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這話的意思簡單明了,李承乾原本以為自己很懂這句通俗易懂的白話,可今兒聽了下麵這位人犯的“控訴”,他才意識到自己也許並不懂,當年也許真的是錯了。
他那張原本被帝王心術教育出來的厚臉皮也不得不蒙上一層紅色,這人控訴的沒錯,他和他的兄弟們有今天完全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如果當初不是因為他,如果他當初還能再堅持一下,這些人的人生斷不會如此,他們的親人也都會活得好好的。
這些漢人原來都是唐與吐穀渾接壤邊境的百姓,大唐第一次西征的時候,他們的親人還跟著當地的官府為軍隊送過給養,心中滿懷的期待著,朝廷能幫消滅欺壓邊境老少幾十年的吐穀渾騎兵。
自隋以降,吐穀渾人沒東西吃到邊境打草穀,心情不好了也來邊境殺人,心情好了也換著花樣來折騰人。反正老百姓從年頭忙到年尾,省吃儉用攢的這點東西,都被這些襲擾邊境的吐穀渾騎兵給搶走了。
從老到少,從男到女,對於吐穀渾的恨,那就是根本沒法用語言形容,食肉寢皮、生吞活剝了也不解氣。當地的官軍戰死了一批又一批,根本就抵擋不住彪悍的吐穀渾騎兵,現在好了終於盼來了朝廷的大軍,有人給他們報仇了。
可事與願違,本來占著優勢的唐軍竟然在大勝之勢下輕而易舉的與吐穀渾人議和了,與出兵之時為百姓報仇,為民族雪恥的口號背道而馳。老百姓想不明白,可又拗不過大腿,所以就隻能眼巴巴的看著軍隊退了迴去。
不得不承認,朝廷的軍隊這次是把吐穀渾打疼了,這些在戰場吃了敗仗的家夥在渾身上下的力氣都用在襲擾邊境的村落上,更加變本加厲的燒殺搶掠,凡是高過馬腹的男子一概殺無赦,所以的女人都被他們搶去淩辱致死。
這些破口大罵皇帝和李承乾的人在當年都是孩子,他們被吐穀渾掠去不僅幹著放羊和雜役的活計,還要眼睜睜的看著自己長輩和姐妹被野蠻人淩辱,而且時不時還要享受吐穀渾老爺們的鞭子,那日子過得是生不如死。
在那段生不如死的,淪為奴隸的日子裏,他們看不到希望,看不到長輩們口中的大唐軍隊,更指望不上至高無上的天子,有的隻是對死亡的恐懼和無助的嘶吼,大唐的榮光根本就照耀不到他們頭上。
他們親手埋過自己母親、姐姐、熟悉的鄰居,手指都磨破了也依然麻木的埋著,雖然年紀還小,但他們心裏很清楚死了好,死了就不用再遭罪了,早死早托生,總比他們苦苦的挨著要好的多。
是以,他們就這樣一邊當著奴隸,一邊在苦苦的煎熬中成長;等到他們十五六歲的時候,那些吐穀渾人為了把他們捆在自己的戰車上,用彎刀逼著他們淩辱被劫掠來的漢家姐妹。
本來他們是不想的,再加上他們本來就是唐人,親人也都慘遭敵人的虐待,他們怎麽能幹出這麽禽獸不如的事呢!可是個人都怕死,尤其是他們這些在吐穀渾淫威下長大的努力,就更是不敢反抗了。
聽這那些女子撕心裂肺的嚎叫或操著漢話咒罵他們的時候,這些人心中的負罪感就更強了,他們覺得自己就是個活著的畜生,再加上吐穀渾人對於他們的言傳身教,對於大唐的仇恨也與日俱增。
是以,他們把自己、家人和鄉親們的悲慘遭遇全都劃歸了大唐的身上,要不是大唐狂妄自大,消滅不了吐穀渾人逞強,他們也不會一個村、一個鄉、一個接著一個的被禍害,所以發動戰爭的決策者才是這一切悲慘人生的源頭。
可一旦下了水,就沒有了迴旋的餘地,他們也不得不跟著吐穀渾人劫掠大唐的邊境和商旅,成為了麻木、沒有感情的仆從軍中的一員。隨著在軍中的日子長了,他們不僅習慣了燒殺搶掠,更是了解到李承乾才是唐軍西征真正的決策者。
也就從他們那時候開始,在他們心中,大唐的太子-李承乾才就是他們此生最大的敵人,要是沒有他,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同時也成為了他們標靶,他們日日夜夜都念著,能在下一次的戰爭中砍下大唐太子的頭顱,以告慰那些枉死的親人。
非常遺憾,在第二次的西征中,大唐太子並沒有率軍出戰,僅僅是派老將-李靖掛帥出征,一句蕩平了吐穀渾國,他們也被迫隨著吐穀渾的舊貴族流亡到了吐蕃,以待時機等待著複仇的日子的到來。
鬆州之戰的時候,得知仇人率軍前來,他們很高興,也跟著那些吐蕃和吐穀渾貴族的私兵一同上陣,可結果與上次一樣以殘敗告終,不少弟兄都陣亡了,新仇加舊恨,他們對李承乾的恨意也就更強烈了。
被派入唐境之後,他們耳中聽見的都是李承乾怎麽愛民、愛兵,為國家做了多少好事,推行了多少惠民的政策,讓老百姓的日子過的一天比一點好,這也讓他們心裏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
他們的親人都為唐軍西征做出了貢獻,可卻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那些百姓口中聖明燭照的太子其實並沒有那麽公平,最起碼他就從來沒有想過去幫那些邊民報仇,也沒有及時的解救那些被掠去的百姓。
“你說啊,當著你的官員和差役們說,你為什麽明知道吐穀渾人會反撲還撤兵,你不能盡收全功打個什麽仗!你這個處事公平的太子,對待我們,對待我們的親人公平嗎?”
“大唐太子,你不是唐軍新一代的軍神嗎?你不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勒石燕然的皇儲嗎?你來告訴我們,當我們在吐穀渾人的彎刀下瑟瑟發抖的時候,作為君父的你在那?
你為什麽同意議和,你為什麽不來救我們,難道我們當年就不是大唐的子民嗎?”
聽完那漢子的話後,李承乾沉默良久,隻是無奈的以手遮麵揉了揉發脹的額頭,連著歎了三口氣後,對下麵的漢子迴道:“對不起,我無能!”,話畢,不待眾人反應默默起身向後堂走去。......
他那張原本被帝王心術教育出來的厚臉皮也不得不蒙上一層紅色,這人控訴的沒錯,他和他的兄弟們有今天完全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如果當初不是因為他,如果他當初還能再堅持一下,這些人的人生斷不會如此,他們的親人也都會活得好好的。
這些漢人原來都是唐與吐穀渾接壤邊境的百姓,大唐第一次西征的時候,他們的親人還跟著當地的官府為軍隊送過給養,心中滿懷的期待著,朝廷能幫消滅欺壓邊境老少幾十年的吐穀渾騎兵。
自隋以降,吐穀渾人沒東西吃到邊境打草穀,心情不好了也來邊境殺人,心情好了也換著花樣來折騰人。反正老百姓從年頭忙到年尾,省吃儉用攢的這點東西,都被這些襲擾邊境的吐穀渾騎兵給搶走了。
從老到少,從男到女,對於吐穀渾的恨,那就是根本沒法用語言形容,食肉寢皮、生吞活剝了也不解氣。當地的官軍戰死了一批又一批,根本就抵擋不住彪悍的吐穀渾騎兵,現在好了終於盼來了朝廷的大軍,有人給他們報仇了。
可事與願違,本來占著優勢的唐軍竟然在大勝之勢下輕而易舉的與吐穀渾人議和了,與出兵之時為百姓報仇,為民族雪恥的口號背道而馳。老百姓想不明白,可又拗不過大腿,所以就隻能眼巴巴的看著軍隊退了迴去。
不得不承認,朝廷的軍隊這次是把吐穀渾打疼了,這些在戰場吃了敗仗的家夥在渾身上下的力氣都用在襲擾邊境的村落上,更加變本加厲的燒殺搶掠,凡是高過馬腹的男子一概殺無赦,所以的女人都被他們搶去淩辱致死。
這些破口大罵皇帝和李承乾的人在當年都是孩子,他們被吐穀渾掠去不僅幹著放羊和雜役的活計,還要眼睜睜的看著自己長輩和姐妹被野蠻人淩辱,而且時不時還要享受吐穀渾老爺們的鞭子,那日子過得是生不如死。
在那段生不如死的,淪為奴隸的日子裏,他們看不到希望,看不到長輩們口中的大唐軍隊,更指望不上至高無上的天子,有的隻是對死亡的恐懼和無助的嘶吼,大唐的榮光根本就照耀不到他們頭上。
他們親手埋過自己母親、姐姐、熟悉的鄰居,手指都磨破了也依然麻木的埋著,雖然年紀還小,但他們心裏很清楚死了好,死了就不用再遭罪了,早死早托生,總比他們苦苦的挨著要好的多。
是以,他們就這樣一邊當著奴隸,一邊在苦苦的煎熬中成長;等到他們十五六歲的時候,那些吐穀渾人為了把他們捆在自己的戰車上,用彎刀逼著他們淩辱被劫掠來的漢家姐妹。
本來他們是不想的,再加上他們本來就是唐人,親人也都慘遭敵人的虐待,他們怎麽能幹出這麽禽獸不如的事呢!可是個人都怕死,尤其是他們這些在吐穀渾淫威下長大的努力,就更是不敢反抗了。
聽這那些女子撕心裂肺的嚎叫或操著漢話咒罵他們的時候,這些人心中的負罪感就更強了,他們覺得自己就是個活著的畜生,再加上吐穀渾人對於他們的言傳身教,對於大唐的仇恨也與日俱增。
是以,他們把自己、家人和鄉親們的悲慘遭遇全都劃歸了大唐的身上,要不是大唐狂妄自大,消滅不了吐穀渾人逞強,他們也不會一個村、一個鄉、一個接著一個的被禍害,所以發動戰爭的決策者才是這一切悲慘人生的源頭。
可一旦下了水,就沒有了迴旋的餘地,他們也不得不跟著吐穀渾人劫掠大唐的邊境和商旅,成為了麻木、沒有感情的仆從軍中的一員。隨著在軍中的日子長了,他們不僅習慣了燒殺搶掠,更是了解到李承乾才是唐軍西征真正的決策者。
也就從他們那時候開始,在他們心中,大唐的太子-李承乾才就是他們此生最大的敵人,要是沒有他,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同時也成為了他們標靶,他們日日夜夜都念著,能在下一次的戰爭中砍下大唐太子的頭顱,以告慰那些枉死的親人。
非常遺憾,在第二次的西征中,大唐太子並沒有率軍出戰,僅僅是派老將-李靖掛帥出征,一句蕩平了吐穀渾國,他們也被迫隨著吐穀渾的舊貴族流亡到了吐蕃,以待時機等待著複仇的日子的到來。
鬆州之戰的時候,得知仇人率軍前來,他們很高興,也跟著那些吐蕃和吐穀渾貴族的私兵一同上陣,可結果與上次一樣以殘敗告終,不少弟兄都陣亡了,新仇加舊恨,他們對李承乾的恨意也就更強烈了。
被派入唐境之後,他們耳中聽見的都是李承乾怎麽愛民、愛兵,為國家做了多少好事,推行了多少惠民的政策,讓老百姓的日子過的一天比一點好,這也讓他們心裏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
他們的親人都為唐軍西征做出了貢獻,可卻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那些百姓口中聖明燭照的太子其實並沒有那麽公平,最起碼他就從來沒有想過去幫那些邊民報仇,也沒有及時的解救那些被掠去的百姓。
“你說啊,當著你的官員和差役們說,你為什麽明知道吐穀渾人會反撲還撤兵,你不能盡收全功打個什麽仗!你這個處事公平的太子,對待我們,對待我們的親人公平嗎?”
“大唐太子,你不是唐軍新一代的軍神嗎?你不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勒石燕然的皇儲嗎?你來告訴我們,當我們在吐穀渾人的彎刀下瑟瑟發抖的時候,作為君父的你在那?
你為什麽同意議和,你為什麽不來救我們,難道我們當年就不是大唐的子民嗎?”
聽完那漢子的話後,李承乾沉默良久,隻是無奈的以手遮麵揉了揉發脹的額頭,連著歎了三口氣後,對下麵的漢子迴道:“對不起,我無能!”,話畢,不待眾人反應默默起身向後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