趁著亂,四人趕忙轉過街口,向南狂奔而下。
哪知奔不得幾步,尚未出得內城範圍,卻見前麵一彪人馬亂哄哄喊殺衝來,雖無追兵之多,卻也有百數。四人心中都是一涼,心道:“不想天亡我等,這裏又殺出一路官軍來,此地寬闊,卻是怎生抵擋?”不由得腳步也慢了下來。不想來人中卻有一個蒼老女聲喊道:“前麵來的可有少尊主?屬下帶領昊天部伺候來遲,教少尊主受驚了。”梵誌聞言大喜,應道:“我在這,餘婆婆?是你麽?”那彪人來得極快,一問一答間已到麵前,果然是昊天部的餘婆帶著數十名屬下女子,同著鐵鼇島哈島主、赤炎洞端木洞主、無量洞辛洞主等二十餘名島主洞主及屬下。
這餘婆從小抱養梵誌,看著他長大,在梵誌心中如同祖母一般,加之靈鷲宮中下屬之人以她修為最高,此刻見她,梵誌心中大石落地,竟是不由自主撲上前去,抱著她,幾乎哭將出來。餘婆接著,扶著他道:“少尊主受驚了,幸得老婆子奉了尊主之名帶了昊天部屬下前去關外幹事,路上又遇到這些島主洞主也要同行,適才打從汴梁南邊過,見了流星,料得是少尊主下山東行在此有難了。終究還是來得遲了,實在該死,少主人傷得厲害麽?”那些島主洞主也上來亂哄哄的詢問傷勢,梵誌搖頭,道:“不礙事,皮肉傷罷了。”餘婆早就看到說書道人和柳至榮,想來必是恩人,此時將梵誌交由屬下扶持,自己過來見禮,道:“靈鷲宮屬下昊天部餘婆,多謝兩位襄助我少尊主之恩,不知這位道長與少俠尊姓大名?這位少俠的傷勢如何?”柳至榮未待開口,卻見說書道人打個問訊道:“客氣,客氣,都是自家人,這些禮數就免了,先解了眼下之厄,再敘不遲。”餘婆微微一愣,心想這道人如何成了“自家人”,一旁梵誌插口道:“這位乃是我逍遙派的前輩,迴頭再論詳細;這位柳大哥的傷卻是先前受的。”餘婆點頭,說書道人問道:“你們可是從陳州門進來的?那邊還未封門麽?”鐵鼇島的哈島主生得魁偉異常,甕聲甕氣地插口道:“奶奶的,我們一路過來,甚麽戴樓門、南薰門都已關了,趕到那個陳州門,那些鳥官兵正要關門,被我們一通猛殺,落花流水的,就進來了。現下分了兩名兄弟帶了十幾個人將那門把住,準備接應呢。”餘婆點點頭,道:“哈島主所說不錯,如今陳州門在我們掌握之中,作速趕去,出城當不是問題。哈島主,你與眾位島主洞主,帶了屬下護送少尊主與兩位客人還有蘭劍妹子先行一步,老婆子帶著昊天部姐妹抵擋一陣。”話音剛落,那哈島主擺擺手,麵露兇相道:“這些鳥官軍居然大著狗膽傷了我家少主人,哈大霸豈能輕易放過?自然要去殺他百十人才能解恨。”說著,舞起手中銅錘,便向後殺去,那些島主洞主也都緊隨而去。他們原本在童姥屬下時均是懷著懼怕低三下四,換了虛竹當家,寬容仁厚,以禮相待,從不驅馳差遣,眾人反倒心存感激愛戴之意,爭先恐後欲效一力,此時見傷了梵誌,哪個不怒?故而都是奮勇向前。
餘婆一見,料也攔之不住,隻得道:“也罷,昊天部屬下聽令,快護了少尊主與兩位尊客出城。”眾女一聲答應,簇擁著幾人向南奔去。說書道人心中惦記著種師中,運氣向後喊道:“諸位豪傑切莫傷了那位銀甲烏袍的將官。”遠遠聽得哈大霸粗聲答應道:“道長放心,我等知道了。”他是因佛敬僧,自然也不管緣由。
一眾人甫出內城,便聽得前麵梆子聲、皮鼓聲大作,從保康門方向、南十字大街上轉出幾百名禁軍來,當先打著“龍衛軍”的旗幟,一名將官,背後也張著一麵旗子,上寫著“殿前親衛步軍防禦使杜”。餘婆也不吱聲,一揮手,帶著昊天部眾女便衝上前去,隻留幾人看護梵誌等。說書道人歎了一氣,一振臂,飛身向前,並肩衝上。
當先數十虎賁營兵士見這二人居然如此猖狂,非但不逃,竟然掉轉頭來衝殺,心中多是窩火,道是你們將我等拱衛京畿禁城的驍勇都當作紙糊泥捏了?既是勾起了這一點自尊之心,此時竟似背負了十倍的國仇家恨一般,各個奮勇向前,絕無惰餒。哪知奔到跟前,尚不及出手,隻那二人所到之處,紛紛披靡,再無一人可當得一招半式。這說書道人玄功早已臻化境,加之有梵誌在後翼護、無有後顧之憂,自然威力無儔。不過他始終不下殺手,至多不過折臂斷筋,教敵人再無交戰之能。衝出八九丈後,看看已將官軍前隊衝散,追兵已是紛紛止步,說書道人便將手一攔,帶著梵誌重又退迴道路最狹窄處。他們一退,官軍自然向前,後續者略一整編又前仆後繼地衝將上來,二人便又針鋒相對,奮力衝殺一陣。如此反覆三五次,他二人居然毫發未傷,地下道旁卻是躺滿了或是昏厥或是呻吟不起的兵卒。起先隻是在前的虎賁營兵士衝殺,後來禁軍趕將上來之後也混在一處上前拚鬥,而他兩軍互不統屬,自然毫無協同指揮之人,雖有個白麵胖子“吳總管”,可他隻是一名內侍官,統兵的將佐校尉都不是全部認識他,何況乎亂軍之中,哪個兵士肯聽他的?徒見他在中軍扯著尖細的嗓子嚎叫著不知甚麽,並同幾名校尉一起責打身邊兵卒,催促其上前。
正在紛亂,卻見隊伍後騰騰騰跑來一騎,那馬竭力向前,四蹄翻盞一般,所到處眾軍紛紛閃開。馬上一人,頂盔貫甲,四十開外年紀,滿麵風霜之氣,好似常駐邊關一般。此人拔劍勒馬,大喝道:“眾軍莫亂,權聽本鎮號令!”他雖無內功卻是聲如洪鍾,當下數百兵丁皆是停步看他。那吳總管急忙看時,卻是認得他,忙喊了一聲:“原來是種承宣,快約束眾軍,將這兩名逆賊拿下了。”這將卻不認得他,隻是馬上拱了拱手,又喝道:“本鎮乃是奉寧軍承宣使種師中,眾軍聽我號令,不可有違!”虎賁營的幾名指使、殿侍和禁軍幾名指揮一聽此人名號,皆以軍禮參拜。
禁軍乃是全國精銳,留駐開封的更是個中翹楚,尋常武職多不放在他等眼裏,卻道為何對此人如此恭敬?原來這種師中一則在軍中聲名煊赫,人稱“小種相公”便是,與其兄種師道同守西北,威震邊關;二則他身上還兼授了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一職,雖是虛銜、實不統屬,但名義上正是他諸人的上司將官,故而眾軍皆是敬服。此人本是上京述職,下在東榆林巷的客店裏,便在左近,聽得外間軍兵嘈雜,想是有亂,急忙披掛拍馬,趕將過來。
這種師中在馬上喝道:“班直、神衛、捧日諸營兵士,各自歸隊,列成五人長列。神臂營上前,橫排三隊。”本來眾軍一片混亂,此刻聽得“小種相公”號令,好似一丸定心丹下肚,竟而旋即各尋本隊,各指使、殿侍、指揮也是各自號令,約束下屬,將道旁雜什清開,轉眼便已依令成陣。梵誌一見其勢不好,心道擒賊擒王,便欲上前擊殺這將官,不待他動,那說書道人知道此人功業,將他攔住,道:“此人乃是我大宋棟梁,邊陲蕃障,不可傷他。我們快退。”他久居宋地,早已以之為家國,梵誌雖不以為然,但見他如此說,情急下無暇辯駁也隻好聽之。正說間,那邊種師中一聲令下:“放!”箭石如蝗而來,二人各自招架不迭。此時這神臂營五十張神臂弓、五十張連環弩依著上弩、進弩、放弩三列排開,輪番發射,毫無間隙。梵誌二人一麵苦苦遮擋一麵後退,慌亂中梵誌左臂中了流矢,不由一個趔趄。種師中一見對方已傷,喝道:“神臂營守隊兩旁,眾軍向前。”一聲令下,官軍如潮水般湧上。說書道人見勢不妙,架起梵誌,急忙便奔。
二人轉過得勝橋向西,遠遠卻見兩人迎麵奔來,竟也是一人扶著一人。待到近處,認出卻是蘭劍與柳至榮兩個。梵誌忙問:“姑姑怎麽不快帶柳大哥出城,轉迴來作甚?”蘭劍極喘,道:“我們到了保康門見城門已閉,又趕到朱雀門,正遇上禁軍裏的斥候騎兵前去傳令關門,見到我兩個,便要捉拿,我見人多,柳少俠又有傷勢,隻好逃迴來。”扭頭看看兩邊追兵都已漸近,梵誌雖是生來膽大妄為,卻也不禁慌道:“這卻如何是好?”蘭劍一麵匆忙查看梵誌傷勢一麵道:“適才我迴客店之後,順手拿了我們靈鷲宮求救用的流星哨,站在屋脊上連放了三顆,但願左近有我靈鷲宮屬下,能趕來救援。”說書道人苦笑著搖搖頭,道:“如今頃刻間便要腹背受敵,縱有援助也來不及了,況且此處上千官軍,即便來得幾個江湖豪客,隻怕也是無濟於事。”說到此,他卻突而想起一事,忙道:“快退迴得勝橋路口。”梵誌不解道:“大隊官兵正由那個種什麽的‘棟梁’帶著殺過來,迴去不是自投羅網麽?”說書道人,不由分說,架著他便走,蘭劍緊緊隨著。說書道人邊奔邊道:“得勝橋一路向南卻無內城城門,可一路通往陳州門,那門乃是偏角,若趕得前麵,或者未必傳到閉門命令。”三人聽了都是腳下加快,疾向東奔。那柳至榮被從床上拉起,幸而未曾脫衣,此刻隻知有大隊官軍追捕,所為何事,卻是分毫不知,也無暇問及,隻得強忍著傷痛,掙命價隨著狂奔,至於幾乎是全身依著蘭劍,如今卻也顧不得了。
待四人重迴得勝橋路口,種師中帶著大批禁軍已是殺轉過來,見逆賊竟而轉迴,大是出乎意料,不過定睛看時,雖是多了二人,卻有一人顯是帶傷,想來多半是先逃的同夥,遂不以為意;馬上又望見前麵不遠也有官軍殺來,當下便也不列隊,隻是催動各營向前,欲待來個前後夾擊、甕中捉鱉。
說書道人當此情急,也顧不得輕重了,一伸手將路旁一家酒樓前的門旗扯斷,單手將著,唿嘯著便打了過來。那旗杆足有三丈來長,被說書道人運真氣使起來卻與尋常哨棒無異,而揮動起來如同雷霆一般,哪個敢上前抵擋?種師中不住聲催促,眾軍仍是不住後退。種師中大怒,催馬揮劍,自家殺上前來,說書道人敬他重他,不願傷他,向下一掠那旗杆,隻聽喀喇一聲,戰馬悲鳴,竟是生生將那馬的前蹄打斷,連人帶馬,翻滾落地。幾名指揮見狀大驚,唿喊著上前搶救,說書道人將那旗杆奮力向官軍隊裏一拋,趁著亂,四人趕忙轉過街口,向南狂奔而下。
哪知奔不得幾步,尚未出得內城範圍,卻見前麵一彪人馬亂哄哄喊殺衝來,雖無追兵之多,卻也有百數。四人心中都是一涼,心道:“不想天亡我等,這裏又殺出一路官軍來,此地寬闊,卻是怎生抵擋?”不由得腳步也慢了下來。不想來人中卻有一個蒼老女聲喊道:“前麵來的可有少尊主?屬下帶領昊天部伺候來遲,教少尊主受驚了。”梵誌聞言大喜,應道:“我在這,餘婆婆?是你麽?”那彪人來得極快,一問一答間已到麵前,果然是昊天部的餘婆帶著數十名屬下女子,同著鐵鼇島哈島主、赤炎洞端木洞主、無量洞辛洞主等二十餘名島主洞主及屬下。
這餘婆從小抱養梵誌,看著他長大,在梵誌心中如同祖母一般,加之靈鷲宮中下屬之人以她修為最高,此刻見她,梵誌心中大石落地,竟是不由自主撲上前去,抱著她,幾乎哭將出來。餘婆接著,扶著他道:“少尊主受驚了,幸得老婆子奉了尊主之名帶了昊天部屬下前去關外幹事,路上又遇到這些島主洞主也要同行,適才打從汴梁南邊過,見了流星,料得是少尊主下山東行在此有難了。終究還是來得遲了,實在該死,少主人傷得厲害麽?”那些島主洞主也上來亂哄哄的詢問傷勢,梵誌搖頭,道:“不礙事,皮肉傷罷了。”餘婆早就看到說書道人和柳至榮,想來必是恩人,此時將梵誌交由屬下扶持,自己過來見禮,道:“靈鷲宮屬下昊天部餘婆,多謝兩位襄助我少尊主之恩,不知這位道長與少俠尊姓大名?這位少俠的傷勢如何?”柳至榮未待開口,卻見說書道人打個問訊道:“客氣,客氣,都是自家人,這些禮數就免了,先解了眼下之厄,再敘不遲。”餘婆微微一愣,心想這道人如何成了“自家人”,一旁梵誌插口道:“這位乃是我逍遙派的前輩,迴頭再論詳細;這位柳大哥的傷卻是先前受的。”餘婆點頭,說書道人問道:“你們可是從陳州門進來的?那邊還未封門麽?”鐵鼇島的哈島主生得魁偉異常,甕聲甕氣地插口道:“奶奶的,我們一路過來,甚麽戴樓門、南薰門都已關了,趕到那個陳州門,那些鳥官兵正要關門,被我們一通猛殺,落花流水的,就進來了。現下分了兩名兄弟帶了十幾個人將那門把住,準備接應呢。”餘婆點點頭,道:“哈島主所說不錯,如今陳州門在我們掌握之中,作速趕去,出城當不是問題。哈島主,你與眾位島主洞主,帶了屬下護送少尊主與兩位客人還有蘭劍妹子先行一步,老婆子帶著昊天部姐妹抵擋一陣。”話音剛落,那哈島主擺擺手,麵露兇相道:“這些鳥官軍居然大著狗膽傷了我家少主人,哈大霸豈能輕易放過?自然要去殺他百十人才能解恨。”說著,舞起手中銅錘,便向後殺去,那些島主洞主也都緊隨而去。他們原本在童姥屬下時均是懷著懼怕低三下四,換了虛竹當家,寬容仁厚,以禮相待,從不驅馳差遣,眾人反倒心存感激愛戴之意,爭先恐後欲效一力,此時見傷了梵誌,哪個不怒?故而都是奮勇向前。
餘婆一見,料也攔之不住,隻得道:“也罷,昊天部屬下聽令,快護了少尊主與兩位尊客出城。”眾女一聲答應,簇擁著幾人向南奔去。說書道人心中惦記著種師中,運氣向後喊道:“諸位豪傑切莫傷了那位銀甲烏袍的將官。”遠遠聽得哈大霸粗聲答應道:“道長放心,我等知道了。”他是因佛敬僧,自然也不管緣由。
一眾人甫出內城,便聽得前麵梆子聲、皮鼓聲大作,從保康門方向、南十字大街上轉出幾百名禁軍來,當先打著“龍衛軍”的旗幟,一名將官,背後也張著一麵旗子,上寫著“殿前親衛步軍防禦使杜”。餘婆也不吱聲,一揮手,帶著昊天部眾女便衝上前去,隻留幾人看護梵誌等。說書道人歎了一氣,一振臂,飛身向前,並肩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