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好……就是這樣,把銅管的調子降一點下來……對,弦樂部分加快快一倍看看……好!把弦樂部分升一個八度……”


    不僅僅是站在操控台後麵執行何風指令的李佩佩,連旁觀的易青都吃了一驚!這算什麽風格的配樂?把低音樂器拉得更低,把高音樂器揚得更高,這段曲子不是就變形了嗎?發出來的聲音肯定是非常刺耳難聽的!


    “就這麽來,快點,先試一下……”何風看都不看一眼自己的老板和老婆,一手拿著耳機貼著左耳,一手扶在連接錄音調配板的電腦的鍵盤上,閉著眼晴搖頭晃腦的對錄音室裏的人下命令道。


    這才是真正的樂癡呢!易青饒有興味的雙手交叉胞在胸前,心想也隻有何風這種變態,才會在聽一段自己已經每個音符都會默寫了的配樂時,還能流露出如此由衷的陶醉一一這才是個真正喜歡音樂並且沉醉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裏的人!


    李佩佩疑惑的執行了他的操作指令;何風那邊猛得把貼近耳朵的耳機向外撤了幾公分,望著抱手站在一旁的易青,他做了個耳朵要被震聾似的鬼臉。


    “老易,快來聽聽這段!”何風興奮的喊道:“那個誰,放畫麵給他看。”


    何風老是記不住李恩華派來幫忙的幾個技術人員的名宇,動不動就叫人家“哪個誰”,可是這些平時心高氣傲的美國佬居然沒有一個抗議的一一想來任何一個跟何風工作過地人都會情不自禁的被他驚人的藝術天賦和神奇的音樂感染力所折服吧!


    有些人的某種氣質或者說魅力真是與生俱來的。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勞碌,《花木蘭》的後期已經完成了七七八八。易青帶著導演組熬了幾個通宵。給所有素材做了個最後定稿,然後逐步完成了剪輯工作:楊嫻兒地美工合成和特效添加也已經進行到了最後階段。


    一般而言,一部電影的後期工作最後部分都是電影錄音。因為他們要等整個電影剪輯出來後才能開始給影片配同步聲帶。


    何風的錄音組工作的時候,用一台電腦連接著牆上的影布,放映電影的內容:然後根據事先淮備好的配樂方案製作精確到每一格放映時一秒二十四格的音樂音效。


    今天差不多己經做到中段部分,整個電影地聲帶做到一大半了,易青才第一次“順路”拐到錄音組去看看。


    易青平時很少去錄音組或者美術組“監督視察”工作,因為他很清楚楊嫻兒和何風的天才工作能力。做老板的該放手時要放手。什麽問題在當初設計方案地時候就應該提出來,既然大方向定了,剩下的事情就應該讓下麵的人放手去幹,老是去監督何風或者楊嫻兒的工作會讓他們的下屬覺得老板不信任他們的專業能力。


    所以盡管何風對這段配樂發布了一個這麽不合理的修改指令,易青還是毫不猶豫地搖頭對他說道:“我就不看了,將來做完了一起看吧。你決定就行。倒帶倒來倒去怪麻煩的。”


    “不麻煩!”何風白眼一翻,指揮自己工作室帶來地兩個奧地利“手下”道:“給我扶著他,非讓他聽不可!”


    易青看著他嘴角上揚的趾高氣昂的德性。就象一個頑皮的大男孩自己手工製作了一把木頭手槍之類的玩具,急切的非要在夥伴麵前炫耀一樣一一易青隻好無奈的舉手做投降狀。


    電腦前的技術人員打了幾個鍵,有人同時關掉了屋裏四角的四個小黃燈。整個隔音室登時暗了下來……


    一段易青起碼看了一百遍的當初拍了好幾天地廝殺場麵在牆上的影布上顯映出來,易青雙手抱胸,開始看第一百零一遍。


    就在小意扮演的花木蘭揮刀砍向敵人的一瞬間,李佩佩飛快的在控製扳上挨下了“插入”鍵!


    猛聽得“嘎”得一聲,本來就沉鬱的銅管聲突然在易青的耳邊炸響,一種讓人頭皮發麻血管爆裂的低音嗡嗡的充塞了整個房間一一易青下意識的深吸了一口氣,攥緊了拳頭……


    又一段加快了四倍。且音高扭曲得今人心悸的弦樂急奏猛得響了起來,影布上原本平淡而常見的古裝廝殺場麵一刹那變得那麽撕心裂肺的逼真恐怖。刺耳怪異的管弦吹奏不停的挑逗著觀者的神經一一這一小段看完,怎一爽字了得!


    燈光大亮,影布上的影象消失了。


    不到五分鍾的一段鏡頭。易青現在相信了,為什麽當年《羅拉快跑》這個電影在美國上映時,很多青年和小孩看了四五遍還要去看,但是卻說不全劇情一一據當時的報道說他們都是去劇院邊聽音樂邊甩頭的,象磕了藥一樣。


    好的音樂真是有靈魂的!它不但能激發觀眾的感情,甚至可以不知不覺的控製觀眾的情緒!


    何風點了點頭道:“這就是我想象的效果。這段就這樣吧!”


    大家一起興奮的應了一聲。他們已經習慣了何風的這種口吻,因為何風定配樂或者聲效很少猶豫或者修改第二遍,在他來說。第一感覺就是最正確的感覺。


    易青滿意的點了點頭。他知道這裏的空間太狹小,效果聽起來有點誇張了,但是放到電影院去,剛才的效果應該是正好。


    何風這次做《花木蘭》的主要思路,多是反正道而出奇,反複多次的使用不和諧的和弦與節奏,或者是扭曲的聲音造型來匹配電影的內容一一這是一個充滿了何風這個怪才個人風格的新的電影音樂形式,以前多用於恐怖片或者科幻片裏的方法用在中國風味的古裝戰爭大片,居然別出機抒的令人耳目一新。


    當年拿過奧斯卡小金人的唐盾先生在《臥虎藏龍》裏同時使用了中國湖南少數民族的巫鼓和西洋音樂,這種變異中尋求東西方和諧的聲音造型已經令當時的電影人、音樂人為他的廣闊靈動的音樂想象力而歎服;而何風這次在《花木蘭》裏設計的種種用變調和不和諧和弦做出的聲音造型,更是拓寬了電影視聽語言的語境範圍。


    同時,一般的音樂家隻有在符合正常的音樂處理方法下才能想象出音樂或者聲音,而何風居然不用做任何試聽,僅憑想象就能判斷出非常規變調或變奏下的種種效果,這份想象力真是前所未聞。


    一個電影音樂家和一個古典音樂家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後者相信音樂是在特殊的藝術規律支配下嚴肅而規範的一種創作;而前者則象何風一樣,認為世界上所有能被人的耳朵聽到的聲音都可以成為音樂――甚至還不止,應該說所有能被人的心靈和思想感覺到的聲音,哪怕不是用耳朵而是毛孔來聽的那些,都可以成為電影音樂的一部分。


    以前的電影家們隻會用中國音樂來配中國電影,用西洋音樂來配歐美電影;然後漸漸發展到了東西方風格的音樂在各種電影中交替混用,比如《臥虎藏龍》,這就使藝術無國界這個理念在電影音樂這個領域實現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性融合;現在,最前衛的現代電影音樂家,比如何風這樣的人,他們開始嚐試拮取自然界一切可聽可感知的聲響來做電影音樂,漸漸達到了東方哲學裏所推崇的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人類對藝術的理解感知擴大到了一個無所不至的範圍。


    從某種意義來說,後來的人們評價《花木蘭》這部電影的音樂時,都不得不承認天才的錄音師何風先生,在這部作品裏從最根本的創作理念這個角度,把整個電影音樂藝術拓寬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領域。


    ……


    易青知道自己沒有什麽好操心的了,他笑著衝何風打了個手勢,轉身誰備出去。


    突然隔音室門口開了一條小縫,孫茹的俏臉出現在門後麵,她盯著易青做了幾個口型。易青知道那是孫茹讓他出去。


    在何風工作的地方,對各種聲音是最為敏感的,即使是孫茹也不敢在開門的時候發出聲音,更別說張嘴講話了。要是在何風工作的時候有任何聲音影響到他,他非跟你大吵一場不可,即使是易青和孫茹也沒有麵子給。


    易青連忙閃身出了隔音室,孫茹把他拉到一邊,笑道:“北美院線的事情談下來了。下午跟李氏的人出去簽約。有好幾條院線的負責人,下午要趕好幾場呢,你快淮備一下。”


    易青笑道:“多趕幾場好,就怕沒得趕。一條院線少說也是幾百萬美元呢!”


    說道這裏,易青笑得眼晴眯著了一條線,象個神經病似的在走廊上舉手大喊道:“美利堅,我來了!”


    美國的ma,它的全稱為“themotionpictureassociationofamerica”即“美國電影協會”。這個組織成立於1922年,最初是作為電影工業的一個交易組織而出現的。如今它涉足的領域不僅有在影院上映的電影,還有電視、家庭攝影homevideo以及未來有可能會出現的其他傳送係統領域。


    ma在洛杉璣和華盛頓為它的成員服務。它的委員會的主要成員由也是ma的會員的美國最大的七家電影和電視傳媒巨頭的主席和總裁共同擔任。


    這七大影業巨頭跟所謂的好萊塢大同盟是兩迴事,它僅包括象迪斯尼、華納、派拉蒙、21世紀福克斯這樣的傳統意義上的美國本土影業托拉斯;像李氏國際這樣的亞裔色彩濃厚的後起之秀就很難位列其中。


    1922年,為了純潔電影畫麵,保證票房收入,ma就開始籌建審查委員會。


    這一機構當時由共和黨人威爾?海斯領導。1922年,在巨頭們的邀請下,他出麵主持一個新協會――美國電影製造商和經銷商協會,並出任正在籌建中的審查委員會的主席。


    此後,整個美國各州都依據本州的相關法律確定了相應的審查製度並成立了審查委員會。同時,從上世紀中葉開始,美國電影就要接受許多民間組織、宗教組織的審查。比如著名的羅馬天主教“道德聯盟”等等。


    當年著名的美國電影《達文西密碼》就因為涉及宗教觀念問題被美國地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團體大力反對在美國許多地方和院線部分遭禁。


    雖然美利堅聯邦各州的相關法律在細則上都有些微地不同,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可以統一的按照美國電影的分級慣例分為五個級別:g級、pg級、pg-13級、r級。


    就在易青、楊嫻兒、何風帶領著各自的組員為《花木蘭》的後期製作殫精竭智的工作地這些日子裏,孫茹和李恩華也沒閑著――他們在為《花木蘭》通過美國電影審查委員會的審查這件事情而奔走。


    對於孫茹和李恩華來說,最大的難題是在於如何把《花木蘭》歸於pg級而不讓它被歸於pg-13級。


    不要小看這麽小小的一點區別。當它反映在票房差距上時,裏外裏所造成的經濟差異可能是巨大的。


    在美國,最容易被院線方麵接受的沒有審查問題的電影,當然是g級。也就是所謂的大眾級――指得是所有年齡均可觀看,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地電影。


    這個級別的影片在每年地美國電影總產量中所占比例很少,但是也最容易被院線方所接受,因為它安全無害。該級別的電影內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沒有**、**場麵。吸毒和暴力場麵非常少。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比如有名地《綠野仙蹤》、《音樂之聲》、《獅子王》、《小豬貝比》、《玩具總動員》等等。


    象這種g級的電影,是獲準在所有的院線所有的影院放映的。而除此外的pg、pg-13、r、nc-17等各個級別的電影,在影院放映時會受到法律的各種限製,許多院線和公司在簽下這些級別的電影放映的同時,總是要特別考慮一下。如果對象是華星這樣的“外來戶口”的話,簽約的可能性就更加降低了。


    幸虧電子大王史蒂文森?李在美國混了半輩子,也可說是手眼通天了。經過一番馬拉鬆式的談判和研究,有不少血腥戰爭鏡頭的《花木蘭》被定為pg級的電影。


    pg級也就是所有的輔導級,這類影片屬於“建議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有些鏡頭可能讓兒童產生不適感。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


    該級別的電影基本沒有**、吸毒和**場麵,即使有時間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場麵不會超出適度的範圍,所以也叫普通級。在好萊塢,例如《星球大戰》、《小鬼當家》、《蝙蝠俠》、《迴到未來》、《辛巴達:七海傳奇》等影片都屬於這一級。


    對於華星和《花木蘭》劇組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消息,因為大多數美國現代電影都會被分到這一級,各大院線對這個級別的放映許可還是很寬容的,為易青後期的院線放映分成合約的談判減少了不少壓力。


    如果是pg-13級沒有粗野的持續暴力鏡頭,一般沒有**鏡頭,有時有吸毒鏡頭和髒話的話,這部電影將成為不適於13歲以下兒童觀看的特別輔導級。也就是說13歲以下兒童要有父母陪同觀看,而院線方必須提示其中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這樣勢必會大大影響票房。


    此中差別真是非常巨大,要不是有李恩華這種美國通在替易青他們奔走,《花木蘭》這次估計要吃大虧了。


    由於有李氏國際掛名參與製片與投資,而且又是pg級的大路片,所以和各大院線的簽約非常順利。富有東方色彩的電影在美國其實是非常好賣的,當年張一謀的《英雄》才簽了三條院線,在美國十幾個城市放映了四周而已,就進了那年的北美票房前十,和那些占了十條八條院線的美國電影並駕齊驅。


    所以這次《花木蘭》能順利在美國通過審查,各院線的放映商和電影院也非常願意和這樣一部利潤可期的東方電影簽約,畢竟沒有誰會跟美金過不去。


    這幾天談判下來易青才漸漸體會到,美國不愧是世界第一商業電影大國。許多當年在學院學到、聽到的抽象數據,此時都得到了一種深刻的體認。


    就拿院線規模來說吧,以香港和中國大陸為例,當年香港電影全盛時期所有影院的銀幕的數量加起來不過一百五六十塊;十年前,也就是2004年的時候,中國大陸36條院線的所有銀幕加在一起也不過就是比香港多了不到十幾倍,大概2668塊,到近幾年每年都有逐漸加多的趨勢,也超不過三千塊。


    而美國的基礎觀眾量雖然隻有中國的10%,但這是一個把電影當作第一文化消費和大眾娛樂形式的國家,所以全美銀幕的數量在04年的時候就達到了36594塊,是中國大陸的十幾倍。


    李恩華和幾位長期在美國電影業工作的經紀人一起,照著美國地圖精心挑選了十九條美國院線,這些院線所屬的電影院網絡覆蓋全美幾乎所有城市;然後,再由李恩華和他的團隊領著易青、孫茹以及華星的人逐一去談判。


    這可真是好一場馬拉鬆大戰。易青和孫茹從創業至今所有經曆的合約談判加起來,恐怕也及不上這一次多。不過易青心裏很清楚,這第一次無論多艱難都要紮紮實實的拿下來,因為它至關重要。如果《花木蘭》這次在美國一炮打響,將來華星的電影要賺美國人的錢就不會象這次這樣費事了。


    這場商業大舌戰一直持續到了2014年元旦,易青和孫茹在美國過了一個典型的美式聖誕和新年。終於,最後他們拿下十九家院線中的十一家。


    同時,易青也不得不佩服美國商人們在熱情直接的外表下的那份精明。一聽說是中國電影,這幫狗日的鬼子就開始使勁壓價,他們都知道這對於一部中國電影在經濟和經濟以外的各方麵具有多麽大的意義。


    所以當年曾經嘲笑過張一謀是商業白癡的易青不得不簽下一份份和當年張一謀簽的同樣苛刻甚至更加苛刻的合約,讓這些美國電影商人從未來《花木蘭》的票房中抽走四成甚至四成以上的分紅。當易青帶著彬彬有禮的微笑簽下這些合約時,對麵那些美國鬼子的祖宗十八代各位女性自然是倒了黴。


    至於沒談成的那八條院線所屬的幾家公司,簡直就是把中國人當肥羊羔子來宰。那些條件離譜到令人發指,易青在忍痛放棄之餘真恨不得把他們的肥頭大耳塞迴他們各自的屁眼裏去。


    ……


    忙完了簽約的事,還沒等易青睡個囫圇覺,李恩華的高級行政助理又把一份由李氏和華星的策劃人員共同擬訂的《花木蘭》美國及亞洲宣傳計劃草案放在了他的麵前。


    這幾個月在美國的工作,令易青不得不對自己的美國同行們心生戒懼。跟李氏這樣的大型美國公司的工作流程及其強度比起來,自己的華星集團簡直就象是小孩過家家。人家好萊塢這些公司做事情那都是一環扣著一環,有一整套熟極而流的規範的。所有的人力、所有的資金、所有的資源配置都是最合理最到位的,象身材勻稱的少女穿上一身剪裁得體的晚裝一樣流暢迅捷,無懈可擊。


    看來忙完《花木蘭》的事迴到香港之後,華星內部改革的事一定要抓緊了!易青感慨地想到。


    今天機場似乎顯得格外擁擠,據說好萊塢新近竄紅的一位二十歲的女明星要到洛杉磯,說是來給一部卡通電影配音。


    隻不過是一個二線明星而已,影迷的瘋狂已經快把機場大廳外的車道掀翻了天。


    易青和孫茹艱難的橫穿過人群,華星的同事們和幾個李氏的工作人員幫著舉著《花木蘭》和林小意的大海報費力的擠進機場接機口。


    身邊四周全是人群高舉著的歡迎那個肉彈女明星的海報和宣傳品,就在易青身後不到十五公分,貼著一個鼻子上打了三個鋼環兒了壯女,在易青耳邊震耳欲聾的不知道喊些什麽,手裏舉著一張海報板,上麵貼著那個女明星的放大性感照片――穿著一套碎布三點式,垂著一對碩大的**,t字褲後翹起渾圓的屁股,整個身體弓著,一隻手伸進分開的雙腿捂著生殖器的部位,臉上寫滿了隻要五美分就可以操一次的渴望。


    易青隻要稍微一迴頭,臉就正好對上那張海報板,不得不盯著那個女明星的手捂著得那個部位,旁邊還有一行英文,寫的是:羅琳兒,我們**吧!


    相形之下,華星的同事們和李氏的工作人員舉著的那三四張海報板就象是淹沒在太平洋漩渦中心的一條小輪船,在人流裏被擠得搖來晃去。


    易青和孫茹本來隻是來接小意和小雲的飛機而已,根本沒有想到會遇上如此混亂的局麵。想不到南美民族的熱情一旦轉移到追星上,竟比國內地那些玉米豆角油菜之類的粉絲還要瘋狂。


    此時易青隻能抱緊了孫茹的腰,盡力護著她不被擠到;同時示意舉海報的同事把海報放下來,免得被那個肉彈的粉絲們發現了,起些什麽不必要的爭執。


    正當易青和孫茹這些“小船”在漩渦裏打滾的時候。人群裏不知誰喊了一聲:“羅琳兒來了!他們在vip通道!”


    就象一群搶灘登陸的標準化士兵一樣,這群狂熱的粉絲同時發出一片非人的吼聲,唿啦唿啦成群地往東邊跑去――就像海水從沙灘上退去一樣,留下一大片空地和寥寥幾位跟易青一樣來接機的美國人。


    孫茹看著遠去的人群,唿出一口長氣,說了一句廣東話:“成個世界都清淨曬!”


    幾個華星的香港同事聽了都哈哈大笑,一個女同事惆悵的望著那些美國追星族,幽幽的道:“我們也不要求太多,等《花木蘭》在美國放完了,我們的小意在美國也能這麽受歡迎,就夠了。”


    易青瞪了她一眼,鄙夷的道:“象她?切,看你那沒出息的樣兒……”


    “易青大哥!孫小姐!”沒等易青再說那位女同事幾句,忽然一個甜美的聲音在眾人耳邊響了起來。


    易青一時都沒反應過來,後麵肩膀已經被人拍了一下,同事們一起歡唿起來。


    易青轉身一看,隻見麵前站著一個亞裔女孩,在瑟瑟地寒風中興奮的一張小臉通紅,戴著一副水紅鏡片的墨鏡,穿著一身厚厚的絨毛大衣。頭上還戴著一頂雪白的護耳空軍帽,象一隻可愛的小熊一樣。


    易青遲疑的打量著眼前這個嬌小可愛地美女,一時還反應不過來。孫茹嗔怪的白了他一眼,道:“你這個木頭,她是小意啊!”


    “啊?”易青簡直不能接受這種事――這就是當年那個每天穿得象個小保姆一樣,一見到男同事就垂頭躲到一邊的小意?


    小意嘻嘻一笑,把墨鏡摘了下來。道:“導演好!嗬嗬,這是來得時候依依姐姐幫我打扮的,好看嗎?”


    易青看著笑麵如花的小意,不禁呆了一呆。事實上,小意在華星這麽多年。他根本沒有看清過小意地樣子;後來拍戲的時候,天天見到的都是化好古代妝穿著盔甲地小意,再不然就是連天拍戲後累得直不起身隨處躺靠睡得不省人事的小意。現在看她這樣一打扮起來,就象是一個縮了點水的小號依依一樣,那麽青春靚麗。


    最讓易青欣慰的不是她在著裝和外貌上的轉變,重要的是她的整個性格就象變了一個人似的。現在的小意才真得象一個豆蔻年華的心智健康地小女生的樣子,活潑開朗,言笑不禁,而且還充滿生活情趣――不但敢於和男人打招唿了,這要是在以前,什麽在背後拍男同事一下肩膀這樣的舉動,簡直是小意想都不敢想一下的事。


    易青和孫茹這些人,包括依依在內。對小意的過去和身世都所知有限,小意不主動說,大家也不好問。不過現在看來,一部《花木蘭》改變了她的人生,無論她的童年和少年有多少陰影,這份烏雲都已經在她心靈的天空中被驅散了。


    就在小意開心的跟闊別數月的同事們寒暄的時候,姍姍而來的小雲終於從機場裏出來了。後麵的幾個助理隻有一個拖著小意的行李,其他三四個人拿得全是小雲的東西。


    自從要給小雲開唱片的事情確立下來以後,為了這做好華星集團的第一張國語大碟,寧倩華特意在手下的經紀人裏挑了一個懂電影同時又是音樂製作人出身的資深老手介紹給小雲。正好小雲上一個經紀人約滿,正是簽入華星,就簽了這位做經紀人。


    換了經紀人以後,小雲的一舉一動更象個“明星”了――依依她們經常開玩笑,那就是華星現在的幾個學院派出身又正在香港和國內當紅的女明星中,隻有小雲一個有點香港女明星的樣子,懂得穿衣服,懂得應付媒體,懂得在各種綜藝節目裏應該怎麽說話;相比之下,依依、陳雲可、吳明玉這幾位無論寧倩華怎麽教,這方麵本事就是提高不了。


    今天一下飛機,小意就象小鴿子一樣飛了出去,反正行李有男助理幫著拿。可是小雲依然是不緊不慢,幾百米路走了二十分鍾,做足了明星派頭。


    小雲穿過玻璃門,先和孫茹來了個擁抱,然後又和易青來了個吻麵禮,倒弄得易青有點不好意思,當著同事的麵,好象他和小雲有一腿似的。


    沒等易青他們說話,小雲忽然聽到另一側出口的喧嘩,詫異得轉過頭去,指著那邊的人群問易青道:“那邊怎麽了?機場大遊行嗎?罷工還是反戰啊?”


    易青看了看那邊,無奈的笑了笑,道:“都不是。是羅琳兒來了,影迷接機呢。”


    “誰?就是那個‘限製級皇後’?那個胖妞?”小雲驚訝的道:“她在美國這麽受歡迎啊?”


    一句話說的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孫茹笑著推了小雲一下,嗔道:“這死丫頭。嘴上跟長了刀子一樣。”


    易青望向那邊看了一會兒,發現人群開始緩緩的挪動,看來是接到了羅琳兒本人了,正在簇擁著往外走。


    易青雖然來美國才不到半年,卻也知道這種情形、在影城是司空見慣的事。


    易青迴頭看了看自己這邊無人問津的《花木蘭》的海報和小意窈窕秀美的靚照,想到剛剛簽下的十一家合約,一千六百多家影院的放映合約,他突然雄心大起。


    易青拉著小雲的手,拍了拍小意的肩膀道:“放心吧!我敢保證,當你們兩個離迴香港的時候,場麵一定比她大,這是至少的!”


    孫茹也牽起小意的手和小雲、易青的手疊在一起;然後,周圍華星的同事紛紛圍了上來,無數隻手疊在一起,就象他們在劇組拍戲的時候常做的那樣――易青目光炯炯,低聲喊道:“名揚美利堅,斃了好萊塢!”


    “對!”小雲信心百倍的看著易青,深吸了一口氣,堅定的道:“名揚美利堅,斃了好萊塢!”


    孫茹微笑的看著易青,這個人仿佛永遠都能給人一種莫名的信心和力量,許多別人說出來簡直決不可能的荒誕的話,由他說來簡直就如同既成事實一般平常自然。


    想到這兒,孫茹興奮的環顧著周圍的同事們,低聲道:“對!震一震好萊塢!”


    “好!”一群年輕的中國電影人雄心百倍的齊聲喊道:“名揚美利堅,斃了好萊塢!”


    仿佛在為他們的誓言做見證似的,在他們的身後稀稀落落的站著幾個現在還沒接到親友的美國人,好奇的看著這幫黃皮膚黑眼睛的人,紛紛猜測著他們到底是在幹什麽……


    ……


    易青在美國用的是李恩華的那輛房車。


    一路上,由於時差的緣故,小意和小雲一直在懨懨欲睡,剛才的興奮勁兒早飛到爪哇國去了。


    易青從車裏的小冰箱裏找出特別冰的罐裝咖啡來給小雲和小意喝,並且和孫茹一起不停的搖晃一下她們的身體。


    孫茹愛憐的摟著小意,輕輕的晃著她,低聲道:“小意乖,先別睡,扛到晚上再好好睡一覺……我們一下車就要和八大院線的執行總裁談事情,你是女主角,不能睡的,哦……小意,小意醒醒……”


    易青看了看車頭的座鍾,對司機催道:“稍微快一點,馬上要跟詹姆斯總裁開會,我們要早到,才顯得有誠意一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活色生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馬並收藏活色生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