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初生,當陽光直射嶺南城之時,羅浮真人於伏牛山見到此情形,隨手一揮,一張絲帕自手中出現,化作一道金虹朝著羅浮大門外而去。
金虹落地成橋,變作三十裏長,十丈來寬的長橋梁,雲氣彌漫,霞光籠罩,一直延伸到嶺南城的道路之上。
嶺南城內,隨著一聲鍾聲響起,男女老少、富貴貧賤、形形色色的人物皆有,倶是為羅浮而來。
金虹所化作的橋梁,是用來驗證善功的。當然了,不存在一踏上橋就能成為弟子的說法,隻是這長橋乃是羅浮真人規則之力所化,上有咫尺天涯,一步即可跨過百米距離,算是一種福利,但隻有兩種人能登上長橋。
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
一是赤子,不僅僅是指年紀小,也是指心,心靈純淨之人可登橋,即使已是耄耋之年也無妨;
二是德運深厚之人,行善事得善果,有資格登橋。
至於其他人,就隻能自己走了。
嶺南城離伏牛山的距離還是有三四十裏的,對於修士來說可能也就一抬腳的功夫就到,但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幾個時辰是難以到達。
半空之中,五宗十三城二十多位修士正在盯著下方道路,以防止有人搞事情。
這橋的事情羅浮真人之前沒有說過,有的人可能會以為這是篩選,畢竟有人能登上,有人登不上,難保那些登不上的不會做出點事情,比如拉其他人一把之類的,對於這類人那基本就沒了資格。
此時嶺南城中的一處酒樓之上,看著許多人慢慢往羅浮趕去,張玄感知了一下能上橋之人。年紀大點的大多頭頂上頂著一盞明燈,胸中有白氣,身邊環繞雷霆,皆是行善之人。此燈非彼燈,乃是一縷善功所化,與修士不同,這普通人的善功大多是呈現燈火、雷霆、正氣之狀。
燈火於頭,清心明目,縱然是漆黑之夜也猶如提燈步行,一般的障眼法、鬼打牆也形同虛設;
正氣藏於心肺、即可延年益壽,也可嗬斥鬼神囂小;
雷霆環於身,護持自身免受驚人所謀,惡鬼所害,心術不正者觸之猶如雷霆加身。
好事做多了,人負天不負,自有天地庇佑,內心坦坦蕩蕩,神見相迎,鬼見心驚,死後就算不輪迴,也能化神作差,擔任土地、山神、鬼差之類神職,如果是大善當即白日飛升為神,也算是天地對於蒼生的一種考驗。
不過嘛,能做到死後能飛升成神之人少之又少,要知道天地之中關係錯綜複雜,這行善積德之事有時或多或少會沾染一些因果,導致氣運流逝嚴重。不管是凡人也好,修士也罷,王朝也算,這德運都是在不斷流動的。
修士和王朝還好,有寶物壓製自己的氣運流逝效率,普通人就不行了。
這些明燈、正氣、雷霆都是會消耗善功的,但比起沒有善功的人來說就要好得多。至少行善之人必有餘慶,遇難之時定有貴人相助,就算不幸遇難,也必定能獲得天地補償。
而行惡之人,遇到危險之時,不被落井下石就已經是平時積德。
別的張玄不知道,反正能來到這嶺南道之人大多都是良善之輩,要知道嶺州有登記在冊的約有億人,現在這邊隻有十分之一,真人救迴來的更是大多有善功在身,哪怕大多隻是一兩點。
從整體情況上來看,一點善功的獲取難度可不相同,凡人與修士絕對是兩個概念。單獨的一個凡人,具備仁義禮智信五種品質的其中幾種,隻要不是有心為惡,基本上都是能慢慢積攢出善功的,而且流逝效率也會大大降低。
而修士的話,因為能力大小不同,難度也不一樣。比如一個小修士,救了十人便是一點善功,但像張玄他們這種天仙,能力太強,救百人、千人、萬人可能才獲得一點善功,所以相比救人來說,天仙更願意去煉魔,調整山川地脈,既能造福生靈,也能獲得大善。相應的天仙一點善功與小修士的一點善功換算比肯定不一樣。
張玄自己的話是走了大運,在還是小修士之時就通過製鹽,在南離真人的斡旋之下直接將三千善功集滿,隻是怕一下子德運太多將人壓垮了,所以成一千五百年發放。
畢竟一個還不到築基的小修士突然得了近萬善功那是會直接引起大關注的,絕對要出大麻煩。(本來是三千功德、三千聖德、三千福德之事,被南離真人與大道交易,也就是太清道祖,由人家將因果接過去,留下了福德,避免了大因果之事。不然四海也不是吃素的,至少在解決因果之前成不了仙,還真以為善功是那麽好拿,高收入的同時也是高風險)
現在的話,能來到嶺南道的這些人都是有善舉的。
至少這裏的民風還是很純樸,百姓雖然學識比不上修士,不懂的太多的彎彎繞繞,但對仁義禮智信還是有著屬於自己的理解。可能他們不知道什麽是五德,但是為人之道還是知道的。這也是為何天地大劫來到之時,三界大能都要打開通道救治生靈的原因,因為這些太善,大道不忍拋棄。
也隻有這些有善心之人聚集在一起,多道火光匯聚,在夜裏如同衝天火柱,妖邪自動避退三裏,方能在這妖禍四起之地尋找一份安寧。
至於嬴曉為何屢次遇到妖邪,都是自己作死,不然根本就不會有事。
嬴曉好歹也是大秦九王子,有他老爹秦王和大秦的氣運庇護,已有五百善。而且還是凡人之軀,數萬裏長路之上,肯定遇到過不少妖邪,但是人家都退避三尺,這也是為何能行走萬裏而無事的原因之一,換個普通人試試,在那些深山大澤早就被扒皮剔骨吃幹抹淨了。
妖魔為何會喜亂世,還不就是殺戮不用顧忌太多。
不過一旦遇到那些德運深厚之人,就得施展手段結因果,比如以金銀美色、功名利祿誘惑,隻要人心中正氣一鬆,結下因果,或蒸或炸,或生吞或活剝都是由妖魔說了算。
嬴曉就是一進入嶺州之後就開始心術不正,遇到蛤蟆精時自己主動送上門去,不是自己作死是什麽。
還有那些屍鬼之事,就是疑心生暗鬼,那時自身的氣運不僅不是保護傘,還是吸引妖魔的美味。
張玄記得一句話,乃是從前世的一則聊齋小故事上看來的,好人才好吃。
故事裏的好人確實是好人,也行善積德了,但心術不正,貪圖美色給了對方機會,不然平常時間妖魔根本都不敢靠近。等於是自己將自己送給了妖魔,這種人,妖魔最是喜歡不過。
而嬴曉就是屬於這種心術不正,胸中正氣鬆懈,所以才會倒黴那麽幾次,說到底還是心性不夠,德不匹位。
不過現在能上金橋之人心性到時足夠了,畢竟這其中大多是孩童,思想方麵可發育得沒有前世誇張,也就是赤子之心。剩下的便是一群老頭老太,中壯年也有幾位。
羅浮真人想到封神之時,就已經化身萬千去各村落尋找德運最厚重之人,接引來此地。過金橋,待會還要賜封社神之位。
當然了是活著封神,而不是直接讓人家死後封神。一千二百人封為土地,一村一個,白天之時就如同常人一樣,或者有點修為,黑夜之時就元靈出竅負責維護安全。大多數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不影響生活作息。
待到百年歸老之後,這一千二百社神想入輪迴也行,正式由人成神也可。
至於其他的人,能不能拜入羅浮還得看個人運氣,要知道除了嶺南城到伏牛山之間路外,還得過蓮池、問心幻陣以及通仙梯,雖然難度沒有第一次大,但也不是誰都能過的。
不過就算過不了,也不是就沒有機會。隻要能過了前麵三關,就算不能入羅浮,其他幾個宗門那可是搶著要的。
蓮池之中呈九宮八卦七十二種變化,又有清心擾神之效果,尤其是經過真人改造,蓮池之中的蓮花已經非尋常靈物,一片荷葉都能作為法器之材不說,其鬥大花苞散發的靈氣常人聞之有輕微洗筋伐髓之效。
隻要能走出來,不管時間是長是短,皆有一番機緣。時間短,說明悟性好,畢竟九宮八卦推演起來還是有點難度;時間長,洗筋伐髓效果棒,也算改變了點資質。
幻陣自然不用說,能憑真本事過幻陣的人,心性絕對壞不到哪裏去,最起碼不會培養出欺師滅祖之輩。
最後麵的通仙梯就要難一點了,比拚的是耐性。是有時間限製的,不然每個人都能登頂,隻是時間長短不一。這裏就講究緣分了,有緣的先到了,無緣再等也難到。
修行講究領悟性、心性、耐性,基本上隻要能登上通仙梯的人都可以算修行的苗子了,隻是時間畢竟有限,所以不可能全部收入囊中。
這些人五大宗門可不會嫌棄,至於資質,如果想要培養一些精英的話根本不會太在乎。資質這東西後天可改,一葫丹藥灌下去,改變個資質還不容易。
修行路注定不是一條好走的路,資質這東西在資源足夠的前提下,可能排名真心不高。到了先天(金丹)境之後,資質就變得模糊了,好的悟性、心性、耐性哪樣不比資質強。隻是說資質好一點,前期提升快一點而已。
金虹落地成橋,變作三十裏長,十丈來寬的長橋梁,雲氣彌漫,霞光籠罩,一直延伸到嶺南城的道路之上。
嶺南城內,隨著一聲鍾聲響起,男女老少、富貴貧賤、形形色色的人物皆有,倶是為羅浮而來。
金虹所化作的橋梁,是用來驗證善功的。當然了,不存在一踏上橋就能成為弟子的說法,隻是這長橋乃是羅浮真人規則之力所化,上有咫尺天涯,一步即可跨過百米距離,算是一種福利,但隻有兩種人能登上長橋。
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
一是赤子,不僅僅是指年紀小,也是指心,心靈純淨之人可登橋,即使已是耄耋之年也無妨;
二是德運深厚之人,行善事得善果,有資格登橋。
至於其他人,就隻能自己走了。
嶺南城離伏牛山的距離還是有三四十裏的,對於修士來說可能也就一抬腳的功夫就到,但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幾個時辰是難以到達。
半空之中,五宗十三城二十多位修士正在盯著下方道路,以防止有人搞事情。
這橋的事情羅浮真人之前沒有說過,有的人可能會以為這是篩選,畢竟有人能登上,有人登不上,難保那些登不上的不會做出點事情,比如拉其他人一把之類的,對於這類人那基本就沒了資格。
此時嶺南城中的一處酒樓之上,看著許多人慢慢往羅浮趕去,張玄感知了一下能上橋之人。年紀大點的大多頭頂上頂著一盞明燈,胸中有白氣,身邊環繞雷霆,皆是行善之人。此燈非彼燈,乃是一縷善功所化,與修士不同,這普通人的善功大多是呈現燈火、雷霆、正氣之狀。
燈火於頭,清心明目,縱然是漆黑之夜也猶如提燈步行,一般的障眼法、鬼打牆也形同虛設;
正氣藏於心肺、即可延年益壽,也可嗬斥鬼神囂小;
雷霆環於身,護持自身免受驚人所謀,惡鬼所害,心術不正者觸之猶如雷霆加身。
好事做多了,人負天不負,自有天地庇佑,內心坦坦蕩蕩,神見相迎,鬼見心驚,死後就算不輪迴,也能化神作差,擔任土地、山神、鬼差之類神職,如果是大善當即白日飛升為神,也算是天地對於蒼生的一種考驗。
不過嘛,能做到死後能飛升成神之人少之又少,要知道天地之中關係錯綜複雜,這行善積德之事有時或多或少會沾染一些因果,導致氣運流逝嚴重。不管是凡人也好,修士也罷,王朝也算,這德運都是在不斷流動的。
修士和王朝還好,有寶物壓製自己的氣運流逝效率,普通人就不行了。
這些明燈、正氣、雷霆都是會消耗善功的,但比起沒有善功的人來說就要好得多。至少行善之人必有餘慶,遇難之時定有貴人相助,就算不幸遇難,也必定能獲得天地補償。
而行惡之人,遇到危險之時,不被落井下石就已經是平時積德。
別的張玄不知道,反正能來到這嶺南道之人大多都是良善之輩,要知道嶺州有登記在冊的約有億人,現在這邊隻有十分之一,真人救迴來的更是大多有善功在身,哪怕大多隻是一兩點。
從整體情況上來看,一點善功的獲取難度可不相同,凡人與修士絕對是兩個概念。單獨的一個凡人,具備仁義禮智信五種品質的其中幾種,隻要不是有心為惡,基本上都是能慢慢積攢出善功的,而且流逝效率也會大大降低。
而修士的話,因為能力大小不同,難度也不一樣。比如一個小修士,救了十人便是一點善功,但像張玄他們這種天仙,能力太強,救百人、千人、萬人可能才獲得一點善功,所以相比救人來說,天仙更願意去煉魔,調整山川地脈,既能造福生靈,也能獲得大善。相應的天仙一點善功與小修士的一點善功換算比肯定不一樣。
張玄自己的話是走了大運,在還是小修士之時就通過製鹽,在南離真人的斡旋之下直接將三千善功集滿,隻是怕一下子德運太多將人壓垮了,所以成一千五百年發放。
畢竟一個還不到築基的小修士突然得了近萬善功那是會直接引起大關注的,絕對要出大麻煩。(本來是三千功德、三千聖德、三千福德之事,被南離真人與大道交易,也就是太清道祖,由人家將因果接過去,留下了福德,避免了大因果之事。不然四海也不是吃素的,至少在解決因果之前成不了仙,還真以為善功是那麽好拿,高收入的同時也是高風險)
現在的話,能來到嶺南道的這些人都是有善舉的。
至少這裏的民風還是很純樸,百姓雖然學識比不上修士,不懂的太多的彎彎繞繞,但對仁義禮智信還是有著屬於自己的理解。可能他們不知道什麽是五德,但是為人之道還是知道的。這也是為何天地大劫來到之時,三界大能都要打開通道救治生靈的原因,因為這些太善,大道不忍拋棄。
也隻有這些有善心之人聚集在一起,多道火光匯聚,在夜裏如同衝天火柱,妖邪自動避退三裏,方能在這妖禍四起之地尋找一份安寧。
至於嬴曉為何屢次遇到妖邪,都是自己作死,不然根本就不會有事。
嬴曉好歹也是大秦九王子,有他老爹秦王和大秦的氣運庇護,已有五百善。而且還是凡人之軀,數萬裏長路之上,肯定遇到過不少妖邪,但是人家都退避三尺,這也是為何能行走萬裏而無事的原因之一,換個普通人試試,在那些深山大澤早就被扒皮剔骨吃幹抹淨了。
妖魔為何會喜亂世,還不就是殺戮不用顧忌太多。
不過一旦遇到那些德運深厚之人,就得施展手段結因果,比如以金銀美色、功名利祿誘惑,隻要人心中正氣一鬆,結下因果,或蒸或炸,或生吞或活剝都是由妖魔說了算。
嬴曉就是一進入嶺州之後就開始心術不正,遇到蛤蟆精時自己主動送上門去,不是自己作死是什麽。
還有那些屍鬼之事,就是疑心生暗鬼,那時自身的氣運不僅不是保護傘,還是吸引妖魔的美味。
張玄記得一句話,乃是從前世的一則聊齋小故事上看來的,好人才好吃。
故事裏的好人確實是好人,也行善積德了,但心術不正,貪圖美色給了對方機會,不然平常時間妖魔根本都不敢靠近。等於是自己將自己送給了妖魔,這種人,妖魔最是喜歡不過。
而嬴曉就是屬於這種心術不正,胸中正氣鬆懈,所以才會倒黴那麽幾次,說到底還是心性不夠,德不匹位。
不過現在能上金橋之人心性到時足夠了,畢竟這其中大多是孩童,思想方麵可發育得沒有前世誇張,也就是赤子之心。剩下的便是一群老頭老太,中壯年也有幾位。
羅浮真人想到封神之時,就已經化身萬千去各村落尋找德運最厚重之人,接引來此地。過金橋,待會還要賜封社神之位。
當然了是活著封神,而不是直接讓人家死後封神。一千二百人封為土地,一村一個,白天之時就如同常人一樣,或者有點修為,黑夜之時就元靈出竅負責維護安全。大多數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不影響生活作息。
待到百年歸老之後,這一千二百社神想入輪迴也行,正式由人成神也可。
至於其他的人,能不能拜入羅浮還得看個人運氣,要知道除了嶺南城到伏牛山之間路外,還得過蓮池、問心幻陣以及通仙梯,雖然難度沒有第一次大,但也不是誰都能過的。
不過就算過不了,也不是就沒有機會。隻要能過了前麵三關,就算不能入羅浮,其他幾個宗門那可是搶著要的。
蓮池之中呈九宮八卦七十二種變化,又有清心擾神之效果,尤其是經過真人改造,蓮池之中的蓮花已經非尋常靈物,一片荷葉都能作為法器之材不說,其鬥大花苞散發的靈氣常人聞之有輕微洗筋伐髓之效。
隻要能走出來,不管時間是長是短,皆有一番機緣。時間短,說明悟性好,畢竟九宮八卦推演起來還是有點難度;時間長,洗筋伐髓效果棒,也算改變了點資質。
幻陣自然不用說,能憑真本事過幻陣的人,心性絕對壞不到哪裏去,最起碼不會培養出欺師滅祖之輩。
最後麵的通仙梯就要難一點了,比拚的是耐性。是有時間限製的,不然每個人都能登頂,隻是時間長短不一。這裏就講究緣分了,有緣的先到了,無緣再等也難到。
修行講究領悟性、心性、耐性,基本上隻要能登上通仙梯的人都可以算修行的苗子了,隻是時間畢竟有限,所以不可能全部收入囊中。
這些人五大宗門可不會嫌棄,至於資質,如果想要培養一些精英的話根本不會太在乎。資質這東西後天可改,一葫丹藥灌下去,改變個資質還不容易。
修行路注定不是一條好走的路,資質這東西在資源足夠的前提下,可能排名真心不高。到了先天(金丹)境之後,資質就變得模糊了,好的悟性、心性、耐性哪樣不比資質強。隻是說資質好一點,前期提升快一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