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類還在為自己的戰功沾沾自喜。


    如果不是皇太極還在圍大淩河城,他現在必然兵臨錦州城下,直接把錦州打下來。


    但是當天他就收到了皇太極的信。


    看完皇太極的信,德格類大吃一驚。


    什麽!義州被明軍攻下了!


    如果不是皇太極的親信送過來的,德格類打死都不會相信。


    因為在他心目中,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皇太極在信裏將他臭罵了一頓,將義州失守的責任全部推給他了。


    這樣做的確也不過分。


    德格類的責任就是牽製錦州的明軍。


    結果明軍把義州給拿下了。


    拿下義州的明軍從哪裏來?


    還能從哪裏來?


    肯定是錦州!


    看那遼西走廊的地形,總不能從錦州北邊的山區裏長出來吧?


    既然是錦州的明軍,那這鍋德格類肯定就甩不掉了!


    哦豁!


    原本還興奮得一天摁五六個妹子的德格類,立刻就軟了下來。


    因為奪迴義州的任務,交到他手上來了。


    德格類也不打無準備的仗,他立刻就派探子北上去收集情報。


    圍殺獵物,肯定要先知道獵物的情況的。


    而與此同時,皇太極為了做了第二手準備:派人迴廣寧,從廣寧調一批糧食,避開義州城。


    與此同時,還派人迴了沈陽,此事必然需要沈陽與廣寧聯動起來。


    最後,皇太極也做好了10天之內逼袁崇煥出來決戰的準備。


    於是,忽然之間,在城外罵袁崇煥祖宗十八代的建奴兵多起來了。


    往死裏罵,大家一起罵。


    口號還挺整齊,聲音異常洪亮。


    從祖宗十八代罵到全家。


    罵得城頭上的明軍一個個暴怒。


    城內有將領紛紛跑去找袁崇煥,要求出戰。


    都被袁崇煥給壓了下來。


    袁崇煥絕對不是傻子,這人肯定有自己的手段,而且腦子靈活。


    你想想,遼東鎮相當於一個軍區。


    而袁崇煥是督師,相當於大軍區的首長。


    祖大壽隻服兩個人,一個就是孫承宗,一個就是袁崇煥。


    別以為搞定祖大壽用錢就可以了,朝中那麽多貪官都會用錢辦事,為何就搞定不了祖大壽?


    一個剛上督師位,就擺平了好幾場嘩變的人。


    一個一年之內,就給遼東鎮節省了120萬兩軍餉的人。


    他沒腦子,皇太極會對大淩河城忌憚不已?欲除他而後快?


    即便是管理100人的團隊,也是需要技巧的,更何況是管理一個大軍區。


    袁崇煥突然之間就發現不對勁了。


    哪裏不對勁?


    他從建奴賣力的喊罵聲中聞到了一絲著急的味道。


    沒錯,皇太極在用最下流刻薄的手段逼自己出戰!


    這個時候,就更不要著急了。


    先等等看,看皇太極到底想幹什麽。


    第二天天還沒有亮,德格類就收到了北上的情報。


    什麽情報?


    還能什麽情報?


    一些斥候探子,差點迴不來了,在半路上遇到了盧象升南下的主力!


    “你們是說明軍出城南下了?”


    “啟稟貝勒爺,千真萬確,咱們死了七個弟兄,奴才是拚命逃出來的!”


    德格類怔了怔,隨即大笑起來:“今天什麽日子,明狗們什麽時候膽子這麽大了!”


    “不對不對,這錦州城的明軍,狗膽子還真是大,前有吳襄那頭蠢豬,現在又來了一個不怕死的!”


    “好好好!老子正準備去找你們,你們倒是主動送上門了!”


    “來人!”


    “貝勒爺!”


    “速速前去探查明軍情報!”


    “嗻!”


    此時,天雄軍已經開始收拾營寨。


    他們在這裏駐紮了一夜,養精蓄銳。


    盧象升並沒有選擇夜襲德格類的大軍。


    因為天雄軍正麵衝鋒的經驗依舊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晚上打仗難度更高,不利於明軍。


    所以,還不如白天打。


    和德格類打正麵戰場。


    “報!”探子飛快迴來了,“報盧帥,卑職打聽到,六天前,吳襄兵敗,逃迴錦州。”


    “兵敗?”盧象升皺起眉頭來,他深吸了一口氣。


    吳襄啊吳襄,早就提醒過你!


    盧象升也不想多問吳襄的情況,他關注的是建奴的大軍。


    “建奴大軍呢?”


    “在南邊三十裏,有約兩人馬。”


    大軍已經收拾完畢,在平原上開始列隊,軍官們開始點名統計人數。


    而盧象升則開始召集參謀部和諸將議事,商議今日這一仗怎麽打。


    等商議完後,大軍便統一南下。


    其實,正麵大會戰要的不是計謀,而是軍隊的硬實力。


    什麽是軍隊的硬實力?


    例如裝備,士氣,組織能力,勇氣,軍官臨場應變能力。


    還有最重要一點,協調大兵團的統籌能力。


    例如你是盧象升,你手裏有2萬人。


    戰爭開始了,你如何讓這2萬人發揮最大的力量?


    要知道,組織力,人一多,管理成本就升高。


    你一個普通人,就算把喉嚨叫破,也就最多百來個人聽到你說話。


    而戰爭上麵,當大家衝鋒的時候,就幾乎沒有人能聽到你說話了。


    更何況,大兵團作戰,分左右路,有不同兵種。


    這個時候,如何有效協調不同兵團作戰,就是統帥該做的事了。


    實際上,明末明軍,最弱的就是這一點。


    開國之初,大兵團打大會戰,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例如藍玉、常遇春他們。


    但是到了明末,明軍幾乎喪失了大兵團作戰的能力。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軍紀敗壞,一到大規模衝鋒的時候,幾路大軍根本協同不了。


    這叫無組織無紀律。


    而盧象升,則是以軍紀嚴明出名的明末將領。


    所以,他今天要和建奴打一場硬仗。


    上午的時候,建奴的探子迴報給德格類:“啟稟貝勒爺,明軍距離我軍隻有二十裏!”


    “好好好!速速集結,又來了一批送死的!”


    德格類興奮不已,這下都不用去義州了,等把這支明軍滅了,義州不就迴來了?


    德格類還抽空給皇太極寫了一封信,說明了情況,並且保證今天晚上就能把義州收迴來。


    這信很快就到了皇太極手裏。


    嘿,皇太極一看,也跟著樂起來。


    明軍放著義州城不守,居然主動南下送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曉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曉非並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