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拜師大禮之後,就開始跟劉先生讀書。按林如海夫妻的意思,自然是再請一個伴讀。但黛玉覺得劉先生是當世大儒,自己能拜到他門下已經是萬幸,哪裏還能太講究排場,因而向賈敏提議說,隻請英蓮一個伴讀,再提雪雁做書房丫鬟就夠了。
雪雁是林家家生子,去歲將將提到黛玉身邊做小丫頭,如今將將七歲,雖然是個伶俐的,到底一團孩氣,因而賈敏覺得雪雁到底太小了些。誰知自從雪雁提上來之後,黛玉就待雪雁與其他丫鬟不同,因而賈敏也就由得黛玉了。賈敏不知前世,正是雪雁一人最後守在黛玉身旁,黛玉卻無論如何不會忘記和雪雁相依為命的日子。
單說劉先生越是多授得黛玉幾門的課,越驚奇於黛玉的天分,此女竟有似有過目不忘之能兼有舉一反三之慧,悟性之高,自己生平僅見。兼之劉先生授課亦是生動有趣,不拘泥於正襟危坐、一板一眼,黛玉亦是學得不亦樂乎,因而師徒兩個竟是樂在其中。
又因黛玉是劉先生入室弟子,因而並非劉先生在林家坐館,而是王嬤嬤並幾個管事每日送黛玉去劉家學習。幸而劉家和林家隻一街之隔,倒是不遠。但黛玉五歲女童,日日早起,風雨無阻的上學,已是難得。
又說劉先生考校起來,黛玉的四書已經學得極好,但他聽黛玉自言:四書是自己在林如海書房看的。劉先生覺得做學問最重根基,黛玉雖然講四書解得極好,但也不妨再教一遍。因而隻識字那些三百千不用再教,倒亦是從四書講起。
如此一來,黛玉固然是溫故而知新,英蓮和雪雁也是受益不小。兩人雖然學得吃力,但兩人俱是伶俐之人,加之一個被拐子拐過,一個是家生丫頭,有今日陪黛玉讀書的體麵,兩人都刻苦得很,生怕一個跟不上,被撤換掉伴讀這差事。因而,劉先生教授起來,不但女學生進益極快,兩個伴讀都是不凡,倒令劉先生稍感意外。
除跟劉先生讀書外,黛玉唯一擔心的便是賈敏。前世賈敏便是在今年冬天一病沒了,自己也跟隨賈雨村進了京城,從此骨肉分離。這年堪堪到了冬月,賈敏偶感風寒,果然病了。林如海倒還罷了,賈敏身子一項不錯,心想不過吃幾服藥就好了;黛玉卻緊張得什麽似的,恨不日日侍奉床前。不過今世黛玉卻是虛驚一場,請大夫細細診治之後,賈敏果然一天天好起來。
又過不足半月,臘月近在眼前。黛玉已經向告了長假,照例年底林家是要迴蘇州祖宅過節的。賈敏痊愈之後,亦開始收拾打點行李,隻等擇了吉日啟程
前往蘇州。其他人倒還罷了,獨英蓮比別個興奮十分。原來自從英蓮定了黛玉的伴讀,封氏再無掛礙,依舊迴了蘇州封肅莊上,母女兩個不過有些書信往來,這倒是許久未成見麵了。林家迴蘇州過節,英蓮也能迴外祖莊上,母女團聚一番。
卻說這日林家一切打點妥當,管事來迴話說:劉先生府上來帖子了。
林如海忙命請進來,一麵使人看茶,一麵看了帖子,立馬就提筆迴了帖子,賞了報信小廝,說隻管迴去迴劉先生,我和玉兒明日必到。
將將送走劉家報信小廝,賈敏走進書房道:“老爺,一切收拾妥當,明日辰時恰是吉時,啟程最好。”
林如海卻滿麵堆笑,擺手道:“不急,不急,明兒我和玉兒到劉先生府上作客,迴蘇州再擇日子便是。敏兒你好生打點兩份禮物,定要雅而不俗,巧兒不拙的。”
賈敏見了林如海這高興樣子,不知遇到什麽喜事,遂問:“怎麽老爺到劉先生府上作客,不帶礞哥兒,倒帶玉兒?玉兒再好,也是姑娘,便是應酬,也應該是我帶著玉兒各家走動。”
林如海笑道:“劉先生府上將將來了帖子,玉兒的師兄,今科狀元陳墉明日到劉府拜會,劉先生下了帖子讓黛玉去見師兄。”
賈敏知道林如海最喜和飽學之士結交,劉先生學問自不用說,和林如海早就惺惺相惜。這陳墉乃是狀元之才,林如海也是聞名已久。這次前去劉府,還能相識陳墉,也難怪林如海如此高興。
但怎麽說黛玉也是一個女童,怎麽弄得像正緊學子一樣,還學人家拜會起同門來。且陳墉是什麽人?今科狀元,年紀又隻比林如海小幾歲,怎能當真和黛玉敘同門之誼?因而笑道:“玉兒不過得劉先生垂青讀幾年書,怎麽還跟正緊讀書人一樣講究起來,劉先生再是看重咱們玉兒,玉兒終究不能出仕。現在這樣也興和狀元郎認起同門來,咱們沒什麽,就怕引人說嘴。”
林如海卻搖頭道:“玉兒可是行了拜師大禮的,拜會同門應當應分。其他說嘴的人,不過是羨慕咱們玉兒罷了。你問問天下讀書人,有幾個不想拜在劉先生門下的?再說玉兒現在才多大?便是男女七歲不同席,現在拜會師兄誰說得上什麽?”
賈敏聽了噗嗤一聲笑出來,知道攔不住林如海,隻得去替父女兩個收拾明日穿戴的衣裳,打點送與劉先生和陳墉的禮物。
黛玉聽了陳墉師兄要見自己,也是一呆。這陳墉之事說來令人感慨,他比林如海晚一科中狀元
,和賈雨村倒是同科。偏這陳墉中了狀元,跨馬遊街未完,便接信說父親一病沒了。因而陳墉紅花金衣還未穿熱,又換了孝服扶靈迴鄉。在家守孝三年,實則二十七個月,如今將將除服,先來拜會師父,隻怕年後就要北上,進京候缺。前世因自己並未拜入劉先生門下,陳墉除服之後北上,父親一直在兩淮鹽運使上連任,直至去世,父親和陳墉雖然同朝為官,卻並無交集。
次日,黛玉隨林如海到劉先生府上,先拜了師父師母,再見師兄。雖然係出同門,但是陳墉已是狀元,黛玉倒不知如何稱唿。
劉先生哈哈笑道:“我門下隻論入門先後,不論長幼,玉兒你直唿師兄便是。”
黛玉看了父親一眼,心想:以後陳師兄和父親同朝為官,他倆同為天子門生,隻隔一科的進士,況且陳師兄又比父親年輕不了幾年,倒白矮父親一輩豈不是不好?因而眨眨眼睛,規規矩矩對劉先生行了禮道:“迴先生的話,玉兒自然要拜會師兄,隻父親在家常說,劉先生有經天緯地之能,你能拜入先生門下是天大的福分,令天下多少讀書人豔羨,便是為父也恨無機緣……”
黛玉話隻說一半,在場三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劉先生自不必說,林如海是前科探花,陳墉是今科狀元,誰還不知黛玉言下之意。陳墉大笑道:“多謝師妹體恤。”又對劉先生道:“先生常言,咱們師兄弟沒一個及得上先生新收的小師妹,今日一見,先生所言不虛。”
劉先生也對黛玉笑道:“咱們的輩分隻以同門而論,出的我的門下,你父親和你師兄該當如何稱唿便如何稱唿,玉兒又拘泥那些俗禮做什麽?”黛玉見劉先生一語點破自己顧忌,些微低頭,又向陳墉一禮,小聲叫了一聲師兄。算了師兄妹敘過了同門禮。
陳墉亦是拿出一塊雕工古樸大方的歙硯遞給黛玉做表禮。黛玉自是道謝之後雙手接過。陳墉又考校黛玉幾句,發現先生所言不虛,自己這個小師妹當真聰慧處世人不及。又恭喜先生尋得好弟子,可繼承先生衣缽。黛玉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劉先生卻隻捋須而笑,麵上極為滿意。
從劉府告辭出來,林如海抱黛玉上了馬車,父女兩個迴家,賈敏早在內院門口候著了。林如海和黛玉上前,一左一右拉著賈敏的手說:一個說敏兒,一個說母親,皆言你將將好些,大冷天的又在這風口上站著做什麽?賈敏聽了,莞爾一笑,麵上盡是幸福神色。
到得蘇州之後,賈敏原派了馬車和管事送英蓮迴去探母,不曾想這頭英蓮還未啟程,
封氏已經帶著土儀禮物前來拜年了。封氏一年未見英蓮,見女兒又長高不少,且比之在家越發白淨,氣度也出落得更好了,心中更加感激林太太。又拉著英蓮說:“自從你失落之後,你父親沒兩年也跟著個道人出家了,後來一直沒尋著,咱們家也敗落了。你如今在林家給姑娘做伴讀,再沒更好的出路,你莫惦念我,在府上辦事認真些,再過幾年我求了太太與你說一門好人家,隻怕多少普通官宦之女還不及我英蓮有造化呢。”
英蓮經曆坎坷,比誰都惜福,自是點頭應是道:“我一切都省得,我隻擔心母親在外祖父家過得不好。”說完又掏出一個荷包,裏頭是些金銀稞子並散碎銀兩,是這近一年英蓮得的月錢並賞賜,遞給封氏道:“母親你拿著這個,左右我在府上衣食都是官中的,母親拿著這些,也不用受外祖父的氣。”
封氏忙搖頭道:“你在林老爺府上做伴讀,你外祖父聽了再也不敢為難我了,巴結我還來不及,哪裏受什麽氣。這些你拿著,萬一有要用銀錢之處,也不著慌。”母女兩個推讓一迴,各分了一半。封氏又對賈敏感謝一迴,說了無數感激的好話,方告辭。
雪雁是林家家生子,去歲將將提到黛玉身邊做小丫頭,如今將將七歲,雖然是個伶俐的,到底一團孩氣,因而賈敏覺得雪雁到底太小了些。誰知自從雪雁提上來之後,黛玉就待雪雁與其他丫鬟不同,因而賈敏也就由得黛玉了。賈敏不知前世,正是雪雁一人最後守在黛玉身旁,黛玉卻無論如何不會忘記和雪雁相依為命的日子。
單說劉先生越是多授得黛玉幾門的課,越驚奇於黛玉的天分,此女竟有似有過目不忘之能兼有舉一反三之慧,悟性之高,自己生平僅見。兼之劉先生授課亦是生動有趣,不拘泥於正襟危坐、一板一眼,黛玉亦是學得不亦樂乎,因而師徒兩個竟是樂在其中。
又因黛玉是劉先生入室弟子,因而並非劉先生在林家坐館,而是王嬤嬤並幾個管事每日送黛玉去劉家學習。幸而劉家和林家隻一街之隔,倒是不遠。但黛玉五歲女童,日日早起,風雨無阻的上學,已是難得。
又說劉先生考校起來,黛玉的四書已經學得極好,但他聽黛玉自言:四書是自己在林如海書房看的。劉先生覺得做學問最重根基,黛玉雖然講四書解得極好,但也不妨再教一遍。因而隻識字那些三百千不用再教,倒亦是從四書講起。
如此一來,黛玉固然是溫故而知新,英蓮和雪雁也是受益不小。兩人雖然學得吃力,但兩人俱是伶俐之人,加之一個被拐子拐過,一個是家生丫頭,有今日陪黛玉讀書的體麵,兩人都刻苦得很,生怕一個跟不上,被撤換掉伴讀這差事。因而,劉先生教授起來,不但女學生進益極快,兩個伴讀都是不凡,倒令劉先生稍感意外。
除跟劉先生讀書外,黛玉唯一擔心的便是賈敏。前世賈敏便是在今年冬天一病沒了,自己也跟隨賈雨村進了京城,從此骨肉分離。這年堪堪到了冬月,賈敏偶感風寒,果然病了。林如海倒還罷了,賈敏身子一項不錯,心想不過吃幾服藥就好了;黛玉卻緊張得什麽似的,恨不日日侍奉床前。不過今世黛玉卻是虛驚一場,請大夫細細診治之後,賈敏果然一天天好起來。
又過不足半月,臘月近在眼前。黛玉已經向告了長假,照例年底林家是要迴蘇州祖宅過節的。賈敏痊愈之後,亦開始收拾打點行李,隻等擇了吉日啟程
前往蘇州。其他人倒還罷了,獨英蓮比別個興奮十分。原來自從英蓮定了黛玉的伴讀,封氏再無掛礙,依舊迴了蘇州封肅莊上,母女兩個不過有些書信往來,這倒是許久未成見麵了。林家迴蘇州過節,英蓮也能迴外祖莊上,母女團聚一番。
卻說這日林家一切打點妥當,管事來迴話說:劉先生府上來帖子了。
林如海忙命請進來,一麵使人看茶,一麵看了帖子,立馬就提筆迴了帖子,賞了報信小廝,說隻管迴去迴劉先生,我和玉兒明日必到。
將將送走劉家報信小廝,賈敏走進書房道:“老爺,一切收拾妥當,明日辰時恰是吉時,啟程最好。”
林如海卻滿麵堆笑,擺手道:“不急,不急,明兒我和玉兒到劉先生府上作客,迴蘇州再擇日子便是。敏兒你好生打點兩份禮物,定要雅而不俗,巧兒不拙的。”
賈敏見了林如海這高興樣子,不知遇到什麽喜事,遂問:“怎麽老爺到劉先生府上作客,不帶礞哥兒,倒帶玉兒?玉兒再好,也是姑娘,便是應酬,也應該是我帶著玉兒各家走動。”
林如海笑道:“劉先生府上將將來了帖子,玉兒的師兄,今科狀元陳墉明日到劉府拜會,劉先生下了帖子讓黛玉去見師兄。”
賈敏知道林如海最喜和飽學之士結交,劉先生學問自不用說,和林如海早就惺惺相惜。這陳墉乃是狀元之才,林如海也是聞名已久。這次前去劉府,還能相識陳墉,也難怪林如海如此高興。
但怎麽說黛玉也是一個女童,怎麽弄得像正緊學子一樣,還學人家拜會起同門來。且陳墉是什麽人?今科狀元,年紀又隻比林如海小幾歲,怎能當真和黛玉敘同門之誼?因而笑道:“玉兒不過得劉先生垂青讀幾年書,怎麽還跟正緊讀書人一樣講究起來,劉先生再是看重咱們玉兒,玉兒終究不能出仕。現在這樣也興和狀元郎認起同門來,咱們沒什麽,就怕引人說嘴。”
林如海卻搖頭道:“玉兒可是行了拜師大禮的,拜會同門應當應分。其他說嘴的人,不過是羨慕咱們玉兒罷了。你問問天下讀書人,有幾個不想拜在劉先生門下的?再說玉兒現在才多大?便是男女七歲不同席,現在拜會師兄誰說得上什麽?”
賈敏聽了噗嗤一聲笑出來,知道攔不住林如海,隻得去替父女兩個收拾明日穿戴的衣裳,打點送與劉先生和陳墉的禮物。
黛玉聽了陳墉師兄要見自己,也是一呆。這陳墉之事說來令人感慨,他比林如海晚一科中狀元
,和賈雨村倒是同科。偏這陳墉中了狀元,跨馬遊街未完,便接信說父親一病沒了。因而陳墉紅花金衣還未穿熱,又換了孝服扶靈迴鄉。在家守孝三年,實則二十七個月,如今將將除服,先來拜會師父,隻怕年後就要北上,進京候缺。前世因自己並未拜入劉先生門下,陳墉除服之後北上,父親一直在兩淮鹽運使上連任,直至去世,父親和陳墉雖然同朝為官,卻並無交集。
次日,黛玉隨林如海到劉先生府上,先拜了師父師母,再見師兄。雖然係出同門,但是陳墉已是狀元,黛玉倒不知如何稱唿。
劉先生哈哈笑道:“我門下隻論入門先後,不論長幼,玉兒你直唿師兄便是。”
黛玉看了父親一眼,心想:以後陳師兄和父親同朝為官,他倆同為天子門生,隻隔一科的進士,況且陳師兄又比父親年輕不了幾年,倒白矮父親一輩豈不是不好?因而眨眨眼睛,規規矩矩對劉先生行了禮道:“迴先生的話,玉兒自然要拜會師兄,隻父親在家常說,劉先生有經天緯地之能,你能拜入先生門下是天大的福分,令天下多少讀書人豔羨,便是為父也恨無機緣……”
黛玉話隻說一半,在場三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劉先生自不必說,林如海是前科探花,陳墉是今科狀元,誰還不知黛玉言下之意。陳墉大笑道:“多謝師妹體恤。”又對劉先生道:“先生常言,咱們師兄弟沒一個及得上先生新收的小師妹,今日一見,先生所言不虛。”
劉先生也對黛玉笑道:“咱們的輩分隻以同門而論,出的我的門下,你父親和你師兄該當如何稱唿便如何稱唿,玉兒又拘泥那些俗禮做什麽?”黛玉見劉先生一語點破自己顧忌,些微低頭,又向陳墉一禮,小聲叫了一聲師兄。算了師兄妹敘過了同門禮。
陳墉亦是拿出一塊雕工古樸大方的歙硯遞給黛玉做表禮。黛玉自是道謝之後雙手接過。陳墉又考校黛玉幾句,發現先生所言不虛,自己這個小師妹當真聰慧處世人不及。又恭喜先生尋得好弟子,可繼承先生衣缽。黛玉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劉先生卻隻捋須而笑,麵上極為滿意。
從劉府告辭出來,林如海抱黛玉上了馬車,父女兩個迴家,賈敏早在內院門口候著了。林如海和黛玉上前,一左一右拉著賈敏的手說:一個說敏兒,一個說母親,皆言你將將好些,大冷天的又在這風口上站著做什麽?賈敏聽了,莞爾一笑,麵上盡是幸福神色。
到得蘇州之後,賈敏原派了馬車和管事送英蓮迴去探母,不曾想這頭英蓮還未啟程,
封氏已經帶著土儀禮物前來拜年了。封氏一年未見英蓮,見女兒又長高不少,且比之在家越發白淨,氣度也出落得更好了,心中更加感激林太太。又拉著英蓮說:“自從你失落之後,你父親沒兩年也跟著個道人出家了,後來一直沒尋著,咱們家也敗落了。你如今在林家給姑娘做伴讀,再沒更好的出路,你莫惦念我,在府上辦事認真些,再過幾年我求了太太與你說一門好人家,隻怕多少普通官宦之女還不及我英蓮有造化呢。”
英蓮經曆坎坷,比誰都惜福,自是點頭應是道:“我一切都省得,我隻擔心母親在外祖父家過得不好。”說完又掏出一個荷包,裏頭是些金銀稞子並散碎銀兩,是這近一年英蓮得的月錢並賞賜,遞給封氏道:“母親你拿著這個,左右我在府上衣食都是官中的,母親拿著這些,也不用受外祖父的氣。”
封氏忙搖頭道:“你在林老爺府上做伴讀,你外祖父聽了再也不敢為難我了,巴結我還來不及,哪裏受什麽氣。這些你拿著,萬一有要用銀錢之處,也不著慌。”母女兩個推讓一迴,各分了一半。封氏又對賈敏感謝一迴,說了無數感激的好話,方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