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征現在遇到的,絕不是一個小問題,而是鍊金術歷史上的一個著名的爭論命題:王者套印理論。
他進入鍊金係的第一天,就遇到了瑪爾斯和埃蒙斯就這個命題爭吵,平日裏溫文爾雅的瑪爾斯,一遇到學術問題,立刻咄咄逼人、言辭刻薄,和他唱對台戲的埃蒙斯也是一樣,平日裏絕對是個老好人,什麽也不爭、什麽也不搶,可是一旦涉及到鍊金術的學術問題,爭論起來他真的會擄起袖子跟人打起來。
鍊金作品中的魔法陣套印層次數最多為九層,人類鍊金術士,將無法超越這個極限。
可是葛征要想按照自己的思路完成這件作品,至少需要十層套印。以葛征現在的水準,他真的沒有把握做到這一點。
翻閱了很多反對「王者套印」命題的典籍,反對它的人也隻是提出了一些「猜測」的突破王者套印的方法,並沒有人真正在實踐之中打破它。
葛征借鑑了前人的看法之後,還是決定按照自己的辦法實施。
反正這些材料很多,又是不花錢搞來的,葛征全當實驗,失敗了也不心疼。
熔爐之中熊熊火焰燃起,火衣魔法好像石堡表麵的青苔一樣鋪在火焰上。葛徵用真元力催動火焰,一直攀升到了第二重金色的境界。
原料的配比葛征早已經計算好了,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它們依次被送進熔爐,慢慢的一鍋熔融的金屬溶液像岩漿一樣咕咕的開始冒泡。
迪諾拉不要求什麽魔法屬性,對於暴力女戰士來說,魔法隻不過是「錦上添花」,她更需要的是兵器的堅硬和鋒利。
既然如此,葛征索性放棄了魔法屬性,這柄刀之中的所有的魔法加持,全部用在了堅固和鋒利上。通過一個超級的十層金屬係套印魔法陣,讓這柄刀達到無堅不摧的境界。
金屬係魔法陣是一個冷僻的學科,就算是東勝學院的圖書館,關於這方麵的藏書也不多,葛征想來想去,自己要達到的目的,都無法用九層套印魔法陣來實現。隻差那麽一點,必須再套印一層。
集中了自己的全部精神力,葛征開始了對「王者套印」命題的挑戰。
一道道魔法陣刻進了合金溶液,從第一層到第七層都很順利,第八層套印的時候,能夠利用的空間已經不多了,葛征不得不小心翼翼。完成了第八層、第九層更加困難。額頭上的汗水滑落下來,滲進了他的眼睛裏,他一眨眼、一不留神一根線條和第八層的魔法陣重疊在了一起,一瞬間刻印失敗。
葛征一屁股坐在地上,累得夠嗆。
沒有了他的真元力支撐,火焰慢慢熄滅,熔爐內的材料成了廢料。
他擦了擦汗水,休息片刻之後,重新準備了一爐原料,又開始了新的嚐試。這一次,他從一開始就小心翼翼,前麵幾層套印也做到盡善盡美,盡可能的少占用空間,為最後幾重套印留出更多的地方。
這樣一絲不苟的態度果然收到了效果,第八重套印完成的也很輕鬆,第九重套印在他全神貫注之下,也最終完成——不過第十重套印的時候又出了問題,兵器已經沒辦法承受了。
作品中的「空間」有限,這個用於魔法陣刻印的空間並非通常意義上的空間,否則隻需要找個體積大的物品,就可以駁斥王者套印命題了。
平行刻錄多少魔法陣並沒有什麽大的問題,可是要想縱向套印,就要考慮到兵物品的「承受能力」。
所有的物體都是由一個個「分子」組成的,分子與分子之間也是有空隙的,不同在於,固體的分子之間的空隙小,液體和氣體之間的空隙大。魔法陣套印,一層層的分割下去,每一層分割,內裏的魔法陣相對於外圍的魔法陣,都會以一個立方的倍數縮小。也就是說,九層套印就是九個立方的倍數縮小。
王者套印理論之所以形成,就是因為在十次套印之後,魔法陣已經極為微小,微小到了物體的分子間隙的大小。而單個的「分子」和分子間隙是無法刻印魔法陣的。
葛征現在就麵臨這樣的問題。
他雖然看不到那麽微小的東西,但是通過精神力量的感知還是能夠把握的。
在心中頹嘆一聲,葛征無奈的看著第二爐原料報廢。
完不成十層套印,之前的魔法陣無法連成一個整體,就算是煉製出來,也是一件廢物兵器。
他用手支著自己的腦袋,眉頭深鎖,緊緊地盯著熔爐,好像熔爐裏麵有他需要的答案。
破解王者套印命題,就要縮小套印過程中魔法陣縮小的比例。這個命題不知道有多少鍊金術師討論過,可是最終也沒有人成功實踐。
一個念頭突然跳進他的腦海:魔法陣套印的縮小比例是固定的,既然無法讓下一層的套印魔法陣變得大一些,那就讓物品的「分子」之間的間隙變小,讓物體的「分子」顆粒變小,不就等於讓次級套印魔法陣變大了嗎?
葛征的眉頭舒展開來:也就是說,讓物體的密度變大。
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龍鋼,不過龍鋼合金雖然比一般的合金密度大,但是他的設計的之中並沒有龍鋼這種原料,貿然加入,會改變整個整件作品的性質。
他又重新考慮了自己的原料配比,調整了其中的幾種原料,然後又增加了龍鋼,和另外幾種材料。
因為龍鋼的加入,合金的密度的確增大了很多,不過體現在「分子」的級別上,就顯得不是那麽明顯了。
</br>
他進入鍊金係的第一天,就遇到了瑪爾斯和埃蒙斯就這個命題爭吵,平日裏溫文爾雅的瑪爾斯,一遇到學術問題,立刻咄咄逼人、言辭刻薄,和他唱對台戲的埃蒙斯也是一樣,平日裏絕對是個老好人,什麽也不爭、什麽也不搶,可是一旦涉及到鍊金術的學術問題,爭論起來他真的會擄起袖子跟人打起來。
鍊金作品中的魔法陣套印層次數最多為九層,人類鍊金術士,將無法超越這個極限。
可是葛征要想按照自己的思路完成這件作品,至少需要十層套印。以葛征現在的水準,他真的沒有把握做到這一點。
翻閱了很多反對「王者套印」命題的典籍,反對它的人也隻是提出了一些「猜測」的突破王者套印的方法,並沒有人真正在實踐之中打破它。
葛征借鑑了前人的看法之後,還是決定按照自己的辦法實施。
反正這些材料很多,又是不花錢搞來的,葛征全當實驗,失敗了也不心疼。
熔爐之中熊熊火焰燃起,火衣魔法好像石堡表麵的青苔一樣鋪在火焰上。葛徵用真元力催動火焰,一直攀升到了第二重金色的境界。
原料的配比葛征早已經計算好了,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它們依次被送進熔爐,慢慢的一鍋熔融的金屬溶液像岩漿一樣咕咕的開始冒泡。
迪諾拉不要求什麽魔法屬性,對於暴力女戰士來說,魔法隻不過是「錦上添花」,她更需要的是兵器的堅硬和鋒利。
既然如此,葛征索性放棄了魔法屬性,這柄刀之中的所有的魔法加持,全部用在了堅固和鋒利上。通過一個超級的十層金屬係套印魔法陣,讓這柄刀達到無堅不摧的境界。
金屬係魔法陣是一個冷僻的學科,就算是東勝學院的圖書館,關於這方麵的藏書也不多,葛征想來想去,自己要達到的目的,都無法用九層套印魔法陣來實現。隻差那麽一點,必須再套印一層。
集中了自己的全部精神力,葛征開始了對「王者套印」命題的挑戰。
一道道魔法陣刻進了合金溶液,從第一層到第七層都很順利,第八層套印的時候,能夠利用的空間已經不多了,葛征不得不小心翼翼。完成了第八層、第九層更加困難。額頭上的汗水滑落下來,滲進了他的眼睛裏,他一眨眼、一不留神一根線條和第八層的魔法陣重疊在了一起,一瞬間刻印失敗。
葛征一屁股坐在地上,累得夠嗆。
沒有了他的真元力支撐,火焰慢慢熄滅,熔爐內的材料成了廢料。
他擦了擦汗水,休息片刻之後,重新準備了一爐原料,又開始了新的嚐試。這一次,他從一開始就小心翼翼,前麵幾層套印也做到盡善盡美,盡可能的少占用空間,為最後幾重套印留出更多的地方。
這樣一絲不苟的態度果然收到了效果,第八重套印完成的也很輕鬆,第九重套印在他全神貫注之下,也最終完成——不過第十重套印的時候又出了問題,兵器已經沒辦法承受了。
作品中的「空間」有限,這個用於魔法陣刻印的空間並非通常意義上的空間,否則隻需要找個體積大的物品,就可以駁斥王者套印命題了。
平行刻錄多少魔法陣並沒有什麽大的問題,可是要想縱向套印,就要考慮到兵物品的「承受能力」。
所有的物體都是由一個個「分子」組成的,分子與分子之間也是有空隙的,不同在於,固體的分子之間的空隙小,液體和氣體之間的空隙大。魔法陣套印,一層層的分割下去,每一層分割,內裏的魔法陣相對於外圍的魔法陣,都會以一個立方的倍數縮小。也就是說,九層套印就是九個立方的倍數縮小。
王者套印理論之所以形成,就是因為在十次套印之後,魔法陣已經極為微小,微小到了物體的分子間隙的大小。而單個的「分子」和分子間隙是無法刻印魔法陣的。
葛征現在就麵臨這樣的問題。
他雖然看不到那麽微小的東西,但是通過精神力量的感知還是能夠把握的。
在心中頹嘆一聲,葛征無奈的看著第二爐原料報廢。
完不成十層套印,之前的魔法陣無法連成一個整體,就算是煉製出來,也是一件廢物兵器。
他用手支著自己的腦袋,眉頭深鎖,緊緊地盯著熔爐,好像熔爐裏麵有他需要的答案。
破解王者套印命題,就要縮小套印過程中魔法陣縮小的比例。這個命題不知道有多少鍊金術師討論過,可是最終也沒有人成功實踐。
一個念頭突然跳進他的腦海:魔法陣套印的縮小比例是固定的,既然無法讓下一層的套印魔法陣變得大一些,那就讓物品的「分子」之間的間隙變小,讓物體的「分子」顆粒變小,不就等於讓次級套印魔法陣變大了嗎?
葛征的眉頭舒展開來:也就是說,讓物體的密度變大。
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龍鋼,不過龍鋼合金雖然比一般的合金密度大,但是他的設計的之中並沒有龍鋼這種原料,貿然加入,會改變整個整件作品的性質。
他又重新考慮了自己的原料配比,調整了其中的幾種原料,然後又增加了龍鋼,和另外幾種材料。
因為龍鋼的加入,合金的密度的確增大了很多,不過體現在「分子」的級別上,就顯得不是那麽明顯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