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往的成例,軍報是要第一時間上報皇帝的,李承乾監國的時候,甚至要求十二時辰內,隨到隨送,誰敢怠慢,一律按照貽誤軍機論處。


    兵者,國之大事,李承乾統兵多年,對於這種事敏感無比,在他監國期間不管是什麽時辰,都必須召開軍務廷議;可今兒不同,日子太特殊了,他不得不把把軍報壓下來。


    皇帝現如今正在興頭上,又有這麽多文武大臣和諸國使節在,這個時候無論如何都是不能敗興的,否則今後的一年都別想好過。再者說,事情已經發生了,敗了興致就能挽迴嗎?


    是以,李承乾找借口把杜如晦叫了過來,將遞給他,隨即言道:“杜相,戰事緊急,軍情不等人,令駐守在張掖的段誌感和段誌合即刻拔營起寨,向交合道大軍主力靠攏,統歸侯君集節製!”


    還沒等杜如晦答話,旁邊的長孫衝立刻站出來反對道:“殿下,現在不是你監國的時候,可以隨意調動京師和各州道的軍隊!臣讚成等,可要是這道文書發出去,言官們彈劾你的奏本就會堆滿中書省。”


    長孫衝當然不同意,上次調動段氏兄弟進駐張掖,雖然照會尚書省和兵部按程序才做的,可就有斤斤計較的文官上本議論太子用兵加複了。現在要是再把張掖的駐軍劃歸侯君集統帥,就不會有人彈劾太子越權調兵,成全私利嗎?


    兵權不同別的,太敏感了,即便是萬分緊急,他也不想太子觸及皇帝敏感的神經。到時候,不要臉的李泰在借著最近得寵蹬鼻子上臉,起哄架秧子,那可就不好辦了。


    “仲良,軍情如火,一絲都耽誤不得,好了,不要再勸了,出了什麽事孤擔著就是!”


    李承乾當然知道這不合規矩,可這麽多年來,他不合規矩的地方多了,也不差這一件,大不了挨一頓罵,還能怎麽樣!


    哎哎哎,見氣氛不對,杜如晦趕緊插了句:“殿下,仲良,不必為事爭執!調兵的事,就由老臣這個尚書仆射,兵部尚書來做好了。”,話畢,杜如晦來到桌子前,重新謄寫了一份,從懷中掏出宰相之印蓋了上去。


    “殿下,別那麽看著老臣,老臣年紀大了,在這個位子上也幹不了幾年了。殿下對老臣一家恩遇太甚,老臣無以為報,今兒這道雷就由老臣來扛,一切與殿下無關!”,話畢,不待李承乾迴話,杜如晦行了一禮,轉身離去。


    看著老杜匆匆離去的背影,長孫衝不由的感慨了一句:“喔,想不到心狠手辣、處決果斷的杜相也有這麽通情達理的一麵!殿下,你可是把他交下了。”


    “廢那麽多話幹嘛,今晚的日子特殊,咱們離開太久了不好,一會兒跟孤去與那些長輩多喝幾杯,他們出了這麽大的力,是該關懷幾句!”,話畢,李承乾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跟上。


    .......,對於今年的上元夜宴,皇帝不是一般的滿意,不僅在諸國之麵展盡了大唐的威風,更是名正言順的得到了人皇的稱謂,多喝幾杯也是情理之中的,所以翌日皇帝是日上三竿才起的。


    這邊剛起來,甘鄖就急吼吼的進來稟告太子和幾位相爺在宣政殿候著了,而且已經派了三批人來看;這讓李世民很奇怪,雖然想不懂什麽事這麽急,但也讓內侍們抓緊伺候更衣。


    進門之前,皇帝的步子是輕飄飄的,可看過侯君集發來的軍報後,麵色肅然的皇帝直接就扔了本章,怒聲怒氣的說:“這仗是怎麽打的,他不知道加派生力之軍護送嗎?


    還有為什麽駙馬找不迴來,是戰死了,還是被敵人俘虜了,用“失蹤”這樣推脫的詞匯想蒙混過關嗎?”


    “陛下,本來侯君集已經命李伯瑤部接替駙馬所部繼續西進,可駙馬在迴轉休整的路上被高昌軍突襲,沙漠中又起了風暴,一番激戰後才出現了這樣的事。


    事後,侯君集心中也是萬分內疚,他親自率領騎兵去追,可風暴太大,不能辨路,不得不率軍返營。”


    房玄齡這邊話音剛落,杜如晦就把話接了過去:“侯君集在軍報中請陛下治罪,是他一時疏忽,沒有料到高昌的餘部會出現在獨孤謀迴轉大營的路上。老臣以為出現這樣的誤差,實在是情有可原的事,.......”


    杜如晦的話很客觀,過了磧口之後全是沙漠,唐軍的在麵臨補給線無限拉長的同時,也要麵臨惡劣環境的考驗,道路不是一般的難行,比之北伐和西征難度增加了不少。


    因為獨孤謀的特殊身份,侯君集特意加強了前軍的兵力,而且清一色的全是老兵,這才讓獨孤謀在那麽短的時間內力克十三鎮,為征討高昌一役立下了赫赫戰功。


    可非得追本溯源的話,這也不能全怪侯君集,早就讓他撤下來休整,可駙馬爺貪功,非得把軍隊打得一點戰力都不剩才下來,要不然也不會在伏擊中損失那麽大。


    現在出了事全都怪在侯君集的頭上未免有失公允,在加上杜如晦已經遣張掖的駐軍去補台,戰局方麵不用擔心。駙馬爺那,侯君集會繼續分兵去找,一直找到人為止。


    “父皇,侯君集是有指揮不當的罪責,可前線的軍隊還在激戰中,要是下旨申斥,動搖軍心不說,更是容易激變軍中將領,重現李廣利征大宛的舊事。”,李承乾呈了一杯茶,一本正經的說道。


    李世民是馬上皇帝,他當然知道當年貳師將軍-李廣利之所以在大宛的戰事持久不下,與漢武帝的嚴厲斥責不是沒有關係,最後還導致他投降匈奴。


    侯君集雖然做不出背主求榮的事,可皇帝斥責的聖旨一下,勢必動搖軍心,迫使將軍們急於求勝,到時候出征的唐軍一定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如果因為一個人的緣故,害了整支唐軍,那可就因小失大了。愛護晚輩之心再重也不能誤了國事,太子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讓自己明白,別逼的太緊了。


    “傳旨,嘉獎侯君集及交合道諸軍將士,鼓勵他們為國勇進,迴朝之後,朕重重有賞。至於駙馬的事,讓他不必放在心上,盡力就好!”,話畢,擺了擺手,示意重臣工可以退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皇儲李承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叔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叔摯並收藏貞觀皇儲李承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