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馮耀現在還隻是雜號將軍,是不能讓手下的名號超過自己的,所以最高也隻能封手下為中郎將,而且也隻是雜號中郎將,地位比起統領朝中禁軍的左、右、五官中郎將差了很多,當然所統的也不是禁軍,隻不過是武官的一個級別,所統的軍隊名義上屬於朝廷,實際上全是馮耀的私兵。
大堂中,文官武將一個個精神抖擻,等待著著馮耀的封任。
武將排在第一的是周倉,第二是的陳到,第三的是許禇,第四戴陵,第五魏延,第六紀靈,……。
文官排在第一的是簡雍,第二是滿寵,……。
徐庶雖然也是文官,但是其職位不在文官之中,而是非常特殊的存在,並不用在下麵列隊,而是隨侍在馮耀的左右。
“夏侯蘭、趙雲也該到了吧!”馮耀心道。
馮耀其實是想等趙雲來了之後,再統一封任的,這樣可以借著大封的名義,悄悄將沒有名氣的趙雲,封得稍高一點,也不至於引起眾將的不滿,甚至馮耀想將趙雲直接封到校尉的級別,讓趙雲本會到受到了他的重用。
但是軍中一般是要靠軍功來升職,趙雲之前也隻是曾經當過軍侯,現在就算因為轉投自動升一級,也隻能是部曲督一個級別,沒有戰功,要封為校尉還真怕不能服眾。
“元直!”馮耀轉過頭,輕聲喊道。
徐庶立即湊近了一點。
馮耀道:“如果趙雲來了,我封他一個什麽職位合適呢?”
徐庶道:“主公,趙雲曾是白馬義從的一員,如果讓他統領主公的五百幽州弓騎兵,最為合適不過了!”
馮耀眼前一亮,點點頭,心中暗喜。
這五百幽州弓騎兵原來是屬於公孫瓚手下的,當年因為要支援盟友袁術,所以公孫瓚派其族人公孫涼,率一千幽州弓騎兵南下,此後便一直留在了袁術營中。
幽州弓騎兵雖然比起名震天下的白馬義從要差了一點,但是亦是公孫瓚的精銳兵之一,不但弓騎兵是精於騎射的幽州兵,所騎的馬也是優良的幽州戰馬,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所以馮耀的這五百幽州弓騎兵一直隻能維持在五百之數。
這五百名幽州弓騎兵的督統公孫涼並沒有在馮耀手下,而是率著另一半的五百弓騎兵,仍然歸袁術所有,所以一直以來,並沒有正式的督統,為了方便管理,馮耀也隻是臨時任命了其中一名軍侯為假司馬,臨時在戰時統領這五百弓騎兵,平時則由馮耀自己親自掌管。
讓趙雲來統領這五百弓騎兵,確實是再合適不過了!
趙雲原本就是白馬義從的一員,精於騎射,統領這五百弓騎兵,就相當於是馮耀的親兵將領了,雖然所統兵不多,但是其受到重用的程度,將會僅次於許褚、戴陵、楊武等人!
“不過!這樣一來,又有矛盾了,這一年來,這五百弓騎兵也立下了不少戰功,就算趙雲曾是白馬義從,但是突然成為他們的統領,隻怕他們中很多人都心有不服……!”
馮耀目光又一掃堂中諸將,忽然看到了許褚和魏延,猛的腦中靈光一閃,麵上不由露出了笑容,“不如等趙雲來了之後,舉行一次比武選拔大賽,既可以直觀的了解趙雲的本事,也可以讓趙雲名正言順的當上弓騎兵的統領!!而在這之後,我將大力擴大弓騎兵的規模,讓他們在戰場上能發揮出更為驚人的威力!!”
主意一定,馮耀立即開始封任。
首先,馮耀將重新劃分豫州各州的決定公布了出來,眾文武立即震動,議論了良久,最終基本讚同馮耀的決定,隻有少數幾名原本的州吏持有反對的意見,不過這並不能影響大局。
在一些的小地方,稍稍有一些變動,主要還是對其中關於縮小沛國的決定,不能讚同,因為沛國一直以來就是豫州的州治所在,又是大漢皇室的發祥地,減小沛國的版圖就是變相消減沛王的食邑,這有損大漢皇室之威。
通過決定後,馮耀立即開始正式任命。
龔都升為中郎將,領汝南太守一職,仍主要負責協調豫州各郡之間的糧草。
周倉升為中郎將,領穎西太守一職,並統領新軍泰山軍。
陳到升為中郎將,領穎川太守一職,統領白眊軍。
紀靈升為中郎將,領沛國相一職,原沛國相舒邵馮耀任命其為新的廬江太守。
魏延升為中郎將,領汝陰太守一職。
甘寧升為中郎將,領戈陽太守一職。
王虎升為中郎將,領魯國相一職。
程固仍為梁國相,並升為中郎將。
陳國仍然任用袁嗣為相,同樣升為中郎將。
還有遠在蘄春的支月,雖然隻是從別部司馬升為了校尉,但是卻被任命為蘄春郡太守。
另外許褚、戴陵、楊武、管承、郭祖、昌豨、李典、趙旺、劉順、車胄、張達、王成皆升為中郎將。
這一次的封任,馮耀手下一共擁有了二十一名中郎將。
接著是校尉,因功升為校尉的多達百人,不過絕大多數並不具有獨自領兵的權利,而是歸各中郎將統率。
校尉中有一直跟隨馮耀的元老,如周征、張石、陳任、王霸、何銅、何鐵,另外許定、範能、韓雙、杜衡、文勳、徐商、範疆、袁奧、袁敏、吳昊、夏候蘭、呂常、胡奮、荀正等俱升為校尉,就連馮耀一直敵視的雷薄,這次馮耀也升其校尉了。
所有校尉所統仍是原部人馬,隻有少部分有一些變動。
馮耀規定,校尉領兵不得超過一萬,不得低於二千,中郎將領兵不得超過五萬,不得低於一萬,特殊情況必須要另外得到許可,另外中郎將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最多能調動本部一萬人,校尉隻能調動本部二千人,部曲督隻能調動本部五百人!
校尉雖然多達百人,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校尉領的都精兵,有的全是精兵,有的是精兵和輔兵混雜,還有的隻領有輔兵和雜役,所以雖然同為校尉,其具體的地位和權利相差得也非常大。
校尉以下的職位,馮耀並沒有一一細管,而是將權利下放到了中郎將和校尉手中,讓他們依據手下的戰功升賞,最後將名冊報上來即可。
縣一級的管理,馮耀也將權利放手交給了新任的各郡太守,不過對於平輿及平輿新城的管理,馮耀則是親自任命的。(未完待續。)
馮耀現在還隻是雜號將軍,是不能讓手下的名號超過自己的,所以最高也隻能封手下為中郎將,而且也隻是雜號中郎將,地位比起統領朝中禁軍的左、右、五官中郎將差了很多,當然所統的也不是禁軍,隻不過是武官的一個級別,所統的軍隊名義上屬於朝廷,實際上全是馮耀的私兵。
大堂中,文官武將一個個精神抖擻,等待著著馮耀的封任。
武將排在第一的是周倉,第二是的陳到,第三的是許禇,第四戴陵,第五魏延,第六紀靈,……。
文官排在第一的是簡雍,第二是滿寵,……。
徐庶雖然也是文官,但是其職位不在文官之中,而是非常特殊的存在,並不用在下麵列隊,而是隨侍在馮耀的左右。
“夏侯蘭、趙雲也該到了吧!”馮耀心道。
馮耀其實是想等趙雲來了之後,再統一封任的,這樣可以借著大封的名義,悄悄將沒有名氣的趙雲,封得稍高一點,也不至於引起眾將的不滿,甚至馮耀想將趙雲直接封到校尉的級別,讓趙雲本會到受到了他的重用。
但是軍中一般是要靠軍功來升職,趙雲之前也隻是曾經當過軍侯,現在就算因為轉投自動升一級,也隻能是部曲督一個級別,沒有戰功,要封為校尉還真怕不能服眾。
“元直!”馮耀轉過頭,輕聲喊道。
徐庶立即湊近了一點。
馮耀道:“如果趙雲來了,我封他一個什麽職位合適呢?”
徐庶道:“主公,趙雲曾是白馬義從的一員,如果讓他統領主公的五百幽州弓騎兵,最為合適不過了!”
馮耀眼前一亮,點點頭,心中暗喜。
這五百幽州弓騎兵原來是屬於公孫瓚手下的,當年因為要支援盟友袁術,所以公孫瓚派其族人公孫涼,率一千幽州弓騎兵南下,此後便一直留在了袁術營中。
幽州弓騎兵雖然比起名震天下的白馬義從要差了一點,但是亦是公孫瓚的精銳兵之一,不但弓騎兵是精於騎射的幽州兵,所騎的馬也是優良的幽州戰馬,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所以馮耀的這五百幽州弓騎兵一直隻能維持在五百之數。
這五百名幽州弓騎兵的督統公孫涼並沒有在馮耀手下,而是率著另一半的五百弓騎兵,仍然歸袁術所有,所以一直以來,並沒有正式的督統,為了方便管理,馮耀也隻是臨時任命了其中一名軍侯為假司馬,臨時在戰時統領這五百弓騎兵,平時則由馮耀自己親自掌管。
讓趙雲來統領這五百弓騎兵,確實是再合適不過了!
趙雲原本就是白馬義從的一員,精於騎射,統領這五百弓騎兵,就相當於是馮耀的親兵將領了,雖然所統兵不多,但是其受到重用的程度,將會僅次於許褚、戴陵、楊武等人!
“不過!這樣一來,又有矛盾了,這一年來,這五百弓騎兵也立下了不少戰功,就算趙雲曾是白馬義從,但是突然成為他們的統領,隻怕他們中很多人都心有不服……!”
馮耀目光又一掃堂中諸將,忽然看到了許褚和魏延,猛的腦中靈光一閃,麵上不由露出了笑容,“不如等趙雲來了之後,舉行一次比武選拔大賽,既可以直觀的了解趙雲的本事,也可以讓趙雲名正言順的當上弓騎兵的統領!!而在這之後,我將大力擴大弓騎兵的規模,讓他們在戰場上能發揮出更為驚人的威力!!”
主意一定,馮耀立即開始封任。
首先,馮耀將重新劃分豫州各州的決定公布了出來,眾文武立即震動,議論了良久,最終基本讚同馮耀的決定,隻有少數幾名原本的州吏持有反對的意見,不過這並不能影響大局。
在一些的小地方,稍稍有一些變動,主要還是對其中關於縮小沛國的決定,不能讚同,因為沛國一直以來就是豫州的州治所在,又是大漢皇室的發祥地,減小沛國的版圖就是變相消減沛王的食邑,這有損大漢皇室之威。
通過決定後,馮耀立即開始正式任命。
龔都升為中郎將,領汝南太守一職,仍主要負責協調豫州各郡之間的糧草。
周倉升為中郎將,領穎西太守一職,並統領新軍泰山軍。
陳到升為中郎將,領穎川太守一職,統領白眊軍。
紀靈升為中郎將,領沛國相一職,原沛國相舒邵馮耀任命其為新的廬江太守。
魏延升為中郎將,領汝陰太守一職。
甘寧升為中郎將,領戈陽太守一職。
王虎升為中郎將,領魯國相一職。
程固仍為梁國相,並升為中郎將。
陳國仍然任用袁嗣為相,同樣升為中郎將。
還有遠在蘄春的支月,雖然隻是從別部司馬升為了校尉,但是卻被任命為蘄春郡太守。
另外許褚、戴陵、楊武、管承、郭祖、昌豨、李典、趙旺、劉順、車胄、張達、王成皆升為中郎將。
這一次的封任,馮耀手下一共擁有了二十一名中郎將。
接著是校尉,因功升為校尉的多達百人,不過絕大多數並不具有獨自領兵的權利,而是歸各中郎將統率。
校尉中有一直跟隨馮耀的元老,如周征、張石、陳任、王霸、何銅、何鐵,另外許定、範能、韓雙、杜衡、文勳、徐商、範疆、袁奧、袁敏、吳昊、夏候蘭、呂常、胡奮、荀正等俱升為校尉,就連馮耀一直敵視的雷薄,這次馮耀也升其校尉了。
所有校尉所統仍是原部人馬,隻有少部分有一些變動。
馮耀規定,校尉領兵不得超過一萬,不得低於二千,中郎將領兵不得超過五萬,不得低於一萬,特殊情況必須要另外得到許可,另外中郎將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最多能調動本部一萬人,校尉隻能調動本部二千人,部曲督隻能調動本部五百人!
校尉雖然多達百人,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校尉領的都精兵,有的全是精兵,有的是精兵和輔兵混雜,還有的隻領有輔兵和雜役,所以雖然同為校尉,其具體的地位和權利相差得也非常大。
校尉以下的職位,馮耀並沒有一一細管,而是將權利下放到了中郎將和校尉手中,讓他們依據手下的戰功升賞,最後將名冊報上來即可。
縣一級的管理,馮耀也將權利放手交給了新任的各郡太守,不過對於平輿及平輿新城的管理,馮耀則是親自任命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