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不僅僅是給了紅薯的建議。


    還給了一個比較有意義的建議:組建專門的肥料收集人員。


    什麽是肥料收集人員?


    當然是傳說中收集大便的專業人士!


    幾千年前的中國就認識到糞便是一種非常好的肥料,隻不過收集完了還需要再加工一下,加工的技術和方法是比較成熟的,宋應星又細化了一次。


    崇禎聽得是一愣一愣的。


    宋應星還真是名不虛傳,專業技能杠杠的紮實。


    崇禎也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建造溫室來發展農業。


    崇禎將自己的想法詳細說了一遍,就是建造非常大的溫室,上麵用透明玻璃覆蓋。


    大明朝已經有了玻璃,玻璃不僅僅隻是照鏡子的功能,透明玻璃密封,卻是透明的,陽光完全可以照射進來,室內溫度將會非常可觀。


    在這種情況下,就別提別的扯淡的建議了,能行的想法,都提出來,然後想辦法去實現他。


    玻璃不夠,就去民間招賢納士,找材料去做。


    無非就是錢的問題,能夠搭建起這種農業體係來,至少北方冬天的時候,也能種糧食。


    這件事得提到戰略的高度,還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完成的。


    倒是宋應星的挑糞小分隊可以立刻組建起來。


    古代的糞便處理本身是一個民生問題。


    例如中世紀的歐洲,敵人攻城可以沿著幹枯的糞便爬上去,然後再往前輕輕一跳下去,哦豁,我直接攻上城頭了!


    北京城本身比較髒亂差,雖然勤勞的中國人在農業方麵有這方麵的意識,但糞便處理也不及時。


    倒是聽野史記載,清代的北京城有一個糞便大戶,靠專門收拾糞便,在北京城買了一百多套房子,實現了財富自由。


    總之,這事的確得專業的人來去辦。


    崇禎打算給宋應星單獨一個部門,什麽部門?


    農政司。


    大明朝的田畝本身是戶部來統計,來管理的。


    但農業實在太重要了,必須得成立一個專門的部門來做專業的規劃和管理。


    為什麽讓宋應星從郎中開始做起呢?


    因為他畢竟是沒有進士功名的,在明朝,舉人最高的官,差不多縣令到頭了。


    如果想要做到知州那種從五品,就必須得朝廷德高望重的人推薦。


    宋應星現在什麽官場基礎都沒有,封大官無疑是架在火上烤,很容易被人捧殺。


    所以給個郎中,讓他去管皇家莊園,做出成績來了,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升官,然後把農政司一步步擴大。


    宋應星就交給王承恩來去安排,崇禎暫時也不必操心了。


    倒是現在操心起順天府賑災的事情來了。


    因為這件事現在太順利了,一點不好的風聲都沒有傳到崇禎的耳朵裏。


    這才是最可怕的。


    南邊的糧食在陸陸續續的運輸過來,可到底有沒有發到順天府老百姓的口袋裏,是要打一個問號的。


    這也是崇禎將曹化淳叫迴來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當天下午,廠衛就出了京城。


    崇禎還是不放心,又讓畢自嚴派戶部的人也出去視察。


    隨後又召見了曹於汴,讓他也派人出去在視察一邊。


    這樣三波人出去,帶迴來的消息總歸是具有參考性了。


    不過這出去考察,也不是一兩天就能結束的。


    崇禎也隻好耐著性子等待。


    兩天後,崇禎到了兵仗局。


    見到了徐光啟和湯若望。


    對於現在的大明朝來說,糧食是最重要的。


    但是對於現在的崇禎個人來說,隻有兩件事才是最重要的:一是賺錢;二是組建一支強大的新軍。


    有這兩點,之後所有的戰略規劃,才能夠成立。


    否則,都是在空談。


    新軍已經在招人,但武器呢?


    穿越者崇禎是記得,明末已經有燧發槍了。


    在曆史上,明崇禎八年(公元1635),兵器專家畢懋康出版了《軍器圖說》。


    書中圖文並茂地記載了一種名為“自生火銃”。


    這是一種撞擊式燧發槍,扣動扳機,龍頭下壓,彈簧的蓄能作用,促使燧石在火門上摩擦生火,完成火銃射擊。


    不過,這一年的畢懋康對燧發槍的理解是個什麽程度,穿越者崇禎還不知道。


    但畢懋康本人此時就站在他麵前,在年前,崇禎就派人去南京找他了。


    還有一個人也在。


    誰?


    火炮專家孫元化!


    可以說,幾個畢竟知名的火器人才,都集中在這裏了。


    畢懋康也是剛從南京趕過來,還是第一眼看見皇帝,連忙過來參拜:“臣參見陛下!”


    其他人也跟著行禮。


    “都起來吧,進去說。”


    眾人走了進去。


    崇禎問道:“湯愛卿。”


    湯若望道:“臣在。”


    “朕聽說那些弗朗機人(明朝對葡萄牙人的稱唿)用的火槍與大明的不一樣?”


    湯若望道:“迴陛下,的確是的,他們用的火槍,並不需要火繩。”


    崇禎停下腳步,迴過頭看了湯若望一眼,道:“愛卿你知道那種槍怎麽造嗎?”


    湯若望道:“臣倒是知曉一些。”


    崇禎的目光又轉移到畢懋康身上,後者連忙道:“啟稟陛下,臣倒確實對這種火槍有一些研究,且將圖紙也帶來了,請陛下過目。”


    崇禎微微一怔,這可是繼宋應星來之後的又一大好消息。


    崇禎接過圖紙,看了一下,看原理表述,還真與燧發槍吻合。


    他又遞給湯若望看了看,後者忍不住點頭:“的確已經非常接近。”


    這真是意外的收獲,崇禎轉身繼續向前走。


    到了裏麵,徐光啟拿過來一把火槍,這是火繩槍。


    崇禎拿在手中仔細看了幾下,道:“畢愛卿,這東西可以按照你的圖紙來改造麽?”


    “臣可以試試。”


    崇禎將槍隨手扔給湯若望,道:“湯愛卿,你也看看。”


    燧發槍,配上刺刀,大明本身就有排隊槍斃的戰術,再訓練空心方陣,配上紅夷大炮,不,配上改製的開花彈,隻要軍隊素質過硬,後勤能有暴漲,紛紛教皇太極做人!


    更別說大明朝內部那些沒用的京衛和邊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曉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曉非並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