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正常的男人,尤其是這副身體才二十出頭,看見這樣漂亮的妹子,不想多看兩眼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男人嘛,拔氧氣管的那一天,如果病房外剛好路過一個漂亮妹子,他都還想多看兩眼。


    張晨眼睛一眨不眨看著眼前這個女孩。


    她美得像一幅畫,尤其是那雙眼睛,流動著溫柔的光澤。


    “為什麽迴避惠王呢?”


    女孩微微一怔,笑道:“公子,奴家不太明白您說的什麽。”


    “外麵的老鴇是在找你吧?”


    “公子,我就躲一會兒,就一會兒。”女孩臉上露出焦慮的神色。


    “躲在我這裏沒有問題,但我想知道,你為何躲著惠王?”


    “我……我不太想跟朝廷宗室親王走得太近。”


    “這是為何,親王血統尊貴,莫非你還看不起親王?”


    “也不是,我最近在準備備考,誰也不想見。”


    “備考?”崇禎倒是意外得很,“你要考什麽?”


    “哦,沒什麽,我就隨口說說,公子,我就待一會兒,絕不打擾公子。”


    “好,我這也沒什麽好打擾的,你自便就是了。”


    女孩一隻手抱著琵琶,另一隻手從寬大的袖口掏出一本書,開始讀起來。


    張晨瞟了一眼,他竟然在封麵上看到“國家經濟學原理”幾個字。


    這不是他寫的書嗎?


    這書現在是大學必學的一門課。


    它的主要內容包含如下幾塊:


    一、梳理了目前大明朝的產業結構,並且出現了許多新的詞匯。


    包括農業、種植業、商業、輕工製造業、鹽鐵產業。


    二、核算了交通道路對商業、農業和製造業的影響。


    其中重點說明了京杭大運河對北直隸經濟和南直隸、山東省、河南省等經濟的影響。


    三、從微觀層麵闡述了目前作坊生產模式,生產力,生產效率,甚至邊際效應等等,並且完善的雇傭製。


    明中期其實已經出現雇傭關係,例如嘉靖中期對匠戶製的改革,就是一種便從屬為雇傭的關係,雖然這種雇傭關係還很積累。


    而到了明末,商品經濟發展起來,尤其是隆慶開關,大量絲綢、茶葉、香料出海,沿海商人開始搭建作坊,雇傭手工人。


    不過,也依然不夠成熟,例如律法在這方麵的保護還是很薄弱的。


    被雇傭者拿不到工錢也是常有的事。


    四、朝廷在產業中辦理的角色。


    他用言簡意賅的意思闡述了中央朝廷與宏觀產業的發展。


    明朝末年,是標準的小政府主義,各地放飛自我,商人們和士大夫都標榜“哈耶克自由主義”。


    什麽是哈耶克自由主義?


    哈耶克是20世紀末的一個經濟學家,他推崇絕對的自由貿易。


    他的那一套,被美帝的大資本家們所喜愛,就是他的出現,美帝從羅斯福時代的“凱恩斯主義”過度到了哈耶克的絕對自由主義。


    大明朝後期基本上就是這個狀態,商人和士大夫都需要絕對的自由。


    再加上萬曆三十年不上朝,朝廷行政係統半癱瘓,民間自然就更加放肆。


    而在新學中,張晨要締造的是一個大政府,在新學的經濟學中,凱恩斯的國家宏觀調控才是正道。


    這種思維要植入每一個人的腦海中,不然那些大資本有一天做大,就又會作妖了。


    這本書對於大明朝來說,當然是全新的。


    裏麵許多詞語人們以前聞所未聞,為了讓讀者看懂,他專門做了詞語注解。


    這女孩看的非常入神,大學考試中,有許多這本書的知識點。


    張晨更加好奇,這妹子是要考大學?


    “你這是要考大學嗎?”張晨忍不住問了出來。


    女孩有些警惕地將書收起來。


    張晨說道:“你躲在我這裏,我這麽信任你,你卻處處防著我,這不公平吧?”


    “我……我這不是……她們不知道我要考大學,我擔心你……”


    “擔心我說出去,告訴她們?”


    “抱歉啊,我也不是有心要打擾你,我就是想讀會書。”


    “這書你看得懂?”


    “看得懂一些,還寫地方還是有些生疏。”


    “哪些地方生疏?”


    女孩疑惑地看了一眼張晨:“你知道這本書?”


    知道!當然知道!這是朕寫的書,能不知道嗎!


    張晨說道:“我也讀過這本書。”


    “你也想考大學?”


    “我不考。”


    “那你讀這本書做什麽,這本書是考大學的讀的。”


    “誰說這本書是考大學的才讀的?”


    “賣書的人說的,不然誰會去讀這本書呢?”


    “你認為這本書沒有價值?”


    “不不不,我恰恰認為這本書很有價值,但許多人不願意讀它。”


    “人們為什麽不願意讀它?”


    “因為更多的人連識字都困難,識字的那些人,更願意去讀之乎者也。”


    “也不盡然吧,這本書是誰寫的?”


    “聽說是皇帝陛下寫的。”


    “既然是皇帝陛下寫的,大家為何不讀?”


    女孩想了想,說道:“裏麵寫的一些內容,比較陌生,有一部分很實用,但大部分都是從未發生過的,沒有實際發生過的,人們讀起來可能很困難。”


    張晨倒是有些驚訝了,沒想到這妹子一語點破了這個問題的本質。


    這本書的發行數量還真是令人擔憂,如果不是皇帝寫的,這本書恐怕也印刷都不會印刷。


    至於現在吏部都要求官員們讀這本書,官員們也是看得雲裏霧裏的。


    “例如這裏所說的生產力,當生產力提高了,單位時間內生產的貨品會更多,商人為了占領市場,會降低單品價格,做薄利多銷。”女孩指著其中一頁,“生產力如何提高?難道雇傭更多的人,就可以提高生產力嗎?”


    “生產力是指生產的總量與投入成本的比,當雇傭更多的人,人工成本也會增加,人越多,越難管理,管理成本也會增加,生產力可能會下降。”


    “那這句話作何解釋?”


    張晨說道:“我聽說最近有一種新的紡紗機,是北京製造局製造出來的,一個人使用,在同樣的時間內,可以抵過去八個人的生產量。”


    “還有這東西?”


    “有!南京應該很快就會出現了。”


    女孩這才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原來是這麽個原理,看來這個地方並非玄而又玄,它是很實用的,隻是人們沒有見過那種東西,所以想不明白。”


    當然了,等蒸汽機投入實際使用,水泥路大量鋪設,海運全麵打開,人們才會知道這本書真正的價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曉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曉非並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