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德運金龍,乃是人族朝代運道匯聚。
通常人皇現世之時,便會有九龍護體,分別代表八荒護持,也就是八個方位共同扶持中心,所以不管天地如何變化,九龍是不變的。
而人王的話,九龍就沒有了。通常都是一條真龍護衛,這條真龍乃是由天地人三種因素集合。
首先蒼天承認人王地位,垂青人王,使得王朝建立,氣運凝聚;
其次大地地脈之中誕生龍魂,受天之命,盤踞於人王身周;
最後的天神地魂合一之後,金龍有了天地的本質,可以容納人道之力。而這人道之力就是人道金龍的最重要組成部分。通常表現為認可感和歸屬感等等。
如果對於一個朝代沒了認可和歸屬,自然也就不能歸為一朝。
如此天地人三才匯聚,方才使得人王擁有口含天憲,嗬令鬼神的能力。
一條人道金龍,若是民心所向,那麽自然鱗亮甲淨,神姿盎然。
可一旦民心受到影響,那麽金龍作為人道力量的載體,或多或少是能體現出來的。雖然其不會說話,但可以通過其他來表現。
要是脫落鱗片,可能就是有征兆;但要是真龍咳血、龍角脫落、龍珠丟失等等情況,每一個對於一個王朝來說都是大問題。
這裏可是神話世界,不同於先前的王朝。
這裏的人道金龍受到影響,就會直接反應到金龍的持有者那裏。
當然了,要是末代君王,估計就沒這種感覺了,因為在墨池之中是察覺不到黑的。
前麵幾代不重視或者處理不了金龍身上的問題,到了末代之時,自然是壞少惡多,想要改變也是無力迴天。
本來平常時間也就罷了,一點小問題而已,與嬴曉帶迴來的消息一比較,自然是前去幫忙更重要一點。
可現在正值大秦崛起前夕,又加上劫難的考驗,這下問題就來了。
留下來處理的話,張玄那邊可能問題就嚴重了;
不留下來的話,秦地可能會多生變故。
這就讓秦王好生頭痛。
但最終秦王還是隻能將壬水皂雕旗拿給嬴曉,再派蒙毅前去幫忙。至於他的話,先是處理一下金龍身上的問題,稍後一步趕來。
至於如何處理,那自然是以其規則去磨滅金龍身上的汙垢。
對於心變這種劫難來說,其實也好處理,也不好處理。
好處理在這隻是一種念頭改變,隻要不是那種不足歌裏描述的那種各種不足,基本上問題不大,甚至許多人心都隻是因為一點小問題從而陷入了鑽牛角尖問題。
隻要改變一下想法,或者撥開迷霧,那很多問題自然迎刃而解,根本不用那麽糾結。
難處理的話也是因為心境,要是凡人還好,秦王還能通過人道金龍影響一下,就像巨龜能借助藏在應合契內的神魂影響眾人一樣。
可修士就不同了,巨龜是通過天地來引導,說白了修士修煉與天地密不可分,勢必要參悟天地,不管是天人合一還是人定勝天,當感知到天地之意之後,想法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改變。
就比如先前就被嬴曉堵門的那幾家,之前可能還會忌憚這嬴曉的實力。
但被影響之後就會覺得嬴曉也不過如此,雖然實力強又不要臉,麵對他們一家可能不怕,但要是麵對整個秦地修士他就不敢那麽囂張了。
至於能不能集合到所有秦地修士,這重要嘛,他們可會跳過這個話題,不會思考到這個層次。
也不想想,要是沒有他們,嬴曉辦事能更加利索。
用抄家得來的資源去培養新的勢力,他不香嘛,何必要受這些老古板的氣,好歹人家也是超凡入聖的。一群螻蟻想讓一個人低頭,雖然不是辦不到,但在量少時囂張,通常隻會死得更快。
更何況秦王還在後麵支持,那些老門派和其他修行勢力不同意,那沒關係,自己尋找一個死法吧!
現在秦王唯一擔心的是站在他那一派的修士心境會出現問題,至於其他江湖勢力,說句不好聽的就是他們收集資源的一個幫手。
江湖勢力是永遠鬥不過一個王朝的。
不過也有勢力超然物外。
大秦王朝西南兩邊,西與晉接觸的是以冶金武聖虞溪為主的冶金宗,立足於秦晉兩邊,座下弟子多以冶煉神金為主,雖然與秦關係不錯,但畢竟是江湖修士。
門內弟子多生事端,反複橫跳於秦晉之間,練武參禪,不走正途。
至於南邊,則是蜀山洞天。
這個洞天之中以白眉真人為主,是一個修行大派,弟子數量不多,但絕對個個都能算得上仁義之輩。就比如說之前的十寒道人,便是其中弟子,雖然隻是棄徒,但在步光和含光兩郡之中名氣頗高。
不過這個門派秦王從來不擔心。
兩者就是山上與山下的區別,雖有交集但從未爆發過衝突,反而那些劍仙還鎮守住了秦地的兩大危險。
一個是血魔窟、一個是萬妖林。
使得秦王朝的兩大糧倉之一的蜀郡一直相安無事,不然當初要是這個郡也被毀了,秦就真無翻身之力。
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勢力能反抗秦王改革的決心。
隻是在改革之前,秦王還不能確定自己這邊是不是一條心,尤其是自己手底下的軍隊。
所以當金龍發生變化之時,秦王就將自己的大兒子派去軍營查看。至於其他幾個,軍營是去不成的,這東西不是他們幾個毛頭小子能夠沾染。
對於大兒子嬴蘇,秦王還是比較滿意的。
實力也勉強過得去,派其出去是最合適不過。
至於嬴曉,抱歉,秦王對其雖然有父子之情,也願意商討一些事情。但也深知自家孩子的脾性,叫他去辦一些變革之事,其是最合適的人選,但要是治理其他,那就是太過理想化。根本不適合作為下一代君王來培養。
估計也正是知道這點,所以巨龜才沒有將最後的機會用在嬴曉身上,一來蠱惑難度大了一點,二來就算成功用處也不大。
此時一座懸浮山峰之上,座立著一道觀建築。便不算多豪華,甚至很多地方都是直接鑿出一個洞口來,外麵有一個門頭就算是一間房間了。
一陣罡風吹來,靠近懸浮山峰百裏處停了下來,數道劍光自屏障附近走了一圈,直接飛迴大殿之中,對著最中央的一麵鏡子行禮。
“師尊,秦地上方劫運匯聚,弟子們請求下山煉魔護衛蒼生。”
銅鏡之中發出亮光,飛出數十道流光,化作一道道劍意飛入在場弟子眉心。
“多謝師尊!”
接受到劍意,幾人當即退出大殿,然後召集師兄弟準備下山事宜。
至於鏡子的另外一端,乃是一片血河之內,白眉真人在此打坐,四周盡是一片血紅魔煞。
正是萬魔窟。
這神洲之地有兩個魔窟,一個是人為建造的天魔窟,是作為到達荒洲的通道存在。
還有一股便是天地自然生成的萬魔窟。
不過與傳統的魔窟不同,這魔窟不是藏在地下,而是建立在空中。天下哪裏發生戰亂,萬魔窟就會前往哪裏。
在開天辟地的幾萬年裏,這魔窟之中匯聚了不少天下間所有汙濁之事,裏麵也孕育了魔怪,其中以血魔最為繁盛。
不過自打秦王稱侯沒多久,就被遊曆的白眉真人給封印了。
實際上這萬魔窟真人不是不能毀,對於他來說,毀滅一個魔窟不算難,畢竟他的修為也是很高的。
可難就難在魔窟作為天地自然生成的,自然是有其意味在其中。
就像戰爭,如果沒有魔窟去吸收那些煞氣、怨氣和血氣,就會出現更多的魔物。
比如說先前五朝攻秦之時,十寒便利用那些煞氣血氣怨氣煉製出了萬屍陣,以一陽神之力,將對方的聯軍堵在了脈城。
這還隻是一郡之地不到,要是全麵戰爭,光處理那些因戰而生的魔怪都需要好多年時間。
而萬魔窟的用處就體現在這裏,吸納這些東西迎來廢物利用。用不了的就直接生成魔窟之中的魔怪。
然後找來一位守窟人,負責定期處理那些多餘的魔怪。
這人便是白眉真人。
所以不是真人不給力,而是這洞窟隻能守不能攻,不然其早就衝到裏麵殺他個七進七出,一把手就解決掉了。
現在的魔窟順著乾坤縫隙滿天地亂跑,裏麵的魔怪已經多到真人都不敢派弟子進來曆練,不然生怕進得來出不去。
不過也有好消息。
真人已經推算到,天地之中將會發生一點改變,這萬魔窟即將到頭了。
雖然具體算不到多少,但也快了,至於是多少年,那就不好說了,畢竟時間對於真人來說真不算什麽難事。
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幾百年,總之就是快了。
這不,連洞天之中都不待了,直接進入魔窟之中守著大門,生怕放跑了一隻出去形成禍端。
當然了,群魔自然不會同意這一行為,可血色之中閃過一道亮光。
什麽,不同意,那就打到同意為止。
一柄飛劍飛迴落於真人身邊,接著又是一柄,到了後麵差不多有八柄飛劍迴來,真人一翻手,一枚葫蘆出現在手中,飛劍紛紛乳燕歸巢,進入葫蘆之中蘊養。
通常人皇現世之時,便會有九龍護體,分別代表八荒護持,也就是八個方位共同扶持中心,所以不管天地如何變化,九龍是不變的。
而人王的話,九龍就沒有了。通常都是一條真龍護衛,這條真龍乃是由天地人三種因素集合。
首先蒼天承認人王地位,垂青人王,使得王朝建立,氣運凝聚;
其次大地地脈之中誕生龍魂,受天之命,盤踞於人王身周;
最後的天神地魂合一之後,金龍有了天地的本質,可以容納人道之力。而這人道之力就是人道金龍的最重要組成部分。通常表現為認可感和歸屬感等等。
如果對於一個朝代沒了認可和歸屬,自然也就不能歸為一朝。
如此天地人三才匯聚,方才使得人王擁有口含天憲,嗬令鬼神的能力。
一條人道金龍,若是民心所向,那麽自然鱗亮甲淨,神姿盎然。
可一旦民心受到影響,那麽金龍作為人道力量的載體,或多或少是能體現出來的。雖然其不會說話,但可以通過其他來表現。
要是脫落鱗片,可能就是有征兆;但要是真龍咳血、龍角脫落、龍珠丟失等等情況,每一個對於一個王朝來說都是大問題。
這裏可是神話世界,不同於先前的王朝。
這裏的人道金龍受到影響,就會直接反應到金龍的持有者那裏。
當然了,要是末代君王,估計就沒這種感覺了,因為在墨池之中是察覺不到黑的。
前麵幾代不重視或者處理不了金龍身上的問題,到了末代之時,自然是壞少惡多,想要改變也是無力迴天。
本來平常時間也就罷了,一點小問題而已,與嬴曉帶迴來的消息一比較,自然是前去幫忙更重要一點。
可現在正值大秦崛起前夕,又加上劫難的考驗,這下問題就來了。
留下來處理的話,張玄那邊可能問題就嚴重了;
不留下來的話,秦地可能會多生變故。
這就讓秦王好生頭痛。
但最終秦王還是隻能將壬水皂雕旗拿給嬴曉,再派蒙毅前去幫忙。至於他的話,先是處理一下金龍身上的問題,稍後一步趕來。
至於如何處理,那自然是以其規則去磨滅金龍身上的汙垢。
對於心變這種劫難來說,其實也好處理,也不好處理。
好處理在這隻是一種念頭改變,隻要不是那種不足歌裏描述的那種各種不足,基本上問題不大,甚至許多人心都隻是因為一點小問題從而陷入了鑽牛角尖問題。
隻要改變一下想法,或者撥開迷霧,那很多問題自然迎刃而解,根本不用那麽糾結。
難處理的話也是因為心境,要是凡人還好,秦王還能通過人道金龍影響一下,就像巨龜能借助藏在應合契內的神魂影響眾人一樣。
可修士就不同了,巨龜是通過天地來引導,說白了修士修煉與天地密不可分,勢必要參悟天地,不管是天人合一還是人定勝天,當感知到天地之意之後,想法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改變。
就比如先前就被嬴曉堵門的那幾家,之前可能還會忌憚這嬴曉的實力。
但被影響之後就會覺得嬴曉也不過如此,雖然實力強又不要臉,麵對他們一家可能不怕,但要是麵對整個秦地修士他就不敢那麽囂張了。
至於能不能集合到所有秦地修士,這重要嘛,他們可會跳過這個話題,不會思考到這個層次。
也不想想,要是沒有他們,嬴曉辦事能更加利索。
用抄家得來的資源去培養新的勢力,他不香嘛,何必要受這些老古板的氣,好歹人家也是超凡入聖的。一群螻蟻想讓一個人低頭,雖然不是辦不到,但在量少時囂張,通常隻會死得更快。
更何況秦王還在後麵支持,那些老門派和其他修行勢力不同意,那沒關係,自己尋找一個死法吧!
現在秦王唯一擔心的是站在他那一派的修士心境會出現問題,至於其他江湖勢力,說句不好聽的就是他們收集資源的一個幫手。
江湖勢力是永遠鬥不過一個王朝的。
不過也有勢力超然物外。
大秦王朝西南兩邊,西與晉接觸的是以冶金武聖虞溪為主的冶金宗,立足於秦晉兩邊,座下弟子多以冶煉神金為主,雖然與秦關係不錯,但畢竟是江湖修士。
門內弟子多生事端,反複橫跳於秦晉之間,練武參禪,不走正途。
至於南邊,則是蜀山洞天。
這個洞天之中以白眉真人為主,是一個修行大派,弟子數量不多,但絕對個個都能算得上仁義之輩。就比如說之前的十寒道人,便是其中弟子,雖然隻是棄徒,但在步光和含光兩郡之中名氣頗高。
不過這個門派秦王從來不擔心。
兩者就是山上與山下的區別,雖有交集但從未爆發過衝突,反而那些劍仙還鎮守住了秦地的兩大危險。
一個是血魔窟、一個是萬妖林。
使得秦王朝的兩大糧倉之一的蜀郡一直相安無事,不然當初要是這個郡也被毀了,秦就真無翻身之力。
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勢力能反抗秦王改革的決心。
隻是在改革之前,秦王還不能確定自己這邊是不是一條心,尤其是自己手底下的軍隊。
所以當金龍發生變化之時,秦王就將自己的大兒子派去軍營查看。至於其他幾個,軍營是去不成的,這東西不是他們幾個毛頭小子能夠沾染。
對於大兒子嬴蘇,秦王還是比較滿意的。
實力也勉強過得去,派其出去是最合適不過。
至於嬴曉,抱歉,秦王對其雖然有父子之情,也願意商討一些事情。但也深知自家孩子的脾性,叫他去辦一些變革之事,其是最合適的人選,但要是治理其他,那就是太過理想化。根本不適合作為下一代君王來培養。
估計也正是知道這點,所以巨龜才沒有將最後的機會用在嬴曉身上,一來蠱惑難度大了一點,二來就算成功用處也不大。
此時一座懸浮山峰之上,座立著一道觀建築。便不算多豪華,甚至很多地方都是直接鑿出一個洞口來,外麵有一個門頭就算是一間房間了。
一陣罡風吹來,靠近懸浮山峰百裏處停了下來,數道劍光自屏障附近走了一圈,直接飛迴大殿之中,對著最中央的一麵鏡子行禮。
“師尊,秦地上方劫運匯聚,弟子們請求下山煉魔護衛蒼生。”
銅鏡之中發出亮光,飛出數十道流光,化作一道道劍意飛入在場弟子眉心。
“多謝師尊!”
接受到劍意,幾人當即退出大殿,然後召集師兄弟準備下山事宜。
至於鏡子的另外一端,乃是一片血河之內,白眉真人在此打坐,四周盡是一片血紅魔煞。
正是萬魔窟。
這神洲之地有兩個魔窟,一個是人為建造的天魔窟,是作為到達荒洲的通道存在。
還有一股便是天地自然生成的萬魔窟。
不過與傳統的魔窟不同,這魔窟不是藏在地下,而是建立在空中。天下哪裏發生戰亂,萬魔窟就會前往哪裏。
在開天辟地的幾萬年裏,這魔窟之中匯聚了不少天下間所有汙濁之事,裏麵也孕育了魔怪,其中以血魔最為繁盛。
不過自打秦王稱侯沒多久,就被遊曆的白眉真人給封印了。
實際上這萬魔窟真人不是不能毀,對於他來說,毀滅一個魔窟不算難,畢竟他的修為也是很高的。
可難就難在魔窟作為天地自然生成的,自然是有其意味在其中。
就像戰爭,如果沒有魔窟去吸收那些煞氣、怨氣和血氣,就會出現更多的魔物。
比如說先前五朝攻秦之時,十寒便利用那些煞氣血氣怨氣煉製出了萬屍陣,以一陽神之力,將對方的聯軍堵在了脈城。
這還隻是一郡之地不到,要是全麵戰爭,光處理那些因戰而生的魔怪都需要好多年時間。
而萬魔窟的用處就體現在這裏,吸納這些東西迎來廢物利用。用不了的就直接生成魔窟之中的魔怪。
然後找來一位守窟人,負責定期處理那些多餘的魔怪。
這人便是白眉真人。
所以不是真人不給力,而是這洞窟隻能守不能攻,不然其早就衝到裏麵殺他個七進七出,一把手就解決掉了。
現在的魔窟順著乾坤縫隙滿天地亂跑,裏麵的魔怪已經多到真人都不敢派弟子進來曆練,不然生怕進得來出不去。
不過也有好消息。
真人已經推算到,天地之中將會發生一點改變,這萬魔窟即將到頭了。
雖然具體算不到多少,但也快了,至於是多少年,那就不好說了,畢竟時間對於真人來說真不算什麽難事。
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幾百年,總之就是快了。
這不,連洞天之中都不待了,直接進入魔窟之中守著大門,生怕放跑了一隻出去形成禍端。
當然了,群魔自然不會同意這一行為,可血色之中閃過一道亮光。
什麽,不同意,那就打到同意為止。
一柄飛劍飛迴落於真人身邊,接著又是一柄,到了後麵差不多有八柄飛劍迴來,真人一翻手,一枚葫蘆出現在手中,飛劍紛紛乳燕歸巢,進入葫蘆之中蘊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