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六日,正在大淩河城的袁崇煥,接到了皇帝的密函。


    密函的內容很簡單,讓他謹防建奴西進,務必嚴陣以待,切不可能貿然迎敵。


    遼東這幾年軍備也在大力發展,隨著實力的增強,遼東出現了要主動出兵收複失地的聲音。


    這正好迎合了遼東一部分人的意願,同時,也站在大義上,俘獲了不少人心,甚至這股風還吹到北京,在朝堂上形成了新的派別。


    主戰的唿聲正在水漲船高。


    而事實上,這並不是什麽愛國情懷,僅僅隻是出於政治的考慮。


    一部分主戰派其實是想將矛盾全部重新拉迴到遼東,逼迫皇帝對內妥協,僅此而已。


    所以,主戰派並不一定是愛國,主和派也不一定是賣國。


    恰好這兩年大明取得了多次戰爭的大捷,這讓無數人有一種大明再一次強大起來的錯覺。


    這種盲目的主戰聲音在蠢蠢欲動。


    而這個時候,孫承宗這種行事穩妥的樞密使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至少他給崇禎擋住了許多請求主戰的聲音。


    六月十七日,崇禎在乾清宮宣見順天府知府邱禾嘉。


    “陛下,目前水泥路,已經從北京,修建到遵化,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可以抵達山海關。”


    “這個進度有點慢,朕要今年年底就修到寧遠,可否做到?”


    “陛下,出了山海關,臣就無權管轄了。”


    “朕要跟你說的就是這件事,朕已經跟李邦華說過了,讓他來主持從山海關到寧遠的水泥路修建。“崇禎說道,“但目前關外沒有水泥廠,就需要順天府還做供給,你得出人。”


    邱禾嘉又說道:“陛下,這牽扯到人員俸祿問題,臣的預算恐怕不夠啊。”


    “無妨,順天府水泥廠現在是國營商社,你盡管以買賣的形式賣給關外,一碼歸一碼,錢得分清楚了算。”


    邱禾嘉一聽,這好啊,還能賺錢,何樂而不為。


    “臣謹遵陛下聖訓,臣立刻去辦。”


    “此事朕在交給李邦華全權統籌,他會與你溝通清楚。”


    為什麽要交給李邦華來統籌,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李邦華現在位高權重,期間牽扯到遼東軍費開支,必須由更高級別的人來統籌這件事才能推進下去。


    否則,根本無法調動遼東的軍政官員來做這件事。


    以之前的軍備調度體係來看,遼東戰場,最大的問題還是軍糧運輸問題。


    遼東的軍糧肯定都是從順天府調度過去,主要分陸路和水陸。


    陸路走山海關,水陸走大沽口(天津)。


    陸路非常慢,修建水泥路是為了完善後勤體係。


    萬曆、天啟年間明軍各種被摁在地上摩擦,其實都是後勤體係出了大問題。


    前線打仗沒糧食吃,沒衣服穿,封建王朝的軍隊又不是解放軍,隻要吃不飽,就鬧脾氣,仗肯定沒法打。


    甚至整個九邊都存在著眼中的後勤問題。


    “銀票現在推行得如何了?”


    “迴稟陛下,現在順天府在征收夏稅,臣問過稅務衙門的人,今年一半以上的人都用銀票繳稅了,現在北京城隨處可見銀票。”


    銀票若是能繼續普及,不僅僅稅收會減少“耗羨”的損耗,商業也會變得更加方便。


    主要是可以為後期大基建模式打下基礎。


    崇禎也不多問,他說道:“你速速去安排遵化水泥廠的事,這件事務必要全力配合李邦華。”


    “是,臣告退。”


    等邱禾嘉離開後,王承恩進來說道:“皇爺,李大人在外麵恭候。”


    “宣他進來。”


    不多時,李岩進來了。


    “臣參見陛下來。”


    “不必多禮,學校目前的進度如何?”


    “陛下,這是目前已經興建起來的北京官員學校,這事臣聯合了禮部、吏部,在周閣老的協助下,根據陛下給出來的教材,注解的新教材,請陛下過目。”


    這份教材有一個響當當的名字:大明官員學習手冊。


    孔家的倒台,以及新政的陸續推出,都是在重新製定秩序。


    在工業、經濟、官僚秩序重建的同時,也必然要重建思想秩序。


    這份張晨自己編的《大名官員學習手冊》就是一份思想建設書籍。


    它包含了以下幾個重點:


    一、儒家的君臣觀。


    儒家的君臣觀被保留下來,畢竟這個時代是帝國製時代,不可能直接皇帝退位組建議會的。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現在在大明搞共和或者民主,就是在作死。


    所以,儒家在這方麵的秩序保留下來。


    二、官員行事準則。


    皇帝提出了對官員的幾個要求,非常清晰明了:禮儀、信譽、廉潔、踏實、當擔。


    這被稱為官員“五則”。


    並且用非常詳細的案例解釋了這五條,從曆史上引經據典,將各朝各代名臣加入進去。


    三、新政舉措。


    這裏的新政舉措,主要是新農政、農稅。


    四、大明律法。


    將大明律法融入到這本書中,所有官員都必須學習。


    當然,崇禎還沒有來得及修編新的律法,新律法的修編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此事倒是不急,先讓官員把之前的舊律法背熟。


    五、日常管理。


    穿越者張晨在裏麵編製了諸多管理思想。


    例如官員每個月寫為政新的匯總,呈報給當地巡撫衙門的巡撫做審閱。


    巡撫也要做匯總,層級提報。


    巡撫衙門必須定期組建官員思想工作指導。


    省巡撫每半年到京城麵聖,主要匯報地方官員的思想指導工作,同時接受皇帝最新的指示。


    巡撫屬於京官,委派到地方駐守,主要抓人事和官員思想。


    而地方官則必須每個季度寫工作匯報給上級。


    例如鎮長每個季度必須寫當地的農業、物價等等往知縣衙門呈報,知縣衙門則往知府呈報。


    呈遞總結、歸納,建議是建議,問題是問題。


    如果知府不提問題就是沒有問題,不提問題,京城派人前來巡查,發現了問題,府級巡撫和知府,全部接受處罰,視情況嚴峻程度而定。


    隻有懲罰一把手,才能推動一把手去暴露問題、解決問題。


    六、在村、鎮、縣、府、省的巡撫衙門,各自設立舉報部門。


    官員、百姓,皆可舉報、揭發貪官、惡官。


    一旦有舉報,當地巡撫衙門、反貪部門,做好聯合查處。


    所有反貪調查最終結果,都必須層層上報到北京的反貪總府衙門。


    主要為這六點。


    其實還有許多需要改進,但畢竟現在還是改革初期,不可能一口氣全部推下去。


    即便是這六點,目前為止,也隻能局部推行。


    例如現在各省的巡撫人員都還是空白,巡撫製才剛推行不久,現在李岩建立的官員學校,更多的就是培養巡撫。


    他們會接受全新的教學,接受新政,接受新的思想。


    然後被委派到地方擔任巡撫。


    隻有這樣,才能在毀滅中逐步重建。


    這樣是不是貪官就杜絕了呢?


    不可能的,隻要有人類存在,貪官就不會消失。


    當然,想要在全國建立新的行政製度,還有一點是少不了的。


    什麽?


    交通建設。


    想要高效管理如此大的一個帝國,沒有更加完善的交通建設,就算把製度和配置玩出花來,也是徒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曉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曉非並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