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轉,萬載青蔥如同昨日江花,匆匆忙忙便消失在歲月之中。
這期間張玄一直在注視著本源天地之內所發生的事情,尤其是在看到自己出生之時,果真是無極鐲自五行旗上扯下來的靈光化生。
這便完整了張玄自己的道果,一個無限環構成,究竟是他創造了自己,還是自己創造了他,兩者之間已經不再那麽重要。
在曾經的張玄拜師前往羅浮之後,張玄出現在了南海邊上。
看著茫茫大海,心中感歎無量,隨即手一動,無數星星點點自時空之中出現,在手中匯聚成為了一枚貝殼。
這枚海貝不是什麽寶貴物件,而是其當初決定去拜師之時用念力震碎的存在。正是那次決定了他求仙的信念,如今再度來到此地,將海貝拾起,代表了他又重迴了紅塵俗世,也就是他的那顆俗心。
在將貝殼收走之後,其便抬頭看天,歲月的長河之中是不允許有兩個人同時出現在一個時間和一個地點,所以還是得先出混沌。
一個閃身出現在了天地之外,朝著混沌之中而去。
如今時機不到,還不是其出現之時。
來到混沌之中,先是查看了一下魂獸天地的運行情況,時間是差不多一萬年,如今天地之內的魂獸數量約莫著在一千萬左右,比之從前多出了百倍。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叫這道路不是那麽好走的。
當初其將隕石順著天地門戶往外拋售之後,便沒有過多關注這些,所以這些年來天地之中出現的武魂修士大多都是機緣巧合之下接觸到了那些石頭,當然了也有天地故意引導的結果。
但即使如此,成功的仍然是少數。反倒是為其天地之中提供了近乎三百萬的人形武魂生靈,隱約有成一族趨勢。都是正在排隊打工還債,這債務不僅是他這邊,還有其原生天地的債務。
至於其他的數量,大多是繁衍得來。魂獸畢竟也是生命,隻是有點類似於神隻而已,所以還是會有新生命誕生。
再加上自五千年前,騰蛇武魂成功凝聚,自歲月長河之中蘇醒過來,修為也恢複到了武聖之境,成為了魂獸天地的首位複蘇之,他便放手不管那麽多了。
在騰蛇的領導下,武魂事業開始發展。
張玄他隻負責開創這個法門,至於如何維持魂獸天地就不關他的事情了。
他地位放在那裏,如果他存在的話,對魂獸天地之中發展極為不利。相當容易缺乏自主性,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就像是洪荒之中如果盤古不死,那還有鴻鈞什麽事,估計三清都不會出現。
畢竟對於正常人來說,當自己好不容易才登上巔峰之時,突然上麵冒出了天塹,會打擊人家小孩子自信心的。
再說他還不想那麽快被道化。
這也是其迴來拿俗心的緣故。
隨著萬年時光飛逝,張玄發現有時候修為太高也不是什麽好事,沒事做的話會沉迷於悟道之中。
雖然他現在已經到了證無可證的天仙階段,剩下的修行已經不是證道不證道的事情。而是壯道之事。如果說是道路的話,證道是得到了開辟道路的機會。
而現在其已經超出證道,他已經是道之一,又如何證明自己是自己。
他現在做的是在開辟屬於自己的道路,讓小路變大道,這是一種相當奇妙的境界。
時間一長如果掌控不好,就如同合道境被天地拉入天地意誌之中一樣。
對於他現在來說也會存在這個問題。
當然了不是有人其拉他,而是他自己會有想法。一種會拋棄人性追求理性的想法。
究其原因的話,還是因為受到混沌影響。
混沌對於境界未達到之前的生靈來說是毒藥,但對於達到之後的生靈來說卻是最好的東西,每一道規則碎片都是那麽特殊,引誘人去解開祂,時間一長,根本拒絕不了。
畢竟其現在的壽數對於那些祖境來說就如同滄海一粟,實在是太年輕了,就如同嬰兒一般。
對這些規則碎片的忍耐性很低,試問一下如果有三千規則,都是能夠專研打磨透徹,又有幾人能夠忍耐。
但是隨著規則越吸收越多,人就會在冥冥之中丟失感情,丟失欲望。
畢竟規則這東西,本就是豪無感情而言,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越是接觸規則,就越靠近不仁,到了最後估計就與天道沒什麽區別,也就是處於絕對理智狀態,也可以稱唿為靜的狀態。
至少張玄是不願意成為這種狀態,哪怕這種狀態會使得其實力暴增。
畢竟到了這個階段,你即是規則,即是道,天地萬物是你,你也是萬物,不再是你,與道同生,與道同存。與你為敵者便是與天地為敵,與他自己為敵,與道為敵,這種境界難道還不可怕。
可這種境界的代價便是人性丟失,也就是太上忘情。說直白點就是過不了無量量劫,一身祖境的修為也就白廢了。
祖境之所以能渡過無量量劫,便是因為他們與大道化身那幾位一樣,是有屬於自己獨立的思想與道路。
雖然這道路不大,但終究是一條道路。隨著越來越多的道路出現,最終會匯聚成為大道完成一次量劫。而作為道路其中一員,祖境自然能渡過劫難。
而所需要做的便是變數,來達到讓大道變得更加多樣的存在。
再說直白點,就是祖境之前,還是道之內,也就是說還是趕路人。而祖境之後,便已經不再是趕路人,而是製定道路的人。
對於道路而言,便不需要太多的同樣的路徑。
也就相當於兩地之間,人們如果要開辟道路。自然要選擇最為合適的道路就行,如果人多了,就會選擇再開新路。就比如陰陽五行八卦之類的道路會相對多一點,這也是為什麽仙修多接觸這些規則的原因。
但即使如此,這條路絕對不會是在老路之上,不然的話那就不叫開路,而是叫做修路。
張玄之前的感受便是如此,或者說任何一個到了祖境之後的大佬都會麵對著一個問題,那便是這路該如何走。
是順著混沌這條路線走那無情道路,也就是在老路之上修理增厚。還是另開途徑,創出獨屬於自己的道路。
而什麽叫做獨屬,那便是要有自己的思想,也就是有情緒。大道化身尚且是大道的情緒所化,足以說明這情緒的重要之處。
修行的過程到了最後無非就是返璞歸真的狀態。
而不是說想類似一些傳記之中的什麽神之威嚴不可觸碰,動不動就怎麽樣了的來嚇唬人和威脅人,不信就怎麽樣的,給人的感覺就是要讓人恐懼,與人格格不入,那便是所謂神性。
真正的修行到了後麵,又叫大智如愚,虛懷若穀,給人的感覺是舒適而不是恐懼,但同時又能授予其他人真正的道理和行事的準則,那才是真正的神性。
就像是三皇,其人格魅力那是沒話說的。人家就算是不動用自己的能力,也照樣能在人族之中稱尊。
因為他們有血有肉,實實在在。
甚至是按理來說他們的境界如此之高,高到常人所不能觸碰。
但偏偏不管是任何一個傳記之中,都記載了他們曾失敗過,甚至是被敵人打敗,也不是全知全能,也有自己的弱點。
比如炎帝,被黃帝打敗過。
當然了這便不是演戲,最開始之時炎帝一定被黃帝打敗過,不然黃帝的修為是絕對不會達到五帝第一的。
要是換個人試試,就算不招惹人家。隻要你手中有什麽好東西。那對不住了,人家心情好了,還會換一下,至於那件東西對你也很重要。
哼,那算什麽。
心情不好,你命都沒了,更不要說還敢招惹人家。這便是那些號稱能證道無上之境的大佬發家史。
不過這些對於真正的大佬來說是不存在的。
因為真正的大佬根本就看不上你的東西,就算是招惹到了,隻要有理,且是正道之理。人家才不會和你計較那麽多,反倒是會審查自己,看看是不是自己的行為做錯了,然後再去改正,從而使得自己更進一步。
這才是大道。
而不是按照原有的設定基礎,哪怕是錯了也是將錯就錯,就像是天道。
如果某一天為了自己能夠運轉下去,祂是會選擇對自己有利之事,哪怕毀滅所有的生靈,祂也不會認為自己是錯的,因為其根本沒有對錯觀念,隻是按照道的軌跡在運行著。
天地之間最為珍貴的便是情緒,因為有了情緒才會帶來變動,哪怕這種變動是壞處,但總是多出了一點生機不是。
正是這點生機帶來了變數,隻有變數出現,才能在這無量量劫之中出現新的火花。動是道,靜亦是道;有情是道,無情也是道。
而大道所需要的正是這一點火花,所以一味的集齊三千規則便不是明智之舉,因為規則多了不僅影響自己的變數,而且還容易重蹈覆轍。
在考慮清楚這些之後,張玄才返迴天地之中取迴了自己的俗心。說是俗心,但實際上這東西便不是真是存在,可說不存在,其又真的有這件東西。
這便是道的真諦,道是有為也是無為,你認為道是有,那麽其便是有;認為道是無,那麽其便是無,有有無無之間,不正是像那無限的問題,所以道也可以是無限。想要參悟可是很難的。
這期間張玄一直在注視著本源天地之內所發生的事情,尤其是在看到自己出生之時,果真是無極鐲自五行旗上扯下來的靈光化生。
這便完整了張玄自己的道果,一個無限環構成,究竟是他創造了自己,還是自己創造了他,兩者之間已經不再那麽重要。
在曾經的張玄拜師前往羅浮之後,張玄出現在了南海邊上。
看著茫茫大海,心中感歎無量,隨即手一動,無數星星點點自時空之中出現,在手中匯聚成為了一枚貝殼。
這枚海貝不是什麽寶貴物件,而是其當初決定去拜師之時用念力震碎的存在。正是那次決定了他求仙的信念,如今再度來到此地,將海貝拾起,代表了他又重迴了紅塵俗世,也就是他的那顆俗心。
在將貝殼收走之後,其便抬頭看天,歲月的長河之中是不允許有兩個人同時出現在一個時間和一個地點,所以還是得先出混沌。
一個閃身出現在了天地之外,朝著混沌之中而去。
如今時機不到,還不是其出現之時。
來到混沌之中,先是查看了一下魂獸天地的運行情況,時間是差不多一萬年,如今天地之內的魂獸數量約莫著在一千萬左右,比之從前多出了百倍。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叫這道路不是那麽好走的。
當初其將隕石順著天地門戶往外拋售之後,便沒有過多關注這些,所以這些年來天地之中出現的武魂修士大多都是機緣巧合之下接觸到了那些石頭,當然了也有天地故意引導的結果。
但即使如此,成功的仍然是少數。反倒是為其天地之中提供了近乎三百萬的人形武魂生靈,隱約有成一族趨勢。都是正在排隊打工還債,這債務不僅是他這邊,還有其原生天地的債務。
至於其他的數量,大多是繁衍得來。魂獸畢竟也是生命,隻是有點類似於神隻而已,所以還是會有新生命誕生。
再加上自五千年前,騰蛇武魂成功凝聚,自歲月長河之中蘇醒過來,修為也恢複到了武聖之境,成為了魂獸天地的首位複蘇之,他便放手不管那麽多了。
在騰蛇的領導下,武魂事業開始發展。
張玄他隻負責開創這個法門,至於如何維持魂獸天地就不關他的事情了。
他地位放在那裏,如果他存在的話,對魂獸天地之中發展極為不利。相當容易缺乏自主性,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就像是洪荒之中如果盤古不死,那還有鴻鈞什麽事,估計三清都不會出現。
畢竟對於正常人來說,當自己好不容易才登上巔峰之時,突然上麵冒出了天塹,會打擊人家小孩子自信心的。
再說他還不想那麽快被道化。
這也是其迴來拿俗心的緣故。
隨著萬年時光飛逝,張玄發現有時候修為太高也不是什麽好事,沒事做的話會沉迷於悟道之中。
雖然他現在已經到了證無可證的天仙階段,剩下的修行已經不是證道不證道的事情。而是壯道之事。如果說是道路的話,證道是得到了開辟道路的機會。
而現在其已經超出證道,他已經是道之一,又如何證明自己是自己。
他現在做的是在開辟屬於自己的道路,讓小路變大道,這是一種相當奇妙的境界。
時間一長如果掌控不好,就如同合道境被天地拉入天地意誌之中一樣。
對於他現在來說也會存在這個問題。
當然了不是有人其拉他,而是他自己會有想法。一種會拋棄人性追求理性的想法。
究其原因的話,還是因為受到混沌影響。
混沌對於境界未達到之前的生靈來說是毒藥,但對於達到之後的生靈來說卻是最好的東西,每一道規則碎片都是那麽特殊,引誘人去解開祂,時間一長,根本拒絕不了。
畢竟其現在的壽數對於那些祖境來說就如同滄海一粟,實在是太年輕了,就如同嬰兒一般。
對這些規則碎片的忍耐性很低,試問一下如果有三千規則,都是能夠專研打磨透徹,又有幾人能夠忍耐。
但是隨著規則越吸收越多,人就會在冥冥之中丟失感情,丟失欲望。
畢竟規則這東西,本就是豪無感情而言,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越是接觸規則,就越靠近不仁,到了最後估計就與天道沒什麽區別,也就是處於絕對理智狀態,也可以稱唿為靜的狀態。
至少張玄是不願意成為這種狀態,哪怕這種狀態會使得其實力暴增。
畢竟到了這個階段,你即是規則,即是道,天地萬物是你,你也是萬物,不再是你,與道同生,與道同存。與你為敵者便是與天地為敵,與他自己為敵,與道為敵,這種境界難道還不可怕。
可這種境界的代價便是人性丟失,也就是太上忘情。說直白點就是過不了無量量劫,一身祖境的修為也就白廢了。
祖境之所以能渡過無量量劫,便是因為他們與大道化身那幾位一樣,是有屬於自己獨立的思想與道路。
雖然這道路不大,但終究是一條道路。隨著越來越多的道路出現,最終會匯聚成為大道完成一次量劫。而作為道路其中一員,祖境自然能渡過劫難。
而所需要做的便是變數,來達到讓大道變得更加多樣的存在。
再說直白點,就是祖境之前,還是道之內,也就是說還是趕路人。而祖境之後,便已經不再是趕路人,而是製定道路的人。
對於道路而言,便不需要太多的同樣的路徑。
也就相當於兩地之間,人們如果要開辟道路。自然要選擇最為合適的道路就行,如果人多了,就會選擇再開新路。就比如陰陽五行八卦之類的道路會相對多一點,這也是為什麽仙修多接觸這些規則的原因。
但即使如此,這條路絕對不會是在老路之上,不然的話那就不叫開路,而是叫做修路。
張玄之前的感受便是如此,或者說任何一個到了祖境之後的大佬都會麵對著一個問題,那便是這路該如何走。
是順著混沌這條路線走那無情道路,也就是在老路之上修理增厚。還是另開途徑,創出獨屬於自己的道路。
而什麽叫做獨屬,那便是要有自己的思想,也就是有情緒。大道化身尚且是大道的情緒所化,足以說明這情緒的重要之處。
修行的過程到了最後無非就是返璞歸真的狀態。
而不是說想類似一些傳記之中的什麽神之威嚴不可觸碰,動不動就怎麽樣了的來嚇唬人和威脅人,不信就怎麽樣的,給人的感覺就是要讓人恐懼,與人格格不入,那便是所謂神性。
真正的修行到了後麵,又叫大智如愚,虛懷若穀,給人的感覺是舒適而不是恐懼,但同時又能授予其他人真正的道理和行事的準則,那才是真正的神性。
就像是三皇,其人格魅力那是沒話說的。人家就算是不動用自己的能力,也照樣能在人族之中稱尊。
因為他們有血有肉,實實在在。
甚至是按理來說他們的境界如此之高,高到常人所不能觸碰。
但偏偏不管是任何一個傳記之中,都記載了他們曾失敗過,甚至是被敵人打敗,也不是全知全能,也有自己的弱點。
比如炎帝,被黃帝打敗過。
當然了這便不是演戲,最開始之時炎帝一定被黃帝打敗過,不然黃帝的修為是絕對不會達到五帝第一的。
要是換個人試試,就算不招惹人家。隻要你手中有什麽好東西。那對不住了,人家心情好了,還會換一下,至於那件東西對你也很重要。
哼,那算什麽。
心情不好,你命都沒了,更不要說還敢招惹人家。這便是那些號稱能證道無上之境的大佬發家史。
不過這些對於真正的大佬來說是不存在的。
因為真正的大佬根本就看不上你的東西,就算是招惹到了,隻要有理,且是正道之理。人家才不會和你計較那麽多,反倒是會審查自己,看看是不是自己的行為做錯了,然後再去改正,從而使得自己更進一步。
這才是大道。
而不是按照原有的設定基礎,哪怕是錯了也是將錯就錯,就像是天道。
如果某一天為了自己能夠運轉下去,祂是會選擇對自己有利之事,哪怕毀滅所有的生靈,祂也不會認為自己是錯的,因為其根本沒有對錯觀念,隻是按照道的軌跡在運行著。
天地之間最為珍貴的便是情緒,因為有了情緒才會帶來變動,哪怕這種變動是壞處,但總是多出了一點生機不是。
正是這點生機帶來了變數,隻有變數出現,才能在這無量量劫之中出現新的火花。動是道,靜亦是道;有情是道,無情也是道。
而大道所需要的正是這一點火花,所以一味的集齊三千規則便不是明智之舉,因為規則多了不僅影響自己的變數,而且還容易重蹈覆轍。
在考慮清楚這些之後,張玄才返迴天地之中取迴了自己的俗心。說是俗心,但實際上這東西便不是真是存在,可說不存在,其又真的有這件東西。
這便是道的真諦,道是有為也是無為,你認為道是有,那麽其便是有;認為道是無,那麽其便是無,有有無無之間,不正是像那無限的問題,所以道也可以是無限。想要參悟可是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