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不會被一個區區的人皇稱謂搞得暈頭轉向,不分輕重的,侯君集跟了他幾十年,李世民心中太有數,除了自己和太子,他是不會允許任何人騎在他頭上的,即便是其老師李靖也是如此。
而西北現在形勢惡劣,除了太子無能挽救那裏的頹勢,所以即使萬分艱難,他也得做這個決定,命李承乾為河西道行軍大總管,節製交合道、蔥山道諸軍,統領管西北一切軍政要務。
太子統軍不像其他人,所有的軍需後勤都有房、杜、馬三位宰相親自署理、督辦,沒人能在三位宰相麵前耍滑頭,也沒人敢在聖旨麵前討價還價,所以有關於河西道的補給問題,太子不需要擔心。
前番侯君集已經帶走了十五萬人,再繼續抽掉南北衙諸軍的兵力,隻會讓關中的守備壓力增加,李承乾打了十年仗,他當然不會犯這種常識性的錯誤。
是以,為了填補兵力上的不足,李承乾特意下敕征召曆年來從六率退役的四十歲以下的老兵,填補左右宗衛、左右虞侯兵力上的不足,東宮所轄部隊第一次與兵部賬麵達成了一致,上升到了十萬之眾。
隨後,杜如晦又把兵部掌握的三萬監府軍也添了進來,當初設立這支軍隊的目的就是為了應急,彌補因為時間緊張,府兵不能及時征召到位的缺陷,現在正是其時了。
李承乾不喜歡出征時弄那麽多花花綠綠的配著,所以他要求諸軍默默打點行裝,大軍得勝還朝自然有得勝酒喝,所以在兵部接受了兵符帥印後,便下達了開拔令。
河西道的行軍序列依舊如常,以秦懷玉為前軍都督,房遺直為後軍主將,李承乾自提中軍,全軍以最快的速度沿著渭水向隴州方向行進,大軍在那裏經過短暫的休息後,即刻向涼州、鄯州方向攻擊前進。
大軍離開長安的第三天,有一隊幾十人騎兵追上了大部隊,領頭不是別人正是長孫嘉慶、長孫無乃、長孫無傲三兄弟,這三人的到來著實讓李承乾吃了一驚,他們都是洛陽大都督府的現任官,跑這來幹嘛呢?
“我說你們三位,不是迴洛陽了嗎?跑到這幹嘛?別說想立點戰功,升的快點,你們三個的官兒已經不小了!迴去吧,孤這沒地方安排你們。”
李承乾知道他們三個來幹什麽,也知道是誰派他們來的,確實是一番好意,可他不打算讓兄弟三人跟著;他們在洛陽都身居要職,出來帶兵既耽誤政事,更是一種浪費。
“太子爺,您這話說的晚了,臣現在是兵部請旨委任的河西道行軍副大總管,他們倆也是中軍副將,您現在趕臣等走可是違旨。”,話畢,長孫嘉慶壞笑一聲,然後從懷裏將兵部的文書交到了李承乾手裏。
太子領兵與處理政事一樣,喜歡乾綱獨斷,所以這次出征的時候並沒有點副帥的人選,這樣的好處就是在決策的時候更加方便,軍令下達的速度也會更快。
當然,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程知節和劉弘基兩個老流氓,他們倆為了搶副帥的位置的差點打起來,都是多年的老臣了,無論點誰都傷感情,所以太子隻能兩個都不要。
長孫嘉慶是長孫無忌特意向皇帝舉薦的,於公於私來看他都能輔助好太子,再加上擁有豐富的領兵經驗,官職品秩也都夠了,沒人比他更合適出任副帥,輔佐太子查缺補漏了。
唉,“你們啊,讓孤說你們是什麽啊!行了,既然是頂著聖旨來的,那孤還能說什麽呢!正好,孤要召開一次戰前會議,你們三一塊跟著來吧!”
這次隨軍出征的,除了監府軍的統兵大將-盧承慶、韓瑗外,全是六率的將領,與長孫嘉慶等人都熟絡,看到他們隨太子進帳也都眉來眼去的打著招唿。
見禮、落座之後,首先是參軍-來整在地圖前,將收到的塘報和斥候得到情報做簡單的通報,鄯州蘭州方向的西突厥軍已經有序的撤退,散發出去的遊騎也已經消失。
撤退的西突厥軍正在向涼州方向靠攏,他們作戰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攻克涼州,摧毀轉運到那裏的軍需物資!涼州的守軍目前已經收縮兵力,固守城池以待援兵。
唯一的好消息,因為西突厥軍要保持騎兵的機動性和進攻的突然性,所以並沒有攜帶任何攻城器械,隻要不出現什麽意外,守住一個月不是什麽問題。
“再守一個月?不不不,光是防守是不行的,再說咱們也沒有那麽多時間!”,話間,李承乾走到地圖前摸著下巴看了一會兒。
隨即繼續言道:“我們現在最大的敵人並不是西突厥人,而是時間!隻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打通關中通往涼、肅的通報,交合道的軍隊才能轉危為安!”
“而要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就是要集中主力吃掉他們一部,讓他們膽寒,不敢在大唐境內肆意妄為,然後在像攆兔子一樣步步緊逼。”
李承乾的意思很簡單,既然他們看上涼州這塊肥肉,那就讓他們去吃好了,正愁沒有機會拴住他們呢!不管他們咬的多急都不要緊,有涼州守軍的幫助,唐軍完全可以來個反包圍。
當然,這隻是其一而已,看起來要全殲他們,其實就是在削弱他們的戰力,真正要命的是另一路人。李承乾打算分兵,重新搶迴涼州一線的長城,據長城而守,將西突厥的軍隊全部攆到長城腳下,聚而殲之。
一支因為攻城耗費大量精力的疲憊之師,又要與李承乾的生力軍苦戰一場,隨後還要亡命向北突圍,等到了長安腳下,他們還能剩下多少戰力。
突厥人不是傻子,他們不會不明白歸路的重要性,所以在長城一定留下了精兵強將把守,能不能及時搶占長城就成了此戰的問題。如果不能如約的奪下長城,放跑了突厥人,那這一切都會打了水漂,又將陷入到沒完沒了的追逐糾纏中。
而西北現在形勢惡劣,除了太子無能挽救那裏的頹勢,所以即使萬分艱難,他也得做這個決定,命李承乾為河西道行軍大總管,節製交合道、蔥山道諸軍,統領管西北一切軍政要務。
太子統軍不像其他人,所有的軍需後勤都有房、杜、馬三位宰相親自署理、督辦,沒人能在三位宰相麵前耍滑頭,也沒人敢在聖旨麵前討價還價,所以有關於河西道的補給問題,太子不需要擔心。
前番侯君集已經帶走了十五萬人,再繼續抽掉南北衙諸軍的兵力,隻會讓關中的守備壓力增加,李承乾打了十年仗,他當然不會犯這種常識性的錯誤。
是以,為了填補兵力上的不足,李承乾特意下敕征召曆年來從六率退役的四十歲以下的老兵,填補左右宗衛、左右虞侯兵力上的不足,東宮所轄部隊第一次與兵部賬麵達成了一致,上升到了十萬之眾。
隨後,杜如晦又把兵部掌握的三萬監府軍也添了進來,當初設立這支軍隊的目的就是為了應急,彌補因為時間緊張,府兵不能及時征召到位的缺陷,現在正是其時了。
李承乾不喜歡出征時弄那麽多花花綠綠的配著,所以他要求諸軍默默打點行裝,大軍得勝還朝自然有得勝酒喝,所以在兵部接受了兵符帥印後,便下達了開拔令。
河西道的行軍序列依舊如常,以秦懷玉為前軍都督,房遺直為後軍主將,李承乾自提中軍,全軍以最快的速度沿著渭水向隴州方向行進,大軍在那裏經過短暫的休息後,即刻向涼州、鄯州方向攻擊前進。
大軍離開長安的第三天,有一隊幾十人騎兵追上了大部隊,領頭不是別人正是長孫嘉慶、長孫無乃、長孫無傲三兄弟,這三人的到來著實讓李承乾吃了一驚,他們都是洛陽大都督府的現任官,跑這來幹嘛呢?
“我說你們三位,不是迴洛陽了嗎?跑到這幹嘛?別說想立點戰功,升的快點,你們三個的官兒已經不小了!迴去吧,孤這沒地方安排你們。”
李承乾知道他們三個來幹什麽,也知道是誰派他們來的,確實是一番好意,可他不打算讓兄弟三人跟著;他們在洛陽都身居要職,出來帶兵既耽誤政事,更是一種浪費。
“太子爺,您這話說的晚了,臣現在是兵部請旨委任的河西道行軍副大總管,他們倆也是中軍副將,您現在趕臣等走可是違旨。”,話畢,長孫嘉慶壞笑一聲,然後從懷裏將兵部的文書交到了李承乾手裏。
太子領兵與處理政事一樣,喜歡乾綱獨斷,所以這次出征的時候並沒有點副帥的人選,這樣的好處就是在決策的時候更加方便,軍令下達的速度也會更快。
當然,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程知節和劉弘基兩個老流氓,他們倆為了搶副帥的位置的差點打起來,都是多年的老臣了,無論點誰都傷感情,所以太子隻能兩個都不要。
長孫嘉慶是長孫無忌特意向皇帝舉薦的,於公於私來看他都能輔助好太子,再加上擁有豐富的領兵經驗,官職品秩也都夠了,沒人比他更合適出任副帥,輔佐太子查缺補漏了。
唉,“你們啊,讓孤說你們是什麽啊!行了,既然是頂著聖旨來的,那孤還能說什麽呢!正好,孤要召開一次戰前會議,你們三一塊跟著來吧!”
這次隨軍出征的,除了監府軍的統兵大將-盧承慶、韓瑗外,全是六率的將領,與長孫嘉慶等人都熟絡,看到他們隨太子進帳也都眉來眼去的打著招唿。
見禮、落座之後,首先是參軍-來整在地圖前,將收到的塘報和斥候得到情報做簡單的通報,鄯州蘭州方向的西突厥軍已經有序的撤退,散發出去的遊騎也已經消失。
撤退的西突厥軍正在向涼州方向靠攏,他們作戰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攻克涼州,摧毀轉運到那裏的軍需物資!涼州的守軍目前已經收縮兵力,固守城池以待援兵。
唯一的好消息,因為西突厥軍要保持騎兵的機動性和進攻的突然性,所以並沒有攜帶任何攻城器械,隻要不出現什麽意外,守住一個月不是什麽問題。
“再守一個月?不不不,光是防守是不行的,再說咱們也沒有那麽多時間!”,話間,李承乾走到地圖前摸著下巴看了一會兒。
隨即繼續言道:“我們現在最大的敵人並不是西突厥人,而是時間!隻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打通關中通往涼、肅的通報,交合道的軍隊才能轉危為安!”
“而要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就是要集中主力吃掉他們一部,讓他們膽寒,不敢在大唐境內肆意妄為,然後在像攆兔子一樣步步緊逼。”
李承乾的意思很簡單,既然他們看上涼州這塊肥肉,那就讓他們去吃好了,正愁沒有機會拴住他們呢!不管他們咬的多急都不要緊,有涼州守軍的幫助,唐軍完全可以來個反包圍。
當然,這隻是其一而已,看起來要全殲他們,其實就是在削弱他們的戰力,真正要命的是另一路人。李承乾打算分兵,重新搶迴涼州一線的長城,據長城而守,將西突厥的軍隊全部攆到長城腳下,聚而殲之。
一支因為攻城耗費大量精力的疲憊之師,又要與李承乾的生力軍苦戰一場,隨後還要亡命向北突圍,等到了長安腳下,他們還能剩下多少戰力。
突厥人不是傻子,他們不會不明白歸路的重要性,所以在長城一定留下了精兵強將把守,能不能及時搶占長城就成了此戰的問題。如果不能如約的奪下長城,放跑了突厥人,那這一切都會打了水漂,又將陷入到沒完沒了的追逐糾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