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對陳鬆才會這樣,對其他的人,朱元璋哪裏會這樣?


    其他的人,用你是看得起你,你還敢提條件?是你活得不耐煩了嗎?


    也是,整個大明朝,也就陳鬆有這些本事,你們誰要是能像陳鬆這樣,為朝廷帶來這麽多的利潤,那朱元璋也會好好的對待。


    隻可惜,整個朝廷上下,隻有陳鬆一個人有這些本事。


    陳鬆迴到家,向朱靜安說了這事。


    朱靜安在知道這事情之後,沒有多少驚奇,顯然,對這種事情已經見怪不怪了。


    陪著朱靜安吃完晚飯,陳鬆開水準備起出發的事情。


    雖然還有幾天,可提前準備,總沒有錯。


    日頭即將落入地平線,門外響起了敲門聲。


    趙峰開門一看,原來是朱棣前來。


    朱棣這陣子在京城中休息了沒幾天,可就是這短短的幾天時間,讓朱棣渾身不得勁。


    不是說朱棣真的就閑的沒事幹,實在就是憋得慌。


    一想起以後自己大概率沒什麽事情可幹之時,朱棣就心發慌。


    也不能怪朱棣會這樣想,現實就擺在朱棣麵前,由不得朱棣。


    後廳當中,桌子上放著一盞燭台,蠟燭靜靜的燃燒著。


    陳鬆和朱棣兩人坐在桌子旁邊,朱棣看著陳鬆,問道:“常情啊,聽說,俺爹要讓你去高麗?可有這迴事啊?!”


    朱棣的臉上寫滿了期待,笑容滿麵的看著陳鬆。


    看著這個樣子的朱棣,陳鬆瞬間就明白了朱棣想要幹什麽。


    估計,實在是閑的沒事幹,想要跟自己一起去高麗。


    陳鬆微微一笑,道:“殿下,您的消息還挺靈通啊!這件事情也是陛下剛剛決定下來的!”


    “今天陪著大哥吃飯的時候,俺聽俺大哥說的,說高麗那邊的人有些不安分,想要讓你過去一趟。


    俺想著,俺最近這段時間,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就陪著你去一樣,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朱棣笑嗬嗬的說道。


    很明顯,朱棣沒有去朱元璋那裏求證。


    至於為什沒有去朱元璋那裏求證,陳鬆也能想明白,估計是因為害怕朱元璋。


    在朱元璋的這些兒子當中,就沒有不害怕他的。


    “既然如此,那明天去找陛下說說此事?!”陳鬆笑道。


    “是極是極,明天就找俺爹說說,高麗這裏,俺還從來沒有去過,這次說什麽都要過去看看!”


    朱棣笑了,笑的很興奮。


    隻要有仗打,朱棣就非常的高興。


    接下來的時間當中,兩人有說有笑,一直聊到大半夜,朱棣這才戀戀不舍的迴去。


    第二天早朝之後,陳鬆站在了禦書房中。


    “陛下,臣以為,攻略朝廷,僅僅臣一人是遠遠不行的,不如讓閻王殿下跟著臣一起去!”陳鬆朝著朱元璋拱拱手,開口說道。


    朱元璋看著陳鬆,問道:“讓老四跟著你一起去?是老四讓你來的吧?這個家夥,真的就坐不住嗎?打小就不喜歡讀書,就喜歡武刀弄棒,最後可好,成了兄弟當中最沒有文化的人!從草原上迴來才幾天啊,這就坐不住了。”


    朱元璋搖搖頭,一臉的無奈。


    就像是老農一樣,對最為鬧騰的兒子,充滿了無奈。


    也是,想朱棣這種性格跳脫的王爺,也就在朱元璋的手下最為安穩,要是放在其他朝代,搞不好會出問題。


    “既然他坐不住,既然他不想在金陵待下去,那就讓他跟著你去一趟高麗吧,反正也沒什麽事情!”朱元璋長歎一口氣,說道。


    要是不將朱棣放出去,等陳鬆走了之後,估計朱棣更要鬧騰。


    與其讓他在眼巴前鬧騰,還不如讓他跟著陳鬆一起去高麗。


    “臣領旨!”陳鬆接下了朱元璋的命令。


    陳鬆迴到家之後,差人將這件事情告訴給了朱棣,陳鬆又要走了,不管怎麽說,總要去一趟趙鐵繩那裏,將這件事情告訴給趙鐵繩。


    陳鬆當然知道趙鐵繩非常不願意陳鬆遠走,隻是事情趕到這裏,陳鬆也沒有什麽辦法。


    家中距離趙鐵繩那裏不是很遠,陳鬆步行而去。


    秋高氣爽,金陵城中的植物也開始變色。金黃色植物布滿金陵街頭。


    走在街道上,腳下是水泥道路,要不是周圍的那些百姓,陳鬆還以為自己走在後世某個影視城當中。


    陳鬆步履輕緩,沒多久便來到了趙鐵繩那裏。


    趙鐵繩是本分老實的老農民,秋季正是收獲的時節,趙鐵繩正在地裏忙碌著。


    陳鬆想都沒想便去了地裏,趙鐵繩身上掛著職位,算起來,要是一個七品的官員,也是吃朝廷俸祿的。


    一旦做了官,別管官大官小,就沒有親自下地的,除過那些故意作秀的。


    趙鐵繩的外甥是陳鬆,背靠大明富平侯,要是其他人,哪裏會親自下地?靠著這層關係,就可以吃香喝辣了,哪裏還用得著種地?


    趙鐵繩就是個例外,農家思想,覺得富貴來之不易,不能放任不管,要好好的經營,要好好的勞作。


    陳鬆站在田間地頭,看著正在田地裏忙碌的趙鐵繩和劉翠,速度快了幾分。


    “舅舅!”


    一邊往趙鐵繩那裏走,一邊大聲的唿喊。


    趙鐵繩放下手中的鋤頭,往後一看,在看到陳鬆的那一刻,笑的就像是花一樣。


    不管什麽時候,趙鐵繩在看到陳鬆的時候,都會笑。


    這已經是根植於記憶當中的,不管什麽時候都不會改變。


    “你今天怎麽有時間來我這裏啊?”


    看著過來的陳鬆,趙鐵繩問道。


    陳鬆來到趙鐵繩麵前,道:“好久沒有過來了,今天過來看看!”


    陳鬆這話哪裏能騙得了趙鐵繩,根本就不用想,趙鐵繩就知道陳鬆今天來肯定有事。


    不過,現在趙鐵繩也沒有多說什麽,也依舊和剛才一樣,笑嗬嗬的說道:“既然如此的話,那就好好的放鬆放鬆。”


    陳鬆點點頭,開始在田地裏勞作。


    趙鐵繩本來是不想讓陳鬆在地裏勞作的,奈何架不住陳鬆的軟磨硬泡,隻好同意了下來。


    當了這麽多年的侯爺,陳鬆的手下有些生疏。


    不過,不管是前世今生,陳鬆小時候,經常會忙碌農活,很快便找到了感覺。


    手下的速度越來越快,也越來越熟練。


    日落時分,陳鬆擦了擦頭上的汗水,跟著趙鐵繩迴家了。


    一迴到家,劉翠就開始張羅晚飯,陳鬆和趙鐵繩對坐在院子當中拉著家常。


    “今天怎麽有功夫來我這裏?別說隻是過來轉轉,你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一直如此!”趙鐵繩正色道。


    陳鬆也知道自己瞞不過趙鐵繩,也不再隱瞞,直接說道:“高麗那邊出了一點問題,陛下讓我過去一趟!”


    一聽陳鬆這話,趙鐵繩沉默不語,隻是靜靜的看著陳鬆。


    那直勾勾的眼神,看的陳鬆心裏有些發毛,但又不好問。


    “唉!”


    過了好久,趙鐵繩才幽幽的歎了一口氣。


    “唉,早已經料到的事情,其實,自從看到你,我就知道,肯定有事。沒想到,這次又要出去。隻是,這個高麗是什麽地方?以前從來沒聽說過!”趙鐵繩看著陳鬆,臉上多了不少的哀傷。


    趙鐵繩隻是一個本本分分的農民,這輩子要不是陳鬆的話,估計不會離開出生地一百裏,可能這輩子都會待在老家。


    盡管來了金陵,也很少外出,大部分時間都會待在家中。


    大明境內的很多省份,趙鐵繩尚且不知,更別說是選在海外的高麗了。


    “這個高麗遠不遠?去一趟的話,要花費多少時間?”趙鐵繩再次問道。


    “高麗,沒在大明境內,在海外,要坐船去!”趙文不想騙趙鐵繩,直言不諱。


    趙鐵繩心被揪了一下,連忙道:“海外?怎麽那麽遠?比草原還要遠嗎?那這該怎麽辦?”


    趙鐵繩從來沒有出去過,久居內陸的他,對大海有一種天生的恐懼,以至於隻要是海外,趙鐵繩都覺得那是不毛之地,是危險之地。


    陳鬆笑了笑,說道:“高麗距離大明不是很遠,要不了多久就能到,舅舅不要太過擔心!”


    話是這樣說,可趙鐵繩又如何能不擔心呢?


    “那你可要平平安安的,出門在外,不要逞強,雖然我也不知道高麗那邊的活計是個怎麽樣的,但能安穩一些就安穩一些!”


    趙鐵繩喋喋不休,說著自己的人生經驗。


    趙鐵繩的人生經驗,對陳鬆來說,大部分是無用的。


    趙鐵繩自己也能明白這事,可就和尋常的父母一樣,盡管知道自己的人生經驗可能不適用於孩子,但還是要說,這無關於其他,隻是對孩子最為真摯的祝福和愛意。


    說話間,劉翠做好了飯菜。


    不過是尋常的家常便飯,味道肯定比不上大魚大肉。


    但這些粗茶淡飯,吃起來,總有一種獨特的味道。


    那是家鄉的味道,食材來自於本地,可那熟悉的烹調方式,將家鄉的味道再次帶來。


    陳鬆吃的很舒服,吃的很爽快,隻是一碗普通不過的麵條,就著鹹菜,吃了個幹幹淨淨。


    看著吃的精光的陳鬆,趙鐵繩滿足的笑了。


    “行了,你趕緊迴去吧,天色也不早了,就不要在我這裏耽擱時間了!”趙鐵繩勸道。


    陳鬆點點頭,告別了趙鐵繩,走上了迴家的路。


    陳鬆走的很慢,以至於天都黑了下來。


    月上高空,陳鬆的身影被月光拉的好長。


    陳鬆雙手背在身後,耳邊盡是蟲鳴,又或者巷子深處的犬吠。


    陳鬆深深的吸了一口月華之中的空氣,腹肺都變得清爽。


    金陵城晚上是要宵禁的,會有巡夜的士兵在夜間巡邏。


    陳鬆並不擔心此事,很早之前,朱元璋就給過陳鬆這方麵的條件。


    迴家的路上遇到一支巡夜的士兵,本來還想將陳鬆拿迴去,可當陳鬆取出自己的身份牌時,巡夜的士兵立刻換上了笑容,甚至還恭恭敬敬的將陳鬆送迴了家。


    迴到家不久,便進入了夢鄉。


    在皇宮不遠處的一座宅子中,朱棣坐在書房中,姚廣孝就坐在朱棣的對麵。


    “大師,你的意思是,我就不應該去高麗?你這話,什麽意思!”朱棣有些不滿意的看著姚廣孝。


    這是這麽多年以來,姚廣孝第一次不認同朱棣做出的決定。


    姚廣孝本來是在北平的,朱棣來金陵之後,朱元璋想著,反正再過不久就要過年了,索性讓朱棣的一家子都來金陵。


    姚廣孝也自然而然的跟著一起來到了金陵。


    “殿下,此事大有玄機啊!”姚廣孝的聲音低了幾分。


    朱棣是個直性子的人,他非常不喜歡姚廣孝這種拐彎抹角的說法。


    “有什麽話你就趕緊直說吧,不要這樣藏著掖著!”朱棣皺起了眉頭。


    姚廣孝也不再故作神秘,直言道:“殿下,您想一想,如今,草原上的戰事已經結束了,殿下在草原上立下了赫赫戰功,在眾多王爺當中,當屬第一。


    陛下對高麗的感情很複雜,在現在來說,高麗是陛下的錢袋子,殿下要是跟著富平侯過去,肯定也能立下不小的功勞。”


    “這樣不好嗎?勇立戰功,是俺爹最喜歡看到的!”朱棣有些疑惑。


    此時此刻,朱棣有些不太明白。


    不是說朱棣真就不懂,隻是一時之間有些懵了。


    “殿下,您想啊,草原上的功勞加上在高麗的功勞,這兩者糅合在一起,那可是大功勞啊,日後,要是再立下點功勞,那可是潑天的功勞。


    殿下,功高蓋主啊!”姚廣孝的語氣都變得有些焦急,生怕朱棣走去這般境地。


    “功高蓋主?什麽功高蓋主?俺爹的功勞不比俺大?俺有什麽好功高蓋主的!”朱棣不以為然。


    “殿下,不是陛下,是太子殿下啊!”姚廣孝見朱棣還不明白,急忙解釋。


    朱棣陷入了沉思當中。


    朱標的功勞大不大?說一句實在話,大,很大。這麽多年,跟在朱元璋的身邊,功勞很大。盡管看上去沒有朱棣的功勞顯眼,但不得不承認,確實很大。


    問題來了,朱標的功勞是很大,可他以後是皇帝,是大明第二任皇帝。


    作為一個皇帝,自己的弟弟功勞比自己小不了多少,還正值壯年,還深的先帝寵幸,這是怎樣一個藩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武年間小神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數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數沙人並收藏洪武年間小神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