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琦的心腹王渙跑去找李春來的時候,人已經被曹化淳提走了。


    但王渙並不知道人是曹化淳抓走的,他隻知道李春來不見了。


    不見了當然要找,不過也不急於立刻就找李春來,因為還有其他幾個人都要處理掉。


    可這事的進度已經完全超出他們的認知了。


    當天李春來就被投入了東廠監獄。


    晚上就有一份供書放到了崇禎桌案上。


    襄城伯李守琦!


    崇禎微微一怔,看來史書記載這貨不是個東西,沒有記載錯。


    《崇禎長編》和《崇禎實錄》裏都有過他的記載。


    李守琦為人比較卑劣,他是京衛總督,但經常用京衛給自己賺錢。


    除了貪汙軍餉,還會從各種雜七雜八的地方撈錢,例如讓京衛去幹活,他就收取工錢。


    李邦華這兩年在整頓京衛,他與李邦華矛盾非常深。


    而孫承宗現在是樞密使,新軍政的執行者,顯然也是觸犯了李守琦的利益,要除掉孫承宗。


    “豈有此理!曹化淳,你立刻去拿人,把李守琦投入東廠監獄!”


    “是!”


    大半夜的,襄城伯府已經是黑燈瞎火,連廚房的狗都睡了。


    但是一群廠衛前去敲襄城伯府的大門,家丁不耐煩去開門,門剛被打開,就有一群人闖了進來,攔都攔不住。


    很快,李守琦就在睡夢中被拖了出去。


    半個時辰後,就出現在了東廠的監獄。


    他自己都還是懵逼狀態,就被一頓毒打。


    “曹公公,是不是有什麽誤會?”


    曹化淳一臉微笑,那樣子看起來親切無比,輕聲道:“沒有誤會,繼續打便是了。”


    李守琦被打得鬼哭狼嚎:“曹公公,到底發生了什麽,您跟我說一聲,我有錢,有什麽事大家可以坐下來慢慢說!”


    “慢慢說?確定願意說了?”


    李守琦差點要崩潰了:“說說說,您快問,別光顧著打了!”


    “李春來是你的人吧?”


    李守琦一聽這個名字,驚訝?害怕?


    不好意思,這些情緒李守琦都沒有。


    他是一臉懵逼。


    因為他根本沒有聽說過這個人。


    人是他讓人派的,可那些人到底叫什麽名字,他不會去關心。


    “曹公公,我說是誤會吧,我根本不認識這個人,您肯定是抓錯了,我要見陛下……”


    “那王渙你認識吧?”


    李守琦瞬間想起了什麽,頓時頭皮發麻起來。


    他知道曹化淳問的是什麽事情了。


    曹化淳看他這表情,似乎也差不多了,就說道:“襄城伯,都招了吧。”


    “曹公公,誤會啊!”


    “打,打到他肯說實話為止。”


    又是一頓毒打,打得李守琦實在扛不住了,終於把所有的一切全部老老實實交代了出來。


    第二天一大早,崇禎用完早膳,曹化淳就把李守琦的供書提報上來了。


    崇禎平靜地看完,然後平靜地說:“三法司會審。”


    這還需要會審?


    如果你真以為還需要會審,就太好騙了。


    走過場,借助三法司的司法權威公審,讓所有人信服。


    其結果就是,李守琦被斬首示眾,還順便被抄家。


    三天後,國庫裏就進了三十萬兩銀子,還有8000畝田。


    最重要的是,京衛總督被除掉了,京衛軍現在直接就給孫老頭來總理了。


    到目前為止,勳貴對京衛和五軍都督府僅存的一點點影響力,也基本被打擊完了。


    有人說勳貴是有來製衡文官的,這是一種自我意淫的假大空。


    宋明以來,文官內部的製衡機製已經非常完善,尤其是宰相被朱元璋廢除之後,文官基本沒有什麽權力能與皇權做對抗了。


    什麽叫權力?


    最後的拍板決策,就是權力。


    體現的體製化一點就是簽字蓋章就是權力。


    哪個文官有簽字蓋章的決策權?


    當然,舊勳貴衰落了,就要扶持一批新勳貴起來。


    例如孫傳庭、盧象升、洪承疇這種人,還有孫老頭子。


    不過要等他們有軍功才行。


    這事不急,現在最重要的是練新軍。


    轉眼就到了四月初了,崇禎正在乾清宮裏算賬。


    戶部將喀喇沁部的束不的要的糧食都已經運到了北邊,交給了束不的,交到手上的一共三十萬石,花費了40萬兩銀子。


    這是一個非常昂貴的價格。


    不過在崇禎的預算範圍內。


    用錢做外交想來都是最低成本的玩法,更何況是現在這種局麵危機的時刻。


    劉策已經出發有一段時間,還沒有傳來消息。


    倒是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是關於新軍的。


    新軍現在人員招募還算順利,孫傳庭的人大多數是從陝西那邊招過來的,洪承疇也跑到陝西去募兵了。


    他本身就是陝西承宣布政司的參政,在當地有不少熟人,崇禎剛接到他的奏表說已經有六千人馬了。


    既然招人沒問題,那到底什麽出了問題?


    戰馬!


    新軍中,有一半的兵種是騎兵,騎兵需要馬,而明朝末年的馬政基本上崩壞了,官方根本沒有多少馬用。


    民間有養馬的,可是價格已經高到了30兩(約19500元)一匹。


    以前正常價格是10兩,貴的15兩。


    新軍要采購20000匹馬,按照這種市場價需要60萬兩銀子。


    嚴重超出了預算,這個價格崇禎是批準了,但民間要找來2萬匹馬,一時半會兒還真不容易。


    於是李邦華提了一個建議,從驛站裏做調度。


    明末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就是官員喜歡私用驛站的資源。


    驛站本身都配有馬匹,但是大多數時候,馬匹都被官員騎走不還。


    李邦華覺得可以從每個驛站抽調一匹馬,這樣可以解燃眉之急。


    可能驛站的效率會降低一些。


    但話說迴來了,明末的驛站早就被吃廢了,廢肯定是不能廢。


    馬匹放在驛站等著被官員占用,還不如收一批上來。


    李邦華這個提議崇禎也批了。


    接下來就開始從民間高價買馬,同時從驛站抽調一部分出來。


    預計在四月份,有一萬匹馬能抵達京師,供新軍訓練使用。


    而且還有一個好消息,工部已經初步製造出了二十把燧發槍出來,經過測試,都可以正常使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曉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曉非並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