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的基礎是相互尊重。


    翻遍整個曆史,哪個軍閥的軍隊有戰鬥力?


    軍閥的軍隊為什麽沒有戰鬥力?


    因為軍閥將士兵不當人,當工具。


    軍官隨意大罵士兵,侮辱士兵。


    舉個例子,如果你去上班,進入到一個上司完全不尊重下屬的公司,隨意當眾責罵、批評、貶低,你有功勞,全部是上司的,如果出了問題,全部是你背鍋。


    這樣的公司,你願意待麽?


    正常人都不願意待,即便臨時強忍著待下來的人,也不會對這個公司有任何好感。


    但如果你進的一個公司,領導對你嚴厲,但是尊重你,你遇到困難幫助你,平時指正你的問題,並且願意跟你一起承擔事情的後果,有功勞不忘你。


    這樣的公司,你是不是會很有戰鬥力?


    人心他是肉長的。


    例如殺氣狂魔吳起就很愛護自己的士兵,例如砍了自己舅舅的嶽飛也很愛惜自己的士兵,例如怕老婆的戚繼光,也很愛惜自己的士兵。


    凝聚力、歸屬感的基礎,源自於尊重。


    任何團隊皆是如此,李世民的班底也是如此。


    皇帝繼續說道:“遼東之戰,一共犧牲了我大明健兒52387人,這是在我們說出來,隻是一個數字,但這個數字背後,卻是一條條鮮活的人命。”


    “朕說這些,是想告訴諸位,那些都是一個個和諸位一樣的人。”


    “什麽樣的軍隊才是善戰的軍隊?”


    “是將軍愛護士兵的軍隊,是元帥尊重將軍的軍隊,是皇帝尊重他的將軍的軍隊。”


    皇帝的語氣很平淡,卻很有力量,一下就直入在場軍官的內心。


    他繼續說道:“在場的有在戰場上的指揮官,有負責軍規軍紀的軍督府軍法官,朕對你們提一個要求,尊敬自己的下屬!”


    眾人說道:“吾皇聖明。”


    “諸位還什麽建議,可以向孫大人和李大人提,樞密院會有專門的記錄,好的軍政,需要大家一起來建立,一起完成。”


    “好,你們繼續,朕就不打擾你們講課了。”


    崇禎從講武堂出來。


    作為最高領導,倒也不必一直待著,一直待著反倒給人強迫感。


    他出來後,看見李岩在那裏。


    李岩行禮道:“臣參見陛下。”


    李岩穿著一身青色官服,看起來沉穩、曆練。


    “免禮。”


    “謝陛下。”


    剛才崇禎在裏麵簡單的說了幾句話,他都聽到了。


    他心中甚為驚訝,目光不著痕跡在崇禎身上掃了一下,隻感受到這個年輕的皇帝,給人一種如浴春風般的感覺。


    這真的是那個讓曹文詔去金陵大開殺戒的皇帝?


    如果當夜不是親眼看見曹文詔幹的那些事,李岩打死都不相信皇帝是會下那樣的命令。


    他越發感覺自己看不透皇帝了。


    “這大冷天的,還讓你快馬加鞭從南京趕迴北京,辛苦你了。”


    崇禎走過去,拍了拍李岩的肩膀。


    “都是為陛下分憂,臣不敢輕言辛苦。”


    一陣冷風吹來,崇禎翻身上馬,他看了看前方,眯著眼睛說道:“你在南京的表現朕很滿意。”


    “都是陛下指點有方。”


    “你小子,一點也不像個年輕人。”崇禎笑道。


    “臣愚鈍,那年輕人應該是什麽樣的呢?”


    “年輕人,應該是有傲氣的!”崇禎拉了一下韁繩,“走,陪朕騎騎馬,朕有事跟你聊。”


    “是!”


    李岩翻身上馬,一路跟著皇帝往前麵行去。


    四周都被清空,不能有任何人接近,崇禎說道:“南京一行,你有什麽心得?”


    李岩想了想,說道:“國朝勳貴與官員勾結,肆無忌憚斂財,以至於國貧民窮。”


    李岩說話的語氣沉穩,但是內容卻直言不諱。


    “那你覺得曹文詔在金陵做的事情,如何?”


    李岩心頭是繃緊的。


    這哪是在問曹文詔辦事如何,這分明是在問皇帝對金陵采取是手段,你怎麽看。


    這迴答如果迴答得不好,分分鍾掉腦袋的事。


    李岩說道:“非常之時,非常之計,一切都是為了大明,臣以為,曹老將軍雖說手段激烈,但方法有效。”


    “那你是認可的咯?”


    “臣認可。”


    好,表態表完了。


    崇禎轉了個話題,說道:“你認為大明朝的未來在何處?”


    “自然是在於陛下推行的新政。”


    “那你為人,新政有何好的地方,有何不好的地方?”


    臥槽!


    李岩心頭一跳,陛下,您三句話就是三個送命題啊!


    李岩小心翼翼迴答道:“新政革舊立新,富國強兵,懲治奸邪,重振朝綱,乾坤為止清明,彰顯陛下聖明仁德,乃大明之幸。”


    “那不好的地方呢?”


    “不好的地方在於當今新政人才缺乏,國立北京大學雖說有輸送人才,但相比舊勢力,依然不足為道,若是人才不足,即便陛下有改天換地之誌,怕也獨木難支。”


    李岩確實是個人才,他一語道破如今崇禎麵臨的最大的困局。


    其實改革最難的在於培養自己的人。


    當年元朝滅亡,還有不少讀書人罵朱元璋的明朝是亂臣賊子,無不懷念元朝,而且還是當世有名的大儒者。


    朱元璋當世怎麽做的?


    殺人?


    不不不,朱元璋當時可沒有殺這些人,而是被迫承認元朝是正統,隻是天數已盡。


    他被迫是因為國朝新立,得穩住那些讀書人。


    直到後來,大明朝開科,一批又一批仕人在大明朝的科舉上取得功名入朝為官,換了一批血之後,才慢慢去掉那些聲音。


    所以,還是那句話,毀滅很容易,隻需要舉起屠刀推翻規則就可以了。


    但是推翻後呢?


    如果沒有新的大家信服的規則出現,天下就會迴到五代十國那種亂世。


    那種亂世一來,就真的是易子相食了,真的可以看到野狗啃食路邊的屍體了。


    如何讓大家信服?


    自然是新政解決執行,解決大部分人的問題,並且培養一大部分人出來。


    崇禎說道:“你的意思是需要增加學校?”


    實際上,李岩所說,也正是現在崇禎想要去做的。


    “是的。”


    “如何去做?”


    如何去做,張晨自己心裏有數,他隻是想問問李岩,看看李岩是不是一個合適的執行者。


    “按照目前的形勢,分兩條路走。”


    “哪兩條?”


    “一、設置公科,凡是地方巡撫官員,需通過公科考試,公科題目,由陛下親自出,要符合新政,畢竟巡撫是地方人事任命大官,他們的想法若是歪了,下麵就都歪了。”


    “二、擴建大學,目前的新政影響最大的幾個省,北直隸、河南省、陝西省、南直隸,再加上離北直隸很近的山東省,這五個省的省府設立大學,和國立北京大學一樣,培養新學人才。由國立北京大學優秀的學生前去任教,傳輸新政理念。”


    “那其他地方呢?”


    “不急,一步步來,新政的推行,一定是與新學推行息息相關的,新政需要人去執行,人不對,政策再好也枉然。”


    這下張晨徹底心動了。


    李岩簡直和自己的想法一模一樣。


    皇帝突然又轉移了一個話題:“如果當初你是曹文詔那個角色,你會動手嗎?”


    李岩發現,和皇帝對話,真的是太有壓迫感了。


    皇帝的每一個問題,其實自己都有答案了,隻不過在試探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曉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曉非並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