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一年,三月初一,含元殿大朝會,右仆射房玄齡出班向皇帝和文武臣工簡述今年春耕的具體事宜,大唐是傳統的農耕國家,保證農時是維持國家穩定的必要前提,隻要把肚子的問題解決了,那一切自然也都是好說了。
老房的陳奏還沒有講完,兵部郎中岑長倩捧著一份加急的軍報就跑了進來,許是跑了急了,胸口劇烈的起伏著,連是那裏的軍報都說不出來。看到這情形後,李世民對甘鄖抬了抬手示意他拿上來,看過之後,淡然的麵色為之一變,憤怒的神情溢於言表。
冷哼一聲,交給了李承乾後,就冷冷地說一聲念,然後一拂袖子,拇指摸了摸自己鼻子,熟悉皇帝的人都知道,陛下每起殺心之時就是會有這樣的小動作。
定眼看了一眼後,李承乾長長地出了口氣,這該來的總算來了,犯不著在藏著掖著了。於是清了清嗓子大聲念道:臣鬆州行軍總管蘇烈,於千裏之外叩報我皇階下,貞觀十一年,二月二十一日,吐蕃讚普鬆讚幹布,大相祿東讚引鐵騎二十八萬寇我鬆州,連奪我紮西曲、哈務隆、羊拱等地。
寇如瘋魔般向上、下八寨、亞鬆一線日夜輪番攻擊,積屍如山,臣以盡起鬆州全境之兵馬誓死不敢讓敵寇跨過鬆州。然賊兵甚多,且於國內源源不斷增援之,以鬆州一域難敵吐蕃一國,臣俯請陛下早派援軍增援,如此則鬆州甚興、西南百姓甚興也。
念完蘇定方的奏本,李承乾又把一起送來戰書讀了出來,曰:大吐蕃之讚普-鬆讚幹布曉會大唐天子,汝本前隋皇親,北都留守,稱國家騷亂之際,頓起二心迫幼主而亂國,實乃背信棄義之徒也。
然得享非分尊榮尚不知本分,屢次侵擾他國,幹涉別國內政。勃律者,吐蕃藩國,唐無禮而占之,今我吐蕃以百萬大軍吊民伐罪,以雪占地之恥。.......
久聞貴國太子承乾通宵兵書戰策,且多有戰功,本王今特提大軍願於李君會獵於鬆州,不知貴國肯否。如若不戰,則限期退卻勃律之兵,再割吐穀渾故地一半於我國,否則大軍踏破長安,盡毀宗廟,悔之晚矣,望大唐天子三思而行。
自貞觀四年滅亡東突厥後,大唐從沒有接到過鄰國發出這樣無禮的戰書,一時間,含元殿內的文武臣工群情激憤,就算是於誌寧、褚遂良這樣平時高彈和為貴的腐儒也扯著脖子出班請戰,更不要聞戰則喜的武夫們了。
什麽是天朝,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諸國的祖宗,皇帝這天可汗的名號是大唐的軍民餓著肚子打出來的,現在吃毛飲血的蠻子都敢如此叫囂了,就算是三歲的稚子也忍不了這樣的侮辱啊。
看著眾同僚如此的同聲討喝,尚書左仆射-兵部尚書,杜如晦走到階下,高聲進言:“陛下,割地如割肉,有失國之危,切膚之感,在我大唐這是不容考慮的外交條件之一。
況且吐蕃背棄與我朝的盟約在先,侵略鬆州在後,視我天朝如仇敵,那麽起大軍而伐之也就合乎法理了。是以,臣恭請陛下出兵征伐不臣之國。”
“陛下,吐蕃依仗高原天險,鐵騎強勁而無視天朝,末將讚同杜相所說,應起兵伐之。”
“陛下,東突厥當然何等強盛尚且我朝所滅,小小吐蕃何足道哉,請陛下賜老程一直人馬,臣一定把他們揍迴老家去。”
“陛下,這戰事是他們吐蕃挑起來的,那就不能怪咱們揍他,俺尉遲恭願意為國出戰,殺得那些蠻子片甲不留。”
“陛下,臣弟以為這道理握在我朝的手中,是該讓他們知道下什麽是王者之師,什麽是吊民伐罪。”.......,待杜如晦的話說完,尉遲敬德、秦瓊、程知節、李孝恭、李道宗等南北衙諸將紛紛出班請戰,請求皇帝起大軍征討不臣之國。
點了點後,李世民並沒有馬上迴答諸文武臣工的話,而把頭扭向了李承乾,淡淡地問道:“高明,你說朕應該如何迴複這份戰書呢!”
“迴父皇,兒臣以為隻要父皇批複“你要戰、我便戰”這六個字就足夠了,其他的說多了無益。”
李承乾淡笑著迴了一句,皇帝是打過招唿讓自己出戰西南,可這一段時間一直在找無人可反駁的借口,這下好了,不用我們父子多廢話,人家鬆讚幹布把該說的可都說。
“高明,你願意為國出戰,為父分憂嗎?”,看著皇帝說出這話,在場的文武臣工心裏不由的咯噔一下,心中大罵鬆讚幹布這個王八蛋真是不東西,這不是給太子出去野找到最好的借口了嗎?
本來這位小爺就是聞戰則喜的角色,你們這戰書如此寫,那不正好稱了他心意,攤上這麽個坐不住的儲君,當臣子的腦袋能不大嘛!
還有皇帝,他怎麽就不知道什麽是國本為重,感情您這是兒子多不怕出事是吧,有哪朝那哪代皇帝像您這麽慣兒子,再說慣吃慣喝,有慣披掛上陣的嘛。
東宮的這位爺因為軍功,已經無臣子可製了,將來他當了天子,那不和您一樣,不可製約,這是違反了自古以來君臣相輔相成之道啊。
魏征當然知道皇帝和太子要幹什麽,隨即出班叫了一聲陛下,還沒等他往下說,李世民冷臉說了一句:閉嘴,給朕退迴去。然後又一臉笑意的看著李承乾,等待兒子把戲圓了。
“迴父皇,兒臣即是國家的儲君,也是朝廷的將領,自然願意為國為父排憂解難,兒臣願意率軍馳援鬆州處於倒懸之間的黎民百姓。”,話間,李承乾行了個軍禮,繼續說道:“臣李承乾待命出征,請我皇示下。”
啪啪啪,拍了拍手後,李世民沉聲說:“傳旨,表太子承乾為江源道行軍大總管,江夏王-李道宗、琅琊郡公牛進達、鬆州總管蘇定發為副總管,則日出兵討伐不臣之國。......”
“臣等謹遵陛下聖旨。”,天子一言九鼎,既然皇帝乾綱獨斷了,那自然就沒有迴旋的餘地,不管對於這個絕定多大的意見都得以後再說了,沒看皇帝把魏征的嘴都堵上了嗎?.......
老房的陳奏還沒有講完,兵部郎中岑長倩捧著一份加急的軍報就跑了進來,許是跑了急了,胸口劇烈的起伏著,連是那裏的軍報都說不出來。看到這情形後,李世民對甘鄖抬了抬手示意他拿上來,看過之後,淡然的麵色為之一變,憤怒的神情溢於言表。
冷哼一聲,交給了李承乾後,就冷冷地說一聲念,然後一拂袖子,拇指摸了摸自己鼻子,熟悉皇帝的人都知道,陛下每起殺心之時就是會有這樣的小動作。
定眼看了一眼後,李承乾長長地出了口氣,這該來的總算來了,犯不著在藏著掖著了。於是清了清嗓子大聲念道:臣鬆州行軍總管蘇烈,於千裏之外叩報我皇階下,貞觀十一年,二月二十一日,吐蕃讚普鬆讚幹布,大相祿東讚引鐵騎二十八萬寇我鬆州,連奪我紮西曲、哈務隆、羊拱等地。
寇如瘋魔般向上、下八寨、亞鬆一線日夜輪番攻擊,積屍如山,臣以盡起鬆州全境之兵馬誓死不敢讓敵寇跨過鬆州。然賊兵甚多,且於國內源源不斷增援之,以鬆州一域難敵吐蕃一國,臣俯請陛下早派援軍增援,如此則鬆州甚興、西南百姓甚興也。
念完蘇定方的奏本,李承乾又把一起送來戰書讀了出來,曰:大吐蕃之讚普-鬆讚幹布曉會大唐天子,汝本前隋皇親,北都留守,稱國家騷亂之際,頓起二心迫幼主而亂國,實乃背信棄義之徒也。
然得享非分尊榮尚不知本分,屢次侵擾他國,幹涉別國內政。勃律者,吐蕃藩國,唐無禮而占之,今我吐蕃以百萬大軍吊民伐罪,以雪占地之恥。.......
久聞貴國太子承乾通宵兵書戰策,且多有戰功,本王今特提大軍願於李君會獵於鬆州,不知貴國肯否。如若不戰,則限期退卻勃律之兵,再割吐穀渾故地一半於我國,否則大軍踏破長安,盡毀宗廟,悔之晚矣,望大唐天子三思而行。
自貞觀四年滅亡東突厥後,大唐從沒有接到過鄰國發出這樣無禮的戰書,一時間,含元殿內的文武臣工群情激憤,就算是於誌寧、褚遂良這樣平時高彈和為貴的腐儒也扯著脖子出班請戰,更不要聞戰則喜的武夫們了。
什麽是天朝,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諸國的祖宗,皇帝這天可汗的名號是大唐的軍民餓著肚子打出來的,現在吃毛飲血的蠻子都敢如此叫囂了,就算是三歲的稚子也忍不了這樣的侮辱啊。
看著眾同僚如此的同聲討喝,尚書左仆射-兵部尚書,杜如晦走到階下,高聲進言:“陛下,割地如割肉,有失國之危,切膚之感,在我大唐這是不容考慮的外交條件之一。
況且吐蕃背棄與我朝的盟約在先,侵略鬆州在後,視我天朝如仇敵,那麽起大軍而伐之也就合乎法理了。是以,臣恭請陛下出兵征伐不臣之國。”
“陛下,吐蕃依仗高原天險,鐵騎強勁而無視天朝,末將讚同杜相所說,應起兵伐之。”
“陛下,東突厥當然何等強盛尚且我朝所滅,小小吐蕃何足道哉,請陛下賜老程一直人馬,臣一定把他們揍迴老家去。”
“陛下,這戰事是他們吐蕃挑起來的,那就不能怪咱們揍他,俺尉遲恭願意為國出戰,殺得那些蠻子片甲不留。”
“陛下,臣弟以為這道理握在我朝的手中,是該讓他們知道下什麽是王者之師,什麽是吊民伐罪。”.......,待杜如晦的話說完,尉遲敬德、秦瓊、程知節、李孝恭、李道宗等南北衙諸將紛紛出班請戰,請求皇帝起大軍征討不臣之國。
點了點後,李世民並沒有馬上迴答諸文武臣工的話,而把頭扭向了李承乾,淡淡地問道:“高明,你說朕應該如何迴複這份戰書呢!”
“迴父皇,兒臣以為隻要父皇批複“你要戰、我便戰”這六個字就足夠了,其他的說多了無益。”
李承乾淡笑著迴了一句,皇帝是打過招唿讓自己出戰西南,可這一段時間一直在找無人可反駁的借口,這下好了,不用我們父子多廢話,人家鬆讚幹布把該說的可都說。
“高明,你願意為國出戰,為父分憂嗎?”,看著皇帝說出這話,在場的文武臣工心裏不由的咯噔一下,心中大罵鬆讚幹布這個王八蛋真是不東西,這不是給太子出去野找到最好的借口了嗎?
本來這位小爺就是聞戰則喜的角色,你們這戰書如此寫,那不正好稱了他心意,攤上這麽個坐不住的儲君,當臣子的腦袋能不大嘛!
還有皇帝,他怎麽就不知道什麽是國本為重,感情您這是兒子多不怕出事是吧,有哪朝那哪代皇帝像您這麽慣兒子,再說慣吃慣喝,有慣披掛上陣的嘛。
東宮的這位爺因為軍功,已經無臣子可製了,將來他當了天子,那不和您一樣,不可製約,這是違反了自古以來君臣相輔相成之道啊。
魏征當然知道皇帝和太子要幹什麽,隨即出班叫了一聲陛下,還沒等他往下說,李世民冷臉說了一句:閉嘴,給朕退迴去。然後又一臉笑意的看著李承乾,等待兒子把戲圓了。
“迴父皇,兒臣即是國家的儲君,也是朝廷的將領,自然願意為國為父排憂解難,兒臣願意率軍馳援鬆州處於倒懸之間的黎民百姓。”,話間,李承乾行了個軍禮,繼續說道:“臣李承乾待命出征,請我皇示下。”
啪啪啪,拍了拍手後,李世民沉聲說:“傳旨,表太子承乾為江源道行軍大總管,江夏王-李道宗、琅琊郡公牛進達、鬆州總管蘇定發為副總管,則日出兵討伐不臣之國。......”
“臣等謹遵陛下聖旨。”,天子一言九鼎,既然皇帝乾綱獨斷了,那自然就沒有迴旋的餘地,不管對於這個絕定多大的意見都得以後再說了,沒看皇帝把魏征的嘴都堵上了嗎?.......