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出去之前,崇禎還處理了幾件事。


    一、在菜市口將孫傳庭俘虜迴來的漢奸金礪給淩遲了。


    一共剮了三千刀。


    剮完後,人頭就送到了遼東各個軍鎮去示眾。


    二、將吳襄砍了腦袋,讓人將人頭送到錦州城的城門口掛著。


    這算是對邊軍軍政的一種收尾。


    總體來說,崇禎四年的軍政在兩場大勝之後,有了一次小小的改觀。


    朝堂上的有些官員也開始歌頌皇帝的功績起來,甚至還有人開始歌頌太平。


    這種投機分子們總是無處不在。


    然而,大明朝的官場是有記憶的,通常的記憶習慣就是過去兩百多年的那一套。


    哪一套?


    收錢,官官相護,土地黃冊不報。


    而土地兼並的問題,基本上成了常態。


    就說去年年底上報上來的稅務情況。


    皇帝出了順天府,這個消息很快就從京師向各地傳開。


    皇帝來了!皇帝來了!皇帝來了!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上一次他出去微服私巡,經過山西,到陝西,人頭至少落了大幾十顆。


    大家自己好自為之!


    消息從北京傳出去,傳到保定、真定、大名等各個州府。


    大家得到消息後,立刻開始忙活起來了。


    忙活啥?


    當然是忙活著找演員啊!


    要提前將準備工作全部做好。


    如果皇帝來了,那看到的肯定是一片辛勤勞動的盛況。


    甚至官員們也經常擼起袖子和褲子,下到田地裏和老百姓一起鋤草、播種。


    說不定連那個正在努力磨豆腐的王寡婦,也是某個官員在無數個夜晚勤勞而真誠的邀請之下,才肯出麵一同演戲的。


    這也算是大明朝官場的一大特色了。


    但是,京城官員的消息傳播速度,並沒有崇禎的快。


    當消息剛剛傳到大名府的時候,崇禎已經進入河南地界。


    河南地處中原,是農業大省,主要種植小麥。


    眼下已經是三月下旬,春暖花開。


    為什麽到河南?


    原因很簡單,因為當初福王在河南的田是最多的,其次是湖廣。


    福王的田被沒收後,是要按照北京的那套規矩分期賣給老百姓的。


    北京的這種模式運行了兩年,事實證明非常順利。


    順天府將所有的流程都整理成了文檔,河南的布政使還親自到北京學習過。


    不僅如此,還印刷了大量的標準文檔,由農務院垂直撥發下去,各地新任職的農政官員全部要學習。


    還有各地的稅務府衙門,也全部要按照順天府的稅來收。


    至少表明的工作,北京是全部做到位了。


    但是,很顯然,不用想。


    特麽的地方上的官員該吃吃,該喝喝,該霸占良田的霸占良田。


    三月下旬的氣候迴暖,南方陣陣。


    很快,崇禎便南渡黃河,進入到開封府。


    天色漸晚,行到前麵的一處河流,夕陽映照得河流波光嶙峋。


    古代沒有工業汙染,天空湛藍幹淨,自然風光倒是絕美。


    “公子,距離前麵的驛站還有5裏路。”


    “走,今晚去驛站休息。”


    “是!”


    崇禎帶著一眾人,往前麵奔去。


    等到了驛站附近,天已經黑下來,明月初升,樹林間一片銀白,有春風吹來。


    四處無人煙,也無燈光。


    直到前麵的驛站,才出現了微弱的燈光。


    明朝的驛站都是朝廷養著的。


    這玩意是明太祖朱元璋整出來的,是一套全國郵政體係。


    它的主要職責是傳遞情報。


    例如廣西的事情,可以沿著驛站很快傳到北京。


    這是保證朝廷對地方控製的基礎。


    它當然有效果。


    隻不過在明末已經潰爛了。


    主要還是官員們喜歡占便宜。


    例如某個官員去京師,一路上就會在驛站混吃混喝,這是大明朝的常態。


    不僅如此,甚至還會遷走馬匹。


    給錢是不可能的。


    這種日積月累地占有,被朝廷放縱。


    當然會被放縱,因為利益集團不會自己砸自己的飯碗。


    曆史上的李小哥不就是驛站的驛卒麽?


    他被裁之後,去參軍,去參軍又被逼反。


    崇禎剛到驛站,就聽到裏麵傳來大罵的聲音。


    錦衣衛立刻下馬,魚貫而入,將裏麵上上下下搜了一遍。


    裏麵傳來怒罵:“你們是什麽人!這裏是朝廷的驛站,你們膽子也太大了!”


    那人被帶了出去,帶到崇禎麵前,還在大罵:“本官可是開封府鄭州新任通判,你們敢對本官不敬,小心你們的腦袋!”


    崇禎有些驚訝,沒想到剛到開封府,就遇到了鄭州的通判。


    通判是六品官,六品官一般都是吏部直接任命。


    當然,按照現在考成法的規矩,內閣的建議也要做權衡。


    這新任通判,當然是沒有見過皇帝的,皇帝也沒有見過他。


    崇禎有些好奇:“你是鄭州通判?”


    “你既然知道本官是,還不快快放了本官!”


    崇禎一揮手,錦衣衛才將他放開。


    那官員拍了拍袖子,一臉厭惡和嫌棄,小聲罵道:“一群武夫!”


    通判是什麽地方官?


    管理地方上的水利、農業。


    新政推行之際,各地都在增加通判。


    當然,農務院的新官也都在組建,而通判則是地方上,協助知府管理農業的官員,相當於秘書。


    他不是向農務院匯報,而是向政府匯報。


    崇禎倒是來了興趣:“這位大人,敢問尊姓大名?”


    “本官行張。”


    “張大人,多多包涵,我們來的匆忙。”


    張成治看了看這群人,也覺得奇怪,怎麽天黑了這裏有這麽多人,而且人人騎馬。


    “行了行了,不要驚擾本官歇著。”


    “張大人,我有一個問題請教。”


    “沒興趣。”


    崇禎取出十兩銀子,張成治的眼睛立刻亮了。


    他的態度也明顯變了:“什麽問題?”


    “要不進去聊?”


    他轉了轉眼珠子,笑道:“好!”


    等進去之後,那些個驛卒都擔驚受怕地站在一邊。


    張成治不耐煩道:“還不去給本官弄點吃的來!”


    “是是是!”


    崇禎微微蹙眉,也沒有說什麽。


    等坐下來之後,崇禎道:“這通判,是不是管理良田的?”


    “應該說是幫助知府大人登記良田的。”


    “在下是外地來的,聽說鄭州有新政,是真的嗎?”


    張成治耷拉著眼皮,說道:“你是不是也是來買田的?”


    買田?


    崇禎愣了幾下,連忙道:“是的,通過什麽可以買,能買多少?”


    “你想買多少買多少,隻要你有錢。”


    “但哪裏來的田呢?”


    “嘿嘿。”鄭成誌笑了笑。


    崇禎知道什麽意思,又掏出了五十兩。


    鄭成誌這下笑開花了。


    “有的是田,這河南的田到處都是,官府有田,全部都是前年從福王那裏抄出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曉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曉非並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