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孔有德、耿仲明、李應元和李九成騙迴北京後呢?


    立刻殺掉?


    當然不行,帝王之術不是這麽玩的。


    立刻殺了,以後再用這一招誰還信皇帝?


    不能為了殺幾個小嘍囉而損了帝王的威信。


    既然這幾人都已經到北京了,還怕他們長翅膀飛了?


    孔有德等人到北京後,當天下午,崇禎就親自接見了他們,態度十分和藹。


    從未見過皇帝的孔有德等人是又激動又好奇,等見到皇帝後,是又震驚又緊張。


    皇帝在上麵說了一大堆,四人隻是聽著,可能是太緊張了,皇帝的話有些是左耳朵進了右耳朵自然而然就出來了,攔都攔不住。


    不過緊張感慢慢減弱他們自己是感受得到的。


    最後出來的時候,還是很緊張,而留下來的深刻印象大概就是皇帝脾氣很好,說話很溫和。


    至於皇帝說了什麽,記住了一半,忘記了一半。


    下麵自有太監帶領四人出去,又有人安排了馬車,將四位一路送到各自的府邸。


    等四人各自到自己府邸的時候,發現府邸早已有了仆人。


    孔有德不由得感慨:當今陛下真乃生命天子也!


    至於四人封的爵位到底是什麽?


    孔有德是平東侯,耿仲明封的是東江侯,李九成封的是忠義侯,作為李九成的兒子,李應元自然就是小侯爺了。


    他們感覺自己仿佛在做夢,前些天還在登州受盡了冷眼,搖身一變,在帝都住上豪宅,爵位加身,顯赫無比。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皇帝已經開始磨刀了。


    張晨的行事風格也很簡單,有功要賞,有過要罰。


    這些人有功,賞的也賞了。


    等過一段時間,再讓人翻他們的舊賬,一起算。


    為什麽是過一段時間?


    賞和罰要分開,不然外人容易混淆。


    一旦如此,便會認為皇帝賞罰不明。


    這是孔有德幾人的臨時安排。


    這事到此為止了?


    自然沒有。


    孔有德這幾人被封了侯,這可是大事。


    畢竟孔有德身上貼的是毛文龍的標簽。


    而毛文龍在世的時候,朝堂上,出了袁可立為他說話,其他人,一個比一個討厭他。


    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非東林黨,都不喜歡他。


    因為他這個人太驕躁跋扈,連一手提拔他的袁可立都駕馭不了他,可想而知,這個人基本上是一個油鹽不進的人。


    所謂的知遇之恩,在他眼裏,也一文不值。


    如此,便樹立了許多敵人。


    現在他的義子部將們被封侯了,那些大臣知道後,能就此罷休?


    幾日之後,皇帝正在看乾元堂的報表,忽然就有彈劾的奏疏被送過來了。


    彈劾的對象自然就是孔有德這幾人,在這一日,崇禎一連收到了幾十封彈劾奏疏。


    他相當滿意,這是一個好的開端,殺孔有德等人,何須自己動手,這朝堂上下一大堆人想他們死。


    不過現在不是時候,現在殺不得,否則就是打自己的臉。


    二月十五日,一大早,崇禎洗完熱水澡,帶著人,出了宮,便一路向大明製造局行去。


    路過乾元堂的時候,崇禎掀開簾子,就看見不少人在排隊。


    他注意到了,路上行人,臉上幹淨清爽了一點點。


    現在還是初春,天氣很冷,人們不經常洗澡,還不太明顯,等夏天了,區別就應該非常大了。


    這是好事啊。


    等出了到西城的時候,看到不少人在修水泥路。


    這水泥路的成本其實不低。


    既然朝廷有支出,肯定響應的得有收入。


    城內的基礎建設,得商人們來買單,得將大明朝的商稅也修整一下。


    當然,目前還是局限於北京,不可能一口氣推到全國。


    馬車一路向製造局行去,很快便到了製造局。


    眼下,孫承宗、李邦華、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還有剛剛被傳召到京師的新任兵部侍郎範景文,皆在製造局門前恭候聖駕。


    徐光啟、湯若望、孫元化、畢懋(mao,四聲)康等人也皆在門口。


    那原本屬於工部的軍器局,自然是還在,不過基本上已經停止狀態。


    能用的基本上是基層,幹活的被調到製造局來了,不能用的留在了軍器局。


    現在製造局的郎中是畢懋康。


    這是為了防止腐敗。


    沒辦法,原本的軍器局爛賬太多,新的兵器已經不能經過那裏了,否則錢投進去沒迴響,東西還造不出來。


    崇禎下了馬車,眾人行禮道:“參見陛下。”


    “都不必多禮。”


    崇禎說著,向裏麵走。


    製造局周圍平日裏都是有重兵把守的,而且全部都是調派的錦衣衛,沒有皇帝的令牌,是進不去的。


    除非像現在這樣,和皇帝一起進去。


    這裏可是有大量的軍事機密的。


    等進去裏麵後,往深處走,崇禎道:“燧發槍現在有多少支了?”


    “迴稟陛下,現在一共製造出2萬支。”


    “帶朕去看看。”


    “陛下這邊請。”


    眾人一起跟著畢懋康進了右邊的大門,裏麵空間極大,這裏是火器庫房。


    一邊擺放著八門紅夷大炮,看起來雄壯而有震撼力。


    再往裏麵走,是一排排架子,架子上擺滿了燧發槍,規格基本上是一模一樣。


    每一支燧發槍的頭部都有一根刺刀。


    它們安安靜靜躺在上麵,看起來頗有質感。


    一眼望去,頗為壯觀,極其震撼。


    尤其是向張晨這種穿越者,他明白燧發槍待刺刀意味著什麽,從而更加感到震撼。


    2萬支!


    畢懋康一年多的時間,造了2萬支燧發槍出來了!


    一天能造50支!


    在武器製造搬到這邊來之後,效率明顯提高了太多太多。


    張晨也不得不感慨中國古代製造。


    古代製造肯定是非常強的,從秦代開始便是如此。


    宋朝的時候,兵器裝備簡直是到了巔峰,普通士兵都可以披甲了。


    明朝更不必說。


    因為鋼鐵冶煉技術提升了,鐵礦被挖掘的也更多了。


    張晨拿起一邊的一個小麻袋,上麵寫的彈藥袋,燧發槍的彈藥就是裝在這裏麵。


    每一把燧發槍還配置了一根插銷,那是上子彈用的。


    火槍營從去年就組建了,現在裝備大大增加,火槍手在今年7月的大戰,應該是可以初次投入,小試牛刀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曉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曉非並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